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陨石是极其神秘的,也是难以收藏的。这归咎于陨石科普工作的不得力,也存在某些机构与个人故意误导公众:陨石不可得,98%都是假陨石等等的言论严重阻碍了国内陨石收藏的发展。作为普通的收藏者如何认识陨石?如何收藏陨石?如何在短时间投资陨石?希望这篇文章可以有助于朋友们收藏并投资陨石。
“当市场最热时收藏家作壁上观,而市场恐慌时收藏家入场。”上海著名藏家董荣亭在谈到当前艺术市场正在经历的行情调整时表示,书画市场自2010年达到高潮后,到2012年搭一个平台,行情趋于冷静、买家趋于理性。书画的市场价格重新回调到2006到2007年的水平已经不可能了。当时是“捡漏”的时代,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年明年可能是一个整理阶段。
他还指出,艺术市场价格的高低是相对的,每三、四年会有一个高峰期。书画的行情经历过几个周期:2003年SARS之后价格上台阶,到2005年有一个高潮,成交价格向千万元级进***;经过几年沉寂后,在2009年到2011年又达到另一个高潮,拍卖纪录上亿,好作品受到市场追捧。
沧海横流见藏家本色
其实,身为事业成功的富商巨贾,董荣亭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同时他又做过书画教师,具备专业技艺、学识修养和鉴赏眼光,在拍卖场上也一度呼风唤雨。有媒体就报道过他曾经收藏的陆俨少的山水册页以500余万元买入,之后又以1300万元拍出,不仅因其短时期获取巨额投资回报而被当作财富传奇,也有人因此将其渲染为收藏家开始出货、艺术品价格显现拐点信号。对此,董荣亭并不避讳。
“当时并没有想到现在的价格会翻得这么高。”他透露,在2005年书画市场从巅峰下跌的转折中,他斥资几千万元参加嘉德、中贸圣佳等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购藏了不少精彩的作品,比如傅抱石的力作。在之后的2006到2007年的低潮期,他仍然大胆去拿画,用他的话来说,“基本上都是一槌中的”。如吴湖帆的作品,在1996年就拍到60万到70万元,但在中国嘉德2006年的拍卖会上,他竟以80万元拍得,可见当时书画行情十分低迷。他表示:“自古以来,有产业支持的企业家是大藏家。而市场每次调整,都会对藏家重新归类。”
尽管如此,董荣亭还是强调收藏要一切随缘。此前的媒体报道就记载着他收藏潘天寿作品《朝霞》的故事:那是一个股市暴跌的日子,董荣亭一天的损失何止千万元,却为终于以高价购得潘天寿这幅著名的代表作而兴奋不已,展卷欣赏,爱不释手,竟至于忘情大笑。
“收藏与投资不同:收藏不以藏品价格最高为目的。收藏是真心喜欢的,即使高价也不在乎。不过收藏是心平气和的,以15年到20年的长期的眼光看市场;投资则不同,因此往往是冲动型的,而非收藏的‘笃悠悠’。”他自称其藏品上千件,主要是近现代书画,也有古代书画,还有一部分当代油画,另外,像珠宝等则不同于艺术品收藏,只是保值性质的。
他还透露,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他刚开始收藏时以海派书画为主,之后才逐渐向纵深延伸。当谈到其中的得意之作时,他表示曾挑选重要的藏品为吴昌硕、谢稚柳等出过专集。在收藏过程中与陈佩秋及谢家关系密切。他说:“我经常向陈老师请教,话题包括作品的技法立意,包括画坛的名家轶事。此外,藏品包括傅抱石的重要作品,还有北方的大师级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等人的力作。”他对上面提到的吴湖帆代表作《翠山琼林》,则显得更为得意:“吴湖帆的画通常是作于皮纸之上,且喜在微湿的纸上渲染。所以作品中云气弥漫,使人如行于云里雾中,而且用色技法独步天下,当为海派用色第一。”
藏品与同好分享
说到近年来艺术市场,他表示由于金融资本进入,艺术品已经不再是收藏家把玩的,而成了金融衍生产品。他还表示,收藏家与投资者会选择行情的不同阶段入市,所以是在两条轨道上走的。不过他认为,从拍卖市场的运行看,收藏家与投资者都不足以支撑大盘:收藏家在市场进入低谷时会入市,但其一旦市场过热就会退出市场作壁上观;而投资者则趋利而动,当周边市场火爆后就会退出艺术市场。拍卖市场要靠收藏兼投资的第三种人,这是市场最需要的。
他总结,对于收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就像企业家办企业,有的人办企业像养猪,养壮了就卖钱;有的则像养儿子,要让实业祖祖辈辈传下去;有的则是个人爱好,看重趣味性。“我的收藏是因为我喜欢,对这些藏品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董荣亭说,因此,对他来说,趣味性是第一的。
“如今已是信息时代,藏而不露不足取,要与收藏家同好一起分享。”他说,现在有的人用自己的收藏做私人美术馆,而他则以个人收藏为乐。办博物馆美术馆只是一种方式。私人美术馆也好、私人收藏也好,都会对藏品进行整理,但角度和做法会不同。今后他会对藏品进行整理,会做展览、出版藏品***录,也会参加藏家的展览,与收藏家一起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董荣亭:收藏家与投资者走在不同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