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the Film
女科学家瑞纳随赫尔墨斯考察队前往北冰洋下的罗蒙诺索夫海底山脊热液区进行考察时失踪了,一般情况下,潜水员在强大的水压下失事就等于死亡。半年后,瑞纳的丈夫卡伦参加了俄耳甫斯考察队,前往同一个地区考察,也和地面失去了联系,但他却没有死,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深海采矿船。瑞纳在采矿船上找到了本以为已经死亡的妻子,她被人扣压在那里。是什么力量制造了失踪事件?夫妻两人能否和同伴一起逃出深海陷阱?本期为大家介绍一部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科幻连续剧《深海》,它所展现的深海奇观、深潜奇遇,场景真实,技术合理,值得笔者深入分析。
Real Story
故事发生的地点——罗蒙诺索夫海底山脊热液区,是一处深海热液区,我们能看到海底冒出的一股股粗大的“液柱”,就像一片茂密的参天大树,在海中显得神秘壮观。这种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原来,在广袤的海洋中,有一道隆起于洋底中部、贯穿整个大洋的、地球上最长的环形海底山脉,称为洋脊。洋脊中部的地壳往往很薄,到处都是缝隙,海水从缝隙里灌下去,在地层深处受热再往上涌,同时溶解掉岩石中的矿物质。高达二三百摄氏度的海水夹带着黄铁矿、闪锌矿及其他铜铁硫化物,从裂缝中涌出海底地层,迅速与周围只有零摄氏度左右的海水混合,便形成了这种“液柱”。
深海热液中的矿物质对海洋生物来说,是很好的营养成分,所以凡是热液区都生存着许多浅海里没有的奇异生物,其中不少生物可供人类利用。瑞纳被敌人扣压后反而自愿留下,就是因为她在热液区发现了“化油菌”。这种细菌可以吞食石油,排出氢气,直接将有污染的能源变成无污染的能源,具有无限的利用前景。
在剧集中,考察队员们乘坐着只能容纳一两个人的金属小圆球潜入深海,那不是潜艇,而是深潜器。它的外形像一枚炸弹,浑圆的艇身可以承受几百个大气压(1个大气压约为1.013×105帕),而内部空间仍能保持1个大气压。
乘员坐在里面随潜水器上浮下沉,不需要在减压舱里呆上很长时间,这叫做常压潜水。为了实现这种保护功能,深潜器的内部空间必须造得很狭窄。所以剧中的深潜器一次只能塞进去两个人。俄罗斯的深潜器更小,人只能趴在里面操作设备。不光小,深潜器的运行速度也很慢,和人在地面上步行差不多,但人类只有靠它们才能进入深海。
除了使用深潜器的常压潜水外,还有饱和潜水。俄罗斯的巨型深海勘探船就采用这种方式。它的下部直通海水,但海水却不会倒灌进来,因为它能提高内部大气压,和等深度的海水压力平衡。不过,为了使人体适应更高的大气压,潜水员进入饱和潜水环境前,必须有一个增压过程;他们离开饱和潜水环境后,也要在减压舱呆一段时间,以免溶于血液中的气体“沸腾”起来。
饱和潜水一般用于深度小或时间久的水下任务。目前,十几米、几十米深的浅海海底科研基地都是依据饱和潜水原理进行工作的。基地内部的大气压和等深海水的压强相同,人员可以自由进出。剧中的俄罗斯勘探船其实也只在浅海层作业,他们要进入深海,也必须乘坐常压潜水的深潜器。
Future Science
北极宝藏
该剧描述的故事,涉及到人类对北极资源的探索和争夺。人类开发北极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早在19世纪后期,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就创作了小说《北冰洋的梦想》,描述了一群狂人计划铸造巨炮,利用它的后坐力改变地球轴心,让北极地区转向赤道,融化它的冰层来采矿的故事。当然,这个计划以失败告终,不过书中详细列举了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可以看作最早的北极开发蓝***。到了20世纪初,限于技术条件,人类在北极主要开发两种资源——动物脂肪和毛皮。极地动物必须长出很厚的脂肪层才能抵御严寒,这让它们成为当时最好的照明油和油的来源。
1920年,各国签订了《斯瓦尔巴德条约》,将属于挪威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划为国际自由区域,其他国家人员只要遵守挪威法律,无需签证便可以自由出入这个岛,既可以开发资源,也可以建立科学考察站。1925年,当时的北洋***府代表中国参加了这个条约。70年后,中国行使这个条约中规定的权利,在那里建立了“黄河”科学考察站。
最近几年,北极冰层不断融化,大量的陆地冰川消退,露出地面。如今勘探和开发北极矿藏的条件已经好多了。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在北极地区都已经建立了大批煤矿、油田和天然气田勘探基地。中国也不甘落后,正与格陵兰岛自治***府合作勘探当地的资源。《深海》中描述的故事,也许现在,或者未来,由不同的主角在现实中表演着。
False Tale
在连续剧结尾,瑞纳驾驶深潜器与敌人周旋,深潜器的玻璃罩突然出现裂缝,镜头就此停住,转向别处。就在观众认为瑞纳必死无疑时,发现她已经潜入了敌方的勘探船。实际上,深海的水压巨大,而深潜器里面只有一个大气压,玻璃罩内外的压力差高达几十个、上百个大气压,所以它只要出现裂缝就必然碎裂,潜水员会当场被海水冲击而死,绝无侥幸之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深海》——潜夺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