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镇墓兽的獬豸是上古瑞兽,具有明辨是非、区分正邪、无所畏惧、对抗邪恶的耿直本性,是墓主人死后安享西方极乐世界的灵魂守护神。本文对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出土的铜獬豸做了介绍,并对新出土的铜獬豸和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展出新城魏晋墓中出土的铜獬豸进行对比,对獬豸外形的发展历史和特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嘉峪关魏晋墓;獬豸;独角兽;镇墓兽
[中***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6—0043—02
2011年11月12日,嘉峪关市文物局文物科接到报告称,位于市区东南10公里处的文殊镇团结村九组一村民在秋收后平整自家农田时,在地中发现了一座古墓葬。市文物局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断定,这是一座坐西向东、未被盗掘的魏晋时期三室砖箍素墓,墓道、墓门、墓室结构清晰,形制保存完好。
经过四天的紧张清理,墓中共出土灰陶器皿8件、砖俑6尊、石砚1副、铜器14件。出土器物中,灰陶罐、砖俑、铜獬豸、铜镜、铜仓、铜盆、铜盘、铜灯碗、铜帽钉、铜井、铜桶、铜钱保存较好,造型精美。其中最惹眼的要数总长37.3厘米、高18厘米的铜獬豸,其体型健硕、神态逼真、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充分显示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青铜造像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新挖掘出土的铜獬豸,头部和身体以及尾部为一次制范浇铸成形,四条腿则为另行铸造好了以后,再用铜铆钉铆接成形。虽然历经近2000年岁月的地下深埋,除去泥土时,在一身青绿色的铜锈外衣保护下,除了犄角处断裂以外,铜獬豸的形态仍然完好如初,其向前怒目而视的眼神,俯首嘶吼露出嘴角的獠牙,身上风形飘逸的毛发纹饰,头顶上分叉的剑形独角,尖锐如***向前向上竖起的鬃毛,随风摆动、高高翘起的尾巴,整个身体造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四脚蹬地、弓首翘尾、锐角前突的造型,更加突出了獬豸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辨别是非、维护正义、蔑视邪恶的本性。
据文献《异物志》记载,獬豸的形象为独角、龙首、狮尾、牛身、羊蹄。西汉东方朔所著《神异经》中记载的獬豸外形为“东北荒中有兽,如牛而一角,毛青,四足,似熊”。《汉书·司马相如传》有“弄解”的颜注,“解,似鹿而一角”。但将獬豸作羊来注解的文献还是多数,如南宋罗泌《路史·余论》中引用《墨子》原文“獬豸,盖羊尔”;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是应》一文中也有“獬豸者,一角之羊也”的记载。总之,獬豸的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从最早期的形似牛、羊、猪等家畜,发展到后来更趋向于形似虎、豹、狮等猛兽,但无论外形怎样变化,其头顶上那突出的用来抵触邪恶的锐角,却一直没有变化。所以,獬豸又被称为“独角兽”。
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魏晋墓中新出土的铜獬豸与在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三展厅中展出的新城魏晋墓中出土的铜獬豸相比较,其头部、身体和腿部修长,比例协调,更为灵动,造型更接近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中的天马形象。而长城博物馆展出的新城魏晋墓中出土的铜獬豸,头部比例更大,分叉的独角更夸张,其鬃毛飞舞,脖子短粗,四脚直立地面,尾部宽大扁平,像旗帜一样高高竖起,整体造型更接近猛兽雄狮。埋于陵墓中的獬豸能驱除邪异,保护墓主人死后的在天之灵不受妖魔鬼怪侵扰,这应该就是獬豸频频出现在古墓葬中,成为镇墓兽的原因所在。
獬豸的独角在先民的心目中被赋予了一种超越自然的神奇力量,这正是远古人类对犀牛等雄性独角猛兽的崇拜和敬畏所致,以至后来巨大的兽角甚至成为部落首领权力和威武的象征,例如古书中炎帝的形象。在西方国度,独角兽也被认为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人们认为其独角的伟大力量象征着光明和正义,能够抑制所有的邪恶和黑暗,是天堂使者的化身,同时也有贞洁完美的含义,是自由和骑士的代表。 我国古代的服装帽饰在这方面同样也有详细记载,据《后汉书·舆服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楚文王曾获得一只獬豸,便按照其独角的外形制成冠帽戴于头上,于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国形成一种潮流,成为一种风尚。到了秦代,***御史继续戴着这种獬豸冠,汉代继承了秦代形制,獬豸冠继续为***人员佩戴。到了东汉时期,獬豸***案已经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的装饰,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威名,办案的法官也因此被尊称为獬豸。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穿着绣有“獬豸”***案的补服,戴獬豸冠。
古人不仅戴獬豸冠,而且在官服上也绣有獬豸形象。这源自于神话传说中的任法兽(獬豸的别名)。“法”字的繁体是“灋”,这源自于金文。“法”字左边的“水”部,形象地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而其右边的“廌”,即解廌,表示公正、正直之意。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獬豸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推崇和追捧,现在很多法院的门口还立有獬豸的雕像。据文献记载,獬豸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相传,帝尧时期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是遇到难以决断的案子,都要用它来帮助裁决,并且都能判断得正确无误。东汉王充《论衡·是应》中记载:“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皋陶是一位正直廉洁的法官,是传说中我国古代东夷族的部落首领,尧帝在位时期负责执掌刑狱,由于皋陶公正廉洁,又有獬豸的帮助,断案如神,后人把他尊为华夏历史上最早的法官, 并推崇为中国古代的司法神。在文献《淮南子·修务训》中亦有“皋陶马喙,是谓至信,决狱明白,察于人情”的记载。皋陶还曾经被大禹推荐为禅位继承人,汉末扬雄所著的《法言义疏·问明卷第六》中记载:“禹即帝位,以皋陶最贤,荐之于天,将有禅之意。未及禅,会皋陶卒。”传说皋陶审理案件时,常带着神兽獬豸,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司法公正的化身。据《宋书·符瑞中》记载:“三角兽,先王法度修则至。一角兽,天下平则至。”也就是说,帝王司法公正,治理有方,天下就会出现三角神兽,而帝王要是能一统天下,并治理出太平盛世,独角兽才会出现。这说明獬豸这样的祥瑞之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时才出现。獬豸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古代勇猛、忠直的***腾兽之一,是古人原始***腾崇拜的力作。獬豸的形象是一种巨力独角崇拜的表现。***腾的目的就是要与现实生活有所不同,越是神秘夸张,越能产生出奇异而令人膜拜的强大效果。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魏晋墓中出土的铜獬豸造型更接近《异物志》中描述的独角、龙首、狮尾、牛身、羊蹄的形象。
獬豸判案最早在《墨子》中有记载。在《墨子·明鬼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昔者齐庄君之臣,有所谓王里国、中里徼者,此二子者,讼三年而狱不断。齐君欲兼杀之,恐不辜;欲兼释之,恐失有罪。乃使二人共一羊,盟齐之神社,二子许诺。于是洫, 羊而洒其血。读王里国之辞既已终矣,读中里徼之辞未半也,羊起而触之,折其脚。”在这里祭羊成了沟通人、鬼、神三界的灵物,从中可推断古人每当在判断是非上遇到困难时,总要借助于鬼神、巫术等超自然力量来给予正确决断。以上文字中以羊为判官的传说就是力证。在法学史上这种以祭牲“盟齐神社”以判案的行为是远古时期神判形式的一种,而在众多的神判类型中,借助动物来沟通鬼神是最常见的,这是史前居民***腾崇拜的另一种表现,以祭牲——羊等常见动物来作为神判的代言人,在当时应该是具有权威性的。这也说明獬豸的原型来自祭羊,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獬豸“助狱为验”之说,不过是后人对先人这种决讼方式的神化传奇罢了。
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魏晋墓中出土的铜獬豸,现保存于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中,其生动有力、匠心独具的外形设计,比例协调、古朴粗犷的造型,无不展示了獬豸无所畏惧、对抗邪恶的耿直本性。作为象征太平盛世的祥瑞之物出现在墓葬中,是墓主人死后在天之灵不受各种妖魔鬼怪侵扰、安享西方极乐世界的卫道士和灵魂守护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铜獬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