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第一天
今年2月中旬,我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基督城。抵达的日子比开学早了一周,所以很悠闲地归整好了生活用品,还接到了一个跟国内经验相关的面试邀请。于是,开学第二天,我上完课,兴冲冲地回到校园对面的宿舍换上正装,准备坐车去市中心面试。
这是个普通的阴天,早晨还下了点毛毛雨。我坐的巴士刚拐出校区,突然,司机来了个急刹车,我差点从座位上晃下去。还没回过神来,车身开始像游乐场里的碰碰车一样左右摇晃,让人担心车就要马上翻过去。一直持续了五秒钟左右才停下来。一车人面面相觑,然后有两个女生小声议论了一会便开始给家里打电话,我才知道这就是地震!车又向前行驶了一分多钟,又摇晃了这么一回。车上有个刚下飞机的荷兰游客还很兴奋地跟大家说,基督城很剧烈地欢迎我!
正说着,突然有人惊呼:有房子受损了!大家从车窗望去,Riccarton Road拐弯的地方,一栋老式砖房的屋顶垮塌了。车里突然沉默了起来,气氛有点凝重。
快进入市区中心的时候,就开始塞车了。开始能看到站在露天处疏散的人,还有些穿着正装带着工卡,从市中心相互扶持往外走的公司白领们。然后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前方路面也受损不小。有些人拼命地跑,因为没看到有一部分柏油路面翘了起来,结果被绊倒在地;还有人急急忙忙冲上路边的两层小办公楼拿钥匙开门,因为太紧张,半天打不开。
这时候司机收到了信息,告诉我们市中心受损很严重,已经封路,要大家全体下车。我们挺茫然地走了几步,才发现中心区情况的确很不乐观,很多老式砖房已经坍塌,路面上有很多碎玻璃和砖头。我要面试的公司所在的那条路上,一个多层停车场已经塌掉好几层了。
从地震发生到那会儿,其实只有十多分钟的时间,但能看到应急人员和警察已经到位,并且拉好封条组织疏散了。我绕着封锁区走了一大圈都没法过去,原地站了一会,看到一个巴士女司机痛哭着往外走,还看到一个担架给抬出来,后面默默跟着一小队人,担架上的男人就跟蜡像一样苍白,好像已经死了……
这时候开始刮大风,乌云密布,天气变得很冷。我跟着大家往回走,穿着高跟鞋和短裙。巴士已经没有了,回去的路上车龙完全不动弹。路边不断能看到同一个公司的人三三两两相互搀扶、无声地走着,茫然无措。人流和车流都很安静,只有风和救护车的声音让人心慌。沿路很多路面翘起,下陷,裂开。整个中心公园的草坪周边都是泥浆和水,河流也浑浊不堪。
手机有信号但是网络完全瘫痪,看到好几个联系不到家人的人在路边歇斯底里地摔电话。有的在路上见到认识的人,纷纷激动地抱在一起庆幸对方没事。家里人在国内看到新闻以后迅速给我打了个电话,所幸还能接通。
穿着高跟鞋走两个小时不是个好主意,但是这时候除了走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我知道有几个脚趾开始流血,但是脱鞋就容易踩到玻璃。我心里被一层愁云笼罩着,接下来怎么办?明天会怎样?但是所幸的是应急队伍的迅速到位给了我一些信心,他们显然训练有素准备充足,相信当地***府应该也能有这么快的反应。
最后好不容易挪回宿舍,万幸宿舍和校园离震源比较远,所以都没损伤,但是暂时停电断网,校园也封闭了。楼下有人告诉我大家都被集中在活动室,我很快回到房间换了衣服,收拾了贵重东西然后去集合。活动中心是个抗震的大平房,最近才建成。没有地方撤离的住校生都聚集在这儿,带着自己的随身物品和毛毯。宿舍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各栋楼的负责学长们一直陪着我们,给我们提供了食物和水,负责人隔一段时间便过来宣布一些有关地震的最新消息,并且告诉大家注意防火,不要点蜡烛和抽烟,由于排污管道很可能破裂,所以也暂时不让冲厕所。
天黑以后,突然来电了,管理处拿来了烧开水的机器(自来水现在可能被污染不能直接喝了),还接通了投影仪转播新闻。大家立刻安静下来,围坐在屏幕前,这才知道情况比想象得还要严重很多很多。看到市中心的损伤和受伤的人,大家都哭了。我抱着卫生纸卷看完整段新闻,才知道自己的确很幸运,如果早十分钟上巴士,我估计就走不出来了。
半夜余震了好多次,其中比较强烈的还有两三次。一开始大家还都很害怕,后来睁眼看看就无语地继续睡了。震动的感觉就跟在摇晃颠簸的汽车上的感觉差不多,先听见低沉类似闷雷的声音,然后地面和屋顶开始摇晃。以至于后来我在惠灵顿上了长途汽车,一开始脸色惨白觉得是不是又开始地震了……
地震第二天
第二天早晨,天空仍然阴沉,但是毕竟亮堂了一些,余震也少了很多,只是偶尔有轻微摇晃。学生办公室的人告诉我,在Burnside High School有临时救助站,国际学生和游客被安排在那里等去机场的大巴,然后空***会组织我们疏散。有个要回家的同学开车送我过去,那里已经搭建起了临时办公室,有很多红十字会的人在负责组织。
我在救助站遇到很多我们大学的国际学生。一个叫Daniel的澳洲人想来这边工作,刚到市中心落脚,东西还没从车里拿出来就地震了。停车场部分坍塌,车拿不出来,所以他自己净身走出来,昨晚在公园里安排的临时避难处露天歇脚,早晨才被安顿到这里。他在这儿力所能及地帮忙做事情,还来安抚我们,我特别感动。于是,在走之前我把新买的基督城地***送给了他,可惜毯子和外套都留在宿舍了,不然也拿给他救急。这里有太多像他这样没有任何准备的游客和访问者需要帮助,可是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帮助别人。
红十字会在现场登记了所有人的信息,没有护照没有机票都没关系,登记完了他们就会安排。大家安静地排了一个长队,现场不断有食物、饮料和生活用品包括尿片运进来,附近居民也来领取。时不时就有工作人员来问我们要不要食物和水。过了一会儿,居民们也开始行动,给排队的和留宿的人提供自家的食物,还有人一趟趟地开自家的车送我们去机场。跟我一起的两个加拿大女孩和一个日本女孩都非常友善,她们选择主动把小车让给老年人,自己则继续默默等待巴士。
到了机场,才发现真的是空***用的那部分机场,发的也是紧急预案的临时登记牌,空***大兵检查大家的红十字会登记表和证件,目测一下行李,判断哪些托运,完全不安检就pass。
飞机里面就跟二战时候伞兵坐的那种运输机差不多,基本没有窗户。空***大兵坐在我们几个旁边一起聊天,十分和蔼。飞机飞了大概40分钟就到惠灵顿了。着陆以后全体鼓掌,飞机上的两三个大兵在我们下飞机前一一握手。行李就放在机尾的一个大包包里,这时候也能看到几个女兵和男兵一起在卸载行李。
机场有专门的人员在等待我们这批难民,其他各国大使馆的人也都来了。如果有人需要打国际长途,工作人员会立刻拿出手机借给使用。他们给大家做了简单的信息说明,然后游客们被送到民用的那部分机场安排转机,一小部分人(主要是学生和本地人)被专车送到市中心的福利站进行进一步接待。
在机场看到惠灵顿的阳光和蔚蓝的大海,大家都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想起飞机起飞的时候基督城的天空再次阴沉,又 开始下大雨,搜救的人们一定很艰难,心情又格外沉重。
惠灵顿不愧是首都,福利站的准备比我想象的还要充分,他们提供电话,上网,医疗等等服务,等大家惊魂略定之后,又一对一的开始记录信息,判断你是不是有地方可以去,然后安排相关的交通或者本地的住宿,确保每个人都可以安顿下来。有好几个外国留学生也自愿来帮忙,我们每个被帮助的人都对他们不断地表示感谢――当你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却发现所有地方都是这么有组织有准备地提供帮助的时候,除了感动和惊讶,就是要对这些无私高尚的人们表示感谢!在这里人性是很丰满的。
我很庆幸的是在基督城机场用Kindle3的3G功能上网,查到了当晚的巴士,并且打通电话做了预定。一个加拿大女孩跟我一起走,所以我们没有要求住宿,在福利站吃了点东西,拿了个洗漱包,打了个出租车,就出发了。惠灵顿到奥克兰的大巴走通宵,11个小时,早晨7点到。
地震第三天
地震第三天,我到了奥克兰。跟亲戚住在一起,感觉安心了很多。在奥克兰,哪怕是买杯咖啡,只要聊起“你从哪儿来”这个话题,我都会立刻成为整个店里的焦点。大家都很急切地询问当时的情况,然后或安慰、或热心地帮忙指路。
能上网之后,发现基督城***府在地震第二天就建立了专门的地震应急网站,上面通过用户互动的方式不断更新信息,用地***的形式显示目前开放的加油站、超市、救助站和医院之类的信息。在地震后的两周里,电力几天之内就基本恢复了,供水也大面积恢复,但是仍然需要烧开之后饮用。一直没有出现燃油和货物紧缺的问题,因为空***海***都加入了救援,用***舰和运输机进行人员疏散、物资运输和救援力量的接送。
大学也在地震第二天就换上了地震的应急页面,校长每天都在上面公布最新的情况和举措。校舍虽然没有严重的结构性损伤,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所有建筑都需要接受彻底检查,所以要到3月中旬才可能恢复上课。在此期间,坎大的学生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帮助周边社区清理地震产生的淤泥。上周,大学最终宣布,为了彻底确保安全,上半学年,本地和留学生都可以选择去新西兰其他城市的主要大学交换学习,学费和机票由校方负责,本地学生还可以选择去澳洲的阿德莱德交换。等下半年学年他们回来,校园就会恢复正常。
然而我很幸运地在来奥克兰的第三天,就接到了奥克兰大学的通知。由于材料处理问题,他们才看到我的申请,决定给我跟坎大同样课程的offer。所以我在两周内又一次感受到了“命运”二字的魔力――我的第一志愿就这么离奇地实现了,这一次亲身历经的6.3级地震就这么突然之间被抛到脑后了……
现在奥大已经开学两周了。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基督城的消息时刻牵动着我的心。从新闻里看到基督城人民对未来的乐观坚强,看到当地***府如此的迅速和透明,看到这个国家机构和城市之间如此紧密的配合,我坚信一切恢复正常只是早晚的事情。地震以来这几周的经历,可谓辗转曲折,也可谓幸运得不同寻常。但这里面有很多并不是巧合,而是应该感谢红十字会、当地***府和***队,以及所有善良的人们。经历了这些之后,我可以毫不迟疑地说:我爱新西兰!我相信在这里无论发生什么,人们都会一如既往地紧密团结和乐观面对!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亲历新西兰基督城6.3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