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外生“枝”勿折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教师加倍呵护,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异样的声音。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切勿野蛮地“折枝”,要巧妙地应对生成,让个性之花绽开!

“胸有成竹” 镇上通知我上一堂语文公开课,课题是《司马迁发愤写》,起初我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去年上过该课。于是便把老教案翻出来稍作修改,仍决定抓住“发愤”一词来串联教学。我自认为抓住这一词便抓住了题眼,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围绕“发愤”一词可以引发学生质疑,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然后层层剥笋,从“母亲河的熏陶”“古代英雄故事的感染”“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司马迁的人生追求”四方面,体会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通过紧扣“发愤”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加强双基训练,升华学生情感。修改完教案后便信心满满地进行了试教,果如预设,在授课过程中围绕“发愤”一词,“引发质疑”―“合作解疑”―“品读感悟”,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教后评课时老师们认为这一堂课紧扣“发愤”一词,层层推进,教者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是一堂成功的高效课。老师们的评价更是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节外生枝” 到了上公开课的那一天,我自信地走上讲台,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分组学习,提一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分组讨论交流下来只有一个问题:“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心中一片慌乱,这个问题我没有预设到,况且书上也没有具体描写、叙述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具体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办?是强行把学生拉回到我原先的预设中,还是尊重学生,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我镇定一下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真会提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再读读书,从中找出答案。”在学生再次读课文的间隙,我迅速作出决定,尊重学生的选择,放弃原先预设。

“顺势而引” 面对学生的提问,我决定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从学生的问题入手,解决学生的困惑。可怎么解决?在学生读课文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课文中的插***是很好的利用资源。

【实录】

师:你还能从其他地方看出“司马迁”在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吗?

生1:我从***中看出,条件很简陋:只有一桌、一灯,而且人还是坐在草上。

生2:我从他的衣服来看,也许现在是深秋了,他穿着还是那样单薄,肯定很冷。

师:你发挥了你的想象,想象司马迁在狱中度过深秋的日子!还有谁?(小手如林)

生1:春天来了,百花齐放。本是赏花、饮酒的大好时光,他却孤零零一人在冰冷的狱中,奋笔疾书。

师:“奋笔疾书”一词用得好。

生2:夏天到了,蚊虫叮咬,又没水洗澡,可司马迁却不改初衷。

生3:冬天到了,他没什么取暖,冷得直打哆嗦,仍专心写作。

师:也许在写作过程中司马迁经历了更多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但他面对困难,退却了吗?

生:没有退却。

师:你怎么知道?

生:从***上看,司马迁席草而坐,神态专注,他忘了一切。

师:他真的忘了一切吗?

生1:他不会忘记父亲的嘱托!

生2:他忘不了身受宫刑的耻辱!

生3:他忘不了他的追求!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生活的简陋,身体的疼痛,心灵的创伤,并没有挡住他写作的脚步,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这就叫――

生齐答:发愤。

“水到渠成” 上完课后进行了沙龙研讨,评课者一致认为:本节课没有从“发愤”一词谈起,而是另辟蹊径,从看***入手,对课文进行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但“司马迁写《史记》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不是文章的重点,教者花了大量时间,兜了很大的圈子,似有僻重就轻之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语文课,是教老师想教的?还是教学生想学的?纵观全课《司马迁发愤写》,教学目标是要学生领悟司马迁忍辱负重的精神,而学生想要明白的是司马迁写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书中又没有直接描写或叙述。在教的过程中,我放弃了原先预设的问题而满足了学生。我自认为从表面看,我是走了弯路,舍近求远,但通过看***引发了学生的想象,学生从春、夏、秋、冬四季,从陈设、衣着的简陋,体会到了司马迁生活的艰辛,更是由表及里地体会到了司马迁打不垮的信念――编史,这正是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表现。这段“弯路”是我和学生一起走的,在走这段看似弯路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司马迁生活的艰辛,触摸到了他的灵魂。这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这条路是学生们自己走的,走得坚实,走得有力。课改至今我们一直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事实是在实际教学时老师们仍放不开手脚,总是牵着学生走。若让学生走自己的路,就是走“弯路”,可我认为这也是可喜的变化,更何况这条“弯路”是走向***思考的捷径,我认为这段“弯路”走得值!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想学生所想,顺势利导方可水到渠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节外生“枝”勿折枝

学习

过期食品危害几何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过期食品危害几何,内容包括食品过期最新处罚标准,过期的食品吃了有什么危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是否安全、是否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你知道吗?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小盲区或小误区,如对于过期食品的危害没有引起足

学习

拍摄制作一堂优质课应注意些什么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拍摄制作一堂优质课应注意些什么,内容包括优质课怎么拍摄,关于学校公开课的拍摄技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教师共享教育资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同时又怎样将我们教师的优质教育资源也也能让人们学习和分享

学习

瓦楞纸箱尺寸的合理设计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瓦楞纸箱尺寸的合理设计,内容包括瓦楞纸箱的外尺寸计算,瓦楞纸箱制造尺寸。尺寸设计是瓦楞纸箱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瓦楞纸箱的尺寸出现了偏差,则其连最基本的方便储运功能都无法实现。所以,瓦楞纸箱的尺寸设计一定要

学习

浅析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内容包括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学的发展,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区别。内容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经典叙事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尤其探讨了后经典叙事学的跨学科发展线路,和其认知学转

学习

浅谈大米水分检验的有关问题

阅读(137)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大米水分检验的有关问题,内容包括大米水分的检测方法,怎样可以让大米尽快吸收水分。大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物,大米富含淀粉、蛋白质,其蛋白质生物价与净利用率比小麦、玉米等要高得多,营养价值是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接近动物

学习

葫芦神话里的葫芦文化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葫芦神话里的葫芦文化,内容包括葫芦文化与葫芦神话,葫芦的功用和葫芦文化。东晋葛洪所著《神仙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河南)汝南有一名市吏叫费长房,有一天他在酒楼喝酒,见到街上有一名卖药的老翁,在屋檐下总是悬挂一个空葫芦

学习

寻求教学假象的教育意蕴

阅读(52)

教学假象,指的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在互动条件下,发生或发展着的虚假或模糊的,同事物本质相关但不相符、相离甚至相反的教育教学表面现象。教学假象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预成性与生成性、暴露性与隐蔽性、突发性与常发性等特征。抓住

学习

特效电影时代中的中国电影特效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特效电影时代中的中国电影特效,内容包括特效电影时代中的中国电影特效,电影特效的起源。[摘要]20世纪末,随着数字技术在电影特效制作中的运用,给电影艺术带来长足发展,使电影的表现手法日益丰富。在特效电影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电

学习

探访成都饮用水水源地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探访成都饮用水水源地,内容包括成都饮用水源保护地点,成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我们每天喝的水是什么水?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来水。再细问成都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在哪里?有一部分人已不知如何回答。

学习

女警察的爱情故事(第2集)

阅读(25)

第二集1:木围墙下外黄昏张跃进用小石块在木墙划过来划过去,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他在等杜蔷薇。吕队长:(画外音)来人啦...犯人逃跑啦...张跃进马上警惕起来,迅速向猪场跑去。2:猪圈外外黄昏吕队长倒在地上,张跃进跑过来。张跃进:队长,队长。吕队长:

学习

“唱”“咏”“吟”的历时演变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唱”“咏”“吟”的历时演变,内容包括唱诗的起源,吟是古典诗歌文体。“唱”“咏”“吟”三词从历史产生之初虽然意思相近,可以互换,但三者的内涵和外延却有明显区别。本文着重从“唱”“咏”“吟”三字历时发展的进程出发,通

学习

西方动物小说发展概观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西方动物小说发展概观,内容包括动物小说发展史,动物小说知识点。人和自然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而古老的话题。动物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成了文学的重要描写对象。动物小说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坛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动物小说的

学习

论园林景观中驳岸、护坡工程的施工方法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论园林景观中驳岸、护坡工程的施工方法,内容包括驳岸护坡格宾石笼网的应用范围,驳岸与护坡施工方法。【摘要】驳岸工程及护坡工程是提高园林工程稳定性和观赏性的重要工程措施,同时也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园林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

学习

MEDICA引领世界医疗贸易展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MEDICA引领世界医疗贸易展,内容包括medica医疗展,medica展会2022中国参展情况。世界医疗行业不断进步,全球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成为一大增长点,城市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让本来就紧俏的医疗器械行业更加引人注目。而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