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也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个词语。农民工这个词不是农民和工人的组合,此“工”字不带人字,但也不是省略,蕴含着农民兼业的意思,是打工、打短工、临时工的意思。目前,中国农民工数量达二亿左右,远远打破世界记录的巨大流动就业人群。因此,透视与分析“农民工”的历史由来和当代现状,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历史由来 当代现状
1.农民工的历史由来
“民”,古语通“盲”,字源上就是“奴”的一种称呼。我们不是故意咬文嚼字,而是农民工中之“民”字,正好符合了其字源本意。
一边是“农”,面临着破产的境地,一边是“工”,承受着双重剥削。农民工成为当今中国最为苦难深重的阶层之一,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劳动阶级。农民到城市打工就业,“就”的是城市工、商资本之业,工商业资本乘农民破产之际,雇佣这些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而其产品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廉价地卖给发达国家消费,因此,农民工承受着民族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双重奴役,而这两种资本是不会想着给农民工增加工资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增长工资的空间也不大。
人类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步摆脱奴役的过程,历史进步的标志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而真正的发展标志是劳动者获得生产资料。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一步步融合的过程。一是“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雇农获得了生产资料,劳动者欢欣鼓舞。
二是合作社,由于广大雇农的极度贫困(而不是生产发展的自然联合),获得的生产资料不能与劳动有机结合,因此,只能走合作社(不是化)道路,可以说合作社之路拯救了新中国向劳动者分配生产资料的成果,使得这一历史的进步得以继续前行。
这一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合作也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中国经济社会得以突飞突进的发展…但是,这一成果由于不是生产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是国家力量扶持起来的,因此,参与的农民并没有形成民主的、合作共事的习惯和条例,加上随之而来的国家困难,对合作社的征粮派款,使合作社几乎完全行***化了、集权化了、官僚化了,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虚置化了,农民的民力也被压制,农民又重新陷入了被奴役的境地。三是家庭承包制,把农民虚置了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又重新还给了农民,因此带来了农村的一片生机。但是,合作制时期的大型农机具失去了效用,小农业生产所需的小型农机具得以普遍的推广。生产责任制促进了劳动积极性的提高,这是一个大的进步,但同时也造成了大型生产工具的弃置和劳动合作效用的丢失, 也造成了小型农机具重构的巨大浪费。四是最近出现了新的农村合作社。之所以说“新”,一是新近出现的情况;二是与旧的、与***初期国家权力组织的合作社大不相同,是农户为着降低生产费用、提高劳动效率而自愿走向的联合,其中有合作的约定,有退出的自由,有民主的权力,完全不同于被集聚了的生产资料所奴役的旧合作社,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更有效结合的形式。但是,这种合作制形式,其效益十分有限,原因有三:一是人均耕地太少,即使合起来人均也还是少; 二是国家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制,形成了全方位的工农产品收益“剪刀差”,抵消了合作社所可能提高效率带来的收益,因此,这种合作要想大范围发展开来,必须调整***策,加以引导,减少农民,达到农业生产的最优。
2.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深层原因及潜藏危机
农民抛家离舍,丢下妻儿老小,背井离乡,走向陌生的城市,走进被歧视的环境,是什么驱动力使他们如此执著和义无反顾?十八亿亩耕地,十亿农民,除***队屯垦和国营大农场用地,人均耕地一亩半,以目前的种植技术,亩均产量最高可达800斤,一亩半地产粮1200斤,按现行市场价格可卖1200元,两季种粮的毛收入约2400元。而投入方面,一亩半地的投入,除去劳动投入,仅种子、化肥、农药、浇地、犁地、除草、收割等等费用,加在一起就应在800元以上。如果除去人均450斤的口粮,如此算下来,种粮人均纯收入在1000至1200元。
农村的多种经营,像养殖、林果、蔬菜、药材、烟叶等高效农业,只是少数人的经营,而且集约经营才有效益,但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报道的农村致富典型,只是这些少数农民或农业资本家,并没有把镜头对着绝大多数种粮食的一般农民。大多数农民的农业纯收入一年也就1000至1200元。那么穿衣吃饭、娶妻生子、孩子上学、瞻养老人、人情往来、翻盖房子等等就只能靠这千把块钱了,就现在这样的物价水平,怎么能够活的下去?但是,各级统计局公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大都在3000元至4000元,甚至更高,那是把农民进城打工的收入算进去了,也把农村富户、农业资本家的收入也平均进去了的。农民单纯的种粮收入就这么多,入不敷出。农民在粮食生产上的收入,仅够维持粮食生产的再生产,但不足以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以说,农业处于破产状态。而农民进城,一个月的打工工资,就抵得上一年种粮的纯收入。
农民进城务工,是破产了的劳动力与城市资本(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一种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新标志。可是,这种状况也带来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觉醒不再安分,二是分散易生乱象,三是敌对势的渗透,四是受压榨反抗意识增强。若无妥善之法,必成头等大患,中国城市化过程也许会充满***和血腥。
3.当代如何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3.1有序打工
一是成立劳动合作社,吸纳农民工在合作社就业。二是吸纳众多的技工学校、城市用工单位、企业作为合作社会员单位。一是有利于保护农民工。一般的劳动服务公司、劳动派遣公司等,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其实就是劳动力贩子、“蛇头”,既从用工单位拿管理费、培训费,又从国家拿***策补贴,还从工人身上搜刮中介费等各种费用。与此不同的是,劳动合作社是工人自己的组织,每个入会的工人首先仅以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权力入股(其次可以拿其收入的节余入股合作社的其他经营,此问题下面还要说到)。工人的劳动是由合作社派遣到用工单位,由合作社派人带队,成建制地进入用工单位,用工单位只对合作社结算工资、劳保、管理费等,这样,弱势的、单个的农民工就不必直接面对强势的用工单位。
3.2落户城中
获得长期工作派遣或已具备人力资本(白领以及获得技术职称)的员工开始脱离土地,以土地换社保,换廉租房或经适房,以市民身份完全融入城市。而自身又继续在合作社就业,避免老牌资本主义英国初期的圈地式逼迫农民进城、当代拉美式农民破产被迫进城,以赤贫的身份去附就和面临城市工商资本的残酷盘剥的路径。
3.3全面保障
凡放弃土地的农民工,以国家买单的形式,全面享受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帖、孩子就近上学等一切福利待遇。让农民工身份转型后,生活有保障,未来有希望,人格有尊严,劳动有荣誉。
3.4重构乡村
农村留下多少农民合适呢?这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城市容量;二是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农业技术、水利设施等);三是农业与其他行业的人均比较效益相当等等。以此测算,农村最终大约能够留下目前农民人数的三分之一,这是比较理想的,也是较为科学的比例状态。留下的农民人均将近五亩地,户均二十至三十亩,通过***策引导,组成农业合作社,人均农业纯收入可达到4000--5000元,同时,让生产性合作社加入各类专业服务合作社,在种子培育、农药化肥供应、机耕机收等方面,实现规模化互助和社会化生产。此外,拉长产业链条,在农产品储藏、运输、分类包装,以及初加工、超市直供等方面也组织各类合作社,让各生产性合作社加盟,使农产品产业链条各环节所产生的效益大部分留在农村,确保农业与工业的能够得到平均利润和均衡收益。这样一来,就排挤了中间商对农产品的炒作,“蒜你狠”、“姜真辣”、“豆你玩”这类盘剥城市居民的暴利囤积也会有效制约。但是,要把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盈利留给城市的工、商业资本,以促进产品产业升级。
4.结论
总之,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大队改革变成的乡、村两级***权和村民自治组织,并没有达到服务村民、村民民主自治的目的,而是形成了类似旧社会的地主、宗族、劣绅统治小农的农村社会形态。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必须进行新的改革,必须在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上,逐渐弱化村委会的***治、经济职能,在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民主管理形式。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对所承包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明晰,劳动和生产资料形成了紧密结合,合作社内部主体间基本平等,有退社自由和选择参加别的合作社的自由,由此形成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由生产性合作社之间又结成的各种服务性合作社,其内部管理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村民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因着合作社这一基础而民主决策和监督,由此,村委会的职能逐步弱化,以致消亡,代之以崭新的农村***治经济形态,成为与城市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与社会化大生产且完全融为一体的经济单位和***治细胞。
作者简介:
李南沉;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透视分析“农民工”的历史由来和当代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