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铁木前传》作为孙犁转型的过渡作品,其中既有现实主义的追求,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既宣传了时代主流意识,又肯定了个人价值,既带有对人物的褒贬倾向,又赋予了每一个人物闪光的地方。这大大突破了意识形态控制下概念化、脸谱化的写作,人物个性鲜活,形象丰满。
关键词:铁木前传;孙犁;合作化;青春
中***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27-02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孙犁是一个独特的标记符号。生是男儿身,写尽女性魂,他是战地上铮铮铁骨八尺男儿,而他笔下却多是温婉如花或者妩媚似狐的人间女子。她们原本平淡无奇,遍布大江南北,却在孙犁的笔下获得了一种永恒的新生。在那个战火纷飞血肉模糊的年代,孙犁写活了中国的普通女性,更写活了战争当中的“美”与“温情”,在孙犁的笔下,战争归战争,深情既在,人类就有力量在这个星球耕耘下去。
《铁木前传》是孙犁写于1956年夏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致阎纲的信中,孙犁写道,“《铁木前传》的写作也是如此,它的起因,好象是由于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我进城以后产生的,过去从来没有过,这就是,进城以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这部小说中,作者写出了木匠黎老东与铁匠傅老刚及其子女两代人因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发生的亲疏远近的心理变化以及两代人平凡生活中的悲剧。作者除了以真实感人的笔触描绘生活的本来面貌,展现平凡生活里那些美好可贵的情感外,还给我们塑造出了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曲折含蓄地传达了他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揭示了某些人生的真谛。
作品把背景置于当时“合作化”运动下,作品当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始终围绕着***治上的主流意识与个人主观情感的冲突。人物的不同际遇往往是由***治上的道路分化造成。后劳动农民中间发生分化,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是社会主义***初期农村生活的主流和本质。《铁木前传》重点描写了木匠黎老东与铁匠傅老刚的友谊与情感破裂,破裂的原因在于黎老东的转变。中,黎老东分到了土地,二儿子牺牲在战场上,家里领到一笔抚恤粮,大儿子在天津做生意,也不时捎来现款,生活突然提高了许多。人一阔脸就变,经济地位的改变导致人际关系的改变。其结果是黎老东和傅老刚两个老朋友都渐渐觉得和过去有些不一样。过去,两个人共同给人家干活,情同手足,现在黎老东象个监工,赶工赶得过紧。
然而,我们说,如果作品的主题仅仅停留在这一个阶级对立以及***治布道的层面,那么它自无艺术性可言。小说的可贵性在于作者把根由深入到了“人性”这一个深度。在那个被“左”“右”所左右的年代,孙犁坚持了一以贯之的“真性情”写作。黎老东和傅老刚两个老朋友的决裂,与其说是经济地位导致的,不如说是复杂“人性”的产物。这个“人性”既有着历史积淀的成分,即在几千年小农社会里形成的、长期以来积淀在中国农民身上的传统意识及其消极落后的影响,沉重的历史负载和陈旧的传统积习对他们的思想的束缚,这里以黎老东和傅老刚的故事为典型。傅老刚身上有着明显的狭隘自私保守落后性,他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拒不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他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他从前所鄙视痛恨的“主人”这么一个角色,这一方面是对过去的安慰补偿,也是一种变态型的报复,在别人的水深忽热当中减轻自己曾经负载的痛苦。而这么一个转换的过程竟是“潜意识”的,在他们自己还未察觉之前就已经显山露水公之于众,人性的自私与欲望一有机会便淋漓尽致地释放,毫不留情即撕破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文中,傅老刚与黎老东决裂后,他反复思考问题的根源,“究竟为了什么,他这样决绝”,最终,他恍然大悟,“是我变得嫌贫爱富,慢待了多年的老朋友?他回忆着这一段日子里,自己的言谈举止,他的痛苦被惭愧的心情搅扰,变得更加沉重了”。我们不难发现,傅老刚是在一种完全“无意识”的情况下,以“主人”的态度伤了老朋友的心。至于他不支持合作化运动,则是历经人世沧桑后小农的“自我私有”意识的集中体现,“四大皆空”的日子过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有了那么一点资产,那是万万不能拱手。可怜亦或是可恨?人性的纠结正在于此。
然而,这部作品给我们最大的享受正是在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人性当中,我们读者主观情感艰难的把握。孙犁没有把人物概念化、脸谱化,而是给我们展示了真实生活当中真实的个人,我们痛惜两位老人友情的决裂,却无法轻易地把感情的天平倾向谁,这无法在道德层面去衡量,从某一个角度说,两位老人都是善良的忠实的,他们珍视彼此的友情,他们在患难当中互帮互助,(即使到最后黎老东落魄返回村子,也是傅老刚收留了他,)他们身上都闪着伟大的父爱的光辉,然而,时代与他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因此,如果说《铁木前传》延续了五四“国民性批判”的传统,我是不赞同的,五四文学是痛心疾首的批判,而这里,孙犁表示得更多的是理解,是宽容,是同情,是对人的“利己性”的一种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对***治上“集体意识”的现实性解读。作者自己在文中也表示,“这是传统习惯的过错”。傅老刚并不坏,他只是不高尚,他只是和我们一样的再真实不过的人。***治上的“宏***”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支持,但没有理由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圣人”。孙犁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因此他对文中的“反面人物”都是“手下留情”,从各个方面着手描写,而不是“一棒子打死”,阅读孙犁的作品,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对劳动人民怀有无限感情的作家,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劳苦大众,他前期的作品一直在歌颂劳动人民身上闪光的品质,描写这片黄土地上亘古不变的高贵情性(尤其是青年男女之爱,女性的青春之美),即使到了后期沧桑古劲的《云斋小说》,也带着鲁迅式“恨铁不成钢”的酸楚。
从另一个视角上看,这里的“人性”也带有个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问题,孙犁在文中表示了对释放个性、追求自我,特立独行,不服从组织的理解,这里以小满儿和六儿为典型。《铁木前传》集中描写了一批非主流人物,呈现出人物的复杂性。作品塑造了黎大傻夫妇、杨卯儿、黎七儿和黎老东等落后分子的形象,在这部4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中,消极人物达7人之多,而进步人物只有四儿、九儿、锅灶、傅老刚和干部等5人,落后人物形象超过了进步人物。他们之间的矛盾对立也不仅仅是***治观点上的对立,而是人生追求的不同。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而又聪明机灵、大方逍遥的六儿,固执好色而又忠于内心感情的杨卯儿等等。孙犁对这些人物进行了善意的解读,这里最突出的当然数小说中的小满儿。小满的热情、轻佻、聪明、狡黠、野性难驯,都可以被看作是没有被主流意识同化的本性流露,是人性的凸显,她内心具有纯洁和天真的一面,对六儿的情感同样是真诚的。满儿的“堕落”与“落后”,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美”的一种。孙犁在这里凸显了他一贯的“怜香惜玉”风度,他把小满儿身上为人所非议的种种缺点归结于一个残破不缺的家庭,一段不堪回首的成长经历,一场养父母包办的利益婚姻。我们似乎可以把他与文中的“干部”形象重叠起来,他试***对这朵集“万千风情于一身”的“恶之花”灌输“集体主义”思想,试***让她洗净尘埃亭亭玉立于天地之间。然而,他与小满儿终究是不同世界的人,他无法理解小满儿的空虚痛苦挣扎,他无法懂得一个如花少女的孤单苦楚尖酸。这正如同小满儿无法认同大众所信奉的信条。
孙犁是一个善于发现美并且描写美的作家,小满儿的离经叛道、放荡滥情在他笔下都获得了一种青春的活力,一种自然的回归,一种人格的野性释放。与小满儿相对应的另一个人物是九儿,她勤劳勇敢淳朴***治觉悟高,是小说当中的正面人物,她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进步青年,一切举止行为都以组织为坐标。甚至连爱情也不例外,在她眼里,“只有在共同的***目标上,在长期协同的辛勤工作里结合起来的爱情,才能经受得起人生历程的万水千山的考验,才能真正巩固和永久”。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小满儿与九儿,分别作为***治“落后”与“进步”的范例,然而,不难看出,孙犁显然是对小满儿倾注了更多的笔墨与心血,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总是让人又爱又怜,她美丽、聪明、机灵,她拥有一个女子在那个年代安身立命的足够显赫的资本,九儿就相对逊色了,她除了***治觉悟高于小满儿,其他的一切都是泛而平,一个普通的乡村女子,作者唯一一次描写九儿的相貌时写道“缠在她那根大辫上的绳儿,红得那么耀眼呀”,一个“红”字一语双关,不仅体现了九儿的青春活力,同时也预示着这个女子将来的“红”色命运,即投身***事业。这不仅是她重新生活的动力,也是她告别过去,了断情缘的支撑。小满儿的爱情是放肆而热烈的,九儿的爱情则不免带有“伤逝”的痕迹。从孙犁在文中极力渲染小满儿的“美丽妩媚”,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这么一个性格复杂的女子,这么一个游荡在天使与魔鬼之间的女子,才是孙犁所认可的现实生活当中的“美”,九儿固然可敬,可小满儿才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礼物,她承载了古往今来女子身上所有的灵动和狡黠,唯有这样的女子,才能给人类的历史增添浪漫绚丽的色彩。这里,五四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得不说孙犁是一个尊重并且懂得欣赏人类天性的作家。
《铁木前传》作为孙犁转型的过渡作品,其中既有现实主义的追求,又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既宣传了时代主流意识,又肯定了个人价值,既带有对人物的褒贬倾向,又赋予了每一个人物闪光的地方。这大大突破了意识形态控制下概念化、脸谱化的写作,人物个性鲜活,形象丰满。也许地球上,很多地方每天都在上演《铁木前传》这样的故事,难得的却是确有这么一位作家用诗化的语言还原并且提升了类似故事的思想性、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周淑.《铁木前传》的叙述偏离及成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1):52-55.
[2]苑英科.回望与解读《铁木前传》[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0-106.
[3]张荣华.一个耐人品读的女性形象――评孙犁《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J].德州学院学报,2011:28-30.
[4]潘艳慧.主流意识与个人诉求之间的矛盾叙事――论孙犁《铁木前传》的芜杂性[J]. 学术论坛,2004(6):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