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采用《自我分化量表》、《大学生人际综合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以河北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自我分化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年级、学科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同时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能较好预测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水平,这也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自我分化;人际关系;人际信任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日益成为衡量个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当代主流群体的青年大学生,尚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因此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关键。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自我分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它由Bowen在系统家庭理论中提出,反映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自主的程度,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分化水平能较好地预测心理健康状况[1]。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必要的人际信任感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其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反映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信任是指个体与他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对交往对象品质、情感和行为倾向的评估。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人际信任更多倾向于一种对于他人的具体的信念,即好的信念;而人际关系则比较宽泛,泛指与他人之间的一切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强弱与好坏程度并未作出区分。当前对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的研究大多从个体生活的外在环境与社会角度来探讨,即关注于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少从个体自身因素出发。因此,本研究旨在从个体自我分化水平的角度探讨其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进而为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些参考。
2 方法
2.1 被试
河北某大学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为91%。其中男108人,女165人;大一49人,大二59人,大三165人;文科85人,理科188人。
2.2 工具
2.2.1《自我分化量表》[2]
该量表包括27个题目,分为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和与他人融合四个维度。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按1-6级计分。原量表信度α=0.896,本研究的测量信度α=0.810。
2.2.2《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3]
该问卷共包括33个题目,分为师生人际关系、同学人际关系、生活人际关系构成的现实人际关系和虚拟人际关系两大类。按时间频率从“经常”到“从未”1-5级计分。原问卷信度α=0.922,本研究的测量信度α=0.728。
2.2.3《人际信任量表》[4]
该量表包括25个题目,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按1-5级计分。原量表分半信度α=0.760,间隔3个月的重测信度α=0.680。本研究的测量信度α=0.631。
2.3 程序
将《自我分化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统一装订成册。在测试问卷的指导语中向被试说明测试目的,并保证对其答案保密;采用集体施测,测试时间为15分钟。
2.4 数据处理
数据全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
3 结果
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分化与与先前研究[1]的结果较为一致,且人际关系水平良好,但人际信任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也表明了本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进行***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在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467,p
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分化的情绪反应和与他人融合两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与自我位置维度显著负相关。同时,大学生被试的人际信任与自我分化显著正相关,并且与除了自我位置维度外的其他三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
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情绪反应、情感阻绝和与他人融合进入了人际信任为指标变量的回归方程,且情绪反应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最大,可解释人际信任的8%,情感阻绝和与他人融合联合解释人际信任的7.9%。此外,与他人融合和情绪反应均进入了现实人际关系、同学人际关系和生活人际关系为指标变量的回归方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最大,其中可联合解释现实人际关系的4.9%,同学人际关系的6.7%,生活人际关系的5%(详见表1)。
4 结论
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能较好预测人际关系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即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越高,其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水平也越高。
5 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为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提供了新的视角,即从提升自我分化水平出发,具体可从其四个相应维度入手。
5.1 遇事客观冷静,降低情绪反应
当前社会信息繁杂,相应的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要时刻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松,客观冷静地对待各种事物,克制自己过分的情绪反应,给自己和他人都留出一定的余地。
5.2 坚定个体信念,去自我中心化
面对压力与困难,要加强自己的抗压能力,增强自主意识,在重压之下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同时,又要拒绝盲目的自我中心,自傲自大带来的往往不是崇拜,而是疏远。这就要求个体有较好的权衡能力,适时灵活改变。
5.3 接纳亲密体验,与人和谐相处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正确接纳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亲密关系,多与重要他人进行必要的沟通,减轻自己的不适感。在群体活动中能够正常表现自己,培养与他人交往的意愿和能力,与人和谐相处。
5.4 拒绝过度依赖,***不失亲密
在维持与重要他人的关系中,不能过度依赖他人,也不能极端孤立化。要明白一段感情的维持,并不是一方的过度投入或表现,所以当有自己的想法时,要注意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不能过分自我而直接;当体验亲密关系时,不要怀疑会因此而失去自我的***性。只有正确认识到这点,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而不会患得患失。
参考文献:
[1]姚玉红,刘亮,赵旭东.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的自我分化与心理健康:自尊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1):856-861.
[2]吴煜辉,王桂平.大学生自我分化量表的初步修订[J].心理研究,2010,3(4):40-45.
[3]申武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4]李龙辉.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