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真正奇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将才!对个人而言,要想在职场中不断超越、堪当大任,必须培养自己成为 ‘大将之才’。” 《将才》(2010年5月大陆版)一书具体地讲述了企业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将才”,员工又如何从一个新兵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将才”,这不是那么容易的,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作者杜书伍是台湾著名企业家,联强国际集团总裁兼执行长。他毕业于台湾交通大学计算与控制系;1976年加入神通电脑,推广台湾第一台微处理器;三十岁即升任集团子公司总经理;四年后,晋升为集团总管理处副总经理;现为联强国际总裁,带领联强国际成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的通路集团。
杜书伍是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企业家,他喜欢召集公司的干部“上课”,还把上课内容写成文章,与全体员工分享他的思想。他说,“我不需要喝酒、狂欢、唱歌,我一直在读东西、听东西、想东西,脑海不断有新东西,体悟愈多、充实感愈大,人生意义就愈显现。”杜书伍认为“观念改变是突破现状的关键”,在书中他写道, “观念的获得未必是来自于拼命地读书看报汲取新知,而是源于自己对事物的深度思考、拆解内涵而得到的‘体悟’。”
杜书伍深入探究人才成长的规律,如何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得力干将?《将才》对于年轻员工的成长和跃升会有所启示,从而减少新人摸索与虚耗的时间。《将才》并不是提供了什么成功的诀窍,要从新兵成长为将才,并没有轻松的捷径可走。杜书伍在书中说:“将才不需要万中选一的天赋异禀,但也绝对没有速成的方程式,它需要的是从基层开始,经过长时间的淬炼,才能培养扎实的能力与丰富的经验。若是一味冀求速成,长歪的树长不高,短暂的成功也只是一闪即逝的流星,无法获致长久的功业。”
《将才》提到企业管理中的“豆芽现象”,豆芽的质地脆弱,稍遇外力便断裂,个人与企业为顺应外界环境,追求短期绩效而忽略实质内涵,即所谓的“豆芽现象”,企业采取这样的模式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而一年才成长一两厘米的植物――桧木,质地十分坚韧,内里的纤维既粗壮又密实,长得虽慢,却形成深耕密植之势,即便是狂风大雨,也不易折损其枝干,且愈长根基愈显稳固,与豆芽的脆弱恰成鲜明对比。桧木的“慢”是不躁进,针对事物的细节仔细琢磨,随着经验的积累淬炼火候。如此成长起来的企业和员工,才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杜书伍曾遇到的最让他沮丧的事情就是部属被别人挖走。他投入心力将他们培养成将才,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或者某位女性员工很不错,她却对老板说:“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杜书伍还为此写文章,谈双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体谈怎样料理家事,教太太给先生一律穿白衬衫、买同样颜色的袜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几个塑料袋,更换的时候才方便……以减轻女性员工的负担,甚至还教她们如何准备四菜一汤。
年轻时的杜书伍出来工作大概四年时,有人就用双倍的薪水来挖他。他当时负责英特尔微处理器的推广。当时他的薪水两万出头一点,对方许诺给他五万。还对他说:“我要么就给你五十万,你跟我去国外跑。”那时候这笔钱很多,杜书伍想。这个人的口气显得有点夸张,觉得他的行事作风不踏实。所以最后杜书伍就没有答应。年轻人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杜书伍以亲身的经历说明,年轻人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而寻找机会提升自己,这样才不会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才能走得更远,才能成就大将之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将才》:如何从人才跨越到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