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仔寨在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最具特色古村落”,趁着清明节假期,我驱车前往,一睹古寨的风采。
墩仔寨位于陆河县水唇镇墩塘村,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至乾隆年间完成,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古寨建在一个一万多平方米的大石墩上,因此取名“墩仔寨”。整个寨子呈龟形,坐东西向,中间一条主街,两边十二条横巷,如同龟背纹。寨内有两百多间房屋(现已部分倒塌),砖瓦结构,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
古寨充满神奇色彩
天然门槛。东西大门的门槛是天然形成的,恰巧长度都是三尺六寸(客家人建房大门的宽度尺寸)。
龟背、龟尾石。在寨子的正中心一间房内,有一块凸起的石头,形如龟背,是整个寨子地表的最高点,称为龟背石;在东门外离天然门槛7米处,有一块凸起的石头,形如龟尾,称为龟尾石。奇在两处石头都不是***的,而是与寨子的大石墩连成一块的。
神奇古井。寨子的西南面有一口古井,与古寨同龄。古井处在池塘中间,呈方形,井水却高于塘水,不受塘水污染,水质清澈见底,清甜可口。平时不论大旱之年,无论寨内多少人饮用,井水都能满足供应,并且水位能恢复到离井面一尺。但遇暴雨塘水上涨时,井水也会相对上涨,水位始终高于塘水,如果池塘污水涨到高于井面,井水就会自动溢出抵制污水入侵。据说以前每年三月,井水就会浑浊一次,是因为南面观天嶂的农民耕田所致,但只要冲壶好茶倒入井中四角,不到五分钟井水就变清了。现在观天嶂没人耕种了,三月井水也不会浑浊了。
古寨流传许多传奇故事
货郎得富贵。话说当年余姓祖先宇公,生于明万历十一年,自幼家境贫寒,十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牧牛为活,货郎为生。后来卖货至水唇唐屋寨唐员外门前,唐家女儿出来买红线,见宇公为人正直,忠厚老实,竟一见钟情。唐员外十分开明,认为宇公少年孤苦,日后必有后福,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并以黄塘罗英角田地一庄作为陪嫁,自此成家立业。相传唐婆脸上有七颗黑痣,是七星伴月,大富大贵之相。
大仙送白银。宇公忠诚孝道,乐善好施,感动了天上神仙。那年连降暴雨,洪水泛滥,忽然来了三位客人,自称姓魏、姓郭、姓范,各挑一担货物,要求进屋避雨。宇公夫妇立即让客人进屋,拿出干净衣服供更换,并煮姜汤给客人驱寒,留客人住下过夜,杀鸡盛情招待客人。次日天气晴朗,但道路仍湿滑难行,客人委托宇公夫妇代为保管货物,嘱咐三个月后若尚未来取,请帮忙翻晒,说完便上路了。宇公一等再等,还未见客人来取货物,便准备搬出来翻晒,夫妇两人打开货笼一看,竟然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惊奇无比,立即放回原处,日夜严加看管,不敢动分文。此后一天晚上睡觉时,宇公梦见三位客人笑着对他说:你们夫妇两人真诚实,这些白银是奉旨送给你们的。说完便不见了。后来宇公试着取一点白银来用,但奇怪的是,取后第二天又满满如初。自此宇公家财丁兴旺,富甲一方。至今,宇公的裔孙在逢年过节拜祖宗时都要拜魏、郭、范三位大仙。
明师荐宝地。在顺治十七年,一日有位风水名师(姓廖名东明,五华长乐人)找到宇公,说魏、郭、范三位托付自己帮宇公择地建房,宇公大喜,便和名师顺河而行,名师一眼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并定好方位分金,择东门为癸山兼子分金,西门为艮山兼寅分金。后在东西大门的地方,锄开表土竟有两副天然门槛,恰巧都是三尺六寸长。但因担心物件进出不便,安门时将大门扩大了。村民认为,门槛两边留下两条沟,把财流走了,导致建寨后子孙逐渐败落。
古寨人才辈出
余姓祖先有曾孙108位,99位迁往外地发展,现本地子孙3000多人,外地子孙50000多人,清朝期间有举人、秀才及九品以上官员135位,近代有博士、硕士、学士及大专生230多人。寨中的旗杆夹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清朝时族内规定,考上秀才者,可领到树旗立匾银十二两,秀才及九品以上官员,可以竖旗杆夹,供年节升旗之用,以鼓励子孙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现可见到完好的旗杆夹仍有49条,其他的被移作他用,而仍竖着的只有襟江门前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