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已去,转眼又知春暮。从世俗角度看清明,先是由踏青祭祖演绎成祭祀先人的定期定例,随后推而广之,被国家钦定为公众假日。殊不知清明二字本身陈义甚高,与季节风物几无特定关系,所谓“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言下之意,应当与海晏河清的治世理念有关。
《诗・大雅》中即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之语。反复推求,其中竟大有拨乱反正造就清明之世的道理。《后汉书・班固传》就此阐释:“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属于班固在那个时代的真实感受而言出于心。
读者也不妨查查辞书对清明的解释,除了自然之外,则为:“清明,犹治平也。谓***治有法度、有条理。”
比如“勤***清明”、“清正廉明”、“***治清明”、“社会清明”,词义骇警,内涵不在话下,涉及***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等等。
回到生活,闽浙一带功夫茶茶具上的题词以四言居多,也提到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清明”,如“清心明目”四字,随便从哪个字破读,皆可成句:“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意皆不变,重作轻抹,变化出耐人深思的哲理。
“清洁而明亮”,更是清明含义之一。我国大部地区到了清明时分,新春以送旧年,严寒尽褪,万物勃发,亦是农耕重要时机。这算是生态良好的清明。
说罢各种环境生态,笔者言下的“历新”,便始于清明。
清明前夕,香港特区特首改选,梁振英凭借689张选票当选香港新特首,这在1200名精英人士组成的选举委员会中绝对属于高票。根据最新的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香港总人口约为709.76万,1200名选委来自工商、教育、劳工、体育、演艺等界别,被认为代表香港主流民意。
梁振英的“历新”,必将为香港带来新变化。
据报章考据:近十几年香港大学所做的历次民调中,香港社会“公平”指标得到的评分,长期在各项指标评分中垫底,远远落后于自由、文明、治安、廉洁、繁荣以及法治等指标。2011年12月公布的民调显示,若要在“繁荣、廉洁、公平、自由或福利社会”中做出选择,港人将“公平社会”放诸首选,其次才是廉洁和繁荣的社会――反抗各种不公平,拿回自己应得的那份,俨然成了港人的头等目标。
不公平则生焦虑,从“抵制双非孕妇”到其后讽喻内地游客为“蝗虫”,几个月以来,香港内里风波不绝。面对一些港人升腾的戾气,并非是一句“请勿动怒”或是“包容理性”就可抚平。
梁先生如何以清明之面目历新公平之***纲,知易行难,却必须打去妄想,迎难而上。
同样属“历新”,《北京青年》周刊也将于清明前夕乔迁新址。BQ立刊十六载,其中十一年岁月是在“聚龙花园”过渡,其间承蒙各界读者厚爱,虽不敢以“成就”而自诩,但那些关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理念,自从天分而有,随时检点,历久弥新。
周刊新址交通尤为便利,环境优越,办公面积成倍增长,更方便编辑部与读者的各类互动。
本篇杂文,内容确实够杂,从世道说生态,由香港转BQ,但主题无二:历新。历新,我想应当是结尾与新局的和谐交替,犹如清明前后,桃花换了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