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声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是以语言为主的喜剧说唱艺术,相声的语言,诙谐风趣,通俗易懂,生动明快,朴实含蓄,灵活多样,出其不意,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一听就感到亲切、悦耳、回味无穷。
【关键词】相声;语言特点;探析
相声是一种“说”的艺术,以对口相声为多见,甲、乙两个演员一方为逗哏,另一方以捧哏,以一问一答的对话来与观众直接交流。它以其幽默的表现方式和犀利生动的语言,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
1.相声语言的诙谐风趣
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曲艺形式。其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诙谐风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一听就感到亲切悦耳,印象深刻的人物,情节或“包袱”常使人久久难忘。相声的表演要求语言精练流畅,活泼犀利而又幽默含蓄。相声的语言是艺术化的口语, 是生活化的文学语言。
幽默不仅是相声内容的特点,也是相声语言的特点。它是一种“笑”的艺术,以幽默讽刺见长,以“笑”为武器夸张地反映生活;。幽默是相声的生命,没有了笑声,相声也就无从谈起。如:有一相声段子说一个神父在打高尔夫球,一个修女在旁边观看,第一杆打偏了,神父骂道:“TMD,打偏了!”又打,神父又骂:“TMD,又打偏了!”修女说:“你做为神父说脏话上帝要惩罚的。”话音刚落,只听一个霹雷把修女给劈死了。神父纳闷了:为什么骂人的是我,而劈死的是修女呢?这时只听天空传来上帝的声音:“TMD,我也打偏了!”神父三次打偏在情理之中,上帝打歪却在意料之外,而上帝的脏话更是出其不意,从而幽默效果自然的迸发。
2.相声语言生动明快
语言生动的精髓在于形象化,忌讳抽象笼统,不论刻画人物还是表现事物,精心选择富于形象的细节,并通过确切的语言加以表现,是至关重要的。语言的生动与细节的精巧密切相关。语言明快,就是痛快淋漓,常常运用高度夸张的手法,扣紧人物性格,给人以明快犀利之感体现了语言运用的技巧和魅力。相声和评书有一点相通,即不论叙述故事、摹拟人物都要身临其境真有其事一样,说龙龙飞,说凤凤舞,把生动具体的动态形象,用语言摆在观众面前。使观众闻其声,如见其人,头脑中产生具体形象,仿佛是自己亲身经历,越听越饶有兴趣。为了渲染故事情节,描绘人物神态外貌、性格特征,增加语言形象感,例如著名相声演员周炜的段子《我惯着他》中有一段:
甲:一天,我正在人行道上走着,哗……,从天而降一盆水,给我洗的那个透的。
乙:楼上倒脏水了。
甲:这水倒不脏,挺有内容。
乙:啊?
甲:(脑后)西红柿皮,(头上)老倭瓜籽儿,唉!这家今天肯定吃海鲜了!
乙:怎么说?
甲:(舌头上)这儿还俩鱼鳞呢!
乙:呸,这还不脏呢!
这段中的“西红柿皮,老倭瓜籽儿,鱼鳞 ”充分的展现了相声语言的生动性。
此外,相声语言在生动的基础上要求生动明快,正如侯宝林先生在《曲艺概论》中对相声语言提出整体要求:语用上,避免平铺直叙、拖沓冗长、节外生枝、哕里哕唆。王爱民在《侯宝林相声语言艺术研究》中也认为相声语言:善于模仿;语言,有音乐美。
3.相声语言委婉含蓄
委婉含蓄,就是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于平淡中显神奇。皮厚的“包袱”内涵较为深邃,表现形式又较为曲折,曲径通幽,渐入佳境,讲究余音、回味。这一特点要求语言的多种修辞技巧来完成。相声语言的修辞手段包括夸张、比喻、铺陈、双关、反语、摹拟、婉雁、重叠、对偶、排比等。 “包袱”的构成手段,又包括:运用语音现象、同音谐音、同义近义、语义对立、一词多义、方言、土语、行业语、国语和其他曲艺乃至文艺形式等。例如今天听了段相声其中有句台词太妙了,话语十分含蓄:场景:宠物小狗影响了邻居,可是狗主人却是视而不见,若无其事!邻居就冲着狗主人用天津话说了句,姐姐:“您这狗养的就不对”!仔细想想,真是逗啊!把这种养狗没德的人骂的彻头彻脑啊!您想想这不是骂狗主人是狗“靠”出来的吗!
4.相声语言灵活多样
相声“包袱"的类型包括谐音打岔、一语双关、自相矛盾、巧言争辩、两头堵截、巧合误会、自我嘲讽、异类相混、贯口吟诵,以及语言动作的摹拟、戏曲歌曲的学唱等,幽默诙谐,富于变化。如传统相声《打油诗》中描写弟兄四人赴京赶考,即景生情,四人连诗:前面即采取“三句半”的形式。(1)“出门上雕鞍,上马手接鞭,此去谁得中?咱。”(2)“出门碰见一乘轿,前面铜锣来开道,亲戚朋友都贺喜,笑。”
5.相声语言通俗易懂
相声是说给观众听的,所以要求语言必须通俗易懂,上口顺耳。 “上口”,就是要求语言能流畅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顺耳”,就是让人一听就懂。这就要求相声的语言必须是运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相声是供人听的,只有像聊天一样,说一些人们熟悉的口头语言,才会产生上口顺耳,幽默风趣的效果。如刘宝瑞的《连升三级》,明天启年间,山东清州有个大地主出身的纨绔子弟张好古,整天吃喝玩乐是个大文盲,人们称他“狗少”。一次,他竟异想天开,上北京闯进了选拔人才的贡院考场。由于皇帝和文武大臣的昏庸腐败、尔虞我诈,使张好古钻了空子,居然金榜题名,进了翰林院,并且阴差阳错的成了国家的栋梁,一时间官运亨通。其中最后一句话 “好!一群混蛋”就运用了通俗的语言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了作品前列的讽刺意味。
此外为了更适于群众的理解与接受,相声要求在语言上与时俱进,贴近现实。比如语言不断地丰富发展,北京话也必然逐渐的向普通话靠拢。如:寻摸(环视)、葛屁(死了)等,几乎没人使用了(节目定历史背景使用例外)。同时,相声的语言,必须不断掌握使用新词汇,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一些当下流行的词汇与语言,出现在相声之中,具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现今小品和相声中就大量地运用网络流行语,如:“偷菜”、“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等等作为笑点。
6.结论
研究相声语言的特点,意义深远,既可弘扬国粹,又可拓宽汉语言应用及研究领域。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学习古代语言中的有益部分,古为今用;从翻译过来的外语中吸收我们需要的部分,使相声的语言,更加扎根于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使相声这朵鲜花,开得更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