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拍摄,就是指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摄影机,对同一场面同时作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例如某些场景规模宏大,出场群众演员众多,而且场面调度复杂,为使拍摄一次成功,并提高拍摄效率,一般都采取多机拍摄的方法。安排多机拍摄,以其中一、二台摄影机为主,拍摄大远景或表现主角的场面,其余摄影机拍摄该场面中某些相应部分。
多机拍摄开始的初衷,是由于当时录音技术的落后。运转时会发出巨大噪音的摄影机必须装在一个巨大的防声罩里,外面包上毛毯,以防止机器运转的声音被录下,一个双人谈话镜头,就需要三台机器同时拍摄,否则会导致最后音轨无法匹配。但在录音水平逐步提高后,好莱坞渐渐废止了这种多机拍摄的方式。事实上,30年代短暂兴起的多机拍摄和50年代出现的多机拍摄,它们的目的和作用都完全不同。
经过岁月的演变,多机拍摄已经从只在电影拍摄中运用普及到了普通的电视节目制作中,在演播厅的各类节目录制中尤其运用广泛。目前国内的演播室多机录制一般设置有6个机位:1号机和3号机分别是安放在面对舞台的中轴线左右两边各45度位置,负责拍摄舞台上节目表现的主要内容,是舞台也是整个节目的支柱;4号和5号是和1、3号机对应的同边游动机位,主要负责拍摄1、3号机所无法同时照顾的内容,称之为同边补位和对角补位,有时候也会用一些与1、3号机角度不同的镜头来增添节目镜头内容的丰富;2号机一般布置在1、3号机中间稍高的位置,主要功能是拍摄能俯瞰整个舞台全景的镜头,可用于衔接1,3号机镜头内容或者是不同场景内容的转换:6号机大都是一台摇臂,位置在演播厅左侧或者右侧,特点是可以拍摄高空运动镜头,完整的交待场景以及用有运动感的高低机位镜头为节目增添色彩。
不过随着目前电视的高速发展,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变化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湖南电视台在节目制作前期有了很大的改革。其中很明显的一点便是舞台上的主持人人数增多,场景设计比以前更为复杂,演员的位置也不像以前一样只出现在舞台的主表演区,而是可能出现在演播厅的任意角落。换句话说,就是演播厅的每快地方都是表演区,而观众区和表演区的界限也淡化,现在的观众区不会像电影院般只安排在正对舞台的地方,而是会和表演区融合在一起,让观众更有现场参与节目的感觉,更好的感受现场的气氛。
面对这种变化,传统形式上的演播厅机位布置也会要有大的变动。去年我们台从英国BBC独家引进享誉全球的综艺节目《名声大震》,为了能原汁原味的表现这档深入人心的节目,我们从节目形式到舞台布置都做到了和原版同步。《名声大震》的舞台从高空俯瞰是圆形设计,是由环形高层的观众区组成,菱形的主表演区被包围在中间。面对主表演区的正前方是一块梯形的2级舞台,主表演区的左上方和右上方分别是评委席和乐池,左下方和右下方以及两边是观众区,在主舞台的左侧,还有一个小小的酒吧区,是候场演员与主持人互相交流的地方,也是节目特色之一。
面对这样一个空前的舞台设计,传统的机位设置显然是不能展现舞台的全貌,所以在机位设置上便有了巨大的改动。首先是从以前的6个机位增加到10个机位:其中有5台座机,3台游机,2台吊臂。1号机是大吊臂,在正对舞台的位置,把吊臂设计在中间可以照顾到舞台中线左边和右边的情况。2号机是高倍镜头的座机,位置在主表演区右下方的观众区后面,用来拍摄舞台上的表演者的中近景以及评委席。3号机是座机,位置在2号机左边,在演员表演时拍摄平行移动的镜头和2号机区分互补,也同时用不同的景别来补充2号机的评委镜头。4号机是正对舞台的座机,主要拍摄主持人和演员近景,同时还和5号机一起负责经过评委点评后下到酒吧区的表演者与主持人之间的各种交流。5号机是在主表演区左下方观众席背后的座机,基本功能和3号机相似,并且与4号机配合酒吧区正与主持人交流的选手。6号机是和2号机相对的一台高倍镜头座机,也是负责抓拍主表演区。7号机是在右边的高层观众席中间的一台小吊臂,用来补充一些节目场景转换时的镜头。8、9号机都是游机,分别在主表演区的左上方和右上方,除了拍摄乐队和和声的镜头,还要负责演员从后台出场到2级舞台的过程,包括同时表演的一对选手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10号机是专门抓主表演区的游机,最初设计为无线机,特点是可以利用一切舞台元素来表现节目的精彩内容,同时还要照顾到酒吧区候场选手和刚表演完的选手之间的互动(具体的机位***如下***所示)。
从上***不难看出,传统的机位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视节目的舞台变化,1、3号机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左和右的代名词,而只是用来区别机位的代码。也许随着舞台设计的发展,这些数字将会变成导播和摄像之间才懂的“密码”,但任何的排列组合,都只是为了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节目,体会电视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多机的拍摄机位设置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