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场轻狂的旅行,让我一口气几乎走遍了江浙一带所有“知名”的古镇,夜宿古镇,闻鸡起舞,却依然不能逃离喧嚣,和那滚滚人潮。
十年后,浙江宁海。到达酒店已经下午3点多了,我们依然决定探访附近最著名的前童古镇。半个小时的出租车,把我们从现代化的宁海县城,带入了水墨江南的旧时光。
让前童声名鹊起的是已故著名画家、导演陈逸飞,自传体电影《理发师》主要就是在前童古镇取景拍摄的,他对这里的评价就是“处处可入画”
可惜在拍摄过程中陈逸飞与世长辞。这位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画家也是让周庄名声大噪的始作俑者,不得不说眼光非常犀利独到。
沿着卵石铺就的小径走进前童古镇,满目皆是明清时期的古老民居。老宅的地基也多是用卵石垒砌,祠堂、古井、水渠错落;潺潺溪水在门前流过,溪中小鱼悠然自得,颇具生气。我们开始还顺着景点路标行走,不一会就有些迷糊了,童姓先祖按照八卦原理,把溪水引进村庄,构建成“水八卦”,溪水在门前屋后流过,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据说只要逆着水流而行就可以走出古镇。“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就是对前童古镇最贴切的描述。
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祠、旧宅林立,大部分还保留着古朴沧桑的原貌。梁枋门窗上满是雕饰,精巧的跃鱼马头墙和脊塑墙花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群峰簪笏”、“职思其居”、“欣所寄”等保留完好的大宅,几乎完整无损地保留着清代乾嘉年间的风貌,尽管现在我们对富人是羡慕嫉妒恨,但不可否认,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价值的建筑都是帝王将相之类“富人”的产业。
理发师拍摄地其实是间很小的屋子,大概不足8平米,昏暗的光线,斑驳的墙面,摇摇欲坠的木质座椅,每个人都想在理发师的椅子上坐坐,品味光阴的故事。
时光倒流,物是人非,恍如隔世。虽然这只是个噱头,但陈逸飞对前童的描述和赞美却一点没让我失望。
天色渐晚,古镇的居民都在小街上聊天散步,我们好像是这里唯一的游人
前童镇其实面积不算小,明清时的那些古街老屋被大量新建的房屋包裹着,走入古镇,外面的喧嚣嘈杂几乎瞬间被隔离,穿越到另一个世界。
与那些过度商业化的古镇不同,本地的村民依然生活在这些老宅中,老人在自家门口小憩,孩子们放学回家在卵石小路上奔跑,妇女们在门前小溪里洗衣。所以有人说前童古镇是“活”的。
前童第一大姓当然是童姓,由明代大儒设计的童式宗祠还完整的保留着,从屋顶的装饰就能看出气度不凡。里面一个大戏台,保留了很多年代久远的木雕、牌匾。现在这里是镇上业余票友们交流的地方,不少老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而且非常投入。
老街是古镇的商业中心,自然也不能免俗地挂上了几盏红灯笼,两旁有些商铺茶肆,还好前童人只是有一搭无一搭的做做生意,居民闲来无事,好像更把这条老街当作拉拉家常,聊聊八卦的社交场所。
与这条商业街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古镇中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巷,青苔、卵石,斑驳的老屋、沧桑的老人,构成了活生生的黑白水墨,无需PS,原汁原味。碰到一位老奶奶已经90多岁了,依然坚持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老宅里,故土难离。老人们一辈子都生活在小镇上,也许从来都没离开过这里,见证了古镇的变迁。
在古镇中游走,经常一不留神就会闯入村民的家中,不知是不是已经习惯了我们这样的不速之客,大部分村民对游人都很友好,和他们聊天,看他们做青团,品尝他们自己做的“前童三宝”(也就是豆腐干啦),就成了旅行中意外的收获。与其他几座富贾高官曾经居住的江南古镇相比,前童古镇显然没有那么奢华,平淡如水,中庸雅致,更真实,更生活。
看古镇全景的最佳地点在入口对面的鹿山上,据说因山形似一头小鹿而得名。山并不高,几分钟可以登顶。鹿山上前童古镇一览无余,夕阳下楼阁掩映、炊烟渺渺。很多建筑已经破败不堪,无人居住,新的建筑开始在古镇拔地而起。
据说前童对于新开工建筑有着严格的管理,原则上绝对不能对古镇的景观有任何影响。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和权利,真心希望在发展的同时能尽可能不破坏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因为这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希望若干年后我们还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前童古镇。无论如何,旅行中的美好,常驻我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前童古镇,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