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说服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它。
什么时候需要说服呢?所谓说服,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学生不知道事情该怎么办或者在学生做错了事情还不自知的时候,还有如果学生认为你说得不对时出现对峙的局面,性格倔强的孩子还会拧着脖子红着脸,满脸的不服气,可以说这些时候需要“说服教育”。
但是如果学生知道其中的道理,或者知道对错,但是他偏不这样做,还有的学生自己管不住自己,总是不自觉地犯错的时候,这种情况下需要的就是管教,而不是说服了。
我很赞同说服和必要的处理分开的见解,实质上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原则,即在说服中不动用权力,也就是平等的原则。既然是说服,就应该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就用老师的权力压人,威胁人。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及每一个用词。有的老师见到学生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过来,站这儿来。你老实给我说,今天你是怎么回事?”问到性急处,老师的话就是这样的:“你再不说,我就把你交给学校,通知你的家长,在全校通报……”我们的语气可能是轻蔑,可能是猛烈。说到底这些话都是我们的权力在作怪,我们的师道尊严在作怪。也许,学生本来打算好好地给你说一下,你这样一问,他一害怕一紧张或者一反感你就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你也就谈不上说服他了。所以,平等地和学生交谈是说服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学生的错误必须要有一个处理,那就要等到把道理给学生讲通以后,真正地说服了他,才好处理。不能简单地把处理过程当成说服的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搞清楚其中的道理你就要处理,学生心中不服,窝着火,有时学生就会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造成更大的错误或者意外。这说明简单直接的处理是不能教育好学生的,只会适得其反。
说服教育的第二个原则是公正,就是不论教师怎么着急,都不能口不择言,一定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讲话。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很多老师往往会有这样的话:“犯错的怎么老是你?怎么每次都是你给我们班摸黑?”这样的话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顶撞,容易激发更大的矛盾。我们应该就事说事,不能老是旧事重提,一有新错就把旧错算上,总用旧眼光看人。
说服教育的第三个原则是抓住良好的说服契机。每一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不同,最佳的教育突破口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找到这个突破口,躲开学生壁垒森严的防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清丰县城关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