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鹤去打仗吧
左传闵公二年(公元前660年)冬十月,狄人伐卫。卫国***队大败,于是狄人就把卫国给灭了。
卫国***队为什么这样不堪一击呢?原因很滑稽。卫国国君卫懿公爱养鹤,竟然给鹤封官,还让鹤按官级乘坐上大夫的专车招摇过市。即将开战时,卫国的***人都说:“让鹤打仗吧,因为鹤既有高官又有厚禄,凭什么让我们去打仗啊!”
在卫懿公的苑囿中、宫廷上,到处都能看到卫懿公的爱鹤昂首挺胸,闲庭信步。人们纷纷给国君献鹤以求封赏,一批批的鹤汇聚而来。卫懿公就给群鹤编班排队、逐一命名,并派专人训练仙鹤鸣叫、歌唱。他还按照标准给鹤加官晋爵,发放俸禄,上等鹤就可以领到与大夫一样的俸禄,养鹤训鹤的人也均得重赏。
每逢卫懿公出游,卫懿公的爱鹤们也按部就班,紧随其后,有的鹤还乘坐着大夫们的豪华轿车。
为了养鹤,卫国每年耗费大量的金钱、粮食和物资,又转嫁给老百姓负担,卫国百姓怨声载道。
二、“沐狗而冠”
“沐猴而冠”本来是骂人的话。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号令天下,做了西楚霸王。西楚霸王执意衣锦还乡,定都彭城,韩生劝谏项羽不听,一气之下就骂目光短浅的项羽是洗过澡、戴上帽子的猴子。
我们没有见过“沐猴而冠”,可是,历史上却有“沐狗而冠”。 《汉书》有载,西汉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的昌邑王刘贺,曾经两次看到没长尾巴的大白狗头戴方山冠。他觉得奇怪,就问郎中龚遂是怎么回事,龚遂回答道:“这是上天在警告,大王您身边的人全都是头戴人帽的狗。”后来,“冠狗”戴帽的狗――就成了不知礼义的人的代名词。
三、疯狂卖官
历史上第一位把买卖和官职联系起来的是韩非,他将战国时期的君臣关系归结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
汉初,惠帝和文帝曾经因瘟***、灾难和战争而卖爵鬻爵,使国家度过危机,可是,真把卖官当成买卖做的还是东汉的灵帝。
灵帝爱做买卖。他在皇宫开办跳蚤市场,让宫里的美女都来练摊,灵帝自己扮成商人,陪她们痛饮宴乐。
灵帝还爱蓄私房钱,收受天下之贵重物品,每郡国、地方都要“贡献”。同时,“贡献”的人还得先给皇帝身边人送礼,名为“导行费”。
灵帝不把官员当回事,他在西园之内,给狗戴上进贤冠、佩戴上绶带,官爵成了他盈利的手段。《续汉志》记载,灵帝通过亲信小人作中介拉皮条,公开卖官,一个具有高级官员性质的显赫爵位关内侯,当时起价是500万。
灵帝还打发人分赴全国处地,向官员们公开要钱索贿。刺史、二千石和茂才、孝廉任命升迁时,命令他们赞助“助***钱”、“修宫钱”;人口和土地多的大郡的郡守一职要出价二三千万,其它职务等级都是看货论价。
官员们买官到手,在上任之前,都得先到西园谈价成交,然后才能上任。有的郡守清廉,出不起价,就请求不再当官,灵帝立即逼迫他们遣散。钜鹿太守司马直因久负清廉盛名,灵帝就给他打折,减价300万。他得到任命时怅然长叹:“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就称病辞职,朝廷不予批准。他赴任途中,行至孟津,上书陈述卖官之祸后,服毒自尽。而这年,关内侯的价码已经达到5000万钱,比四年前上涨了整整10倍。
四、吴主孙的雷人之举――给植物封官
魏晋时期,吴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吴国手艺人黄家院子里,长出一种叫“鬼目菜”的萝蔓状植物,缠绕在枣树上,一丈多长,茎中直径四寸,厚三分;手艺人吴平家里长出一种叫“买菜”的植物,高四尺、厚三分,形状像枇杷一样,两边长着绿色叶子。吴主孙听说后,特别感兴趣,就让宫廷画家前去工笔写生、画影***形。孙给这两种怪物分别起了名字,把鬼目菜叫“芝草”,把买菜菜叫“平虑草”,更出雷人之举――竟然封黄为“侍芝郎”,吴平为“平虑郎”,赐给银制官印和青色绶带,相当于皇帝身边的高官的待遇。
五、仆役、平民、外国小孩、狗、马、鹰……都能封官
还有时,不花钱也能当官,无功也能受禄,不仅是厚禄,而且是高官显爵,谓之“干禄”。
武平六年(575年),北齐后主高纬大肆封官,他旧时的“苍头”,奴仆刘桃技等皆开府封王,其余宦官、外国小孩、歌手、舞妓、巫师、奴婢等都能随意得到高官和富贵的,接近万人,庶姓“贱民”封王者也要数百人,开府千余人,仪同无数,领***一时至20人,侍中、中常侍数十人。狗、马、鹰等宠物都能册封中央高官和地方大员的官职,还给一只斗鸡开府建衙,并且严格按照级别发给这些宠物们俸禄,叫做“干禄”。两年后北齐亡国,后主高纬身死。
六、小吏没权,就卖“假官”
皇帝授官,是因为皇帝有授官的权利,可是,小吏竟然能偷偷给人“运作”成官,而且多达数万人之众,好像就有点离谱。
东魏孝静帝时,吏部令史张永和、崔阔等人弄虚作假,给人签授“伪官”,案发后,一次被揭出和自首的假官就多达六万余人。
在东魏这样的荒乱之世,吏治腐败、官员邪恶,出现伪官现象还可以理解。谁想在隋文帝时,天下治平,也有假冒官员的现象。陈州人向力道用伪造作假等手段,竟公然作上了海陵郡太守。任期满后,他又假冒再任高平郡太守,赴任途中,被一个叫薛胄的官员碰上,对他产生怀疑,派主簿立案查问。他的部下有个叫徐俱罗的人,先前本来是他担任海陵郡太守,可是却被向道力冒名顶替,徐俱罗还劝阻薛胄说:“向道力已顶替我一个任期,怎么还能引起您对他的怀疑。”薛胄力排众议,马上把向道力收押审问,向道力果然认罪。
七、“斜封官”
唐朝官员的任命十分严格,必须由吏部考核、中书门下上报,经宰相集体审议并签署,再经皇帝审签方能任命。中宗之后,出现了不经吏部和宰相,而由皇帝直接签署任命官员的方式,叫“斜封”,得官者就被称为“斜封官”。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狱,经常自己伪造皇帝的制敕,并提前写好名单和官名,将内容用手捂着,留个空白处让中宗签名。由此出现的“斜封官”两省宰相没办法过问,只好承认既成事实,向各部公布。两年之后的景龙二年(708年),仅吏部员外郎李朝隐一人就揭穿了1400余名“斜封官”。丑闻一出,立即在朝野掀起轩然***。
景云元年(710年),姚元之、宋及御史大夫毕构上书:“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废。”刚刚登基的睿宗皇帝立即批准,一次罢黜“斜封官”数千人之多。
八、60多个薛性全部加官
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的弟弟张昌仪为洛阳令,圣历三年(公元700年),一次早朝时,有个姓薛的向他求官,拦住张昌仪的马头,把50两黄金和一份简历一并交给他。张昌仪上到朝堂,把那人的简历交给了天官(吏部)侍郎张锡。
过了几天,张锡丢失了那份简历,就问张昌仪请托求官的是谁,遭到张昌仪痛骂:“真不懂事!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姓薛的给我的。”张锡惊恐慌万分,慌忙回去,马上在档案里找出所有姓薛的人,总共有60多个,全部加官。
九、到明朝,太监也能直接任命官员啦!
到了明代,竟然出现了直接由太监任命的官员。
这种既不由吏部选取任、也不经大臣推荐、更不经皇帝简选,而是通过宦官“传奉圣旨”的方式任命官员,被称为“传奉官”,这一方式也被称为“传奉升授”,或简称“传奉”、“传升”。
天顺八年(1464年)二月十七日,明宪宗成化皇帝即位的第26天,司礼监太监牛玉“传奉圣旨”:升工匠姚旺为文思院落副使。这是明代由“传奉升授”做官的第一人。
乱门始开,泥沙俱下。
经过23年,到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传奉官数量已突破4700人。“传奉升授”蔓延了60多年,导致冗员泛滥、***治腐败,国力虚耗,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