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红皮云杉;人工林;产量结构
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为松科,云杉属植物,是寒温带针叶树种。在我国分布于长白山、完达山、小兴安岭等山区及大兴安岭的东坡、北坡河谷,具有耐阴、耐旱、耐湿、耐寒、耐贫瘠土壤等生态学特性,是东北林区主要造林树种。笔者于1994年对黑龙江省部分林区红皮云杉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其产量结构(指处于不同条件下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和垂直分布)对于深入了解红皮云杉生物学特性及选育优良类型和配置合理林分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计算红皮云杉人工林不同年龄、乔木层、各器官不同层次生物量(表1)的基础上,又分析了同一林分内不同类型林木生物量(表2)及林木地上部分生物量(表3),得出如下结论:表1 不同年龄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t.hm2)垂直分布。
从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垂直分布(表1)可见:不同年龄生物量的积累、分配不同,年龄越大,生物量积累越高,外观表现接近。树干和树皮生物量是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31年生树干6cm以下部分生物量占整个树干生物量的89.34%,6m以上仅占有10.66%;25年生树干6m以下部分的生物量占整个树干生物量的95.23%,6m以上仅占4.77%。树枝和针叶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冠的中部和中上部,31年生树枝和树叶主要分布于4~10m之部,分别占整个树枝、叶的84.34%和87.33%;25年生树枝、叶主要分布于2~6m,分别占整个树枝、叶的75.55%和74.11%。并且在4m以上随着树高的增加生物量逐渐减小,树冠似圆锥形。
在同一林分内(本文选取年龄为30年的红皮云杉人工林分),对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分层进行生物量分析,由于林木的自然稀疏形成不同的生长级林木,而不同生长级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及分配比例有明显差异,从表2可见:生物量最大的为优势木,其次为平均木,被压木为最小,比例大约为:6.9:4.3:1。优势木和平均木的树干生物量比例接近,被压木树***例高;树枝和针叶是优势木比例高,被压木比例低,平均木居中;根系是中间木较高,优势木次之,被压木比例低,这主要是由于各类林木小生境不同引起的外观形态上的差异。
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垂直分布看(表3),三种类型林木树干生物量都是随着树高增加而减少,只是递减速度不同,优势木快,被压木慢而已。枝条和叶生物量分布差异较大,优势木最大树枝和针叶分布在树冠中上部,平均木在树冠的中部和中上部,被压木整个树冠枝、叶无明显差别。从生物量的积累、分配和外观表现比较,明显看出被压木的产量结构是不合理的,是抚育间代的对象。
参考文献:
[1]穆丽蔷. 红皮云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
量的研究[J].植物研究, 1995,15(4):
551-557.
[2]乌弘奇. 中国东北云杉林及其动态的
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198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红皮云杉人工林产量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