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课题。运用演绎的方法,辨析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的分歧,界定了“历史”的含义,区分了历史决定论与自然决定论,指出了历史决定论是将一般决定论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承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就是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唯物性、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基本特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内涵;特征
中***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5-0010-04
历史决定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课题,也是当今哲学论坛和社会实践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什么是历史决定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如实地考究历史决定论,在凝重的历史哲学氛围中揭示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内涵
(一)什么是决定论
弄清什么是历史决定论,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决定论。而弄清什么是决定论必须弄清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分歧所在,同时要分清马克思主义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的不同。
1.关于决定论与非决定论。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争论的核心问题直接涉及到如何看待客观世界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等一系列重大的原则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写道:“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是关于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性质的两种对立的哲学见解。决定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学说。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为事物的运动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没有任何秩序。”
承认不承认事物存在着普遍的因果制约性,这是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一个分水岭。非决定论以现代科学特别是量子力学。海森保的测不准原理和玻尔的互补原理为根据否定决定论,否定自然界具有普遍的因果联系。但是量子力学并没有取消因果性,而只是取消了对因果性的传统解释。几率并不否定因果,统计描述也并不排斥因果描述。
承认不承认客观事物在发展中存在着必然性,这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又一重大分歧。非决定论者用量子力学证明所谓自由意志的存在,用自由意志否定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这是完全错误的。由于量子力学承认机遇和几率,因此量子力学的哲学可以假定一定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只是受自然规律限制的一种可能性。在人类精神领域也不存在完全的自由。人的任何一次判断,一方面可以看成是自觉的心理过程,另一方面又可看成是过去或现在从外界影响的产物。因而人类的活动不会是绝对自由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作出决定的那种能力。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而犹豫不决是以不知为基础的。它看来好象是在许多不同的和互相矛盾的可能的决定中任意进行选择,但恰好由此证明它的不自由,证明它被正好应该由它支配的对象所支配。因此,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
非决定论者否认必然性的另一重要根据是现代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现象的随机性。事物的随机性虽然体现了事物的不确定性、偶然性,但它所遵从的统计规律却具有必然性:它出现的各种几率的可能性空间也是严格受到必然性制约的。因此,随机性恰恰体现了偶然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它表明,正如必然性不能脱离偶然性一样,偶然性也决不可能脱离必然性。非决定论者否认必然性存在的又一个根据是生命现象的产生。上面已经就随机性并不否定必然性,因此关于生命纯粹是偶然性的产物的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生命现象的产生并非绝对的偶然事件,而是自然界演化必不可避免的产物。
承认不承认客观事物具有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这是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又一根本分歧。决定论承认事物的因果性和必然性,因而必然要肯定事物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反之,非决定论从否定因果性、必然性出发,最终必然要否定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规律性。非决定论者否定规律性的代表性观点表现在如下两点:第一,统计趋势不是规律,这是非决定论者否定事物具有规律性的一个典型命题。机械决定论把经典力学规律当作自然界规律的唯一类型,并力***用经典力学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这在说明机械运动时,特别是对于宏观低速运动,是非常有效的。但对于复杂现象,对于微观领域,经典力学规律的应用具有极大的局限胜,而一种新型规律——统计规律便产生了。但非决定论者否定这种规律。第二,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规律,这是非决定论者否定事物具有规律性的又一观点。这以波普为代表,他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希望我们可以在某一天发现‘社会运动的规律’,好象牛顿发现物体运动规律一样,不过是这些误解的结果。因为根本不存在与物体运动相类似的社会运动,所以不可能有那种规律。”。
2.马克思主义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在同机械决定论的相对应中,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决定论叫做辩证决定论。辩证决定论同机械决定论在下面两个问题上所指的观点不同。第一,辩证决定论所说的“决定”是“什么决定”?即决定作用的承担者是什么?第二,辩证决定的“决定”是“决定什么”?即决定了变化的哪些方面?与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相适应,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对下面两个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第一,因果规律与统计规律、系统规律的关系;第二,必然与偶然的关系。要把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区别开来,就必须对上面的两个问题和两个关系作出科学的回答和解释。
在回答“什么决定”的问题上。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因果决定性,不承认其他规律的客观性和决定性。而辩证决定论却不是单纯的因果决定论,而是“规律决定论”。这里的“规律”不仅包括因果规律,而且包括统计规律和系统规律。机械决定论把规律仅仅归结为因果规律。而因果范畴只是揭示简单变化的范畴,而不是揭示有机体进化这种高级运动范畴。因而它是一种排斥进化、发展的形而上学决定论。当然辩证决定论并不否认因果规律的作用。因果规律、统计规律和系统规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其不可互相替代的特殊性质和作用。
辩证决定论同机械决定论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决定什么”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涉及到对必然和偶然关系的不同理解。辩证决定论是规律决定论,那么规律决定了什么?所有决定论都认为,规律决定了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为只有承认了客观必然性,才能坚持发展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但是在如何理解必然性的问题上,辩证决定论同机械决定论就分道扬镳了。
机械决定论对必然性理解的根本特征是:第一,把必然性理解为个别事件之间联系的确定性。在这种观点看来,由A事件产生B事件是完全确定的、必然的。这样。必然性就被赋予了个别性、单一性特征。第二,机械决定论把必然
性理解为直接现实事件的确定性,赋予必然性以直接现实性特征。由于必然性被归结为单一、个别的现实事件的必然性,因而偶然性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因此,否定偶然性的存在,是这种“机械必然观”的逻辑前提。因为只有否定了偶然性的存在,才能坚持单一的、直接现实性事件的必然性:如果承认偶然性存在,单一的、现实事件的存在就不可能是完全确定的,因而其机械必然观也就不成立了。
因此,辩证决定论要承认偶然性的客观实在性。就必须否定机械决定论的机械必然观。辩证决定论的必然观有如下特征:第一,它认为必然性不是单一的、个别事件的必然性,而是在单一的、个别事件中存在的一般性、本质性的确定性。第二,必然性作为一般性、本质性的确定性,并不是直接现实性,而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这种“辩证的必然观”,赋予必然性以一般性和可能性的特征。才为偶然性的存在提供了逻辑前提。
这里清楚地反映了辩证决定论同机械决定论在规律“决定什么”问题上的对立:机械决定论认为,规律决定了现实的、单一的、个别的事件的全部属性,因而任何单一的现实事件的出现与存在都是必然的。机械决定论没有给“非决定性”留下任何存在的余地。而辩证决定论认为,规律不能决定一切,在现实中存在着非规律决定的方面。即事件的个别的、单一特征是非决定论的。
具体来说,规律决定性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从空间上说,规律决定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几率大于零而小于一的诸多可能性总和构成的空间。这个“可能性空间”是个别的、现实事件表现的范围。这个范围是确定的、必然的,但在这个范围内哪一种可能性成为现实,个别事件如何表现,则是不确定的、非必然的。第二,从时间上说,规律决定的是事物总的发展过程的基本趋势的确定性、必然性。这个基本趋势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由现实过程的上下波动的曲线所围绕着的中轴线。这个中轴线是规律决定的,是必然的,因而是决定论的,而现实的、单一的局部事件在规律决定的范围内部所表现的具体方向则是非决定的,因而是偶然的。
是否承认“非决定性”的存在,是辩证决定论区别于机械决定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机械决定论完全否认偶然性和非决定性的客观实在性,它是一种严格的决定论。辩证决定论所坚持的是规律对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个别事件的表现范围的决定性,辩证决定论承认偶然性、非决定性的客观存在,并把非决定性作为构成自身的本质环节包含在自身之中。辩证决定论的决定性本身就是以非决定性的存在为逻辑前提,如果完全排除了非决定性因素,那么辩证决定论就化为机械决定论。
(二)什么是历史决定论
前面我们辨析了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这里通过对“历史”的界定进一步将历史决定论与自然决定论区分开来。
1.什么是“历史”?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即历史决定论的“历史”,是指什么呢?它就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是自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高级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自在的自然史的特殊创造过程。马克思指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是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人类史与自然史的根本不同在于,人类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对于马克思来说,历史并不是曾经发生过所有事件,也不是社会生活的记录或年表。历史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它同一切别的自然过程的区别在于它是人追求其目的的活动。显然,历史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结的,它是指人类从猿进化而脱离开猿类以后,为了追求自身的种种目的而进行活动的过程。也就是,在自然界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即在人类历史中全是具有人的意识,凭人的激情进行的活动。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人的意***和目的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历史是人的自然史。”
2.自然决定论与历史决定论。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各有不同的特征。自然规律是自在的规律。自在的规律是人活动以外的自在客体的规律,它与人的活动无关,无论有无人的活动,它都自在地发生作用。相对而言于人及其活动来说,它是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而***存在。当人作用它时,它还保持着自身的***性,并以其固有的特性制约着主体的活动。它是自然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历史规律是自为规律。自为规律是人实践自身的规律,是人活动系统(社会有机体)的自组织、自发展的规律。人类为了满足自身存在,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向自然索取物质和能量,这就产生了人与物的联系;人类面向自然的同时。又必须结合起来,这就是人与人的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这两种联系的本质结晶。它们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的联系,也表现两种联系之间的联系。对于人的活动来说,它是一种内在必然性,表现为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联系。
经典作家是非常注意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他们认为,社会像自然界一样有着运动发展的内在规律,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相比,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没有预期的目的。”
通过辨析“决定论”和“历史”,我们知道历史决定论是将一般决定论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即承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决定论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它是科学的历史决定论。
(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就是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它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社会历史,从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出发。探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次破天荒地把历史安置在物质资料生产实践基础上,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看成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最终根源,揭开了人类历史之谜。它在强调物质因素起决定作用时,并不是否认其它非物质因素的反作用,而是各种因素构成一种网状的交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对历史规律不是机械的理解而是辩证的理解。它认为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决定性与选择性的辩证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特征
(一)唯物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唯物主义性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结构的层次决定论。马克思主义者在对社会有机体进行结构分析时,总是把社会结构划分出不同的要素和层次。马克思在《序言》中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样三个层次的经典划分。列宁常采用
两层次划分法,他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书中曾从不同角度中划分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与“物质的社会关系”,骨骼与血肉等一一对应的层次。拉布里奥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持“社会四层次论”。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中则提出了“五项因素公式”。尽管层次多寡、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结构、多层次的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师划分社会结构层次。是寻找支配社会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因素。是为了发现社会运动的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要素与结构层次,并构成复杂的社会有机整体。其中生产力又是起决定性,基础性和第一性作用的层次。
2.历史主体的物质实践决定论。社会结构的层次决定论找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物质动因。历史主体的物质实践决定论是从人的物质实践,亦即人的生产活动出发去解释、理解人类社会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从实践出发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本身及其历史的发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只不过是人的实践在时间空间系列中展开。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把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成为自然的主人,而且创造了人类社会。因此,对于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必须从实践人手并以实践为基础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马克思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的东西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从现实人的物质实践出发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终于解答了使人们深深苦恼的“历史之谜”,找到了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钥匙。社会历史的真正发源地不在天上,也不在思辨的云雾中,而在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二)辩证性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重要特征
1.历史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社会结构的层次决定论是从横的方面静态地把握社会运动的规律,历史发展的过程决定论则是从纵的方面动态地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核心是承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客观的、历史的、辩证、有规律可循的动态过程。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来概括——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所谓的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就是社会也存在着同自然界类似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运动规律,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无论从个别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还是从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来看都是这样。人类社会发展一般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基本序列依次演进。
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理论前提,是承认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由众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生产力因素又有生产关系因素;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治、文化因素等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交叉、制约,使得社会历史表现出种种难以预料的随机性、偶然性。而历史必然性作为一种总的趋势就隐含在这些随机性、偶然性之中。恩格斯曾经用著名的“合力论”概括过这个事实,“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各个人的意志“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含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只有对历史事件作较长时间的、足够充分的历史性考察,或对同类历史事件做共时性的比较,才能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即历史必然性。恩格斯对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作过一个很贴切的形象概括,他说,各种偶然性使历史发展呈现为一条曲线,偶然因素愈多,曲线就愈是曲折。但是,偶然性之中存在着必然性,这就是曲线的中轴线,“它构成一条贯穿于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这条红线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所用的独特方法就在于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作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而生产关系最终又要归结到生产力的高度。在相互作用的多种社会要素中找出最根本的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对社会历史发展统一性把握的关键所在。这种统一性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形态适应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这是普遍的总趋势,没有例外,各国各民族都是如此;另一方面,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次序是,原始社会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历史发展的统一性是以多样性为基础的。离开丰富多彩的历史***景,是没有统一性可言的。历史按其自然历史过程发展,一般都应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但社会形态的更替并不是严格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序列依次演进,实际的具体发展过程中具有多样性。马克思晚年主要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特别在对俄国社会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之后,马克思确信农村公社可以吸取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而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给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明确反对那种不顾东西方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机械教条地搬用马克思论述的看法,“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4.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无条件的、超时空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都是在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既定的时空中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这种既定的前提条件和时空就构成了历史的决定性,制约和规定着人们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像恩格斯所说:“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这些既定的客观前提和条件包括生产力以及由它所决定社会环境、文明成果和文化传统。
人们既受既定条件的制约,又能不断打破它的制约,创造新的条件,创造新的历史。“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环境。”㈣
在人们的这种能动的创造性中,其核心便是它的选择性。没有选择,完全接受,就谈不上创造。历史上每一代新人都是在既定的前提条件制约下,继承和保存他们认可的前人实践所创造的积极成果,并经过消化、吸收、改造、更新,从而扬弃既定的前提条件,通过自己的新的实践创造出新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历史上不同阶段的不同阶级、集团和人们总是从自身利益和需要出发来决定自己的目的,所以,对待前提条件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即消化、吸收、改造、更新和扬弃的内容和方式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这便构成了历史的选择性。参考文献:[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波普尔_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198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199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196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1965.[7]许俊达,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探析[M],学术界,1991,(1).[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4]汪宗田,蔡贤***,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是唯物的、辩证的决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内涵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