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的实干家
邵逸夫祖籍浙江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其父邵玉轩育有五男三女,邵逸夫排行第六。邵逸夫的父亲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他看中了初兴于上海的电影业,于是来到上海,成立了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邵逸夫当时才中学毕业,经大哥同意,他在片场中觅得一个“伙计”之职,很快,电影制片的各个环节邵逸夫都了如指掌。
后来三哥邵山客去东南亚发展,带去的几部片子大受欢迎,邵山客让六弟邵逸夫速来新加坡共闯天下。那时邵逸夫才16岁,他接到电报火速南下,与三哥邵山客开始了南洋的电影创业生涯。到30年代,邵氏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拥有110余家电影院,成为南洋一带的电影大王。那时,邵逸夫才二十几岁。
邵逸夫不满意哑巴电影,1931年,他前往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大海上漂流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灾难并没有吓退年少的邵逸夫,他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1932年,邵逸夫与粤剧表演艺术家薛觉生合作,拍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这部影片不光让邵逸夫赚了大钱,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新纪元。
1959年,邵逸夫来到香港,斥巨资买下清水湾的一座山包,将之削平后,建起规模庞大的电影城――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
经过再三挑选,他选中了《貂蝉》这个本子,并大胆启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导演。李翰祥不负重望,由他执导的《貂蝉》卖座率极高,创当时香港票房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影展五项大奖。那些原本热衷于播放西片的电影院纷纷要求与邵氏公司合作。
60年代,邵氏公司每年能拍四十多部故事片,稳夺台、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业盟主宝座。到70年代初,邵逸夫占领东南亚市场的计划已基本实现,他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两百多家邵氏影片的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制作的中国影片。从1958到1973年,从第五届到第十六届亚洲影展,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屡获殊荣,共得大小奖46项,创下大陆、香港、台湾电影史纪录,开创了电影的新时代。
1980年,邵氏大举收购TVB的股权,还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香港演艺圈的“黄金一代”基本上都出自这个训练班,包括现在仍然在圈内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顶尖巨星,乃至现在已晋升为国际级大导演的杜琪峰等等,都是出自该训练班的得意学生。TVB出品的《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鹿鼎记》《京华》《万水千山总是情》等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纷纷亮相,在香江和整个华语电视圈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视狂潮。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股票等,开展多元化经营。香港素为藏龙卧虎之地,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列的唯有邵逸夫一人,目前,TVB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股价市值已超过200亿港元。
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邵逸夫随三哥邵山客到东南亚发展,兄弟俩很快打开了局面。新加坡最著名的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余东璇亲自出门迎接,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清新脱俗的美貌女子。余东璇介绍说:“这是黄美珍小姐。”饭后,余东璇和邵山客到书房谈业务合作意向,让黄美珍陪邵逸夫到花园游玩。两个年轻人一席忘情的畅叙,彼此相见恨晚。
离开余府之后,邵逸夫饱尝了相思之苦,第一次体会到了恋爱的滋味。令邵逸夫隐隐感到不安的是,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又对自己有恩。三哥邵山客得知此事后,劝邵逸夫放弃这段感情。
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来到余府,向余东璇坦白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余东璇听罢,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子吗?”1937年,邵逸夫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当天,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表示祝贺。每次提起余东璇,邵逸夫就热泪盈眶,对这位宽厚仁慈的前辈心怀感激。
1952年,邵逸夫生命中另一位重要的女人出现了。一天,他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正准备离去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演唱一首《花月佳期》。”听了“方逸华”三个字,邵逸夫觉得相当耳熟,立即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演唱结束后,受邵逸夫之邀,方逸华换上一套素雅的旗袍,两人来到一间环境清雅的酒楼, 边吃夜宵边聊天。邵逸夫力邀方逸华加盟邵氏公司,方逸华很快成为邵逸夫在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
1987年,邵逸夫的发妻黄美珍于美国病逝,享年85岁,他们的这段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1997年,妻子黄美珍逝世十年后,邵逸夫决定再婚。1997年5月6日,邵逸夫和方逸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登记并举行婚礼。90岁的新郎邵逸夫,62岁的新娘方逸华,他们历经40多年的爱情长跑,总算有了新起点。
百岁老人的长寿秘籍
工作是邵逸夫的一个养生秘诀。他曾说过:只有保持工作才会长寿。直到90岁前,他还坚持每天上班;100岁时,他还出席每两周一次的无线高层会议。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中午小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邵逸夫高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心胸宽厚。他每天9点钟一定到片厂,开会、试片等,他一定比别人先到,其他人员偶有迟到也不深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挖走大批影视精英,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
多年来,邵逸夫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兴建了5229个教育和医疗项目。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及遍布全国各地的多所中学,都有邵逸夫捐资修建的“逸夫楼”。他还创立了“邵逸夫奖”,其基金高达50亿港元。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颁奖始于2004年。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刚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1990年,中国***府将在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此来表彰邵逸夫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2010年1月1日,在娱乐圈打拼大半个世纪的邵逸夫,卸任香港无线电视台TVB行******职务,只出任董事局非执行***,102岁高龄的他终于光荣退休。副***及董事总经理、79岁的方逸华正式执掌大旗,掌管这个电视王国。当天有记者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付之一笑:“退休了,但我也不想安逸。”
永不言休,以微笑昭示世人,笑对人生,这就是邵逸夫。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