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形成了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桑振君六大名旦,各流派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中心词:演唱 旦角 流派 风格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喜爱。其发展速度迅速,流布地域不断扩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分支:有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还有活动在漯河、许昌、周口一带的沙河调。豫剧演唱以旦角为主,逐步形成了常、陈、崔、马、阎五大名旦,再加上桑派,就成了六大名旦。以六大名旦为代表,形成了豫剧六大流派。
常派的唱腔特点是激越奔放、大气磅礴、刚健清新,代表人物是常香玉。她是河南巩县人,自幼随父张福仙学戏,10岁即登台演出。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义演,以全部收入购得一架战斗机“香玉剧社号”捐赠给前线。在艺术上,她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代表剧目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红、白、花。红即《拷红》,她在剧中扮演红娘;白即《白蛇传》,她在剧中扮演白素贞;花即《花木兰》,她在剧中扮演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一段大人小孩都会唱。她还在《五世请缨》中扮演佘太君,在现代戏《人欢马叫》中扮演宽他娘。《五世请缨》中那段《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很有昂奋阳刚之气,在戏迷中颇为流传,常作为《梨园春》擂主选段。常派传人是谷秀荣。
陈派的唱腔特点是刚柔相济、含蓄秀美、俏丽细致,代表人物是陈素真。她本名王若瑜,陕西富平人,8岁学艺,14岁领衔,17岁即被誉为“豫剧皇后”,22岁又获“梆子大王”的美称。她是祥符调唱派的代表者。她的演唱风格婉约无华,纯而又醇,唱腔俏丽精巧,表演细致秀美。身段婀娜多姿,体态轻盈,水袖功更堪称一绝。其全面贡献,使她成为豫剧发展史上承前启后、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代表剧目有《三上轿》、《宇宙锋》、《梵王宫》(又叫《洛阳桥甩大辫》)。她在《三上轿》里扮演崔氏。剧中的崔氏与公婆、与孩子、与丈夫、与世界,不绝如缕的留恋造成了她三次上轿而终不忍离开。她不甘心受人欺侮,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柔弱女子,在刺杀张秉仁未成后依然自刎身亡。她的那段《崔家女一阵阵我泪如梭》一段唱,把一个正直善良、多愁善感而又大义凛然的人物气节、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派的唱腔特点是刚健豪爽、清脆明快、雍容华贵,代表人物是马金凤。她是山东曹县人,原姓崔,小名金。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等。***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梅兰芳的具体指教。梅兰芳把《穆桂英挂帅》移植成了京剧。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
崔派的唱腔特点是浑厚深沉、含蓄蕴藉、委婉抒情,代表人物是崔兰田。她是山东曹县人,她幼年学过老生,早年长期兼演生、旦,因此戏路很广。她的演唱以豫西调为主体,兼用豫东调,演唱浑厚深沉,含蓄蕴籍,表演做而不过,含而不露,以静显动,朴实无华。其悲腔哀怨婉转,缠绵悱恻,韵味悠长,是豫西流派的代表演员之一,在“豫剧十八兰”当中,她的成就和影响最大。她的嗓音宽亮厚实,尤其善于用低沉质朴、悲凉缠绵的唱腔塑造人物,自己又偏爱悲剧,因此有“ 悲旦”之称。她擅长塑造古代妇女中的悲剧人物形象。久演不辍的《桃花庵》、《秦香莲》、《三上轿》、《卖苗郎》被誉为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在《桃花庵》中扮演窦氏,她在《桃花庵》中窦氏那段《九尽春回杏花开》,表现了窦氏盼夫不归,在花园无心观花的忧伤心态。旋律哀怨缠绵,委婉深情,余音袅袅,优美动听。
阎派的唱腔特点是清秀优雅、俏丽甜润、细腻委腕,代表人物是阎立品。她本名阎桂荣,河南封丘人。她10岁拜祥符调老艺人周青山为师,登台后又向豫西调老艺人史景春学艺,逐渐融汇两派之长,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阎派艺术,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在豫剧界独树一帜。学艺期间,阎立品在前辈艺人身上学到了“学艺先学艺德,立艺先立人品”的道理,这道理成为她一生做人做戏的准则,遂更名叫阎立品。1954年,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在其亲自指教、细心点化下,技艺更为升华。数十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扮演的悲剧人物更为出色。在表演上,她着意抒发人物的内在感情,端庄朴实,含蓄细腻,清新优美;在唱腔上,以豫剧祥符调为主,兼收众家之长,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代表作有《蝴蝶杯》、《秦雪梅》等。折子戏《蝴蝶杯》分《游龟山》、《藏舟》、《投衙》几折戏,她在戏中扮演胡凤莲,《藏舟》一折中《耳听得江岸上起了更点》一段最为著名。
桑派的唱腔特点是乖巧灵动、深沉委婉、雍容富丽,代表人物是桑振君。这位当年曾与崔兰田、马金凤、闫立品等齐名的艺术家,以她独有的表演风格和音韵享誉中原。她演出的《打金枝》、《投衙》、《对绣鞋》等,曾使无数戏迷倾倒,因此民间流传:“断了烟,断了茶,不能断听桑振君唱《投衙》”;“卖了房子离了婚,也要去看桑振君”……她所到之处,票价猛增,场场爆满,凡看过她表演的观众,无不翘起拇指称绝。我们时常能聆听到常、崔、马、闫流派的声腔风韵,而桑派的绝妙音调却难有耳闻,原因一是桑振君离乡过久,她离开河南故土到了河北邯郸,这一走就是将近40个春秋。二是桑振君的唱腔以字乖音巧见长,她的偷、闪、滑、抢之技绝非信口能来。她善于博采众长,又不拾人牙慧,刻意固本求新。
六大名旦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造诣为豫剧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后人似乎难以超越的贡献,也使豫剧享誉全国甚至在全球华人中影响深远。她们虽然大多离世,但后人会以前辈为榜样,继承并发扬她们的人品与艺品。看一下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就可以欣喜的发现六大名旦的唱段有多少人在仿唱并且达到什么水平,就可以欣慰地对前人说后继有人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漫谈豫剧旦角流派及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