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郑彦英小说创作成就高,散文写作也颇有品位。他最新出版的散文集《风行水上》是一部心灵写真集。这部散文集的书名起得很考究,从《周易》中获得灵感,很有学问含量。风行水上,说白了,就是自然成文的意思。作者这样解释他的思考,也把这样的思考传递给我们。看得出,整部散文作品都是按照这样的思想基调展开的。虽然书名起得考究,但行文却挺散淡的,一点也不刻意造作,用作家的话就是“无营”或“毛边”。这并非说,作者写作不用心,而是说,作者的文字都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让心变得天然无饰,其实更需要用心。
作家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打磨,积累了那么多的生活经验,对世界上的事也明白了许多。这个时候,能从他心灵里最自然地流淌出来的文字清泉是什么?当然是童年的记忆。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散文创作规律,所以说,散文一定是一种向后看的文体。那些没有经过生活岁月打磨的所谓散文,一定会有许多造作刻意的成份,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时尚散文。郑彦英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他的生命里,一直和农民有着血脉的关系。这一切,他是不敢忘怀的,时间越是久远,记忆越是清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越是有一种写作的冲动。所以,他要写乡情,写民情,写亲情,写那些他经历过做过的事情。于是,我们就读到了《从狗到犬》《武》《家乡耍活》《土》《食道》等。这些看似“无营”“毛边”之作,其实凝聚着作家对家乡、对父母、对兄弟、对乡亲的深厚情感,也因此找到了作家历经世态炎凉后的心灵归宿。他显然确信,这种与家乡亲人的情感最真实,最久远,最有力量。
《风行水上》有一部分用第三人称方式描写农村劳作之事或民俗民风的文字,十分耐读。这些文字看上去只是一种补白点缀性质,写法也不介入太多作家的情感,但读起来却很有味道,其浓厚的散文味甚至会超过一些“正文”。例如《基本劳作之背》《基本劳作之挑》《基本劳作之拉》《炕上日月长》等短小精悍的文字。它赋予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农民劳动方式和一些民俗生活场景以文化的丰富内涵,使之有了最动人的情感生命。这也是作者为达到“无营”“毛边”的一个好创意吧。
散文是需要感悟的。因此,散文也会被称为最具文人气的文学体裁。感悟并非胡思乱想。文化积累不够厚重,思想积累不到火候,就不会有感悟。就算能有点心得,也会显得浅薄。散文就这点来说,无法虚构,无法不真实。《风行水上》虽不能说每一篇文章都感悟丰富深刻,但总体上看,反映了作家人生感悟的境界,也反映出作家较高的悟性。当然,我们还是会觉得,作家对农村民风的情感投入过程中,悟性特别自然,特别活跃,特别有生气,也就特别感人。作家自己比较喜欢《崤阪石茶》这篇散文。在写品尝一种很独特的茶叶的过程中展现了一个地域文化历史魅力,同时也写出了独到的人生感悟。这是一篇很见功力文人气很浓的优秀作品。不过,我们可能会更喜爱“无营”“毛边”的乡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