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歌中的代表性曲目《姑苏风光》(小调《大九连环》),最初见于1926年在上海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经由研究者多方核查,认为“《大九连环》的前体是流行于江南民间的《翻歌》(又名《翻七调》、《十二月花名》)……而《翻七调》远在清康熙年间就在江南流传了”。该曲中的“码头调”(又名“剪靛花”),是流行全国的“剪靛花”调在江南的变体。“码头调”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其在吴歌中的音乐表现和旋律形态多变而丰富,乃至及于当代还不断衍生出新的佳作。本文写作的初衷即立足于此。
一、“码头调”在吴歌中的音乐形态
“码头调”曲牌在吴地不同的民间音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笔者在搜集分析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苏州民间歌曲集成》吸《中国经典歌曲解读》等文献中吴地歌曲运用“码头调”曲牌的作品后,发现吴歌中运用“码头调”的有以下诸多作品:
“福建卷”中闽南惠安县的“剪剪花”(见该卷第469页)和闽东福州市的“下象棋”(第165页)的曲调同《姑苏风光》“码头调”相似,但它们已经超出了本文研究的文化地域范围;在“江西卷”和“安徽卷”中则没有发现“码头调”的作品。以上表格中歌曲的歌种都为小调体裁,大多为5乐句的曲体结构。其中除流传于江苏武进的《正月梅花朵朵开》为五声D羽调外,其余皆为宫调式。
《姑苏风光》“码头调”在吴歌中具有五句旋律为主体及扩展的音乐基本形态。具体的样式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基本相同的音乐形态
节拍为四二拍,采用六声C宫调,5句结构分别为“4―4―3.5―3.5―5”小节组成,落音分别为“do―sol―sol―do―do”,这是《姑苏风光》“码头调”的形态特征。拍子、调式、规模、句数、落音、第5句特点同《姑苏风光》“码头调”完全相同的作品有上海市的《马头调》和《知心客》。由张仲樵译谱的《十五朵花》拍子、句数、落音、第5句特点与《姑苏风光》“码头调”完全相同,只是在使用调式和规模上有细微的不同。张仲樵译谱的《十五朵花》为五声宫调式,5句的结构分别为“4―4―415―7”小节。金山区《大打扮》音调、句法、乐句落音、调式同《姑苏风光》“码头调”相同,规模为22小节。上海市《下盘棋调》的规模为25小节,第一句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与《姑苏风光》“码头调”第一句的旋律句法和落音不同,但主要音调相似;后四句句法和落音与《姑苏风光》“码头调”后四句的句法、落音、音调、调式均相同。三门县、奉化市、安吉县的《下盘棋调》,除流传于安吉县的第1句落音在“sol”音,不同于《姑苏风光》“码头调”的“do”音外,其余几句的落音和主干音都与《姑苏风光》“码头调”相同。宁波市《知心客》和平湖县的《七朵花》、永康县《洗菜心》、缙云县《女相思》、舟山定海区《前望郎》,其曲调及句法同《姑苏风光》“码头调”稍有不同,乐句数量及落音和主干音完全相同。永定县《剪剪花》与《姑苏风光》“码头调”的曲调、句法及落音均相同,但旋律风格没有《姑苏风光》“码头调”的曲调委婉,更多地表现为直爽的风格。
2.多变与不变的音乐形态
《姑苏风光》“码头调”与吴歌中其他地方的“码头调”在曲调、句法、落音以及旋律内部的运动上存在着区别。宁波市和余姚市的《七朵花》、杭州市《苏州内河船》、舟山定海区的《漂白纱》、临安县《摘胡瓜》、余杭县《掏荸荠》,它们第1、2、4句的落音同《姑苏风光》“码头调”的落音相同,第3句的落音是“la”而《姑苏风光》“码头调”的落音是“sol”;句法上它们同《姑苏风光》“码头调”大致相同。宁波市《七朵花》例外,它只有4句旋律而没有补充句。诸暨市《堂子叹苦》的句法及各句落音同《姑苏风光》“码头调”完全相同。余姚市《落船尖尖》的曲调比《姑苏风光》“码头调”的补充句规模扩大了一倍,两者在补充前,句子数量、落音、骨干音相同。兰溪市《放风筝》各句落音为采用重复的手法增加旋律规模。慈溪市《采桑姐》各句落音为“do―sol―la―mi―mi”,该曲同《姑苏风光》“码头调”的差异较大,两者旋律同《姑苏风光》“码头调”的旋律多变大于不变。武进市《正月梅花朵朵开》和江阴市《小小舟船浪里飘》的旋律曲调,与《姑苏风光》“码头调”的曲调、句法、落音存在大的差异。《正月梅花朵朵开》同《姑苏风光》“码头调”都由5句组成,但两者各句的旋法不同:前者第2句旋律重复第1句旋律,结束音都是“re”,第4句歌词是衬词,旋律结束在“re”,第5句再现第3句,旋律结束在“la”音,为羽调式;后者前4句旋法为“鱼咬尾”,第5句的旋律重复第3句的句尾和第4句的全部,为宫调式。《小小舟船浪里飘》同《姑苏风光》“码头调”旋律,两者的句法相同,都由5句组成,且为宫调式;两者旋律内部运动差异大,落音不同,旋律的发展也不同。《小小舟船浪里飘》第3句采用旋律重复发展,而《姑苏风光》“码头调”第2和第3句旋律是递进关系。将乐县《赏月光》和顺昌县《放风筝》,与《姑苏风光》“码头调”有音调上的联系,但多变大于不变。
二、“码头调”歌词
在吴歌中的多种表现
作为民歌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歌词,《姑苏风光》“码头调”的歌词有描写自然风光,也有描写男女情感内容,而反映男女情感内容的唱词又有公开和非公开之分,具有多样性。《姑苏风光》中的“码头调”,歌词为赞美苏杭两处的自然风光。这一表现内容在吴歌其他地方中的“码头调”中有发展,出现了歌词描述生活、男女情感、青楼内容的“码头调”。吴歌中这些多样的歌词内容,可大体分为四类,具体作品及划分如下:
(1)日常生活类:如吴中区《十姐梳头》,描述历史人物;武进市《正月梅花朵朵开》描述正月里开民主会的新生活;江阴市《小小舟船浪里飘》,描述船工快速摇橹的情景;“上海卷”中的《马头调》,描述男女到郊外去踏青;余姚市《落船尖尖》,描述苏州城外游客在湖面游玩及女子摇橹的姿态和游船的外貌;杭州市《苏州内河船》,描述苏州城中一只船的外貌和船中小姑娘的穿着打扮等大众日常生活。
(2)男女情感类:如永康县《洗菜心》,描述女子盼望好哥哥送还她丢失的戒指并与她相爱;舟山定海区的《漂白纱》,描述女子对好哥哥的爱恋和以身相许的感情;苏州郊区的《知心客(二)》,反映女子对即将外出丈夫的牵挂;舟山定海区的《前望郎》,描述女子思夫的内容;永定县的《剪剪花》,描述女子送情郎汗巾并祝愿两人情深意长;将乐县的《赏月光》,描述女子期盼中秋佳节和丈夫团聚;三门县、奉化市及安吉县的《下盘棋》,均描述了女子对男子的爱恋,而吴歌中的《下盘棋》的唱词内容深受《白雪遗音》中《下盘棋》唱词内容的影响,其歌词的结构、内容等都没有大的改变,尤其是第3、4句,都是“郎啊,有句 话儿要问你”。
(3)男女私情类:如苏州城郊区的《知心客(三)》,描述女子思春;宁波市的《知心客》,描述女子对男子的爱恋;临安县《摘胡瓜》,描述女子对父母看管的哀怨;慈溪市《采桑姐》,则描述蚕姑采桑时与情郎幽会在桑间,受到母亲盘问而反诘母亲的内容。
(4)青楼生活类:如《十五朵花》、太仓市《知心客》、平湖县《七朵花》、宁波市《七朵花》、余姚市《七朵花》和诸暨市《堂子叹苦》等,其唱词均描述了青楼的感情和悲惨命运。
三、《姑苏风光》
“码头调”在当代的衍生
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插曲《天涯歌女》,不仅来自小调《知心客》,而且还有一个吴歌家族群。民歌《十姐梳头》和《新打快船两面黄》在《知心客》流传之前就在当地流传了。而由张仰求改编的“《知心客》正是他吸取了以上两首民歌的音乐素材……20年代至40年代,苏滩艺人把《知心客调》等民歌,改编成‘大九连环《姑苏风光》’……首段和末段都是‘码头调’,也就是知心客调或剪靛花调。”章长风的《半世纪前的民歌演唱》一文中指出:“贺绿汀为电影《马路天使》所作的两首脍炙人口的插曲,都是取材于苏州地区的民歌。”田汉根据歌曲的原意创作了新的唱词,贺禄汀根据原民歌曲调进行了加工,使古老的曲调获得了新生。
《天涯歌女》的主要音调旋律为五声宫调式,《知心客》的旋律为七声宫调式。《知心客》中的两个偏音“fa”和“si”音处在装饰音位置,具有经过音的性质,此曲的核心为五声宫调式。《知心客》及《姑苏风光》“码头调”和《天涯歌女》为同一个音调家族,它们的曲调由带重复的4个乐句组成的乐段构成,音调凸显“娇”和“柔”的江南风格。由《知心客》及《姑苏风光》“码头调”衍生出的《天涯歌女》,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使古老的曲调焕发出新声。
2004年,由苏州市音乐家协会副***、苏州评弹学校的陈勇先生编曲的《苏州好风光》,是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而编创的。该曲保留了原《大九连环》中“码头调”原汁原味的基本音乐元素,吸收和浓缩了江南小调以及音程在二、三度范围内小幅度上下起伏的旋律特点所产生的柔软音调等精髓;歌词把一年中12个月浓缩到四个花季之中,展现了苏州春、夏、秋、冬的各种意境,精练出苏州最有特色的风俗美景;通过中西乐器伴奏,转调、男女声合唱、声光电技术及演唱者吴依软语的演绎,展现出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当代苏州的新风新韵,体现了天堂苏州特定的人文环境。在此歌曲中,四段唱词的每一段的结尾都用衬字“哎呀哎呀”及委婉起伏的“do―la―do―re―do―re―mi―mi―do”这一音调作为段落的结束,凸显了此作品所富有的传统吴歌的美感特色和亮点。
结语
《姑苏风光》“码头调”在吴歌中旋律形态的多变性以及歌词内容的多样化,反映了该曲调源头为明末清初广泛流传于我国的“剪靛花”在江南地区的变化。尽管吴歌中“码头调”有不同音乐形态的诸多变化,但其源于“剪靛花”的根系没有变,通过分析仍然能看出它宫调式及主干音为“宫”和“徵”音的来龙去脉。“码头调”这一曲牌在吴歌中,特别在太湖流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这些应用在保持了传统“码头调”曲牌的5句体和宫调式以及基本音调不变的基础上,浙江、上海等地的“码头调”无论是歌词表现内容还是旋律内部的运动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地方特色。《姑苏风光》“码头调”依其曲调委婉、细腻、缠绵见长,这一特色也影响到周边的上海和浙江的“码头调”风格。
“码头调”这一曲牌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影响了一代代听众,及至当代这一曲调还在不断衍生出新的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姑苏风光》“码头调”在吴歌中的形态及当代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