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是对自身的一种突破,更是直面竞争的一种态度。
英国剑桥科特学院的校长约翰・科特曾经说过:变革的速度在近期任何时间都不会放缓,而在今后几十年中,大多数行业中的竞争将使变革发生的速度越来越快。
2009年《重庆晚报》强势改版,面对市场竞争率先求变。作为重庆市最具影响力的都市晚报,能够审视自身,自我求变,昭示着一份泱泱大报的勇气和对未来的信心。
求变
2月6日,《重庆晚报》改版整整一个月。
当改版的反馈报告放到总编辑石刚的桌子上时,他便迫不及待地拿了起来。虽然不断有好消息反馈到他的耳朵里,但石刚还是愿意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改版不到1月,重庆晚报发行就呈现出“四多”的可喜局面――日均零售量比其他媒体多了;报摊摆放位置比其他媒体更醒目了;有效发行的区域和群体更多了;本报通过改版争取到的消费主流读者、年轻读者、女性读者多了。零售已占市场近40%的份额……”石刚轻轻的点着一根烟,又仔细地看了一遍,似乎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愿意放过。
虽然这次改版前期做了充分的调研,但作为晚报的掌门人,他还是有些忐忑。“这两年,重庆报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次改版对晚报将来几年的发展将有着深远的意义,所以每个人压力都很大”。石刚告诉记者。不过他现在可以暂时放松一下了。因为“至少,从现在来看这次改版还算是成功的。”
正如总编辑石刚所说,这次改版从编委会到普通员工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一切源于重庆报业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2004年,《重庆时报》抢滩登陆重庆,原本不平静的重庆报业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在这之前,《重庆晚报》一直是一骑绝尘,将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到后面。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再加上内部体制的影响,《重庆晚报》虽仍然处于当地主流都市报的行列,某些方面仍然领先着同城的竞争对手,但已经可以清晰的听到追兵的脚步声。在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小的时候,是继续固守城池,还是主动出击?作为重庆报业的“老大”,《重庆晚报》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虽然以《重庆晚报》24年积累的读者群体和公众影响力,固守城池完全可以继续保持在主流媒体的行列。但是,如果主动改版一旦失败,《重庆晚报》将会丧失领先的局面,竞争对手将趁机收复失地。
变还是不变?作为总编辑,石刚必须做出选择。实际上包括石刚在内的晚报高管们已经有了答案――《重庆晚报》必须改变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改版
既然要改版,改什么?怎么改?仅仅是从内容上做些调整,还是版式也跟着改变?改版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重庆晚报》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在改版的细节上,编委会讨论相当激烈。“其实大家的思路是一致的,晚报改版就是为了让读者读到最好的报纸”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告诉记者,“既然改版是为了读者,那么,我们就要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读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闻、资讯和服务。”
于是,一份专门针对读者的问卷调查出炉了,晚报就报纸的改版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几千份读者问卷收了上来,很多忠实读者对晚报改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晚报能不能多登一下服务性的内容啊,市民都是很需要的……”,“我们希望晚报在保持其权威性的同时,能有一些更贴近百姓的新闻故事……”,“城市版办得不错,再继续努力哦”……我们仔细的思考了这数千份带着读者鼓励的问卷,发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读者阅读三大变化。 第一是快速阅读,他们是在翻报纸而不是读报纸,一份报纸也就是10多分钟就翻完了;第二,喜欢轻松的阅读,而不是故作权威的说教;第三,读者希望与媒体有互动性,无论是新闻还是一些故事版都要强调与读者的互动”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告诉记者,“看到有那么多读者热心的提出了那么多的意见,我们的改版更有信心了。”
一份详细汇集着各方面意见的改版方案成形了。
首先,在办报宗旨上由原来的“城市主流、责任传媒”变成了“责任传媒、民生立报”。《重庆晚报》总编辑石刚详细诠释了理念的变化:“对于晚报来说,‘责任’两个字是20多年来对读者、对社会不变的承诺。从‘城市主流、责任传媒’到‘责任传媒、民生立报’的改变不是简单的四个字的变化,它意味着晚报将自己的责任细化了。以前我们提‘城市主流’过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但事实上‘城市主流’不是自封的,而是靠你的影响力积累起来的。晚报一直是本地的主流强势媒体,这是事实。我们提出‘民生立报’就是细化了晚报的责任,那就是更加的去关注民生、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新闻报道、资讯服务等都要真正的走到市民的心里去。”
而最让石刚欣慰的是,经过多方协调,在出报时间上,重庆晚报终于实现了与同城媒体同步上市。“以前,晚报总是比同城竞争对手晚两个小时,这并不是同一起跑线上的较量。对于同城本源新闻竞争激烈的都市报来说,两个小时时间生死攸关。”总编辑石刚告诉记者,“晚报争回了两个小时,就争回来相当大的零售市场”。
在版式上,《重庆晚报》将原来的瘦身大报改成四开小报。这样更加符合了山城市民的阅读习惯。在重庆这个山水城市,地理地貌类似香港,零售读者一般都是在公交、地铁上阅读,四开小报更加适合读者阅读。
而在内容上,《重庆晚报》“大胆”将二版内容变成了天气预报、出行参考等服务性资讯,无论新闻还是副刊都强调对市民的服务,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按照正常的办报思维,二版是报纸珍贵的版面,一般以国内新闻为主,但晚报做了大胆尝试。“尤其是在二版内容设计上,我们内部一度也有争议”,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对记者说,“但是,还是坚持了下来。我们既然提出了‘民生立报’,那么,我们就要真正地为市民服务,从现在来看,效果还不错”。
除此之外,《重庆晚报》保留了原来的优势版块。比如,非常受读者欢迎的“话题版”每次都会有跟市民生活关系很密切的话题。改版之后,话题版编辑精心设计了诸如“大年三十回婆家还是回娘家”之类的话题,更加受到读者喜欢。还有市民的言论版块,三五百字亦正亦邪,通俗易懂,而且都是市民观点,深受读者喜欢。
2009年1月6日凌晨,随着“更早、更好、更到家”的改版口号,“全新”的《重庆晚报》走上了街头。
谋局
新改版报纸上市的第一天,在重庆零售市场上就激起了阵阵波澜。不到12点,晚报基本售罄。而以前晚报一般都要卖到下午5点左右。“我还以为当天晚报登了什么消息呢,那么多人去买”。***北路报摊的老板王志武告诉记者,“原来是晚报改版了。”在王志武的记忆中,这样的情况只有在晚报刚创刊的时候出现过,“那时候我们都是在报社排队等着取报纸,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当时就只有一份晚报,报纸卖得很快,大家都争着买。”王志武说,“虽然今天没有出现争抢的情景,但能卖那么快,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市场的反馈出乎晚报所有人的意料。整整一天,办公室主任王敏都忙着接听电话,派出的调查员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没想到这次改版能有如此好的效果”,王敏告诉记者,“我们派出了十几名调查员,从市场、客户、订户等几个方面去调查了解,反馈的信息都是令人振奋的。大家对晚报的改版评价颇高。我们晚报09年订阅任务在08年提前一个月就全面完成,根据发行公司统计显示,09年晚报改版后新订户再次增加,并跃居同城媒体增幅之首”。
“因为这次改版大量的吸取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真正的为读者着想,才会有这样的效果”执行总编辑姜春勇在一次编委会上如此总结。
虽然总编辑石刚依然谨慎的告诉记者:“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改版。”虽然这次只是改版并没有涉及到人事、制度和体制的深层次的改革。但这或许是《重庆晚报》24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对于《重庆晚报》甚至整个重庆报业的影响却是重大的。
中国最具权威的调查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诉记者,《重庆晚报》这次改版,将会改变重庆报业零售市场的格局。晚报的发行量增加很快。对于在零售市场上的竞争,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这家第三方调查公司的监测显示:《重庆晚报》1月份的零售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增长幅度约为8%。而且其零售增量主要来自于在重庆报业市场上其他都市报的市场份额。
的确,长期以来,《重庆晚报》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对大重庆的覆盖上。调查数据显示:《重庆晚报》在重庆主城九区和其他31个区县中的到达率是最高的。日到达率实现了7.5,单期传阅率为4.6,真正实现了全覆盖和大影响。但是在主城九区的零售市场上,《重庆晚报》遭遇了包括《重庆晨报》、《重庆时报》、《重庆商报》数家都市报的强力竞争,再加上其出报时间比其他报纸晚两个小时,一直没有优势。而本次改版让《重庆晚报》在零售市场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如果《重庆晚报》连续三个月保持这样的增长,将彻底改变目前重庆报业零售市场上的格局。《重庆晚报》将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这位高管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