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生活在媒介现实中的普罗大众虽然对于八卦趣闻逸事很感兴趣,但对记者们是如何“制造”出这些新闻的生产流程则不甚关心。
《记者圈》的作者显然并不准备把这本书写给所有人看的,但有一种人似乎不可不看,那就是经常要和记者打交道的企业公关人员。近几年来,企业的公关人员中有不少是来自于媒体,但整体来看,公关界对于记者这个行业还是显得有些隔膜。
特别是在2008年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中,相关企业在危机公关中的“无知”与“手足无措”让我感受到,这些号称专业的公关人员对于记者这个行业的工作流程与职业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
2008年9月11日,早已知晓自己产品有质量问题的三鹿集团仍向人民网、新浪网发去相关声明,坚称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在危机临头时,三鹿集团仍试***掩盖自己的问题欺骗消费者。然而,迫于媒体报道及广大消费者的强大压力,当晚卫生部就查明“高度怀疑三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
而此前在发现问题长达四五个月的时间里,三鹿一直试***通过收买的方式让消费者和媒体封口,三鹿还动用300万广告费,以期让百度屏蔽一切负面新闻。
三鹿问题奶粉的公关风波中反映出来一个问题是,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在出现所谓的负面新闻后形成的惯性思维:用各种手段打压和控制媒体,让其封口,以把不利于自己的新闻扼杀于初期阶段。
同时,在媒体报道负面新闻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的“缠诉”,这种手段经常也会让媒体陷入被动,因此他们在点名报道时会异常谨慎。正是掌握了媒体的这个心理,一些企业在危机公关时就经常使用这种手段。
三鹿集团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愚蠢的错误?作者在书中做了解释。他说,“现在社会上对媒体以及记者有误解,要么认为记者唯利是***,要么认为记者唯唯诺诺,干不了大事。但实际上,中国媒体圈有一群人有着非常强烈的新闻理想,在涉及到行业利益和重大事情时,仍然会坚持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虽然中国记者现在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整个行业仍然存在这一职业底线”。
显然,以为“有钱能办成一切”的企业公关人员有时忽视了记者的责任感与能量,以至于作出收买封锁等愚蠢的公关行为。在这次问题奶粉事件中,三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在于不了解媒体及记者的行业性质及职业底线。
钱有时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媒企关系一旦建立,很多时候可以根本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公好关。如书中所言,“和媒体交往需要遵守基本原则。首先要真实,企业对外传播要诚实,要讲诚信,体现对媒体的尊重。同时,需要积极主动地和媒体沟通交流,要有所准备,把握住机会。”良好的传媒关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维护。而很多聪明的企业及公关人员早就从中受益匪浅。
记者圈的“潜规划”或者说“微妙”处还有很多,记者是什么圈?笔者不一一列举,还是让《记者圈》来说话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你所不知道的“记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