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篇1
摘 要 文章选取了与大学生情绪调节有关的183篇学术论文。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国内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更加的强调研究方法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理论分析深刻性。
关键词 国内 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 现状与分析
1引言
Gross 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基础医学界、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先后将研究的兴趣放置到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上。医学界是最早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学科,它侧重于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教育界学者则通过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探讨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的调节干预研究。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仅始于21世纪初,其主要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相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各学科的研究均已取得了一些价值成果。
在知网中,以“大学生情绪调节”为关键词检索到3672篇文献。其中,基础医学149篇,占4%;教育学占1936篇,占53%;心理学1585篇,占43%。 由此可以看到心理学者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是比较多的。本文通过对检索到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论文进行描述和分析,唤起心理学者对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加深他们对大学生群体情绪调节了解,激发其研究兴趣。
2文献的总体情况
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心理学界的第一篇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于2000年。在2000年-2014年间的183篇学术论文中,会议论文集16篇,占10%;学位论文56篇,占31%;期刊文章108 篇,占59%。各年份数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可粗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至2007年,此阶段的7年关注者甚少,平均每年仅有论文5.7篇;第二阶段为2008-2014年,平均每年16.7篇。
心理学专业杂志刊登大学生情绪调节文章情况如下。14年间发表在专业杂志文章共34篇。其中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总共刊登了19篇,且学会一级刊物《心理学报》没有刊登文章。由此可见,心理学者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度不高。
3主要研究内容
心理学文章比较集中关注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关注度最高的是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方式的相关研究,共164篇文章,其次是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共19篇。主要都采用问卷法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研究与质性研究较少。
3.1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及多元化研究
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不同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对积极情绪调节多于对消极情绪调节。对消极情绪多用减弱型调节和反应调节,对积极情绪多用增强型调节和原因调节。男生对积极情绪更多采用忽视调节,女生对消极情更多采用宣泄、反应调节和增强型调节,且女生对情绪的自然调节更多。王春花研究发现,在面对不同情绪时,大学生使用的情绪调节方式频率也不同并存在年级差异。面对积极情绪时,大学生所用的情绪调节方式由多到少依次分别为为:情感分享、情感表露、情绪维持、激励、克制、升华;面对消极情绪时同样由多到少为认知重评、发泄、压抑、放松、体验痛苦、转移注意。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多使用情感分享和情感表露的方式来调节积极情绪,男生多用克制、升华的方式。对消极情绪时,女生常采用转移注意的方式,男生则多采用压抑的方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多元化研究主要涉及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人际关系及抑郁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密切联系。父亲的过度保护及拒绝否认与大学生更多地使用表达抑制策略存在正相关;父母给予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其子女多采用不成熟的方式来调节情绪。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发现,大学生正性情绪的分享和负性情绪的转移与人际关系困扰有着负相关关系,正性情绪的克制和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与人际关系困扰有正相关关系。负性情绪的压抑、体验和发泄对人际关系困扰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中重新评价策略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重新评价策略的使用有利于减少抑郁情绪。大学生的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问题、焦虑及忧郁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肯定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检验结果也表明,除抑郁这一因子外,认知重评得分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心理问题、自我肯定、焦虑上的得分都有显著差异。可见,认知重评策略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密切联系。认知重评策略水平越高,自我肯定性越强,负性情感越少,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2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有研究采用中文版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 512 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分为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或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或愤怒情绪效能感三个维度。大学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在调节消极情绪效能感方面,男生优于女生;大学生在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得分呈现出随年级上升而下降的趋势。外向性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调节消极情绪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
4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评价与展望
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方式的关注虽然比较多,但其研究内容与方法单一、实验研究不足、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因此,今后的研究应注意扩展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加强理论探讨。
参考文献
[1]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2):69-73.
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篇2
[摘 要] 大学生情商培养是高校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情商问题研究成果不算少,主要包括:大学生情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理论分析、实证调研论证、改进培养模式与路径、某项工作与大学生情商培育的关系等内容。这为大学生情商研究应用于其他领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研究处于不冷不热状态;有些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甚至尚未涉猎到;实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关键词] 国内大学生;情商研究;文献综述
[中***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EQ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work. The contents of EQ of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by scholars hav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problems of EQ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empirical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training mode and route improvem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me job and EQ training.It has laid a foundation to apply to other area. But the study also has some problems. The general studies are in lukewarm state; Some studies hav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r not even touche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empirical research is not enough.
Key words: domestic college students,EQ study, literature review
大学生情商培育与提升是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根本保障。因此,针对大学生情商培育与提升问题的研究是正确地指导高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完成大学生情商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自1996年刘涛撰文探讨大学生问题重要性以来,一些学者陆续针对大学生情商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在2005年之前的研究很少,每年发表的论文不超过8篇,且集中在重要性、基本概念与问题的剖析上。近十年来,研究开始逐步加速,本文针对国内学者就大学生情商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其研究思路,提出研究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以方便后续研究者有效地开展此项研究工作。
一、国内大学生情商研究总体情况介绍
截止2015年2月28日,以“大学生情商”为篇名在中国知网上共搜到的论文数为271篇。其中论文的媒体来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215篇,特色期刊40篇,优秀硕士论文12篇,重要报纸6篇,中国重要会议5篇,博士论文、国际会议、学术辑刊全文各1篇;论文按发表的学科分布显示为:高等教育(190),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28),体育(27),心理学(24),职业教育(11),***书情报与数字***书馆(4),音乐舞蹈(4),人才学与劳动科学(3),语言文字、中国文学、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各(2),中国语言文字、中国***治与国际***治、医学教育与医学边沿学科、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各(1);研究成果时间分布:2000年以前为11篇(4.0%),2001-2005为28篇(10.3%),2006-2010为111篇(40.9%),2011至今为121篇(44.6%)研究机构基本上为地方高等院校;标有基金的项目共7篇(国家社科1篇,省级课题2篇,厅局级4篇)。显然,国内有关大学生情商的研究已由冷变热,逐步壮大了研究队伍,且其研究已逐步渗透到各个学科,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情商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情商方面暴露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国内大学生情商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观点
有关大学生情商的论文除了内容及其重要性探讨外,还主要包括:大学生情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理论分析、实证调研论证、改进培养模式与路径、某项工作与大学生情商培育的关系等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情商问题与对策理论研究
1.遵循“问题-对策”的研究思路。陈娟(2010)认为高职学校学生情商存在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意志力缺乏从而不能做到自我激励等问题,并提出了六条建议:增强人文素养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建立高职学生的情商培养目标,加强情商的理论教育,在日常管理和实践中培养情商,开展心理教育,在教学中实施情商教育。李丹(2011)认为大学生存在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缺乏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激励能力、不能正确的感知与评价他人、不会建立和管理人际关系的情商问题,提出了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培养积极心态以提高受挫能力、根据大学生身心发育的特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培养团队精神等对策建议。刘再娥(2011)认为当代大学生情商存在问题有:自我认识能力不够完善,心里承受能力差;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欠缺,做事不考虑后果;合作协调能力差,缺乏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人格感染力。提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大力加强情商教育宣传、提高教师队伍的情商素质以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对策建议。
2.遵循分析“问题-原因-对策”的研究思路。胡盛华(2011)认为当代大学生存在“五强五弱”瘸腿式不均衡发展,即自我表现欲强,自理自律能力较弱;自我情绪性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自我好胜心强,成功动机较弱;自恋倾向性强,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自我意识性强,团队协作精神较弱。是由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并提出了加强塑魂教育、方向指引、知行通途和文化熏染的对策建议。汪金川,袁满(2012)认为大学生情商教育总体良好,但存在学习态度消极无紧迫感、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责任感、理想信念的缺位等问题,并认为是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造成的,并提出了从该三个方面加强教育对策建议。曹正等(2014)以事例形式列举了大学生情商存在诸多“伤处”,在列举其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加强情商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提升对策方案。
(二)大学生情商实证调研论证
1.针对某类大学生情商摸底调研的问题研究。宛蓉(2011)对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进行情商调查,结果揭示了各情商因素间的差别与共同点;李立,杨士钦,孙文娟(2012)对淄博地区高职高专类大学生情商育成问题进行调查,发现情商(EQ)测试结果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试者在情商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高一飞和张昆松(2014)对广东两所重点大学的三年级353名同学就情商“五力”进行问卷测试,发现总体情商水平低,.除“情绪自觉”外,各项情商能力均有待加强。李超(2015)对山东省三所民办高校300余名大学生(包括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本专科学生)测试其情商水平,发现其存在:情绪管理能力较弱、自我激励有待加强、认识他人情绪能力不足、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
2.针对普通大学生情商摸底问题调研论证。林亲录等(2011)对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招聘的企事业单位,针对大学生情商和综合素质的认知进行调查,在五项能力中,只有大学生控制自我情绪这一项较好,其它四项均不理想;周建***,孙萍(2013)三峡库区大学生情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学生存在情商差别;高一飞,王健,赵宏格(2014)对沈阳市七所高校的一千余名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的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情商水平的整体情况较好,大学生在情商的五个维度上从强到弱依次为:他人情绪认知、人际沟通、自我激励、情绪调控、自我认知,不同年级以及性别差异对大学生情商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3.针对不同群体情商差别、情商与其它问题的关联性研究。窦胜功等(2002)对沈阳市的六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情商测试,发现随着年级增长EQ水平逐步增加,男生在克制、抗挫、适应、自信、乐观、处事、自知、意志能力与气质随和性均超过女生,优秀大学生的EQ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水平(其乐观、抗挫、自知等能力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张薇(2008)对***医科大学1-4年级学生629人(汉族324人,***305人)进行QSEQ情绪智商量表用测定,发现在QSEQ的九项因子中,自信一项因子得分***大学生高于汉族大学生,其余项无明显差别;李媛,赵靖(2009)对电子科技大学本校的部分学生进行情商问题测验,发现性别与年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孙萍,杨建平(2011)对三峡库区3所院校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针对关于情商水平与职业成熟度相关性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情绪智力对个体的职业成熟度以及就业质量有积极影响;罗素平(2011)选择了宁波市13所高校中最具异质性和代表性的6所高校进行情商问题的调研,发现大学生对情商了解较少,也缺乏了解该方面的机会和渠道。
(三)大学生情商改进培养模式与路径
1.针对大学生情商培养模式的研究。方婷,浦晓黎(2011)提出了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模式,该模式构建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重视,为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力保障;探索情商教育多种实施形式,缓解情绪情感等应激冲突;将情商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增设情商教育类课程;合理分配情商教育阶段,推广大学生情商教育心理干预模式。董琳(2012)认为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创新模式应是构建从幸福力、抗压力、及耐挫力等三方面出发,形成其相互关联的循环链体系,而提升幸福力包括满足自身需要、开启幸福力,增强抗压力包括学会有效自我减压和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巩固耐挫力则包括建立健康心理和积极态度面对人生。王彩英,王兵(2012)认为在注册招生条件下,应当构建学生学习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情商构建模式,在学生个人方面,培养自身情绪认知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识他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的能力来实现;在学校教育方面,应做到“五化”,即日常管理细致化、课堂教学丰富化、素质拓展多样化、文化建设日常化、情商提升专业化。
2.针对大学生情商培养途径的研究。郭婷(2010)认为提高大学生情商提升的有效途径包括:通过开会及个别谈心等形式明确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具体事件指导学生做好自我调节,通过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通过班会及班级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言传身教,在日常行为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李晓艳(2012)认为在部分大学生情商低下以及情商教育存在诸多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必须转变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现实路径,即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情商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构建教育体系;整合优质资源,强化教育合力;创新方式方法,务求教育实效;建设校园文化,创设教育情境。石杨(2012)认为大学生情商提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的情商意识,奠定情商价值观的基础;通过社会实践的参与提高大学生的情商,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开展校园文化,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情商。
(四)某项工作与大学生情商培育的关系
1.就业需求与大学生情商培育。张亚利(2004)研究发现,大学生情商与就业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学生干部任职情况对情商水平和就业质量均有一定正向影响,成绩排名与情商水平和就业质量无明显影响,文理科专业与就业质量差别不大;刘彩生(2009)、夏良康(2012)、周红云与崔媛媛(2013)分别从充分就业、企业需求和就业导向三个侧面论述了大学生情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某一方面教育与大学生情商培育。董宇艳(2011)和樊芳(2012)分别从德育视阀下和德育教育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生情商中德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德育教育的情商培育对策;张克学(2009)、梁辉煌(2009)和曹润花(2012)分别从儒家道德修养、音乐、推销学教学对大学生情商培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情商培育。宾金生(2010)、孟富仙(2010)、仝二宝(2012)分别从野外生存能力、志愿服务、拓展训练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各自对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龚莉(2011)从药家鑫事件教训中论述大学生情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4.情商教育与大学生情商提升问题。黎红梅(2009)认为大学生情商教育存在如下误区:没有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情商的内涵;把情商教育看成是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孤立地看待EQ教育、IQ教育和思想***治教育,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国内大学生情商研究的总结和展望
目前,国内学者对情商问题研究成果不算少,对大学生情商问题与对策均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形式包括课题研究报告、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专著和会议论文等,每位学者针对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为大学生情商研究应用于其他领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总体研究处于不冷不热状态
首先表现在发表的论文数不多,虽说该研究已进入快速道,但相对于热点的关键词来说,差的很远,比如在知网上所搜到的以“大学生创新”为标题的论文数2013年达到618篇,而2014年高达668篇,又如“大学生创业”为标题的论文数则更多,2013年为1181篇,2014年达到1267篇,“大学生情商研究”为标题的2013年仅35篇,2014年为31篇。其次是发表的论文刊物档次低,获得高档次研究基金支持者少还。所发表的论文中,核心期刊很少,仅有一篇论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获得省级项目支持者也仅有4项,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远远没达到“热”的程度。
(二)一些问题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甚至尚未涉猎到
比如,对大学生创业情商的研究成果很少,所涉及的对象仅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或者是基于心理学或教育学的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对一般大学生创业所需的情商内容、创业情商现状以及提升途径没有进行深入地探讨;对于高校或培训机构专门针对大学生情商达标培育的现实途径问题研究几乎为空白,针对国家、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情商提升的作用机理与现实途径等问题的研究也很少。
(三)实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一是所涉及对象范围带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论文中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某一高校的问卷调研,一些针对某地区高校的调研也仅有几所院校而不是全部高校,比如谭洪波,张凯斌,杨卉(2011)对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情商调查,范围还不是该学校的全部学生,又如王健和赵宏格(2014)所针对沈阳市七所高校的实证研究仅是沈阳市部分高校,而且也仅限于本科层次。二是研究的对象并未依照家庭背景、独生子女、专业层次细分其与情商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国内大学生情商的学术研究远未达到“火”的程度,一些内容比如跨省级区域的大学生情商调查研究、招生***策因素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影响、就业***策对大学生情商培训需求的影响等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一些重要的研究领域比如大学生创业情商的培育途径与***策、独生子女大学生情商的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情商修炼提升等问题亟待加强。
[参 考 文 献]
[1]谭一平.大学生情商训练[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2]窦胜功,等.大学生的情商测评及培养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95-297
[3]陈娟.浅析高职大学生情商的现状与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12):72-74
[4]李丹.大学生情商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2011(6):60-61
[5]刘再娥.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及培养途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1-103
[6]胡盛华.当代大学生情商缺失和情商素质培养[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120
[7]汪金川,袁满.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53-56
[8]李立,杨士钦,孙文娟.淄博地区高职高专类大学生情商育成问题调查及应对策略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2012(2):24-28
[9]宛蓉.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情商调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253-56
[10]林亲录,等.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情商和综合素质的认知调查与分析[J].文教资料,2011(4中):223-225
[11]李媛,赵靖.理工科大学生情商现状的调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89-92
[12]孙萍,杨建平.大学生情商水平与职业成熟度相关分析[J].重庆医学,2011(9):920-921
[13]罗素平.宁波市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宁波市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7):98-101
[14]董琳.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J].时代报告,2012(5):321
[15]方婷,浦晓黎.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心理干预意义及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下):14-15
[16]王彩英,王兵.注册招生条件下大学生情商培养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2012(7上):94-95
[17]李晓艳.大学生情商教育路径的转变与重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42-646
[18]石杨.大学生情商培养的有效途径[J].衡水学院学报,2012(2):109-110
[19]郭婷.提高大学生情商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张亚利.关于大学生情商水平与就业质量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4
[21]张薇.汉族***族医科大学生情商对比研究[D].***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08
[22]曹正,等.大学生情商之“伤”[N].中国教育报,2014-01-18
[23]董宇艳.德育视阑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11
[24]王健,赵宏格.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延边***校学报,2014(3):33-35
[25]李超.民办高校大学生情商现状的测评与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48-149
[26]黎红梅.大学生情商教育的误区及其培养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4上):28-30
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篇3
摘 要:本研究采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赣南地区27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调节自身的不同情绪时,大多数会使用多种方法来调节情绪。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调节
一、问题提出
情绪是现在社会相对较受关注的探讨对象,而情绪调节也成为了关注的对象之一,情绪调节策略是在情绪调节这一概念上引发出来的,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不同的情绪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来调节。每个不同的个体也会使用不同的策略来调节自身的情绪,个人使用不同的方法调节自身情绪会影响他的日常行为及心理健康,不同的群体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赣南地区大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回收有效率90%。270份调查对象中,男生有87人,占总人数的32.2%, 女生182人,占总人数的67.8%。此外独生子女70人,占总比26%,,非独生子女200人,占总比74%。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刘红梅自编(2010),20道题目,10个题目和调节积极情绪有关,10个题目和调节消极情绪有关。该问卷,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包含五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情感分享、改变认知、压抑、转移注意、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包含出五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寻求帮助、改变认知、压抑、转移注意、情绪表达。该问卷进行的信度效度分析结果(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9,各个因子的信度在0.70―0.763之间,)都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20.0 for Windows 处理数据。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总体特点分析
表1 大学生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分及标准差
情感分享 改变认知 压抑 转移注意 情感表达 总计
M 3.07 3.29 2.42 3.24 3.96 3.19
SD 1.132 1.188 1.185 1.186 1.019 1.243
从表1可知,大学生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得分从小到大依次为:压抑、情感分享、转移注意、改变认知、情感表达。换言之,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会通过情绪表达来调节自身的积极情绪,而较少使用压抑等策略来调节自身积极情绪。
表2 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分及标准差
寻求帮助 改变认知 压抑 转移注意 情感表达 总数
M 2.24 3.62 3.06 3.52 2.04 2.90
SD 1.282 1.107 1.147 1.269 1.236 1.37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各维度平均分从小到大依次为:情感表达,寻求帮助、压抑、转移注意、改变认知。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采用改变认知的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而较少使用情感表达等策略。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调节自己的情绪时,通常会使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积极情绪调节主要的策略由大到小依次是:情感表达、改变认知、转移注意、情感分享和压抑。消极情绪调节主要的策略由大到小依次是:改变认知、转移注意、压抑、寻求帮助和情感表达。该结果与王春花等人的针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其研究也是积极情绪最常使用是情绪表达与分享,消极情绪最常使用改变认知策略;而本研究中其他使用程度的策略与其都不相同。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成年,所以他们懂得怎样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这表明大学生都更习惯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大家,以此来获得同伴的友谊并扩大自己在大学的社交圈;而当他们产生消极情绪时,他们会都擅长采取比较成熟的方式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五、结论和建议
1.大学生在调节自身的不同情绪时,大多数会使用多种方法来调节情绪。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其关爱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春花.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研究[D].硕士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7:14-28.
[2]刘红梅.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硕士论文,西南大学,2010:8-4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情感问题论文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