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是咱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各地的春节饮食风俗,亦是五光十色,各有特色。
春节的年夜饭,北方民谚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饼卷鸡蛋”之说,饺子是春节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吃饺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饺子,但这三天吃饺子的讲法就不太一样了。除夕吃的饺子必须是素馅,取来年平安,素素净净之意,而且饺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饺子一定是初一(即除夕12点-1点)没煮完剩下的,取吉庆有余之意;初五吃饺子一定要做成花边形,俗称“捏小人嘴”,目的是为了防止来年小人搬弄是非,***个吉利。
南方人则更青睐年糕,南方年糕除蒸、炸外还有片炒、汤煮等做法,味道也是甜咸皆有,由于年与黏谐音,高与糕谐音,故吃年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久而久之,黏糕也变成了年糕。
除了年糕、饺子外,中国人的餐桌上少不了丰富多彩的佳肴:
广东部分地区,新年第一餐吃“万年粮”,新年一早,就要准备春节三天全家吃的饭莱,寓意“吃喝不愁”;潮州一带,新年第一餐吃用米粉和萝卜末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意“源远流长”。
关中、河南部分地区,新年第一餐更富情趣,他们要吃饺子和面条同煮的饭,叫“金丝串元宝”、“银丝吊葫芦”;安徽部分地区吃新年第一餐时,每人咬住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寓“除菌防病”、“新年吉祥”之意。
广西壮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的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台湾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爱吃“长年菜”,这是一种茎叶很长,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添加细长的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海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只吃素食,叫“吃斋”,现在,初一斋莱已演变成一种美食文化。
苏州人喜欢选起名吉利的蔬菜,黄豆芽叫“如意菜”,花生称“长生果”,荠菜音似“聚财”。
上海人年夜菜必上一盘“蛋角”,是用鸡蛋液吊皮,鲜肉制馅,又好看又好吃。
绍兴人除夕有一碗“鲞冻肉”,碗面上摆个白鲞头,寓意“有想头”,年夜莱各地大多都少不了一条“整鱼”,但不能动筷,以示“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干脆就用一条木雕的鱼配在菜盘里。
欢度春节的美食各具特色、举不胜举,其实,在这喜庆吉祥的日子里,不管我们吃什么、怎么吃,它所表达的都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深深祝愿,愿我们每个人来年能幸福、平安、吉庆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