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录井对岩性的识别主要靠人直接观察或辅以放大镜观察,获取定性的描述资料,这已不能满足当前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形势的要求,同时钻井工程工艺发展造成岩屑细小,给常规录井岩性识别带来难题,为此冀东油田开展了元素录井试验,根据7口井的试验性研究成果表明,利用元素录井技术在卡取潜山界面具有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至今元素录井已在冀东油田所有的水平井和探井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元素录井;冀东油田;潜山
元素录井也称X射线荧光。不同的原子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特征X射线,即原子的特征X射线(X荧光)具有物质定性的“指纹效应”,而被测物质的X射线荧光强度与元素含量间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因此,用X射线荧光方法可以对岩石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元素录井的应用
(1)铝土岩的识别。铝土岩主要是主要由含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化学风化、半风化后,直接沉积或经陆解作用而成,常含杂质CaO、MgO、SiO2等。从成因上可以分为原地残积(有时可能为崩塌堆积形成)和搬运沉积两种类型。原地残积型铝土岩一般纯度不高,含杂质多,颜色以棕、褐色者居多,与一般泥岩很难区分,通过元素录井,根据其铁铝含量的高低,定名为铝土岩或铁铝质泥岩,能予以准确区分;沉积型铝土岩溶解作用充分,纯度高,一般沉积于岩溶洼地、湖泊、海湾、潟湖盆地,颜色一般显浅灰白色。准确识别出铝土岩,对于预测和卡准潜山界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进入潜山前的标志性岩性。其在元素录井曲线上的特征为高铁高铝,钻遇潜山前发现铝土岩,说明离潜山已经很近了,录井队须密切关注岩性变化。(2)花岗岩的识别。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钾长石、钠长石、角闪石。经过风化、构造作用的形成裂缝、孔洞的花岗岩也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堡古1井是一口以太古界花岗岩潜山为主要目的层的重点风险探井,卡准潜山界面对下步钻井施工意义非凡。由于花岗岩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其中的元素很难流失,因此,可以从较易溶解流失的K元素与极稳定的Si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来区分花岗岩和沉积形成的砂砾岩。堡古1井4909m以上砂砾岩由于K元素溶解流失,K、Si元素含量差别大,在元素曲线上表现较大的幅差;4909m以下为花岗岩本体,K元素基本没有流失,在元素曲线上K、Si基本重合,Na元素含量显著抬升(花岗岩中的钠长石所致,钻井取心验证该段花岗岩,以灰白色为主,非常见的浅棕红色)。
二、元素录井在冀东油田潜山卡层中的应用
南堡油田潜山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奥陶系潜山被下第三系砂泥岩地层直接覆盖,并形成角度不整合,在钻探不同构造单元的潜山油气藏时,在潜山顶部附近的下第三系砂泥岩剖面中,常常存在薄层“过路灰岩”,在元素曲线特征上表现为Ga和Ma元素逐渐升高的过渡带。因此,本文将南堡油田潜山进山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元素过渡型进山,有过渡带,代表井是南堡1-85、南堡1-86等;另一类是元素突变型进山,无过渡带,代表井是南堡2-82、南堡1-86等,现以南堡1-85井及南堡2-82井两口井论述两种不同进山类型的元素变化特征。(1)过渡型进山。南堡1-85井在钻至4041~4055m井段,Ca、Mg、P元素(相对)含量升高,元素曲线由低位升至高位,Si元素含量降低,且Mg元素大于Ca元素的含量,此时怀疑进入奥陶系潜山,但经钻井取心验证为白云质砂砾岩,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过路灰岩”,因此判断未进入奥陶系潜山。钻至井深4068m以后,Mg、Ca和P元素含量逐步升高,且Mg元素等于或小于Ca元素的含量,元素灰岩特征明显,由此判断已进入奥陶系潜山,经完钻测井后,证实为潜山灰岩。这种“过路灰岩”常常干扰到我们对进山的判断,而且出现的深度距离潜山顶面较近,一般在30m左右,但经过Mg、Ca等元素对照,还是可以准确地卡取过渡型的潜山界面。(2)突变型进山。南堡2-82井钻至井深4878m时,Ca、Cr、P和Cl含量升高,元素曲线由低位升至高位,Mg元素无明显变化,Si、Fe、Al和K含量降低,元素曲线由高位降至低位,判断进入奥陶系潜山。但在潜山顶部百米范围内均为泥岩,无“过路灰岩”形成的过渡带,因此不会干扰到我们对进山的判断,这种突变型进山是卡准潜山界面非常理想的进山方式。
三、应用前景
作为录井行业的一项新兴技术,元素录井技术具有其他常规录井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速度快,一个样品从采集到出结果,一般在3~5分钟以内,基本是实时结果,可以及时给上级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相对于元素测井,实时性、性价比优势明显。(2)对岩屑样品要求低,完全能排除PDC钻头、螺杆、空气泡沫等特殊钻井工艺对录井的影响。随着冀东油田不断加大潜山勘探力度,PDC钻头、空气钻井、泡沫钻井等特殊钻井工艺的使用,X射线荧光录井技术在岩性识别、地层划分、储层的现场判断等方面,将发挥其他录井技术无可替代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元素录井在冀东油田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