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涉世不深,然而油画《父亲》还是在我的心灵中产生震撼,一种沧桑默然之感油然而生,令我肃然起敬。细细观赏,一种厚重的历史跃然纸上,作品在用色上是极端浓重的,姿态的摆布犹如刻意拍摄的艺术照片。没有任何周围环境,画面上只有一个黄土高原(从头巾可以看出)上的老汉的上半身及一个碗,后面是灰黄的背景。正面的头部,四分之三面的身体,左肩融入了背景。这是位什么样的老人呢?不难看出,对于我国历史来说,这是整整一个时代;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说来,这幅作品刻画的是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历史。
暗淡的目光,几乎看不到眼睛,也许真的是风烛残年,已经衰老了。也许是经历了太多,已不想在去看什么了。透过老人捧起碗的双手,或许他想要再奋力的睁开双眼,又或许他在惆怅些什么……黯然无光的双眼,却有神在,他内心或许是在挣扎着,或许在期待着,或许承担着很大的负担,又或许很祥和……令人费解。带着疑惑,把目光移向别处。 恰好,下拉的嘴唇,可以带来些解释。
向前捧起碗的双手,苍老而有力,这碗水,也许是家乡的水,也许是辛劳的汗水……疑惑再一次的加强。而把这些细节综合起来看呢?这无疑是一幅感人的画面。父亲沧桑的面孔,透露着心声,奋力举起的双手,好像在期望着什么……对,“期望”,这或许就是这幅画的主题思想。“期望”简单的一个词,但有着何等深刻的意义! 父亲年老体衰,已力不能及,他满怀希望的寄托给下一代,捧起家乡的水,深情的目送前方,期盼的、祥和的看着下一代步入征程,心情是微笑还是深沉?也许这是历史的必然,或者,这就是生命的轮回。 由此来看,“期望”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前者的结果,又启出了后者,既是连接,又是转折。也正是这个“期望”,才使这幅画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内在的奋发昂扬气势。这幅画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父亲的具体造型扩展为多个单独具体形象的转喻性折线,以及扩展成所有这些形象所代表的“期望”的概括性观念。正是运用如此细致入微的这一造型规律,才直观的(形象的)解释就一个简单现象得出的哲学概括。
《父亲》这幅画的含义就是“期望”表示出来的东西,这个“空无一物”却恰恰包含着最主要的东西。 从这幅画的技术角度来分析,正面的表情,四分之三面的身体,形成了对比,不至于使画面呆板。四分之三面的身体切入了背景以及突出的双手,更加强了这幅画的空间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幅作品的用光,作者选择了正午时分顶光作为主光源,垂直的光线,是脸上的沧桑更加明显;使厚重的嘴唇更加敦厚;使明亮的额头、脸、鼻尖、下嘴唇形成四个光斑;而把美术作品中本应突出表现的眼神深深地藏了起来,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遐想。
油画《父亲》的作者通过他的笔触,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一段厚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