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散片因其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特别适合于抗茵药、解熟镇痛药以及消炎药等快速起效药物的开发。本文综述了分散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归纳和总结了分散片的特点和制备。
关键词:分散片 辅料 制备 质量控制
1 分散片特点和速崩机理
分散片兼具有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崩解迅速、服用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其物理、化学、生物稳定性高于液体制剂,更方便储存、运输与使用。
目前认为,分散片速崩是由于所选择的崩解剂具有不溶于水(或不完全溶于水)与吸湿性强的特点,崩解剂通过毛细管作用或膨胀作用使水分子容易渗透入片剂之中,吸水后粉粒膨胀而不溶解,不形成胶体溶液,不至于阻碍水分子的继续渗入而影响片剂的进一步崩解,故而崩解效果特别好。
2 处方设计
分散片处方设计的出发点是使片剂遇水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3min)内崩解成很小的颗粒并形成均匀的混悬液,选择适当的辅料和控制药物与辅料的粒度成为控制其质量的关键因素。
2.1 药物选择
分散片剂型主要适用于要求快速起效的难溶性药物和有生物利用度问题的药物,不适用于毒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和易溶于水的药物。并非所有的普通片剂都适合改变成分散片。适宜制成分散片的药物:1 溶解度小但需起效时间短的药物;2 每次服用剂量很大的药物;3 抗酸药物;4 抗生素类药物。如降糖药那格列奈制成分散片后,崩解时间为(36.8±5.16)s,小于3min,有利于迅速降低血糖。
2.2 常用辅料
分散片的辅料一般包括崩解剂、填充剂、剂、助流剂、表面活性剂、助悬剂、矫昧剂和掩味剂等。
2.2.1 崩解剂
崩解剂的性能与分散片的崩解度密切相关,优质崩解剂的吸水溶胀度一般大于5mL/g121,分散片中常用的崩解剂有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微晶纤维素(MCC)等。用量一般为处方量的5%左右,一般不宜选用溶胀度较小的淀粉、天然黏土硅胶铝镁等。
2.2.2 填充剂和助悬剂
填充剂用以增加分散片的重量和体积,利于成型和分剂量。可采用水溶性填充剂和水不溶性填充剂。当崩解剂用量较大时,可充当填充剂,常用的有MCC、***糖及上述崩解剂。为使分散片分散成液体后能稳定存在,在有些处方中也选用助悬剂。
2.2.3 亲水性黏合剂
亲水性黏合剂。增加可压性的同时,也增加了片剂的亲水性。如采用PVP制成的颗粒,表面具亲水性,压片后水分易湿润、渗入,片剂易崩解,也有利于药物的溶出。常用的亲水性黏合剂有PVP-K30、PEG类、MCC等。
2.2.4 表面活性剂
在分散片的处方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大大提高分散片的溶出速率,改善片剂表面的润湿性,降低片剂表面张力,加速分散片的崩解和药物的溶出,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磺基丁-.二酸二辛酯及吐温类。
2.2.5剂和助流剂
粉末流动性是固体药物制剂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性质。近年来,分散片广泛采用微粉硅胶作助流剂,它能有效地改善颗粒或粉末的流动性。同时,由于它的强极性和亲水性,微粉硅胶用量在1%以上是可加速片剂的崩解,有利于药物的溶出。常用的剂和助流剂还有滑石粉、PEG类等。
2.2.6 溶胀辅料
分散片主要为药物与至少一种崩解剂和溶胀辅料配伍而成,目前使用的溶胀辅料有瓜耳胶、苍耳胶、藻酸盐、葡萄糖、羟丙基纤维素等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将这些溶胀辅料溶于水或有机溶剂,形成胶***对药物粉粒包衣,再用与包衣小丸骨架片相似的工艺制成包衣控释微丸分散片。
2.2.7 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
通常加入一些矫味剂、芳香剂和着色剂来改善分散片口感差,有砂砾感的缺点,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2.3 处方优化
在分散片的处方优化过程中,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因素一水平表中以原料为因素、以原料加入量为水平进行实验设计,将不同条件下的样本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一般是将溶出度数据按Weibull分布进行拟合,从溶出速率方程中求出斜率(m)。m越大,说明溶出速率越快,以m最大为佳。以此来确定各辅料的用量。
3 制备工艺
3.1 常用制备方法
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可使用普通片剂的制备工艺,如湿法、干法制粒压片法、粉末,结晶直接压片法。也可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等。
3.2 制备工艺关键技术
3.2.1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崩解剂的加入方法对崩解剂的崩解性能、分散性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有外加、内加、内外加三种方式,一般采用内外加法效果比较理想。
3.2.2 微粉化处理
药物微粉化的方法有机械粉碎法、微粉结晶法、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等。在分散片的制备工程中要注意控制辅料的粒度。药物单独微粉化虽可减少粉末粒度,增大比表面积,但随着比表面积的增大,小粒子会重新聚集.反而阻碍药物的溶出。某些难溶性药物与亲水性辅料一起研磨,可防止粒子的聚集,提高药物的溶出。
3.3 采用流化床一步造粒或ToPo真空造粒机制粒
采用流化床一步造粒或ToPo真空造粒机制成的颗粒近似球形,粒度小而均匀,而且颗粒流动性与可压性均较好,药物的溶出也好。
3.4 控制颗粒大小
药物溶出度与颗粒粒径大小有关,粒径越小,药物的溶出越快。分散片的湿粒要求在1mm以下,干颗粒整粒要在0.6mm以下,甚至要求在0.305mm以下,这远较一般片剂的颗粒要细。这样细的颗粒除要求其本身的流动性较好之外.为适应高速压片的要求,一般均应加气相微粉硅胶为助流剂。
3.5 加入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崩解剂的加入方法有三种,溶于黏合剂内;与崩解剂混合加入干颗粒中;制成醇溶液,喷于颗粒中。以第三种方法崩解时间最短。
4 新辅料和新技术在分散片中的应用
许多公司都致力于新辅料的开发,其中用于固体制剂改善流动性、可压性和崩解性能的新型辅料不断出现,同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超声波技术等新技术目前也应用到分散片的制备中来。黄绮红将葛根黄豆苷元与PVP(1:8)制成固体分散体,再加入其它辅料直接压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分散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