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皮影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就以其基本常识入手,分析皮影的形体表演与声音表现艺术的结合。
【关键词】皮影;形体表演;声音表现;结合
皮影戏,是我国一种传统、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势,其主要是利用光和影,将皮影人物照射到隔亮布上,从而进行表演。皮影人物大部分都是用动物毛皮经过一定的加工制作而成。皮影表演时,表演者都是在幕后操作皮影人物,同时还要唱戏,也有专门的乐队为表演者配乐,吹拉弹唱好不热闹,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皮影故事大都是民间改编而来,所以说,皮影戏是我们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
一、皮影表演的基本常识
(一)道具。皮影的表演舞台,行家将其称作亮子,也就是一块大约200cm×110cm的长方形幕布。舞台周围是四块5cm×5cm的正方形木条,行家称之为亮档。将白纸或白色细密棉布或绦良布(俗称亮幕)固定在较长的两个亮档上,两边再用较短的亮档撑起来,立于桌面并用绳子固定起来(一般与桌面不能垂直,稍有斜度),就可以在(亮幕)上面进行皮影表演了。
(二)表演程序
第一步:走台。一般在正式演出之前都会有这一段武打戏,取自著名剧目的武打片段,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观看。
第二步:正戏。可以演一段完整的剧目,也可以表演折子戏。具体根据班组的演出的时间来决定。
第三步:加演。这一段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主要看现场观众的情绪,加入正戏表演完了以后,观众意犹未尽,要求再演一段,那么班组就会安排表演一些精彩滑稽的小段子。
(三)观众。自古以来,不管是什么演出,都离不开观众的参与,它是表演者与观众在剧场中进行交流互动的一种审美游戏。
二、皮影的形体表演
(一)基本身法、手法和步法。皮影人物,也叫影偶,是由身体的各个关节连接而成。其的动作根据肢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划分,主要有头部动作、身躯动作、手部动作以及腿部动作共同组合而成。躯体各个部位的具体动作,构成了皮影表演的基本身段。详细来说,头部动作和身躯运动由主杆在后台操纵,手部动作由副杆在后台控制,腿部动作由主副杆相互配合在后台控制。一般情况下,头部和身躯的运动叫做身法,包括了以下几组动作:点头、摇头、俯、仰、躬、挺、坐、抖、甩发、转身等;手部动作叫做手法,包括以下机组动作:拉、抖、搡、指等;腿部动作叫做步法。包括以下几组动作:站、走、跷等。
(二)上下场。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影偶的上下场都有一套固定的动作流程,比如上场后的站定、整冠、捋须、转身落座、念上场诗、自报家门等。然而,由于皮影舞台大小的限制,其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由表演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比如,在皮影表演中的龙套、丫鬟,这些角色往往只有一种站立形式,不管从哪个门上场,都要求其沿着影窗,挨个站定,一字排开相面主角,一般没有大的变化。而且在实际的演出中,所有角色的上场都是根据人物性格各有特色。相反的,影偶的下场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影偶不管是什么角色,什么行当,在下场时都是一样,都是以最快的速度,从影框中撤出,不如上场动作那样,缓步而出。
(三)武打动作。总的来说,武打主要有用兵器和不用兵器两种,用兵器的称为硬打,不用兵器的称为软打。相比徒手大豆来说,用兵器的打斗有更多的花样,兵器种类多,不同兵器动作也不一样,更具有观赏性,在皮影表演中用的也稍微多一些。
如果要划分细一些的话,硬打又分为长打和短打、马战和步战。顾名思义,长就是利用长度较长的兵器打斗,而短打则用短一些的兵器,比如刀、剑之类的。显然,马战就是在马上打斗,步战则在地面打斗。不管哪种打法,动作都非常的多,但是套路是不变的。武打戏在皮影表演中比较受欢迎,主要就是其表演非常有气势。一般情况下,表演者在幕布前操纵影偶激烈厮杀,旁边的配乐还会配上惊堂木、跺脚等烘托出逼真的气氛。在演武戏的过程中,整个后场喊杀声、锣鼓声,声势壮大,场面热闹非凡。通常,熟练的表演者可以同时操纵多个影偶进行对打,动作花哨,精彩动人。
(四)特技表演。跟一般的戏曲比较,皮影表演更注重随心所欲。在皮影幕布上,影偶在艺人的手里,能够劈头、换脸、腾挪,上天入地、腾云驾雾,七十二般技术变化莫测。这样的场景即使在戏曲表演中也很少见到,然而影偶却可以在艺人十指掌控下,灵活、多变。这样的表演就是运用了特技,这在影戏表演中非常常见。不管是文戏或者武戏,不部分的剧目都有换人、换脸、动作变化的情况。当然,也有一些剧目专门表演特技,展现皮影独有的艺术,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三、声音艺术的表现
前面说到过,表演者在幕布前表演,后台还有乐队进行配乐。他们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把式的指挥下为前台表演者默契配合,完成跌宕起伏的故事伴奏,将故事情节演绎的淋漓尽致,用形体与声音的完美搭配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把式主要是靠唱词叫板以及形体语言叫板来进行指挥。唱词叫板用于阳、阴腔之前,几个简单的音符和词便是阳腔的叫板。形体语言叫板主要是靠手和脚的动作的暗示来指挥上手。如果是表演武打动作,还需要有踏足来指挥。比如在表演过程中,上手通过鼓点来指挥下手和空场,而空场同时也收到把式和亮子上人物行动的指挥。另外,在为唱腔伴奏时,乐队要按照舞台的变化规律进行演奏,即兴配乐,由于把式的演唱就是即兴的,所以伴奏也要与之默契配合,把式怎样唱他们就怎样拉,把式唱什么他们就拉什么。这对演奏者是一项考验,必须灵活、敏捷,还要能随机应变。
四、表演与声音结合的审美
动与静的结合、虚与实变化、形与色交融,是皮影表演的精髓所在。操纵表演是皮影戏人物造型的完整体现,通过光与影的完美结合,艺人将不同的皮影人物及故事在幕布背后操纵到前台,将皮影人物配合着不同的唱词,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我们可以将皮影故事当作电影和动漫的前身,就算在现在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看***讲故事”。皮影“以声动人”、“以形传情”,雕刻精湛的影偶虽也有男女老少之分,也有忠奸善恶的人物形象,但由于皮影的特点,其表情一尘不变。影偶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傀儡,只能供表演者把玩,供观看者欣赏。然而,加上活跃的动作,精彩的唱词,它立刻活跃于幕布之上,展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感情变化,精湛的表演,热闹的配乐,塑造出影偶鲜活的生命。尤其是形与乐的配合,唱出了皮影人物的情感变化,也正是其丰富的情感才吸引着人们去观赏。由此可见,形与乐的配合在影偶的塑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表演者在操控过程中要把握好人物的喜怒哀乐,情节的舒缓急徐,以情入戏,以景生情,将任务曲折的生活、情感经历通过光与影在幕布上的交融娓娓道来。赋予皮影以灵魂和生命。
五、结语
俗话说得好,“三分耍,七分唱,全屏嗓子亮”。皮影艺术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动与静、实与虚、形与色的交融。皮影不只是意见牛皮裁剪的小人儿,更是由形、色、声三样融合而成的一个艺术形式,由唱念艺术、操纵表演艺术以及声腔音乐充实它,赋予它极致的美感、观赏价值与传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尚桢.皮影艺术的发展式保护[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03).
[2]O红阳,杨***燕.皮影艺术衰落的现实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1).
[3]金海玉,姜.对望奎皮影戏发展现状和创新研究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0,(01).
[4]于建德,张永林.民间艺术的衰落与重塑――以皮影为例[J].东京文学,2011,(12).
[5]张志炎.皮影戏进校园是其传承发展的有效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皮影表演与声音艺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