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本文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分析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 模糊性模糊语言语用功能
一、引言
1902年,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Peirce给语言的模糊性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当事物出现几种可能状态时,尽管说话者对这些状态进行了仔细思考,实际上仍不能确定是把这些状态排除出某个命题,还是归属于这个命题。这时候这个命题就是模糊的。”英国哲学家罗素于1923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模糊性》,这标志着模糊语言理论初步形成,他认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与罗素的观点一致,他认为虽然日常语言字词的意义可能是模糊的,但是只要它正常地发挥作用、达到目的,那么它就是合适的。
1965年,美国奠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家查德教授在美国《信息与控制》杂志发表了题为《模糊集》的文章,他指出:现实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确定的界限,这种被称为“模糊集”的现象,表明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具有一种模糊的特性,它们的存在,对人们的抽象思维和信息传递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语言学家们利用该理论从语义、语用等方面来研究语言的模糊性,从而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模糊语言学。
在中国,模糊语言学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般认为,伍铁平发表于《外国语》1979年第4期的论文《模糊语言初探》是国内最早运用模糊理论对语言模糊性进行研究的论文,标志着模糊语言学在中国的诞生。此后,国内许多学者开始探讨模糊语言问题,发表了近800篇模糊语言学研究论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语言学科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模糊语言”呢?莫彭龄在《浅析语言的模糊性》中指出,模糊语言中的“模糊”,实质表达概念的外延“勿晰”、“不确定”。例如,“漂亮”的内涵很清楚,因为我们能很容易就判断出长相什么样的女孩是漂亮的,但“漂亮”这一概念的外延却是不明确的,因为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标准,即究竟长什么样才算“漂亮”。本文将从模糊词语入手,探索模糊语言在人们交际中的语用作用。
二、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1.缓和语气,使话语更加委婉礼貌。
Brown和Levinson于1978年在《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一文中提出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的提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交际中喜欢用模糊词语来间接表达会话意***。“礼貌原则”有六条准则,分别是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有些言语行为在本质上和对方的面子相悖,即所谓“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要给对方留有面子,保持交际双方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顺利实现交际目的,就要使用礼貌语言。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对方的面子收到威胁时,尽可能使用一些模糊词语,削弱对他人的批评,缓和紧张的气氛。例如:老板对员工说:“你的指甲有点长了。”说话者使用了“有点”这个模糊语,就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称赞准则”,大大缓和了语气,在程度上进行模糊地降低性修饰,别人易于接受,不至于伤害对方的感情。而如果直说“你的指甲长了”,就会使对方毫无面子,使交流的气氛紧张。西方人在对别人的建议中经常使用“I’m afraid...”等表达以维护他人的面子,不至于使之感到尴尬。“I am afraid you should improve your ability.”中的“I am afraid”和“should”这些模糊语的运用,常常使人乐于接受而不会显得生硬,从而达到满意的表达效果。
2.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
在交际中,双方总是遵守关联理论,即信息发出者要按照“经济原则”尽量表达明确,而信息接受者则要获得最佳关联,即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得最大的认识效果。然而,表达的精确性并不总是与最佳关联呈正比。有时,精确的表达要求信息接受者付出更大的努力,而模糊的表达却能节省听话人的处理努力。这就是说,有时模糊表达具有和精确表达相同甚至更佳的表达效果,处理起来会更省力、更具有关联性。比如,现在是五点二十七分,当问及现在几点时,答者一般会说“五点半”。其实,答者并不是不想告诉确切的时间,而是根据省力原则,“五点半”比“五点二十七分”更容易让人记住。再如,伍铁平先生曾在《模糊语言初探》一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如你要求别人到会场去找一个他不认识的人,你只需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人的大致情况即可,如,是“中年、高个、胖子、高鼻子、大耳朵、戴近视眼镜等”。假如不用模糊语言,而是精确地说他“36岁零8个月,身高1米8,体重95公斤,腰围1米,鼻高2厘米,耳长7厘米,戴500度近视眼镜”,你倒反而难找这个人了。可见,精确语言虽很精确却过于抽象,反而影响了表达的效果,而使用模糊语言则更直观,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效率。
3.使语言表达更准确。
为了会话畅通、意义连贯,使沟通交流成功地进行,语言学家H.P.Grice认为交际双方都遵守着某些合作的原则,以求实现交际目的,并提出了“合作原则”,它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四大准则。质的准则要求努力使提供的信息真实,不说自知虚假的话。如果会话双方违反合作原则,则产生格赖斯所预测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例如:
(1)As far as I’ve known,he went to the library.
(2)It seems that he will be the winner today.
例(1)中说话者想说“他去***书馆了”,但又不能肯定提供的消息确切、可靠,故使用了模糊语言“as far as I’ve known”,表明这只是我所了解的,以免情况发生变化,导致自己所提供的信息虚假,从而提高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同样,例(2)在对未来的比赛结果进行预测时,考虑到一些不定因素的影响,没有说“He is the winner.”。因而,看似模糊的语言实际上却可以更准确、更恰当地表达思想,这也是模糊语言的魅力之所在。
4.避免绝对化,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模糊词语具有灵活和自如的特点,运用得当,可以避免把话说得过于绝对化而引发矛盾。在***治、经济、外交等新闻报道中,有许多地方不得不使用模糊的做法,闪烁其词。由于外交策略的需要,避免话语过于绝对化,最佳的策略就是使用模糊表达法,也为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如:The CIA may have learned from their past mistakes;they captured five Salvadoran guerrillas trained in Cuba and had their confessions video taped to avoid a replay of last year’s embarrassment.(译文:中央情报局可能已经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他们俘虏了五名在古巴受过训的游击队员,为避免去年那种难堪的局面重演,他们用录影机录下了俘虏的招供。)美国的间谍机构中情局曾以严刑逼供在全世界面前丢尽颜面,为了取得正面的宣传效果,作者在撰文时使用了一些模糊词,既陈述了事实,又尽量为中情局遮丑。
5.提高语言的美化功能。
谭永祥在《汉语修辞美学》一书中所说:“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美。”模糊语言给人们留有想象的弹性空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伸缩性。模糊语言符合“含蓄朦胧”的美学标准,具有创造朦胧美、意象美和含蓄美的美学功能。语言的特殊魅力常常就在于模糊性之中。中国传统曲艺中,常用“三寸金莲、杨柳细腰、樱桃小口、柳叶眉”形容一个女子漂亮。“三寸”、“杨柳”、“樱桃”、“柳叶”分别用来修饰脚、腰、嘴、眉,在人们思维中就表现为模糊观念。这里如果都是逻辑意义上的精确,那么此佳人的形貌也就令人无法恭维了。再如曹雪芹曾有如下对于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百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寥寥几个模糊的词语就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敏感、美丽、虚弱的林黛玉形象。可见,有时语言越模糊,意义未定与空白点越多,给对方发挥的空间越大,人们也就越能得到美的享受。
6.通过模糊语言,实现自我保护功能。
模糊语言具有“自我保护”功能。所谓自我保护是指,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通过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尽量避免受损。自我保护是从言语交际的表达者一方来说的。《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里程碑,在《雷雨》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蘩:怎么这两天没有见着大少爷?
四:大概是很忙。
蘩:听说他也要到矿上去是么?
四:我不知道。
蘩:你没有听见说么?
四:倒是伺候大少爷的下人尽忙着跟他捡衣裳。
在蘩漪和四凤这一段简单的日常对话中,四凤就使用了模糊语言来保护自己。蘩漪和四凤表面上是主仆关系,而私低下两人都知道彼此深爱着大少爷周萍,因此,这儿更有着情敌之间的对立和竞争。作为身处弱势一方的四凤,在蘩漪旁敲侧击地问起大少爷的事情时,连续用了“大概”、“我不知道”、“倒是伺候大少爷的下人尽忙着跟他捡衣裳”来应答,尽量撇清自己和大少爷的关联,避免被抓住把柄,同时也做到回应得体而谦逊。
三、结语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这一语言现象不容忽视。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内在本质属性。有时越是含蓄、模糊,语言就越有魅力,让人回味无穷。本文在前人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一些例子简要分析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说明了模糊语言具有精确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正确地运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交际成功顺利地完成,在特定的环境中还可以起到极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Channell,J.Vague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Brown,P.and Levinson,S.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赵鸿雁.浅谈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6.
[4]康响英,曹志希.论模糊语言的文学审美价值之理据[J].外语教学,2008,(3).
[5]项成东.语篇模糊与空间影射理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6]戴建东.试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7]姚***.英语语言中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12.
[8]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9]李欣.语言模糊性的语用研究[J].语文报教师版高中,(122).
[10]唐莉莉.浅谈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用规律.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
[11]吴世雄,陈维振,伍铁平.《模糊语言学》评介[J].现代外语,2002,(4).
[12]周树江.论模糊语言本质及其语用效果[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5).
[13]莫彭龄.浅析语言的模糊性[J].汉语学习,1988.
[14]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