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五岳”人们都知道,但是提起“五镇”,且很少有人知晓。所谓“五镇”就是和“五岳”齐名的“五大镇山”,东镇山东省临朐县沂山,南镇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西镇陕西省宝鸡市吴山,中镇山西省霍州霍山,北镇医巫闾山。医巫闾山不光是北方镇山,三皇五帝时期,舜把中国分成十二州,医巫闾山被封幽州镇山,夏商周时期,禹把中国又分成九州。医巫闾山被封为九州的幽州镇山。到了东西两汉时期,开始封五岳五镇。到了隋朝,隋文帝开皇十四年诏令五大镇山就山立祠,修建庙宇,北镇市的北镇庙就是隋文帝诏令所修,到了唐朝把医巫闾山封为广宁公,到了辽宋金时期把医巫闾山封为广宁王。到了元朝时期把医巫闾山封为贞德广宁王,到了明朝把医巫间山封为医巫闾山之神。地理志记载:“医巫闾山位于阴山山脉东西复杂构造带中断东端与大兴安岭至太行山脉新华夏系隆起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医巫闾山地区曾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部位。“医巫闾山”四个字来自东胡语,意为“大山”之意。什么是“东胡”人哪?中国通史中两晋时期将匈奴、鲜卑、羌、羯,氐称为“五胡”。匈奴古代在战国时期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一世纪末为汉所败,西迁。南匈奴附汉,两晋时曾先后建立前赵、后赵、夏、北凉等***权,主要生活在蒙古国一带。鲜卑古代居住在东北、内蒙古一带;医巫闾山属于鲜卑族居住区,鲜卑又分西鲜卑、东鲜卑、拓跋鲜卑,汉末渐渐强盛起来,南北朝时曾建立北魏、北周等***权。魏晋之际,鲜卑慕容氏自辽西迁于辽东北。公元294年,其酋长慕容皝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开始定居农业生活。晋灭亡之后,慕容皝大棘城为中心据有辽水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皝位建燕国,史称前燕。公元342年迁都龙城(今朝阳市),医巫闾山地区属前燕管辖。公元384年,鲜卑慕容铫垂建元立国,史称后燕,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盛时有今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大部;羯族。古代是匈奴的一个别支,居住在今山西省东南部,东晋时曾在黄河流域建立过后赵国;氐族。古代居住在我国今西北一带,东晋时建立过前秦(在今黄河流域)、后凉(在今中国西北);羌族。古代原住在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东晋时建立后秦***权。
什么是“东胡”人哪?史学家把“五胡”之东部划分为“东胡”。东胡主要以匈奴、鲜卑、羯族等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在不断演变,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有不同民族称谓,由于各民族的多次融合,所以,老的民族的称谓逐渐消失,新的民族称谓不断而生。如契丹民族,是匈奴和鲜卑的后裔,也就是说,匈奴和鲜卑是契丹民族共同的祖先。公元1125年,金灭辽后,契丹民族称谓消亡,契丹人一大部分融入到现在蒙古族,一部分融入到现在的满族,一部分融入到汉族和其他等少数民族中,一部分演变为现在的鄂温克和达斡尔族。医巫闾山地区的契丹人,多少融入到当地的汉族群体。
“东胡”语属阿尔泰语系。医巫闾山是东胡语的译音,实际说就是鲜卑人的译音。古时代称于微闾、无虑山、医巫虑山、扶梨山,也就是从那时叫起的。这些称谓都是用汉语接近的同音取代东胡语。由于“胡人”东西居住万余里,没有统一的“胡语”标准,所以产生相近几种语音的医巫闾山称谓,就像中国北方人与南方人说话发音一样。现在蒙古语音称医巫闾山为“伊克奥拉”,“伊克”是大的意思,“奥拉”是山的意思,合起来为“大山”。
医巫闾山的称谓是从两晋时期“东胡”人的形成发展而产生的。医巫闾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别是辽代,契丹人把医巫闾山视为龙兴之地和龙寝之地。辽太子耶律倍死后葬于医巫闾山为显陵,辽代第三位皇帝耶律阮死后随父亲也葬于医巫闾山的显陵;辽代第五位皇帝耶律贤死后葬于医巫间山乾陵,著名的萧绰萧太后也随丈夫葬于乾陵,辽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死后,归葬了医巫闾山的乾陵。
辽代时期的契丹人在医巫闾山活动非常活跃,很多的***治大事在医巫间山举行,闾山下诏就是萧太后以耶律隆绪皇帝的名誉的一部法令,称为“闾山下诏”。萧绰萧太后,名燕燕,秀外慧中,才思敏捷,处事沉稳果断。燕燕出生名门家庭,父亲萧思温为辽代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景宗保宁元年(公元969年)入宫,被耶律贤皇帝册封为皇贵妃。入宫三个月后册立为皇后。保宁四年(公元973年)因耶律贤皇帝体弱多病,燕燕临朝辅***。辅***伊始,重点整顿朝纲,树立天子的权威。
统和元年11月(公元983年),萧太后与13岁的幼帝,从上京(巴林左旗)来闾山祭祀乾陵的爷公公(让国皇帝耶律倍)、老公公(耶律阮皇帝)和乾陵的丈夫(耶律贤皇帝)。一路上了解到了各级官吏上贪下贿,对百姓敲诈勒索,苦不堪言,以及民俗败坏,鳏寡孤独、病老困穷之人生活无着,社会上置礼仪、道德于不顾等情况。明于治道、闻善必从,关心民疾,革弊安良的萧太后发现官场之弊端,深感此弊不除,对新皇***权社稷极为不利。所以,及时以儿子耶律隆绪皇帝的名义下一道诏书。因诏书在闾山的拟定,所以,称“闾山下诏”,诏书归纳为四款:“三京属官,当执公方,毋得阿顺,诸县令佐,如朝廷、州官及朝吏,非礼征求,不得畏徇;恒加采听,以为殿最;民间孝义者,旌其门闾。”诏书的大体内容是朝廷官员上贪下贿、独断专行、鱼肉百姓,民间伤风败俗、考悌沦丧、损人逐利等恶习。诏书拟定后发至全国,层层贯彻执行,达到家喻户晓。从此大辽国出现了***治安定,人民乐业,国防强大,经济繁荣的好局面。辽国达到最鼎盛时期,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多民族国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五大镇山”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