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通大道,古来吃货多。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秋高东篱采桑菊,犹记那盆水煮鱼。一支梨花压海棠,青椒干煸溜肥肠。在天愿做比翼鸟,今天就要吃水饺。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天若有情天亦老,猪大腰子用火烤。我劝天公重抖擞,煎饼果子配鸡柳。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迢迢买鸭头。天生我才必有用,清水牛肉炖土豆。秦时明月汉时关,老姜肉片云耳汤。醉卧沙场君莫笑,青椒炒肉黄鸭叫。洛阳亲友如相问,黄瓜鳝鱼大锅焖。但使龙城飞将在,糖醋里脊熘白菜。天长地久有时尽,来碗拉面行不行。去年今日此门中,爆炒龙虾不加葱。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看排骨炖豆角。月落乌啼霜满天,松仁玉米地三鲜。二月春风似剪刀,冰糖葫芦粘豆包。岐王宅里寻常见,泡椒凤爪担担面。汉皇重色思倾国,面皮凉粉肉夹馍……
天苍苍,野茫茫,香菇卤酱炖肥羊。生活远比诗精彩,诗是文字加想象,生活则在眼耳鼻舌身之外,尚有第六感。将诗情画意融入柴米油盐,是苦中作乐,还是强寻欢畅?汪曾祺谈吃,“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葵与薤,皆《诗经》里的植物。“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好吃之人,大都乐观,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其《随遇而安》便戏谑道:“我当了一回,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千里清蒸,万里红烧,识“食物”者为俊杰。但多数的吃,毫无诗意,甚至残忍。鹅鹅鹅,曲项用刀割,拔毛加瓢水,点火盖上锅。国人眼里,四条腿的,桌子不吃;带毛的,鸡毛掸子不吃;水里游的,舟船不吃;天上飞的,飞机不吃,除此之外,其他都吃。为此,林语堂《吃的享受》中忧心道:“我之所以不信任中国医生,是因为我怕中国医生在割我的肝脏找石子时,也许会忘了石子,而把我的肝脏放进油煎锅里去。”
感谢上苍,今朝有粮,民以食为天。千里做官,为了吃穿,文人者,P落惊风雨,饭成吃货奔。在缺吃少穿年代,衣不过暖,食不过饱,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皆无奈宽心言。满汉全席来一场,有酒有肉配皇粮,恐为人生黄粱;猪肉粉条少放盐只羡鸳鸯不羡仙,却是实际幸福。然对人而言,仅为食物度过的一生,总觉欠缺,生活的社会价值,岂可如此简单。
最讲究的礼仪,在饭桌之上,“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娘子之美德矣。最忌讳的行为,也在饭桌之上。三长两短者,长短不齐摆放;仙人指路者,拿筷子指人;品箸留声者,嘬筷子头;击盏敲盅者,敲打碗盘;执箸巡城者,盘碗中搜巡;迷箸刨坟者,盘碗中扒拉;泪箸遗珠者,夹菜滴答汤;颠倒乾坤者,颠倒用筷子;定海神针者,筷子插菜;当众上香者,筷子插饭碗;交叉十字者,筷子交叉放;落地惊神者,筷子掉地。筷子摆中间,刀叉放两边,西方人的餐桌礼仪,也多得怕人,且与国人有所抵牾,比如吃喝当间的高谈阔论,谈笑风生,西人则以此为不屑。
食物的乏与足,事关审美。吃喝缺乏时代,关注胖子,人比黄花瘦,犹记锅包肉;食物充足时期,留意瘦子,燃烧卡路里,瘦成一闪电。不抽烟,偶喝酒,我也吃货,却颟顸不堪,自以为是的人间美味,炒鸡蛋,卤肘子,溜肥肠,爆腰花,皆高糖高脂高蛋白之食,点什么,剩什么,故点菜时,无忌口而多缄口。口味当随时代,不也识“食物”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