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4日,首届“梅兰芳艺术训练班”结业后,在上海有名的淮海路人民照相馆内,刚满20岁的韦红玉和京剧名家梅葆玖先生拍下了一张特殊的照片。如此便结下三十年深厚的师徒情谊。
转眼30年时光飞逝,和恩师梅葆玖先生拍师徒照的情景,仿佛就在韦红玉的眼前。她记得,那天她精心地梳洗打扮后,早早地在照相馆等候,内心激动而欣喜。师傅驾车从静安宾馆准时到来……
早在1983年,上海面向全国招收16名学员参加首届“梅兰芳艺术训练班”。当时,南通京剧团演员韦红玉,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在那次的训练班上,梅葆玖、魏莲芳、童芷苓等京剧名家亲自教学,手把手授课。“梅派”艺术的魅力和“梅派”人的品德,深深打动了韦红玉,也坚定了她想拜梅葆玖先生为师的决心。
训练班结束以后,回到南通的韦红玉,继续钻研“梅派”艺术。“这么多年来,只要是我需要的学习资料,师傅都会寄给我。”韦红玉说。1984年10月,应师傅的邀请,韦红玉到北京参加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她萌生了跟师傅学习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的想法,梅葆玖欣然答应。
为了让韦红玉把《贵妃醉酒》学扎实,梅葆玖亲自开车将她带到贾世珍老先生家里。贾老是梅兰芳当年演《贵妃醉酒》时的头佳宫女,拍电影《贵妃醉酒》时的站位都是由贾老完成的。他对梅兰芳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了然于心。一进门,梅葆玖提着礼品对老先生说:“这是小红玉给您的。”明明是师傅亲自准备的礼品,他却如此说,韦红玉感激不已。
后来,虽然在南通京剧团独当一面,韦红玉却越来越想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给自己充电。1987年,她进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戏系明星班进修。与此同时,在师傅的帮助下,韦红玉全面梳理了所学“梅派”剧目。师傅请姜凤山(梅兰芳的琴师)给韦红玉规范梅派唱腔。每个星期两个半天,师傅亲自一对一上课,从每一个动作、身段、台步、水袖,他都细细说来。
当时,梅葆玖正在给东方歌舞团舞剧《丝路花雨》英娘的演员传授《霸王别姬》的剑套子,他带着韦红玉一道去学。一天,他给韦红玉打来电话说:“红玉,我今天去不了,你去教。”韦红玉吃了一惊说:“师傅,我怎么能去教呢?”电话那头传来:“你能行!”其实,这么多年来,梅葆玖一直用这样的鼓励和肯定激励着韦红玉。
在韦红玉的印象中,师傅梅葆玖是个细心得让人感动的人。平时,在学校生活比较苦,师傅经常会让保姆做些好吃的,让韦红玉带到学校去。1990年,临近毕业时,韦红玉在北京吉祥剧院汇报演出,演出的剧目是《刺虎》。演出当天,师傅专门过来捧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带来摄像机和三脚架,亲自为徒弟录像,一录就是整整45分钟。当时,这在学校里十分轰动。
三年的谆谆教诲,尽管师傅一再挽留,韦红玉还是回到家乡。她感恩于当地***府、文化局和京剧团领导的关心和培养,决定继续在南通的舞台上绽放梅派风华。虽然离开了北京,但韦红玉的演艺生涯始终牵挂着师傅的心。1994年,在泰州举办的梅兰芳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梅葆玖语重心长地对韦红玉说:“红玉啊,你还是跟师傅回北京吧。”但是,那时有了家庭的韦红玉,也有了牵挂,她婉言谢绝了。
2002年,单位重组,原先的南通市京剧团、越剧团、歌舞团和话剧团拆团建院。在重组的南通艺术剧院,韦红玉做了一年的营销部副主任。后来,离不开京剧、忘不了师恩的她,在文化馆从事起京剧辅导培训工作,如今一晃也近十年。
2008年,参加完中国剧协小品导演班,韦红玉专程赶到师傅家。师傅对她说了一句话:“红玉啊,你是学到真东西的,你得传,谁要学,你就得教下去。”这几年,韦红玉一直在践行着这句话。她放弃所有商业演出,一心扑在教学上。目前她的学员中有5岁的小孩,也有90岁的老人,只要是想学的,她都倾囊相教。
其实,对于南通梅葆玖并不陌生。他父亲梅兰芳当年曾三次来南通演出,他自己也有多次来通演出的经历。弟子韦红玉是第六至第十届南通市***协委员,当她提出恢复中国第一所新型戏剧学校――伶工学社的议案时,为了支援弟子,梅葆玖亲自写信给当时的南通市市长丁大卫。后来,伶工学社项目落成,他又将“梅兰芳教育基地”设于其中。预计在今年5月份,梅葆玖还将亲自到南通为“梅兰芳教育基地”揭牌。
用南通梅派名票金笑兰自己的话说,当年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族”。在南通师范上学期间,一有京剧名角来通演出,她必定拿着本子,到处找名角们签名。
1957年,21岁的金笑兰遇到了梅兰芳的入室弟子沈小梅,金笑兰开朗,沈小梅文静,同龄的她们一见如故。金笑兰是沈小梅的忠实粉丝,沈小梅在唐闸演出,金笑兰就跟到唐闸,在天生港时,金笑兰又跟到天生港。沈小梅不熟悉南通,金笑兰就带她逛街游玩。
这么多年来,金笑兰和沈小梅之间的友谊,经历了掌声和患难的考验。
1959年,沈小梅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游园惊梦》,获金质奖章。回来后,她专门写信给金笑兰分享她的喜悦。成名后的沈小梅,一直没有忘记南通的这个票友,她们之间往来频繁。
期间,沈小梅到干校学习,金笑兰专程赶到南京去看望她。结束后,沈小梅开始从事恢复传统戏的工作,没有精力照顾年幼的小女儿。金晓兰一听,说:“没人管,我来管。”后来,她就把沈小梅的小女儿带到南通,衣食起居、学习功课,金笑兰无不悉心照料。在南通上完小学后,沈小梅的女儿才回到南京上初中。
上世纪80年代,沈小梅到南通来演出,主动提出要教金笑兰“梅派”戏。作为一名“梅派”发烧友,金笑兰也能登台表演,但毕竟唱腔、动作都不够规范。沈小梅亲自到她家传艺解惑。
当时,金笑兰住万人新村,条件比较差,光秃秃的水泥地。学戏时遇到下跪的动作,她们就用草席子铺在地上,沈小梅毫不嫌弃。就这样,沈小梅耐心地教会了金笑兰全本《凤还巢》、《四郎探母》、《玉堂春》等多个剧目。
1992年,金笑兰在南通举办个人专场演出,演出的剧目就是由沈小梅教的全本《凤凰巢》。演出那天,沈小梅特地从南京赶过来观看演出,并在演出前作了一番讲话,预祝老友演出成功。
几十年来,金笑兰和沈小梅之间交往不断。就在今年2月,金笑兰夫妇专程赶到上海探望沈小梅。他们聊戏,聊家常,相见甚欢。沈小梅还跟他们约定,待到天气暖和时再到南通来玩。
季修甫老先生告诉我们,他的伯父季自求与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有着不浅的交情。
季自求年长尚小云14岁,在他的日记里有数十处记录了他与尚小云频繁的接触与交往,这无疑是他和尚小云交往的一部分实录。日记中,他亲切地称尚小云为“小云”、“绮霞”、“尚郎”。
1918年,季自求年过而立,已是北京的一名陆***部的高级***官。他喜欢戏剧,通过同事的介绍,认识了当时年仅20岁左右的尚小云,他还常常教尚小云古文如四书等。尚小云结婚时没有媒人,于是便找了季自求做媒人。当时,季自求并非一般北京“捧角儿”可比,可以称得上是“顾曲周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两人在中断接触十年后,季自求因病到北平西山疗养,偶然又碰到尚小云。当时尚小云已经是四大名旦之一,声誉很高,而季自求已经从***界隐退,但尚小云还是很念旧情,热情相待。自视甚高,不轻易赞许他人的季自求在日记中称“眷眷故人之意可感”,如此着笔,是发自内心的独白。
1945年,季自求次子季仲燕去北京,看到尚小云演出的海报,便约了几个朋友去看尚小云。当知道是昔日师友的儿子来看他的演出时,正在上妆的尚小云立刻安排剧场在前排设特座招待,戏票更是不必说。之后,还以满族礼数为季仲燕安排家宴。季仲燕每回忆这一段,都对父亲的挚友尚小云感动万分。
60年代初,热衷于书画收藏的季修甫老先生看到《光明日报》刊出尚小云的花卉国画时,立刻想到尚小云与他伯父的旧谊,便根据伯父家人给的尚小云在北京老家的地址寄去了一封信。当时的尚小云已是陕西京剧院院长。
季修甫回忆起来说,当时自己很冒昧地写着是季自求的侄儿,爱好收藏书画,求他画一个扇面给自己,并且随附了一个11方的白扇面去。没想到,不久之后,季修甫就收到尚小云从西安发来的挂号信,扇面上画的紫藤,十分美丽,并且表示十分怀念伯父,说自己画得不好。季修甫对此十分感激,立即去信,表示感谢。后来想想如果能再求一个条幅就更好了,没想到这一“奢望”尚小云也满足了他。只可惜,这两件东西都在中被拿走。
一晃,季自求和尚小云都离开了,但他们之间的情谊延续到子子辈辈间。
季修甫主动给尚小云之子尚长荣写信,因为难以找到尚小云的剧照,便附上了自己写的《尚小云与南通季自求及其子侄》一文,给上海京剧院的尚长荣。很快,季修甫便收到了尚长荣的回信,用荣宝斋八行笺、毛笔书写的回信,附有尚小云和尚长荣演出的《失子惊疯》的剧照和他们父子的便装照,还有尚长荣饰曹操的剧照。2002年,尚长荣来南通演出,尽管时间紧凑,他还是在演出前来到季修甫的家,拜访父亲旧友的侄儿,令季修甫激动不已。
今年92岁的越剧名旦沈月凤,在南通已经度过了50多个春秋。如今,她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享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沈月凤的故乡是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县。由于家庭贫寒,她12岁进阳春舞台学习越剧。17岁时到了上海,曾与袁雪芬、施银花、筱丹桂、尹桂芬、竺水招等名伶同台演出,并从她们身上汲取了深厚的艺术养分,而后自成风格,饮誉江浙沪。
上世界50年代初,沈月凤与筱白玉麟在上海成立了华新越剧团。1955年,华新越剧团落户南通,改名为南通市越剧一团。作为剧团的副团长和主要演员,沈月凤从此便与南通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在江海越坛,沈月凤建树颇丰。1956年,她主演的《春香传》,参见南通地区会演荣获一等奖。1957年,她主演的《倪凤扇茶》,参加江苏省戏曲会演又荣获一等奖。1958年,沈月凤所在剧团晋京演出《老八路》大获成功,并得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1978年,为了充实南通的越剧力量,越剧团举办艺训班,沈月凤不辞辛苦,担当起培养新人的重任。1980年,艺训班汇报演出,正巧傅全香、陆锦华、魏凤娟等越剧名角也在南通演出。她们中几位是四、五十年代与沈月凤在上海合作过的姐妹。沈月凤把几位越剧名角都请来观看演出,并让他们指导新学员提高技艺。后来剧团排演《紫琅山下》,沈月凤又到上海请来尹桂芬、傅全香等名家来通指导。
在年轻演员的培养上,沈月凤尽心尽力。她说,只要对年轻演员有帮助,我都乐意做。如今,沈月凤的得意弟子黄晓萍、胡巧红、王萍芳、周淑英等,已是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的中坚力量。
久居南通的沈月凤,早已把南通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在这里绽放艺术的光彩,播撒艺术的火种,也将自己的生活完全融入其中。
(本文配***由韦红玉、金笑兰、季修甫、沈月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