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乾戚羽旄,谓之乐。
――《乐记•乐本》
“礼、乐、射、御、书、数”,谓之六艺。这一直是中华知识分子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孔子通六艺,孔门弟子皆习六艺,因此,六艺一直流传绵延至今,也被称为“小六艺”。另有“大六艺”与之相对,即指孔子整理过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所以,无论是“小六艺”还是“大六艺”,“乐”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崇音尚乐,自古而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乐”的形式日趋多样,各种乐器也是层出不穷,中西交错,纷繁复杂。当钢琴、吉他等现代乐器主导潮流时,那些曾经奏响过烂漫岁月的乐器也时常令我们怀念感动,一如手风琴,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也许不再是个熟悉的乐器了。但它拥有的朴实形象,与旷野相伴,与清风为伍,永远是音乐记忆中美丽的一隅。
在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香港,欣赏着手风琴演奏大师李志华先生的表演,回想着过去的岁月,一场听觉的盛筵由此拉开。《火车在奔跑》是他的经典演奏曲目之一,当手风琴模拟火车的声音响起时,令人不禁惊叹,原来手风琴的音域也可以如此之广。李志华先生说,手风琴就和人一样,是靠呼吸才能发出生命的歌唱。而他,就用这生命的乐器,演奏出一曲曲动人心扉的旋律,希望通过音乐,让人们感受到美与和谐,造成共鸣,达到对人的精神的化。
执著音乐敬业乐业
子曰:“兴於诗,立於礼,成於乐。”意即修身当先学诗,礼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性,使人经过乐的不断熏陶,逐渐成为有优良品德的人。
李志华先生一生与“乐”相伴。1935年,祖籍广东梅县的李志华出生在印尼,父亲是当地著名侨领。在开明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李志华,自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承荷兰著名钢琴教授Isterman先生习钢琴十年。父亲的爱国奉献情怀,耳濡目染中,李志华深受影响。50年代,中印交流频繁,中国的一些文艺代表团常受邀前往印尼演出。当解到祖国的飞速发展时,李志华那颗报国之心也跃动起来了。1957年,李志华回到北京,先拜师北京艺术学院陈文甲先生习作曲一年,这为他後来的的作曲技艺打下了深厚的功底。後来,李志华进入天津音乐学院习手风琴,1963年於天津音乐学院键盘系以优成绩毕业後,即留校担任主科教师。在校学习和工作期间,李志华就经常在电台、音乐会及为中外嘉宾参加独奏和伴奏演出,在各大城市巡回表演。早在1958年,李志华先生就因手风琴表演出色而被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选派到福建,组成慰问团演出,以问候前线的战士。当时表演一天有三场,持续了三个月,工作繁忙紧凑,但李志华先生乐此不疲,甘於付出。“当时我还有幸拉了大炮,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大炮呀。”李志华先生笑着说。他还讲了一次至今难忘的经历,“在天津音乐学院时,我们经常受邀给首长、外宾表演。有一次我被邀请到天津俱乐部给时任***副******伴奏,感到十分开心。”
在天津音乐学院呆了16年後,1973年初,李志华先生与太太来到香港定居。一方面,他们开设音乐教学课程,教授钢琴、手风琴等。另一方面,李志华先生还多次在电台、电视台和音乐会参加独奏兼伴奏演出,凭精湛技艺而蜚声乐坛。其实,初来香港时,李志华先生也经历了不少艰辛。由於语言沟通上的困难,那时教学生也著实费了一番劲。生活上,刚出来时,他们身上仅带了几百块港币,香港房租在当时就已经很高了,除了住房,还要租教学场所,可谓是困难重重。当时很多一起来港的同行都因生活所迫而转行,有些甚至放了音乐事业。但不管怎样艰难,李志华先生始终坚持走在音乐的道路上,在艰辛中坚持弘扬中华音乐艺术,一步一步,坚强地挺了过来。此种敬业乐业的执著精神,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在李志华先生七秩寿庆时,他的同窗、同事、同室、同台的“四同”好友、前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石惟正先生为他写下如此感言:“人真诚,艺术才有可能通透、感人;人有爱心,艺术才可能与欣赏者发生心灵沟通,魅力无穷。”确实,李志华先生便是此语的最好诠释者。
创新求变乐者不休
《乐言》中曰:“乐出於人而还感人,有如雨出於山而还雨山,火出於木而还燔木。”意即人与人的感情是相通的,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也能影响听者的感情,从而引起听者共鸣。
李志华先生以情感奏响手中的手风琴,让音乐艺术穿透时空,钻入人们心扉,因而动人心弦。近年来,李志华先生常受邀前往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广州、深圳、澳门等地演出。凭着精湛的琴艺和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他常获得同台的叹与观众的如雷掌声。
在李志华先生的演出生涯中,最难忘的莫过於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高音C之王”巴伐洛提伴奏的经历了。当时巴伐洛提到香港举行演唱会,主办单位特别邀请李志华先生为巴伐洛提手风琴伴奏两首意大利歌曲《妈妈》和《勿忘我》。“接到任务後,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但也有点害怕和紧张,毕竟这是给世界顶级歌王伴奏。”李志华先生坦言,“为了此次演出,主办单位安排从六月十一日起一共十个单元排练,每个单元需三个小时。排练期间,我有两次难忘的犹如‘过关’的经历。第一关是在正式排练的前一天,指挥殷奈殊•艾斯先生对我进行考核,我镇定而聚精会神地把两首曲子完完整整地拉了一遍,听後他十分满意,第一关顺利闯过了。第二关是在彩排那一天,真正与歌王合作了,我确实感到一些压力。当我为他伴奏完两首曲子时,歌王突然停下来,出乎意料之外地转身向全体乐队人员满意地说:‘手风琴拉得非常好。我好多年没有听到奏得这麽好听的手风琴……’听了之後,我觉得既荣幸又开心,当然,结果我在正式演出中终於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伴奏。”能得到世界顶级歌王巴伐洛提如此之高的评价,证明李志华先生手风琴的造诣是何等高深。石惟正先生曾叹说,“他的独奏扣人心弦,伴奏的效果,作为搭档,最有发言权,可说在音乐上善解人意、体贴入微,让你觉得如鱼得水、如影随形,补缺添彩、驾云乘风,有他伴奏,唱得放心,唱得来神,是一种合作上的惬意和福分。”
擅长作曲的李志华先生将很多曲目经过自己的改编,变为适合手风琴演奏的曲目。哈恰***良的《马刀舞曲》是描写库尔特族出征前的一种战斗舞曲,经过改编,李志华先生以手风琴演奏出了逼真的听觉效果,令人如临其境。乐者不休,这位善於创作的手风琴演奏家,近年来与香港著名小阮演奏家林玲玲女士合作,将手风琴与小阮创新性地融合到一起,扩大音乐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享受。在全国音乐院校香港校友协会主办的庆贺香港回归十周年之“美妙的旋律”演出上,他们的合作表演获得了满堂喝彩。李志华先生在乐坛上可谓是耕耘不休,曾灌录了两张唱片:手风琴独奏《火车在奔跑》和亚洲民歌特辑(为赵春琳独唱伴奏),以及一辑独唱盒带(为麦美珍独唱伴奏),皆深获好评,成为一代经典。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为乐之至於斯也。’”可见孔子为“韶乐”所深深陶醉。同样,沉浸在李志华先生的琴声中,我们也为之深深折服,乐在其中。
以乐育人桃李天下
《乐记》说:“唯乐不可以伪。”意即有音乐是不能作伪的。音乐是品德的花朵,是品德的声音,是人之德性的真实表现,是人的真情的流露。音乐既有披心露腹的抒情作用,又有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音乐能感化人心,培养人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
致力於音乐事业的李志华先生,坚持边演边教,以乐育人,积极弘扬中华音乐艺术。初来香港时,他就参与南方艺术学院的创办工作,历任南方艺术学院副院长、港星艺术团团长和歌德艺术学院院长等职。除了教授技艺外,他还积极创造机会带学生参与实地演出,以锻炼他们的临场能力。1975年至1986年期间,先後出版了三本专业书籍:《手风琴基本教程》、《中国民歌手风琴独奏曲集》以及《手风琴通俗名曲集》,均为权威著作。寒暑假期,李志华先生还应邀前往台湾担任手风琴乐队导师。从天津到香港再到台湾,李志华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将艺术之种散播到了各地。他常说:“音乐是我最钟爱的事业,我做音乐一直做得很开心。虽然收入相对来说不是很高,但当看到学生取得成绩时,就会感到特别开心,比获得金钱还要高兴,况且这也是金钱买不到的收。”
不仅如此,李志华先生还将音乐艺术传播到了下一代中,李志华先生与太太相识在天津音乐学院,同为音乐痴迷者,可谓是志趣相投。夫妇俩相濡以沫,培育出两个女儿也对音乐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小女儿现今担任着钢琴教师,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演出。大女儿以前也学过钢琴,且级数非常高,後来,大女儿选择到澳大利亚学习计算机专业,开明的父母也不勉强她,让她自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现在,李志华先生的家里又出了一个“小艺术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小外孙女也喜爱钢琴,在全香港校际音乐比赛中拿了第三名,音乐世家後继有人。
李志华先生虽已年过古稀,仍然精神矍铄。给学生上课,且经常受邀参加演出,简直是不下来。为人热心,乐於助人的他,还担任着全国音乐院校香港校友协会***、天津音乐学院香港校友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继续在音乐道路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数字、微笑、音乐被称为世界上三种神奇的通用语言。那麽,现在,请静下心来,微开天耳,谛听一曲李志华先生演奏的手风琴曲,曲中凝聚了他真挚的情感,那正是真正精妙绝伦、沁人心脾的通用语言。
【人物简介】
李志华先生,著名手风琴演奏家。1963年毕业於天津音乐学院,现担任全国音乐院校香港校友协会***、天津音乐学院香港校友会会长,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常务理事、印尼三宝垅垅华香港校友会副会长、天津市侨联第七届委员会(2001-2006)委员等职务。历任南方艺术学院副院长、港星艺术团团长和歌德艺术学院院长等职。曾於2001年获邀於香港会展中心演奏厅为意大利歌王、世界著名男高音巴伐洛提手风琴伴奏歌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李志华:赤子情深 音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