摘 要: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其思想和艺术的结晶,一经问世就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提出的“冰山理论”(即“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中体现得林漓尽致。该文尝试分析冰山理论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在对作家作品以及冰山理论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着重对本文中“冰山”一隅和老人与海》中隐藏的内涵进行剖析。进而透析《老人与海冲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以及冰山理论。
关键词:冰山理论;海明威;象征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是美国“迷茫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是作者思想和艺术的结晶,是作者晚年的闪光之作。“冰山原则”在这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圣地亚哥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正是由于“冰山”的创作原则,不同的人对这部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
二、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1932年,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冰山理论以“冰山”作为比喻,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海明威这个著名的“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把作家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隐藏在表象之中,达到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刻且隐而不晦的艺术效果,将文学的可感性与思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去感受并发掘其内在的意义。海明威的“冰山原则”,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创作原理和艺术风格,表现了他在创作实践中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独特的创作个性。
三、冰山理论和《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是老人圣地亚哥,小说的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小说讲述了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深海中捕鱼斗鲨的故事,小说的主题是圣地亚哥的一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小说中,海明威省略了大量的时空背景及其相关描写,把它们作为冰山的“八分之七”统统隐藏在了水面之下。通过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读者可以探索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从而获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此,要想解读“冰山的水面以下的部分是什么”,就要研究《老人与海》的象征艺术。
(1)老人圣地亚哥
老人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总结和“冰山”理论最有力的体现者。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圣地亚哥是个失败者,却是精神上的强者。
小说开篇就为圣地亚哥定下了悲剧的基调。在渔村里,没人知道圣地亚哥的身世背景,他的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他没有儿女,孑然一身。不仅如此,圣地亚哥的遭遇就是一场悲剧。坏运气始终伴随着他,已经过去了八十四天了,老人一条鱼都没有捕到,贫穷和饥饿威胁着圣地亚哥。到第八十五天,圣地亚哥独自一人驶向了大海深处。当他经历三天的努力和拼搏,捕到大马林鱼时,命运又无情地捉弄了他。在返航途中,圣地亚哥遇到了鲨鱼群,为了保卫马林鱼,他与鲨鱼群殊死搏斗了三天三夜。最终,圣地亚哥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乌有,他拖着大马林鱼的骨架回到了渔村。在返航的途中,又遭遇穷凶极恶的群鲨,老人拼尽全力与之拼搏。最后,圣地亚哥胜利返航,尽管他只拖回来一副鱼骨架,但从精神上看,他却是一个永远的胜利者,他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顽强的斗志,是个不为命运所折服的强大的人。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敢于挑战人生的种种磨难和人的生命极限,是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圣地亚哥通过顽强的斗志,保存了人的尊严和风度。因此,圣地亚哥的人生越是失败和孤独,越是彰显出老人面对马林鱼和鲨群时大无畏的硬汉形象。
(2)小男孩儿马诺林
小男孩马诺林在小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男孩是老人的希望,更是作者的希望,是生命力的象征。马诺林五岁就开始和老人学习捕鱼,是圣地亚哥生活中唯一的伴侣。在老人八十四天出海徒劳无获时,在所有人质疑老人捕鱼能力时,小男孩依然信任他,不愿离他而去。小孩子的纯真质朴衬托出老人的英雄气概,显示出主人公的伟大不凡。小孩对老人的同情和崇拜也给老人温暖和信心。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多次提到“要是孩子在着多好啊!”老人通过这句话唤起对昔日辉煌的回忆,继而恢复信心,重振精神,继续搏斗。因此,孩子成为他动力的源泉,激励他不断克服困难。
四、冰山理论在《老人与海》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和运用
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感情等,是被海明威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冰山”。那么,海明威是如何完成这隐藏的过程呢?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是通过精妙的叙事技巧、简洁含蕴的语言、“电报式”的对话和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来完成的。
(1)简洁的语言表述
“每个由新鲜沙丁鱼做的鱼儿都是头朝下挂着,钓钩穿进小鱼的身子并且扎好、缝牢。钓钩所有的弯钩与尖头,都包裹在了鱼肉里。”[10]在原作品中,作者实用了一些列精炼的动词:“hung(挂)”,“tied(系,扎)”,“covered(覆盖,包裹)”,并通过用词的精准、毫不犹豫以及用词的连贯性展现老人完成动作时熟练灵活的身手,同时从侧面描写了老人果断勇敢的性格,紧扣小说主旨。海明威的作品中,虽然用词简洁明了,但每一个单词都承担了具体且确定的叙事任务。而反过来,对于这些直白文字的精心雕琢也在中心人物的思想和经历上体现出来。
(2)口语式的对白展示
在这部作品中,口语式对白的运用完美地展现了冰山理论。在许多的对话场景中,海明威撇去对主人公情绪、行为等的繁复描写,而只剩下简单的对白陈述,留给读者那“八分之七”的空间尽情想象。
“Do you think we should buy a terminal of the lottery with an eighty-five?Tomorrow is the eighty-fifth day.”(“你看我们该去买张末尾为85的么?明天可是第85天。”)
“We can do that,”the boy said,“But what about the eight-seven of your great record?”(“可以呀,”男孩说。“但是你上次的记录可是87。”)[10]
在这段老人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海明威几乎省略了所有的“他说”,“老人说”和“男孩说”。这是一幅完全由对话构成的场景。人们读到这段对话的时候,就仿佛站在老人与男孩的身边,亲自听着他俩的对话。
(3)象征手法的运用
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大量使用了象征手法。马林鱼是圣地亚哥一生中捕获的最大的鱼。所以,马林鱼是人类美好前途的象征,人生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鲨鱼象征着世界上的恶势力,象征着卑鄙与贪婪,象征着阻碍人们实现梦想的破坏性力量。狮子是力量和强者的象征,代表着勇气和坚韧,象征着老人追求强大的力量,向往做一名强者。浩瀚的大海象征人生的大舞台,神秘莫测,变幻无常,人的命运也飘泊不定。小说中对于这些形象的灵活运用,又一次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直率的海明威坚持这样简单、具体又直接但却不平淡的文体,让读者读到一个看似简单明了却意味深远的悠长故事。
五、结语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通过水面之上的“八分之一”,展现了水面之下“八分之七”所蕴藏的巨大象征空间。《老人与海》虽然短小精悍,但却赋予人类永恒的启迪,不愧是“冰山理论”的典范之作。(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常转娃.冰山之优雅与厚重――从“冰山理论”析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 陈俱生.辞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1175
[3] 布占廷.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前景化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02)
[4] 董衡巽.海明威小说选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3:305
[5] 李燕萍.《印第安人营地》中印第安男人死亡之谜新解[J].克拉玛依学刊.2013(03)
[6] 王旖旎.冰山理论在《老人与海》中的运用[J].海外英语.2013(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冰山理论下的《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