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当代中职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既是加强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也是促进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当代中职生民族精神的缺失和成因,提出加强中职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当代 中职生 民族精神 培育 思考
一、前言
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交流的日益迅捷化,社会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文化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多元经济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出现对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挑战,更是对中职生的民族精神的挑战。他们在这种巨大变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总体来说,当前,中职学生民族精神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呈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总态势,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建设的要求基本相适应。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也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不少中职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知之甚少,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冷淡与漠然。对于处于思想未成熟期、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中职学生来说,寻找民族精神培育的切入点,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和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为主体的文化意识,从而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作为一个德育课科任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既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在这个发展创造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不断地锤炼、铸造自己的性格、品质、理想和价值观念,形成独特具有魅力的民族精,而这种民族精神又引导、推动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脊梁”。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
三、当代中职生民族精神的缺失和成因
(一)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当今,中职学生生长在和平环境里,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却知之甚少。相当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脱口而出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穿衣打扮追捧外国品牌。对中华传统的传统节日、民俗民风却了解甚少。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现实,看不到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民族自信心不强。在思想道德行为上有悖于民族传统和时代要求。其原因:西方思潮的猛烈冲击,青年学生在五颜六色的外来文化中辨识是非的能力不强;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忽视了对青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教育。
(二)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当部分的中职学生,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看不到中华民族的力量和智慧。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门大开,部分学生看到了国外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令许多青年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有的人错误地认为西方化就等于现代化,怀疑传统教育中的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贡献描述的真实性,进而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原因是淡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盲目崇拜西方,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现实,看不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夸大中国现在的困难和问题,导致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下降。
(三)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相当部分中职学生淡忘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比较关注个人的物质利益和享受,特别是现在的中职学生,相当部分是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生活上,自理能力差,贪***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思想上,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思进取,没有很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碰到困难或挫折就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工作上,缺乏吃苦耐劳和自我奉献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不切合实际地追求高收入。其原因: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和长期性的中国国情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尤其在新时期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当今的中职学生,尤其是生活在经济比较发达且对外开放、交流程度较高地区的学生,较大程度上具有家庭生活的优越感和民族自卑感的双重思想意识。前者是由于家庭生活温饱有余;后者则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市场经济进程中由于物质生活条件的反差所形成的崇洋的大气候影响的结果,导致缺乏艰苦创业和劳动创造的思想,民族自强力下降。
四、对当代中职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科渗透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融合,学校开设的其他学科课程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特别是德育课和语文课,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一些讴歌***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讴歌***领袖和民族英雄人物和反映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和富强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和建设事业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同时,要坚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当代中职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