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诸城市2010――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细菌性痢疾发病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2012年报告的现住地址为诸城市的所有细菌性痢疾病例。结果 诸城市2010年、2011年细菌性痢疾发病逐年增高,2012年发病有明显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集中在6-8月份;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性别分布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结论 诸城市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发病流行季节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能有效减少细菌性痢疾的发生。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诸城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53-01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故亦称为志贺菌病。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可引起流行。其主要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等,同时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中毒性脑病和(或)感染性休克等症状。一般发病为急性,部分患者可迁延不愈成为慢性菌痢。本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为了解诸城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分布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给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诸城市2010――2012年细菌性痢疾的***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2年诸城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的资料及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诸城市统计局。
1.2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指标和三间分布等情况,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诊断依据
2.1 流行病学资料 在痢疾流行季节,病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痢疾诊断标准的。
2.2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便等,同时可伴有全身毒血症状;严重的病例可出现中毒性脑病和(或)感染性休克等症状。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
2.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增多,可达10-20×109/L,中性粒比例增高。便常规:外观呈粘液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
3 结 果
3.1 流行强度 诸城市2010――2012年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282例,无死亡病例。其中2010年报告病例71例,报告发病率为6.5215/10万;2011年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154例,报告发病率为14.1779/10万;2012年病例报告57例,报告发病率为5.2478/10万。
3.2 流行病学特征
3.2.1 时间分布 根据细菌性痢疾的发病规律,终年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月份开始上升,8-9月份达高峰,10月份以后逐渐减少[1]。诸城市2010――2012年细菌性痢疾按病例发病时间来分析,发病从5月份开始上升,6-8月份达高峰期,9月份开始呈下降趋势;与文献中记载的发病高峰时间分布基本相同。2010――2012年6-8月份共发病171例,占总发病数的60.64%。
3.2.2 地区分布 病例按发病地区分布无明显的地区聚集,全市的各镇(街)均有病例发生。
3.2.3 人群分布 发病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10-12年共发病127例,占发病总数的45.04%。职业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103例,占发病总数的36.52%;其次为农民,发病97例,占发病总数的34.40%;按性别统计,男性发病165例,女性发病117例,男女性别比为1.41:1。
4 讨 论
诸城市细菌性痢疾2010、2011年发病逐年升高,其原因可能与细菌性痢疾病例监测和报告系统逐步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了对细菌性痢疾病例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细菌性痢疾病例的管理工作,流动人口增多,社会活动频繁有关。2012年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原因与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各种防控措施,家庭及个人的防控疾病意识提高有关;同时与诸城市创建卫生城市使各场所卫生条件及个人卫生意识加强有一定关系。
诸城市细菌性痢疾病例绝大多数为轻症病例,主要为散发;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可能与5岁以下儿童的免***力差、免***功能不完善、卫生意识不够有关。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居多,散居儿童一般缺乏有效的管理,加之不良的卫生习惯,个人防病意识差,因此发病机率高。病例发病高峰集中在6-8月份,可能和降雨量增多、苍蝇密度高、进食生冷瓜果食品的机会多有关。
根据诸城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做好儿童个人、家庭的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为进一步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有必要落实以下防控措施:
①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②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开展除四害运动。③讲究个人及家庭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家庭常搞大扫除、常开窗户、常通风。④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⑤购买绿色蔬菜时要主要有无虫眼,蔬菜烹饪前要浸泡半小时,中间换水2-3次,以免农药残留。⑥注意饮食卫生,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⑦无牌照的餐饮不光顾,腐烂的食品不要吃。⑧对碗筷等常用的餐具应经常煮沸进行消毒。⑨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⑩一旦发生腹痛、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