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客观、公正、准确地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水平和成果,评价经营者的贡献,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是业绩考核的核心问题。而这其中,业绩考核指标的确定又是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所在。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目前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可以考虑加以改进。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
2010年初,***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由此企业的关注点由企业资产规模和利润逐步转移到EVA为导向的价值创造能力。也由此引发很多思考,应如何更加合理的选择业绩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权重分布、业绩指标值如何合理确定等。
一、现行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具体问题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评价,通过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对企业发展、企业负责人行为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业绩指标决定了企业负责人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另外考核指标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考核的结果,科学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助于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帮助企业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原因,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科学评价企业业绩,可以为出资人任免管理人员提供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员工的监管和约束,可以有效激励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还可以为***府有关部门和债权人等提供有效地信息支持。
但从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来看,主要还是围绕企业自身的纵向比较,企业制定目标和完成情况比较;考核指标设定主要还是围绕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率等财务指标为主等方面内容进行考核。这些指标设定不足以有效考核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降低了考核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不利于有效实施监管,引导企业发展。
1.考核指标以资产增值保值类指标为主
目前相关考核办法中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又主要体现为经济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额等指标。财务指标尽管有其易取得、易计算、通过审计有一定真实客观性等优点,但是缺陷也很明显的。一方面由于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的特点,财务数据容易受到人为影响,给企业会计调节留下较大的空间。另外,财务指标是一个比较滞后的指标,只能说明企业过去的行动取得了成果,至于驱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却没有得到体现。另外,考核中过度关注净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而缺乏现金流量相关指标、投资类指标,这就无法准确地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也会有失偏颇,容易造成企业财务缺乏弹性和流动性。
2.定性指标考核方式不尽合理
在企业业绩考核中,企业的经营结果许多是可以通过定量指标反映的,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利润额等。但有些东西并不是可以进行严格量化的。定性指标就是不可量化的指标,只能从性质、程度、趋势上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估。如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能力,经营团队的素质等。
定性指标的应用是业绩考核过程中一个难点问题,定性指标作为定量指标的补充,可以有效的协调业绩考核的全面性,但它无法像定量指标那样可以精确的衡量,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和评价弹性,容易产生争议。这表现在:一方面,定性的指标选取哪些,哪些指标能有效考核企业真实业绩情况较难确定;另一方面就是确定好指标后,这些指标应该占到业绩考核权重的多大比例较难确定;再有,定性考核本身只能定性评价,那么谁来评估,怎样评估才算公平、合理也是难题,评价过程中通常采用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主观性较强,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弹性过大,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指标选取国有企业特征不明显
国企的板块特性、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的角色特殊,决定了国有企业不仅仅要完成一定的经营业绩,也要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但是现行的考核办法国有企业特征不明显,较少指标涉及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环境保护等指标都未设置。
4.考核指标标准值选用不确定
在考核过程中考核的标准值选用的不确定性,也是现有的国有企业业绩考核体系面临的问题。一是有些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标准值进行对标,主要原因是行业数据无法采集或者样本数量太少,未能制定出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二是混合型企业有多种经济业务,很难用某一行业的标准值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业绩考核过程中定量分析存在不确定性,而定性分析的标准更无法确定,定性分析的评分主要是有专家在分析的基础上打分,打分情况必然也不尽相同,而什么标准下应该得多少分基本来源于主观判断。
二、现行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1.基本思路
参考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业绩指标评价体系的方法,笔者认为企业可从财务、顾客、内部营运、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入手,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战略,为企业设计适当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2.选择业绩指标以及业绩指标权重的分布
具体来说,财务指标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作为一个企业,无论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它谋求经济利益,为股东、投资者创造回报的基本属性是不会变。因此,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等四个方面仍然是反映企业绩效关键指标。
另外非财务性指标,对全面考核企业业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利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内部营运角度可以选取时间及质量、创新能力、营运能力水平、售后服务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习与成长角度可以选取员工潜力的增加,信息系统能力的增加,激励、权责和目标一致性的增强等指标进行评价。
对于国有企业为避免企业负责人过分追求经营业绩而忽视社会效益的问题,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对经营者的考核不能只顾所有者的利益,还必须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就业安置、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安全生产情况、重大事故等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国有企业对国家的一种贡献,并且这种贡献往往比纯粹的经济利益更重,因此在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中,其社会贡献不能遗漏。
指标的权重是在综合评价时,对其中某项指标的重视程度,从而对企业发展、企业负责人行为起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例如:在企业成长阶段,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发展、壮大,其关键成功因素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对成长阶段的企业至关重要性,此阶段可加大市场占有率的权重。
3.业绩考核指标值的设定
(1)业绩考核的基本指标,可以以企业过去的业绩、企业预算完成情况和行业标准值进行加权平均来确定。对于经营情况基础较差的企业,自身过去的业绩所占权重可较高,对于基础较好的企业,要求应更高一些,行业标准值所占的权重可定的较高。目标值可综合考虑企业过去的业绩和行业标准值来设定为若干档,不同档次的目标值对应着不同不同的奖励分数。总体设想是难度越高的目标,完成该目标奖励分数较多;难度越低的目标,完成该目标奖励分数较少。
(2)设定企业经营难度系数。根据不同企业经营规模、企业社会负担、社会责任,另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市场环境等,经营难度不同,通过设定不同的难度系数,将评分结果,再乘以难度系数,作为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分数,从而保证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公正。企业经营难度系数根据资产总额、营业(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职工平均人数、离退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等因素确定。
总之,通过合理确定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有助于科学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正确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帮助企业寻找经营差距及产生原因,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益.有利于引导企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川 潘飞:业绩评价指标在我国企业中的采用现状与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2
[2] 魏继华 宗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概况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
[3] 谢世杰: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4
[4] 孟建民: 企业经营业绩评估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有企业合理确定业绩考核指标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