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北京的秋天已经来临。连续几天的秋风瑟雨,带来了丝丝凉意。但是,北京秀水街市场的热闹情景却与日渐寒冷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京奥运会过后,秀水街市场依旧人头攒动,各种肤色的顾客或乐此不疲地淘宝,或兴致盎然地砍价。各个店铺里,商户们用一口流利的外语给各国客人介绍商品,招揽生意。这几乎成了秀水街市场一道独特地风光。
季明仁就是秀水街风景中的一位传奇人物。40多岁的季明仁是秀水街市场“中华丝绸第一街”店铺的总经理。“中华丝绸第一街”位于秀水街市场的三层,店内设计非常有中国特色,各种面料的摆放很讲究,颜色的搭配也很合理,此外,记者观察到,几乎每个服务员都是精神饱满,服务热诚。在店铺里,我们见到了正在谈生意的季老板。
学徒生涯 胆战心惊
外表朴实的季明仁老家在江苏张家港农村。“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春风的沐浴,村里的人都纷纷外出学手艺。早些年是学木匠、瓦匠。后来生活有了一些改善,大家就开始学一些时间长点的,并且收益好一些的手艺。” 季明仁高中毕业,也随着村里的人一起赴上海学起了裁缝手艺。
“那时的个体户还是半遮半掩的,师父偷偷地给别人做衣服,徒弟也就偷偷地学,生怕被别人看成是‘小资本主义’。遇上突击检查,就躲在阁楼里不敢出来。”季明仁回忆起当学徒的那个艰苦年代。“当学徒不仅要勤奋聪明,而且要什么苦都能吃。这样,在师傅的多个弟子中,才有机会学到更多的本领。”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季明仁克服种种困难,专注地跟师傅学手艺。“也正因为有了当年打下的好基础,才会有今日的成就。”季明仁现在已是北京城里响当当的裁缝,不少外国总统和驻华大使都认识他。如今师傅的众多门生中,数他最为得意。
白手起家 艰苦创业
1983年10月3日,结束了学徒生涯的季明仁,带着面值总计50斤的全国粮票和100块钱,只身来到了北京。
季明仁告诉记者:“而之所以来北京谋生,一方面是出于对首都的向往,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有个远房亲戚在这里,可以相互照料。”
初到北京的时候,季明仁选择在国华商场门前摆地摊。一条街上,十几个裁缝一字排开。“虽然在那个时候,每天都会很累,日子过得很苦,但我做的衣服很受顾客喜欢,也就忙得不亦乐乎。”季明仁说。
“当时几乎家家都有缝纫机,所以一些简单的衬衣都是帮人量尺寸,卖料子,而一些大件的衣服,就要等到晚上,回到自己的住处再加班赶制。”就这样,季明仁白天的时候在地摊前给客人量身剪裁,晚上再不辞辛劳地回家继续忙活。
“北京的冬天很冷,冻得人连手指都僵硬了,可自己是一名裁缝,不伸出手怎么给人量体裁衣?那时实在冻得狠了,就把手套的指头剪掉一部分,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的手稍微的暖和一些,又不影响工作。”季明仁回忆说,“虽然是有了一些御寒的‘装备’,但是每当寒风侵袭,到处肆虐的时候,工作还是很难进行。庆幸的是,这些被一些客人看在了眼里,有一位住在附近的老大爷还特意给我送来了两块床板用来遮风。”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两张床板,但在还处于计划经济的时期,普通的家里能拿出两块床板已是很不容易的事了。”提起往事,季明仁心里仍存感激。那件事让他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了一股暖流,流遍了身心。就这样,为了回报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季明仁更加用心地工作,一些边角的地方也处理得更加细致入微,他做的衣服也更加合身、精致,受人喜欢。
而这仿佛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由于他的服务热情,质量上乘,价格合理,来他这里做衣服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而不断增加的订单也反过来更加刺激了他的工作热情。谈到这里的时候,季明仁还略有些自豪地说:“当时我那里还经常会出现排队的现象呢。”
1985年,由于生意越来越红火,小小的地摊已经不能满足经营需求。于是季明仁在京西的永定路小街,开了自己的一家真正的门店。“虽然仅仅只有15平米,可那里承载了我当时对未来的所有期望与梦想。”事实上,季明仁的服装制作加工店入驻时,是那条路上唯一一家个体经营户,后来,居民将街上的简易房陆续改造出租,永定路小街逐渐成了裁缝一条街。
季明仁说,那时最好的料子毛华达呢加工费25元,一条最好的裤子加工费5元。为了节省成本,他每天在一个大木板上工作,晚上就睡在上面,就是在这样的贫苦环境下,季明仁没有任何退缩,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店面也越扩越大。
20世纪90年代,他将店面搬到了京西的城乡贸易中心。这时候的季明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1992年,事业初成的季明仁在农村老家盖了一幢400平米的小楼房,这让当时的他在家乡很是风光。
穷则思变 开拓创新
季明仁的生意一直很红火,可到了1998年,季明仁却突然觉得有点干不下去了,因为原来那种单纯的面料加工的制衣方式已渐渐被大规模的机器所取代。现代化的服装生产模式和快捷的材料供应渠道,能很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北京的服装市场被点缀得格外流光溢彩。而且,顾客们的眼光也是越来越挑剔,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季明仁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如果不创新,只是单纯地走老路,那么,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的,只有学习新技术,开拓思路,走出一条自己的新颖之路,才不至于被市场淘汰。”季明仁深思过后开始了再次学习和深造。同年,他在海淀区增开了一间200平米的加工车间,引进了电脑新技术,这一系列的改变为季明仁的二次创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现代化的生产加工车间,使他的生意具有了更大的市场竞争性,随着市场的变化,他的生产机动性更强,灵活性更高,生产速度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此后不久,季明仁还同时在北京的东四,西四,公主坟等地开拓了自己的新店面。
具有战略眼光的季明仁,并没有就此驻足不前,而是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于是,秀水街市场进入了他的视线。当时老秀水面临拆迁,新秀水还正处于建设中,季明仁就暗暗下定目标,到了2005年新秀水建成的时候,季明仁立即买下了一间180平米的店面,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商户,并同时加盟了中华老字号瑞蚨祥。而这些对于季明仁来说都只是事业的刚刚开始。
曲折发展 名扬世界
正当整个秀水街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时候,“假名牌”这个一直潜伏的定时炸弹被引爆了。由于许多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秀水街市场的名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假名牌问题来临后,光顾这里的客人就不像以前那么多了,很多小商户甚至一天谈不成一笔生意。在这样的困扰下,商户们只能是硬着头皮维持着。”但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坚强的秀水人思变之后,很快就从假名牌的阴影走了出来,而拥有今天值得骄傲的成衣定制品牌――秀水街。这个“秀水街”成衣定制品牌就是季明仁带领打造的。在“假名牌”这场风波中,季明仁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将自己的损失降到了最小,而且积极配合“秀水街”品牌的建立,了秀水街的成衣制造。
随着中非论坛、北京奥运会等一个又一个国际盛会,季明仁抓住一个又一个契机,用真诚和实力给自己做足了免费的“广告”。在奥运会期间里,“中华丝绸一条街”里云集的各国***要和优秀运动员多到让人瞠目结舌。
其中最令季明仁难忘的就是与美国女篮结下的友谊。“美国女篮在奥运会期间并没有住奥运村里,而是住在洲际酒店。那里有着极为森严的警备,出入都有着严格的管理。为了给美国女篮的姑娘们制作出合身的衣服,我们曾先后三次前去洲际酒店,而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待遇。” 季明仁告诉记者。
“在进入美国女篮入住的洲际酒店的时候,需要一个戴在手上的腕环,而这种腕环分别有蓝、黄、红三种不同的颜色。第一次去的时候,对方给我们的是蓝色的腕环,这种颜色表示只能进入到酒店的大厅里,不能上楼到客房;第二次去的时候,对方就换黄颜色的腕环给我们,这种颜色就表示可以在专人的带领下进入到酒店内部了;而当我们第三次再到洲际酒店的时候,戴在手上的腕环就是红色的了,这个颜色的腕环就是最高一级的,除了接受一般性质的安检以外,不再需要任何的措施,可以自由的出入酒店甚至是每一个房间。”
显然,通过这样的接触,美国女篮被季明仁的这种周到细致的服务打动了,就在进行篮球决赛的当天,晚上11点多就要参加比赛了,下午3点多的时候女篮姑娘们还在季明仁的“中华丝绸”店内欢快地享受着购物的乐趣。并盛情邀请季明仁参加在决赛结束后举行的庆功Party。
“作为一名普通的商人,我不仅获得了经济的收益,还获得了许多外国贵宾的信赖和真挚友谊。”在北京打拼了25年,经过风风雨雨的波折而成为世界知晓的中国巧裁缝,季明仁一直为之自豪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