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废话作为日常交际中的常见用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语用功能。它不但具有缩短交际者的社会距离、维持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语用功能。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和礼貌原则出发,阐述废话的语用功能最终突出它在交际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废话;关联理论;礼貌原则
1.废话的含义
语言的本质是正确地利用冗余的。废话,即无意义的话。指的是一段在当时情况下对事情发展没有任何正面作用的发言,又或者逻辑上矛盾的话。另外,亦指以文字或符号组成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声音或句子。
在言语交际中,一定的表达质量需要一定的“语量”作保证。可以说人类是最善于说“废话”的高级动物,而不会说“废话”其实是不会说话。智慧语言的主要特征不仅是直截了当的“简洁精练、言简意丰”,还在于善用“冗余”。哈特曼认为:“所谓语言就是利用冗余信息。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理解,总是给出比实际需要多得多的信息。”这说明,聪明的表达必会利用一定的冗余信息(又称剩余信息、羡余信息);与此相反,信息量呈满负荷状态(所谓“简洁精练、言简意丰”),并不是最佳表达形态。表达信息量与接受信息量二者之间是不可能划等号的,在大多数的语言环境里都是前者大于后者。尤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时代语境的变化导致言语表达形态的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规律——人们都是在保证一定量的“信息差”的情况下说话的。
2.废话的意义
废话的意义在于“没有什么意义”之外的“意义”。从符号语言学的角度说,任何人说出口的任何话都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的话是不存在的。但是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吗?其实还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就在于“没有什么意义”——承载过多的“意义”,可能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说一些可有可无的“废话”,是人民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的是一种民族风情和社会情绪。比如英国气候多变,英国人说话就喋喋不休地说天气;前些年中国人生活多艰辛,开口爱说的是柴米油盐;现在青年人爱说时尚、老人爱说往事、股民闲聊股事等等。而在有些广播电视节目中,那些松散的“谈话”看来是“冗余”,却可以营造一种气氛。这些“废话”可以是表达中的一种过渡,可以是一种强调,可以是稀释费解的手段,甚至是一种属于言语美学的幽默或情调的渲染。
3.废话的语用学分析
3.1 从关联理论看废话
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联名出版了一本题为《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专著。在这本著作中,两位作者提出了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它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配合默契,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根据关联理论,明示只是一种信息意***(informative intention),即只限于提供交际内容的意***。此外,明示还可能有交际意***(communication intention),它让听话人明白说话人有一个传递信息意***的意***。而废话在某些的语境中表现出了信息和交际意***。
例如一句废话的寒暄语:It’s a nice day,isn’t it?可以做以下语境假设:
a.The weather is nice.
b.The speaker has spent a nice day.
c.The speaker intends to do something in such good weather.
d.The speaker is will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hearer.
其中,a是命题内容。b和c是说话人的信息意***。d是说话人的交际意***。根据说话人的交际意***,该话语可能隐含不同的交际信息,即寒暄意义。在获取d这样的隐含信息后,该话语也就取得了关联性。
再如汉语中常见的废话:你吃了吗?也可做以下语境假设:
a.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街上偶然碰到,恰巧也在饭点,只是简单的寒暄。
b.说话人知道听话人很忙,没时间吃饭,出自关心提醒听话人按时吃饭。
c.说话人想请听话人吃饭。
d.说话人想知道听话人是否回过家(前提听话人只回家吃饭)。
e.说话人想知道听话人是否和妻子和好(前提听话人和妻子吵架了就没饭吃)。
f.说话人不想请听话人吃饭却假装献殷勤(前提说话人知道或推测听话人已经吃过饭或者不会接受邀请)。
······
以上几种推测离不开语言的推理和解码信息,在不同的语境中体现出不同的信息意***和交际意***,即产生了关联性。
3.2 从礼貌原则看废话
利奇(Geoffery Leech)在1983年提出了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用语不当或出言粗鲁无礼,引起相互间的误解导致交际上的失败的情况十分常见,通过语言来表达礼貌是最常用的手段。因此礼貌原则也是成功交际的十分重要的语用原则,它包括六项准则。
(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
(2)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
(5)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废话无处不在。但废话却体现出了人们交流中对交际对象的礼貌、委婉、谦逊和关心。比如:
a.休病假的同事来回了,同事便问:“好点了吗?别硬撑。”一句简单的问候体现出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减少了双方的反感,增加了双方的同情和温暖。
b.“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这句话是在说话人本来就已经要决定告诉听话人某件事情之前,事先象征性地征求听话人同意的一句话废话。它先给听话人一个暗含信息,这句话可能不是很好,或者听话者可能与说话者会产生分歧或矛盾。但这句“废话”的目的就是采取委婉或者迂回措施让听话人有心理准备。但其语用作用却体现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c.“除了这个要求,其他什么要求我都能答应。”很明显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不符合逻辑性。但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体现出了慷慨准则和得体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地满足听话人。
d.“我考虑了很久,觉得咱们俩还是做普通朋友吧。我对不起你,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你要怪就怪我一个人好了。”这句话很明显的只表达了一层隐含意义—那就是男女双方打算分手。而第二小句话跟隐含意义没有直接关系,是一句废话。但正是这句“废话”体现了说话人的赞誉准则和谦逊准则。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尽量少的贬损别人,尽量多的贬损自己。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废话能降低交际双方的交流障碍。通过矛盾、重复等方式来表现交际中的关心和问候,尽量将交际双方的不一致和矛盾低到最低点,并体现出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最终达到成功的交际。
4.结语
废话将字面上的无意义转化成了交际中的有意义。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废话的使用无处不在,甚至讲废话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寒暄语,公示语,幽默,歌词,故事等等存在不少废话,但却体现它们的特殊功能:产生关联性即顺利的交际和体现礼貌原则。因此恰当的利用废话是人们达到成功交际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O’Donnel,Todd.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2]Sperber,D an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Oxford:Blackwell,1986.
[3]范继淹.语言与信息[J].中国语文.1993(2).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5]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6]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7]毛喻原.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J].读书,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