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优秀谈话栏目《对话》的机位设置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电视节目导播的基本技巧。在电视摄制组进行一个优秀栏目的完整呈现时,摄像机位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栏目拍摄情况的成败。《对话》栏目的环节设置较为丰富,在机位有限的情况下满足对于不同环节参与者的呈现要求,对其摄影机位置进行分析,了解其根据不同环节调机变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对话》;机位设置;导播技巧
中***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57-02
一、《对话》栏目的机位基本设置
央视《对话》节目自2000年推出以来,通过高端的节目定位、紧跟时代的节目话题、权威领域的节目嘉宾,逐渐打造成为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高端精英谈话节目。《对话》节目演播室现场根据节目的需要大概可分为四个主要参与部分,分别是主持人、嘉宾、观众和评论员,四个参与者都需有相应的机位来拍摄。机位的设置同时也要根据演播室现场的布局来决定,比如经典谈话节目《鲁豫有约》的现场主要机位为固定机位,一方面《鲁豫有约》的节目形式比较固定,且节目主要内容进行的场地比较单一,现场录制不需要大范围的场面机位调度。更多的是固定的导播切换镜头链条,而且现场表演区与观众区划分比较清晰。反观《对话》节目的节目演播室,相对比较复杂。首先观众所在的位置并不在传统的主持人嘉宾区的对面,而是分布于演播室的两侧,且人数有限。[1]另一方面,评论人员所处位置位于主持人和嘉宾的对面。最后演播室除了主要的录制区域,在评论员的背后还有一小块圆形小舞台,方便现场嘉宾的即兴表演。针对《对话》栏目的这些特点,导播在机位设置上下了一番工夫,栏目现场的机位设置需要遵循机位设置最少化和单个机位功能最大化等原则,利用演播室两个主要表演区的链接通道,《对话》栏目在两个圆形场地中间设置一个摇臂机位,这样一方面这个机位满足栏目全景镜头的拍摄,相比《鲁豫有约》栏目在观众席后面有专门的摇臂作为全景镜头的机位,《对话》栏目演播室的这个摇臂机位除了负责全景拍摄以外,还承担着栏目小全景(人全)的拍摄任务。在摇臂全景机位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传统的交叉拍摄机位。另外,由于观众席位的特殊设置及评论席的设置,决定了在两侧观众席与主持人所在位置中间设置机位拍摄,针对两个观众席和两个评论席,演播室大屏幕左右两端各设置了一个可移动机位。
二、《对话》栏目整体气质与机位选择
《对话》栏目主要嘉宾均来自***府官员、经济人物、企业高管、社会名人,其节目主题也是围绕当下热门的经济事件和新潮行业,节目风格锐意、前沿而不失稳重。除了主持人陈伟鸿和嘉宾评论员之外,《对话》栏目的观众群体也是栏目本身气质基调的有力塑造者,根据每一期节目主题的不同,栏目组也会筛选不同领域的观众。总体来说,在栏目观众人数有限的条件下,观众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对社会经济生活有一定自己看法的知识群体。基于观众人数较少,《对话》栏目将观众分布于节目场地的两侧,这样有别于其他谈话节目观众席围绕于谈话场地的形式。[2]
《鲁豫有约》栏目总共设置了五个机位,其栏目主要参与人员分为主持人、嘉宾还有观众三个区域,但《对话》栏目除了这三个参与者以外还有评论席,另外还有一个嘉宾表演的小舞台,总共也只有5个机位,却满足了栏目录制的各个环节。栏目演播室的布置形式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与其他节目的不同。[3]《对话》栏目属于会谈式的谈话节目,参与者身份分明,需要主持人的串联和大量的即兴发挥,对于圆形场地的谈话情况要全方位的展示,这种与谈话交流场对接的机位布置形式很好地还原了谈话内容,作为一档高端前沿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嘉宾、观众和评论员的节目地位和节目分量是均衡的。为满足在栏目过程中表现出这种均衡,演播室场地设置为圆形场地,围绕着圆形场地分布着4个机位。对于主持人陈伟鸿,没有专门拍摄正面的机位,而是随着主持人和嘉宾和观众交流场的转换,由大屏幕正面的两个交叉机位来进行拍摄。对于观众和评论员的拍摄又有处于大屏幕两边的机位来拍摄。这样算起来,拍摄观众的机位就有4个可以选择。
三、《对话》栏目的导播技巧
谈话节目中存在固定的一些调机规律,首先是关于现场关系的分割与包容。对于现场谈话局势的几方参与者,镜头的分割起着交代先创角色的任务,一方面通过参与者的单方面镜头来对现场的不同对象进行区分,进一步形成谈话的交流场,这是对谈话节目的分割。另一方面镜头的分割拍摄也适用于展现现场位置距离的空间。最后,分割镜头的拍摄更能够表达拍摄对象的情绪,这样的有表现力的镜头是谈话栏目不可缺少的。通常情况下,谈话的交流场是通过分割来实现的,但有些情况需要对拍摄对象的包容。例如在《对话》中,主持人陈伟鸿走到观众中间对观众进行提问,这样随机的提问不在导播的可控范围内,一方面是由于主持人与观众距离比较近,用双机位交叉拍摄表现是不适合的。另一方面观众与主持人的即时谈话通常会比较琐碎,无法用镜头进行比较流畅的切换,所以这个时候会用一个机位的镜头把主持人与观众框住。[4]这样的包容拍摄既可以展现拍摄对象的位置关系,另外因为其对话频率的因素,使得一个镜头更加适合这样的情境表现。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往往诉诸其语言与肢体的共同展现,这样的包容镜头可以确保不遗漏一些精彩的交流细节。谈话节目中的“分割”与“包容”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谈话节目不同环节的情境来进行表达,对节目现场位置关系的表达以及个人感情的表达都是栏目不可或缺的。
谈话的变化随机性非常多,在上面涉及到的分割与包容的选择,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交谈中,导播要去辨别主持人的问题是属于封闭性的还是开放式的,如果是封闭式就直接用包容的镜头来呈现,反之就运用分割的镜头来展现嘉宾的回答。导播谈话节目除了去切换说话的嘉宾外,还需要注意有感染力的反应镜头。反应镜头既包括嘉宾或主持人之间的交流互相反应,另一方面也包括观众的反应镜头。反应镜头在谈话节目中的功能是多样的,反应与语言的组合效果也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种是谈话进行时的反应镜头,也就是说在谈话进行的过程中插入除去说话者以外主持人、嘉宾以及观众的反应。反应镜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起到几种效果,一是对说话者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包括点头、摇头、微笑等面部表情[5],构成完整的交流场。二是说话者的发言过于冗长,可以多一些反应镜头来进行节奏的变化,调剂一下现场的展现。三是当会谈的人数较多时,通过这样的反应镜头来给电视观众提供位置关系的展现。四是通过聆听者的反应来响应发言者的言论。第二种便是谈话间隙时的反应镜头,这样的反应镜头更像是一个段落的标点。用反应镜头来进行段落之间的衔接。第三种便是具有一些特殊效果的反应镜头,结合场上谈话的内容,跟这些谈话内容相关的一些镜头可能会造成某种特殊的效果,例如在一些谈话节目中涉及到工作人员(如摄像人员)或者观众。
四、小结
在电视栏目的摄像机设置方面,每一个摄制组的要求和表现风格是不同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节目的内容进行的客观呈现。电视导播技巧的关键点在于一机多用及准确的调机,包括整个设置团队的配合,对于栏目中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的表现,还有各方面的反应表现,《对话》栏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样本。电视导播风格与栏目气质的良好结合,包括对内容的渲染表现,对不同环节的提前准备,这些都是一个好的导播团队应该去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谢力健.电视节目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23.
[2]程晋.电视导播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1.
[3]陈学武. 看得见的默契DD导播和摄像工作浅探[J].视听纵横,2011,05:78-79.
[4]苏阳.电视节目质量对导播基本素质的要求[J].辽宁广播电视技术,2013,03:1-2.
[5]孙彤.浅谈电视新闻导播的素质及技能[J].电视研究,2014,12:52-5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谈话栏目《对话》的机位设置及导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