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在戏曲乐队的作用

【摘要】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社会大众的艺术审美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戏曲艺术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创新为前提,尽可能满足各阶层观众变化的需求。打击乐在当代戏曲乐队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只有经过打击乐的配合与调控,才能实现对节奏的精准把握、人物形象的有效塑造以及情感的准确表达,为此,只有充分认识到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促使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中实现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打击乐;戏曲乐队;重要作用

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是世界戏剧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之一,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新时代中通过纳入时代元素、更新技巧方法而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不仅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众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同时也促使我国戏曲艺术逐渐走向历史世界文化舞台。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已然发生变化,创新与变革是戏曲艺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发展趋势,为此本文针对打击乐在戏曲伴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我国戏曲打击乐种类相对较多,其音色之独特、风格之鲜明、韵律之和谐以及演奏方法与技巧之多样无出其右,使得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而打击乐自身的特征与功能也在我国戏曲艺术演变与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完善,成为了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深入探究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对普及文化知识及实现传承发扬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地位

顾名思义,打击乐指的是经击打后发声的乐器,统称为打击乐器,可以简单分为以定音鼓、大鼓及小鼓为代表的膜鸣类乐器以及以木琴、钢片琴及三角铁为代表的自鸣类乐器,但其中不包含打弦乐器。戏曲打击乐中常常用到鼓板、大锣、小锣以及铙钹等乐器,且这些打击乐器普遍具有一个确定的音,在戏曲中的应用统称为“武场”,即与“文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所用乐器除常见的四大乐器之外,还会根据剧目要求增加定音鼓及大小堂鼓等乐器。“武场”这一名词在当代剧团表演中仍有沿用,不光可以指场面的一部分,同样也可以指乐器中的打击乐,是戏曲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生、旦、净、末、丑某一行当,亦或是唱、念、做、打某一功[1],都离不开打击乐的配合,正因为有了打击乐伴奏,戏曲才能称之为戏曲,整个表演才更具节奏感及艺术感染力。打击乐与管弦乐一同构成戏曲的音乐,一“文”一“武”,相辅相成,且随着我国戏曲艺术家对其研究的不断加深,打击乐自身特点以及在戏曲乐队中的应用优势也越发明显。打击乐器以锣、鼓为主,在地方戏曲中十分常见,近年来一些西洋打击乐器实现了完美融入,这使得打击乐表演效果有效提升,乐器大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加以组合排列,对于掌握并调整整体节奏韵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锣鼓经对于演出排练乃至正式表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演奏者通常需要按照乐谱进行节奏的打击,而锣鼓经的广泛应用使得戏曲打击乐的优势更为突出,其中以“急急风”为代表的古谱名称最具代表意义,而一些节拍性乐器的应用使得节奏韵律得以加强,不断变化击奏速度及力度以配合演员的“四功”,产生的音响效果是管弦乐所不能比拟的,且不同地域的戏曲风格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均可以通过打击乐演奏而加以区分,戏曲的艺术价值更为显著,同时也为提高戏剧整体表演效果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艺术价值

(一)把控演出节奏

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演员把控整体演出节奏,对于提升表演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分析狭义上的演出节奏可知,对于节奏的把控就是对音响的长短及强弱进行把控,通过深入分析戏曲结构并把控节奏来突出主旋律,乐曲层次也更加分明,且节奏韵律对于戏曲而言意味着人物情感的变化与波动,由此可见把握整体演出节奏是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前提。分析广义上的演出节奏可知,还包括演员的心理节奏,打击乐演奏出欢快的节奏便于调动人的积极情绪,而相对舒缓的节奏则可以使人感到身心平静,沉重的节奏会使人感受到悲伤与压抑[2]。由此可见,节奏的把控还可营造乐曲意境,且节奏中蕴含着许多规律性的内容,要想做到主次分明,演奏者就必须按照曲谱及当下的感受进行演奏,除此之外,演奏者的肢体动作及状态都会对演出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表达人物情感

如果说节奏的掌控是有形作用,那么人物情感的表达即为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无形作用,戏剧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效果直接影响着演出效果,同时也决定了演员能否与观众之间形成共鸣。戏剧表演以语言、表情及肢体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并突出人物特点,而打击乐的配合可以将人物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准确表现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在塑造过程中需要演员对背景及角色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配合打击乐来渲染气氛并烘托人物形象,进而为戏剧人物的情感抒发创造良好的条件。演员应当在表演时真情流露,通常声情并茂,为此亦有学者将其看作是戏曲表演的“画外音”,这要求演奏者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及主观感受出发,既要融入角色又要立足表演,从而进一步加强戏曲乐队的表现。

(三)营造舞台气氛

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最早是以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呈现某一故事,要求演员不仅应当具备四功(唱、念、做、打)与五法(眼、身、手、步、法)[3],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能够了解故事背景并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同时还要在表演中配合戏曲打击乐锣鼓经,从而准确表述人物出场情境及变化的故事情节,进而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氛围的渲染以及情感的真实表达。打击乐的演奏需要配合演员的表演,通常以“急急风”来凸显其紧张状态、以“四击头”来烘托演员首次出场、以“大锣”配合演员的舞蹈动作,等等。分析戏曲打击乐中的锣鼓可知,其伴奏种类相对较多,可以配合演员各种动作,且伴奏具有针对性,艺术感染力得到有效提升。打击乐的应用还可以营造良好的舞台氛围,通过配合灯光及布景等视觉艺术给予观众视听上的双重享受。

三、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应用是可以对唱腔的音乐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戏曲表演通常会借助“唱腔”或“宾白”来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感变化的表达,打击乐的应用除了渲染乐曲气氛外还可以辅助唱腔音乐,进而使戏曲的整体表现力得以增强,唱腔的“起”与“收”都与打击乐遥相呼应,且无论是“大起大落”还是“小起小落”,演奏者的击奏都可以配合演员的表演[4]。其次,打击乐在过场戏中的应用是可以准确表达某一事件或人物的具体行动。戏曲以演绎完整故事或某一情节为目的,且无论是气氛轻松的亦或是沉重的场景,都可以通过打击乐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情境的有效渲染使得前奏及间奏等部分更加丰满,对完整人物形象并突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观众明确戏剧冲突,进而实现整体表演效果的有效提升。最后,打击乐的应用对于演奏者专业水平及艺术素养等的要求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演奏者的演奏必须基于对剧本及人物的正确理解,只有掌握戏剧音乐风格、重要场次及剧情发展(矛盾)后,才能正确处理每一个部分的演奏,进而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以锣鼓点为例,既要反映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又要配合人物的身形及相关动作,进而通过速度、强度及音质的对比来突出情感色彩。

四、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创新发展

一方面,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应用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打击乐的产生与发展源于民族戏曲,早在3000多年前便已有相关记载,至李唐时期发展至巅峰,相关艺术家也逐渐提高了对鼓等打击乐器的重视程度。当代民族戏曲表演中,打击乐占据着较大的比例[5],无论是河南的豫剧还是湖南的花鼓戏,应用到的打击乐器种类都较多,对突出地方戏曲的地域性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且一些西洋打击乐器的融合发展,使得演奏技巧得以创新发展,在保留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化发展,此外,以“梆子”为代表的众多传统乐器也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而得到统一调度,戏曲表演也更加和谐。另一方面,应当关注演奏者综合素养的培养,这是因为打击乐的演奏需要演奏者充分发挥其纯熟的演奏技术,除基本功之外,还对其音乐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及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演奏者自身的艺术素养不容忽视。在演奏过程中,应当基于对剧本及人物的深度剖析来确定打击乐器的选择及速度与强度的控制,依据曲目要求来调度各种打击乐器。关注打击乐演奏者的培养并加大培养力度,从而使我国戏曲打击乐不至于后继无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必然为人才的培养,即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知识与演奏技巧且艺术综合修养较高的打击乐人才,促使这些人才积极投身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综上所述,戏曲为我国特有的舞台艺术形式,其发展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深厚,如何实现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重点研究课题。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部分现代剧团还保留“武场”这一说法,与管弦乐“文场”不同的是大多以锣鼓为主要乐器,通过击打发声,进而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并表达思想情感,缺少了打击乐的戏曲乐队是不完整的,而缺少了打击乐的戏曲,其艺术感染力也不能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特殊地位及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打击乐概念及优势为切入点,分别从整体节奏的把控、人物情感的表达以及舞台氛围的营造等多个方面分析其重要作用,同时详细探究了打击乐在戏曲乐队中的具体应用及发展前景,希望促使戏曲打击乐能够在新时代中不断创新及完善,从而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无限动力。

参考文献:

[1]孔勇.浅析戏曲打击乐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J].戏剧之家,2020,(09):24-25.

[2]袁志明.打击乐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2020,(36):21-22.

[3]何言.民族管弦乐队中打击乐声部作用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9.

[4]王艺燊.论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20,(5):35-36.

[5]蒋一波.打击乐锣鼓点子在戏曲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0,(30):2.

作者:蒋立刚 单位: 泰州市淮剧团

打击乐在戏曲乐队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打击乐在戏曲乐队的作用

学习

多机的拍摄机位设置的变化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多机的拍摄机位设置的变化,内容包括多机位如何拍摄画面一致,多机位拍摄时间码同步。多机拍摄,就是指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摄影机,对同一场面同时作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例如某些场景规模宏大,出场群众演员众多,而且场面调度复杂

学习

唐山市农居围护结构及采暖方式的调研与分析

阅读(42)

对唐山市典型农居的围护结构、采暖及炊事方式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结果表明,唐山既有农居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一层建筑,煤渣凿制屋顶,窗户多为单层木框,围护结构保温措施差。既有农居多采用火炕和燃煤锅炉接暖气片共同取暖的方式,炊

学习

论风力发电及风力机械特性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论风力发电及风力机械特性,内容包括风力发电的功率特性,风力发电机风能利用率怎么计算。全球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日渐强烈,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工业大国,对能源的需求和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石油市场的竞争耗费了我国大量

学习

透视分析“农民工”的历史由来和当代现状

阅读(156)

本文为您介绍透视分析“农民工”的历史由来和当代现状,内容包括农民工现象分析,有关农民工的数据分析。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也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个词语。农民工这个词不是农民和工人的组合,此“工”字不带人字,但也不是省略

学习

照亮童年的火盆儿

阅读(39)

每次读鲁迅先生的《社戏》,我都仿佛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在轻柔的月光下,看见一群天真烂漫、淳朴善良的孩子欢快地划着船儿,追逐嬉戏。我的心海总会泛起朵朵浪花,缠绵的思绪带我回到久别的故乡,回到温暖的童年……留在鲁迅童年记忆里

学习

近代纽扣的形制演变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近代纽扣的形制演变,内容包括纽扣的来源及历史,中国传统纽扣是几个。纽扣是服装的重要部件,能起到扣合服饰衣襟的作用。我国纽扣出现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可以认为是由襻带发展演变而来,到近代已经发展成熟,且与引进的西式扣眼

学习

我国近现代数学的一项突出成就――数学机械化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近现代数学的一项突出成就――数学机械化,内容包括现代数学最伟大的成就,数学机器化是哪个世纪的数学成果。中国近现代数学在世界处于什么地位呢?一些人叹息中国数学落后于国外,甚至夸大其词。事实上,我国近现代数学工作者

学习

同行业竞争白皮书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同行业竞争白皮书,内容包括同行业竞争激烈的解决方案,同行业竞争分析报告。“现在的美容院越来越多了,真是烦人。”珍姐一谈起这个问题就满腹牢骚,“而且每家美容院都大同小异,想要标新立异又怕出问题毁了自己的店。想当初这条

学习

慷慨雄直,豪情悲壮

阅读(34)

作者简介:韩丹(1988―),女,蒙古族,辽宁喀左县人,在读研究生,学校:辽宁大学文学院,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是自古以来人们热衷讨论的对象,褒贬不一,但是其诗歌是广为流传和备受赞扬的,本文将从曹操诗歌的类型着手来探讨曹操诗歌的

学习

黑土地上“拓荒人”

阅读(57)

在克山基地扎根36年的老陶10月中旬的东北大地初寒乍现,当记者踏上位于齐齐哈尔市郊160公里的克山县济空克山农副业基地时,看见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远处隐约的一个黑点正向我们缓缓驶来,该基地王向阳书记向我们介绍,驾驶拖拉机正在整地的这位

学习

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怎样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内容包括如何提高口语能力,怎样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运用流利的英语口语进行思想交流,文化科技交流,成为21实际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

学习

电影《歌剧魅影》与音乐关联之我见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电影《歌剧魅影》与音乐关联之我见,内容包括音乐电影歌剧魅影整体音乐风格,电影歌剧魅影中音乐的特点。【摘要】电影《歌剧魅影》自2004年上映以来就成为一部非常经典的音乐电影。无论是否受1986年的同名音乐剧还是受1911年

学习

文化想象与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文化想象与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内容包括中国形象在西方小说中的变迁阅读,西方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内容中国形象一直存在于西方文学之中,直接或间接反映著西方对中国的认知。但西方的中国形象并不固定,一直摇摆与光明和地狱,文

学习

红皮云杉人工林产量结构分析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红皮云杉人工林产量结构分析,内容包括红皮云杉带岭云杉,红皮云杉是直根系吗。[关键词]红皮云杉;人工林;产量结构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Nakai)为松科,云杉属植物,是寒温带针叶树种。在我国分布于长白山、完达山、小兴安岭

学习

元明戏曲中的“遥祭”“奠像”考

阅读(136)

元明戏曲中有大量的祭祀风俗描写。它们都由一个侧面折射着古典戏曲文化蕴涵的深厚与绵远。或因其不是戏曲学主流的缘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事实上,从这个角度入手,开掘元明清三代剧作中的古俗包蕴,观察作为戏曲载体中的中国习俗文化内

学习

中国戏曲程式化表演研究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戏曲程式化表演研究,内容包括戏曲艺术中程式化的表现特征,戏曲表演的程式化来源于。程式化是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而形成的固定的表演套路,我们定义为程式化。有戏曲程式化、芭蕾程式化等。艺术家将人们生活中的动

学习

漫谈中国戏曲伴奏音乐

阅读(37)

中国戏曲艺术自有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其中包含各方面的内容,除了演员,还有一些辅助演出的人员,首先是乐队了,戏曲中的器乐音乐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唱腔伴奏的器乐,另一种是为演员表演、舞蹈、打斗场面或过场时所作的背景式演奏。戏曲界通常根据器

学习

我国戏曲中的男旦演唱形态美学分析

阅读(35)

【摘要】戏曲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她包括京剧、评剧、豫剧、越剧以及黄梅戏等360多个种类,而男旦则是我国戏曲表演中别具一格的角色。我国戏曲中的男旦演唱,既能够使角色充分发挥“男儿本色”,突破女旦在戏曲演唱中的发声局限,

学习

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

阅读(49)

与传统的世俗服饰相比,戏曲的服饰有着巨大的不同,戏曲服饰保存至今,还保持着相对的一致和继承性,但是普通的世俗服饰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变化,而传统戏曲服饰保持的传统特有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在今天看来都还具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从某种角度来

学习

浅谈戏曲音乐的伴奏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戏曲音乐的伴奏,内容包括浅谈戏曲音乐,戏曲风雨行宫十六年伴奏。音乐表演的技术与技巧不只是追求操作上的娴熟,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创造和表现音乐美的方法。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不以炫耀技巧为目的,而是把高超的表演技巧同深刻

学习

传统戏曲中腔的内涵解析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戏曲中腔的内涵解析,内容包括戏曲各个戏腔特色,传统戏曲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用“腔”来代表戏曲的流派,这是我国戏曲文化的一大创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述方式呢?这里有多重的原因。首先“,腔”的直接含义是演唱,而“唱

学习

戏曲名家的江海情缘

阅读(32)

1984年1月4日,首届“梅兰芳艺术训练班”结业后,在上海有名的淮海路人民照相馆内,刚满20岁的韦红玉和京剧名家梅葆玖先生拍下了一张特殊的照片。如此便结下三十年深厚的师徒情谊。转眼30年时光飞逝,和恩师梅葆玖先生拍师徒照的情景,仿佛就在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