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尕玛多吉和崔峰曾在新华社播发的电文中写道:“300年来,朗孜厦是八廓街阳光下的‘寒极’,它像一名孤独的幽灵极力掩藏着自己昔日的‘罪行’,躲避着八廓街炽热的阳光。”
曾经的人间地狱
寻找这个监狱没费什么周折,仍然是次旺仁钦和韦素芬亲自陪我参观,仍然是他们向我讲述这段故事。
走在有50度的陡石楼梯准备进门时,我在想:有多少藏族同胞有进无出?有多少藏族同胞在这被……不敢往下想。
“这就是展厅了!”朗孜厦陈列馆的大门开于二层,韦素芬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这是旧噶厦机构建立的规模最大的监狱,原为噶厦机构主管拉萨***务的地方。”
始建于17世纪中叶五世***喇嘛时期的朗孜厦位于拉萨市八廓街北端,南临大昭寺,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1959年3月20日被正式关闭。1998年、1999年进行过两次维修,2004年11月,进行最大规模的维修,2005年完工,建成今天的朗孜厦陈列馆。整个建筑坐西向东,石木结构,平顶,共有三层。大门设在第二层,门前为宣判台,台上有广场,原在此地举行死刑仪式。今天这里成了小商贩云集之地。
次旺仁钦告诉我,朗孜厦监狱是真正的人间地狱,只要把人犯投进这里,沉重的井盖一落,从此就……如果只关进牢里还是不错的,但对重犯还要戴上几百斤重的树杆镣(用整棵树干做成的一种刑具),5个人的10条腿被夹在同一条木镣上,想动抬不起腿,睡觉翻不了身。在这里,黑暗没有尽头,等来的只有死亡。”
在陈列馆的特许下,我拍摄了一些照片。据文书记载,监狱刑具有木枷、钢丝鞭、牛皮绳、铜马、钉指竹签等50余种。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泥塑《农奴债》中,我看到了一幅雕塑,一个农奴已经被折磨得只剩下一口气了,十指还扎上竹扦,倒绑在牛背上被拉去流放……
我一直以为这些器具也许是针对罪大恶极之人,但我错了,这些刑罚主要针对交不起赋税的平民和小偷小犯。
朗孜厦的一、二层为监狱牢房,专供关押人犯。三层是办公场所,其中一间是***府唯一办公室。***府官员称头人,由***直接任命的四品或五品的俗官充任,其行***职责就是向老百姓催差要钱;其余的几间是监狱的审判处和驻监人居住之地,设警官、秘书、管家、看守备一人,办事员20余人。监狱功能齐全,有牢房、刑具,有警官和看守。
我沿着二层狭窄的楼梯下到一层,售票员兼讲解员告诉我,一层称为地牢,有5间牢房,里面低矮而潮湿,叫人难以直身,关押在这里的都是重刑犯。在一层上下楼梯处是当时行刑的地方,刑具和刑罚十分残酷,有挖眼、抽筋、剥皮、剁手足、割舌、割鼻、割耳、戴石帽、挖心等几十种之多。如今在这里,一件件刑具揭示了旧封建农奴制法治的残忍,一具具尸骨真实地记录了当年那些死刑犯的哀鸣和酷刑下的惨叫。
朗孜厦不仅是监狱,同时还是审判和执行的场所。二层的门前为宣判台,台前是广场,死刑仪式就在这里举行,一经宣判,即将人犯绕八廓街示众后处以极刑,执行死刑的方式五花八门,但都极为残忍。
我在博物馆看到一封噶厦机构名叫次曲康的头人写给朗孜厦监狱头人的书信原件:
执格头人:
本处需要进行天女敬食佛事,需头颅四具、肠子十副、净血、污血、废墟土、寡妇经血、麻风病人血、各种肉、各种心、各种血、阴阳之水、旋风土、向北之荆棘、狗粪、人粪、屠夫之靴等物,务于二十日送往。
次曲康 十九日
从农奴到检察官的自治区隆子县检察院干警格桑平措介绍说:在旧,***什么时候“念咒经”,朗孜厦就……据不完全统计,仅1948年,朗孜厦就三次无故抓人、杀人,被害无辜农奴达21人之多。
这里曾关押过大学问家根敦群培
近代藏族著名的学者、诗人、翻译家、画家、历史学家、旅行家、散文作家根敦群培也曾短时间被关押于此。
1946年4月(另一说是1947年7、8月),英国驻藏领事官员高薪聘请根敦群培到领事馆工作,遭到他的拒绝。于是领事馆与地方当局勾结,逮捕了根敦群培。利用他是著名画师这一点,统治者宣称他的罪名是画了许多藏币假钞***案。事后情报显示:当时印度(英国)***府秘密通知在拉萨的代表英国人黎吉生,要他把根敦群培在印度加入***的情况通知噶厦。“主子怎样吩咐,奴才全部照办”,因此出现了根敦群培被噶厦逮捕的事。
由于未能找到“罪证”,审讯人员常对他拷打逼供。随后他被转移到布达拉宫下面的监狱。三年的牢狱生活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但他的身体却因监禁备受摧残。在狱中,根敦群培设法给其学生写了一封信,称:“相信这次我的大小罪名究竟是什么,将来在的有识之士面前定会做出判断,到那时我也会感到心满意足。”出狱后的第二年,即1951年8月14日16时左右,根敦群培在拉萨去世,终年48岁。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大学问家根敦群培的思想光芒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闪耀,社会上对他在藏族学术史和启蒙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相当于国学大师王国维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依然有不同的看法。
用农奴的骨头做成的法器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朗孜厦当初这些刑罚的野蛮和残忍。美国作家大卫・麦克唐纳在他的《写真》一书中,对这些刑罚作了真实的描述:“最严重的刑罚为死刑,而喇嘛复造灵魂不能转世之臆说,于是最重之死刑外,又益之以解体干颅之惨状。”
一位在居住了20年的英国女居民也在回忆录上介绍了这样一幕:朗孜厦监狱的一名看守当众鞭打犯人,然后将他的衣服剥光,在夜里把犯人捆在山顶的一个要隘口上,一夜之间犯人就被活活冻死了。
全世界所有的佛教经典,几乎都把“众生平等”、“慈悲为怀”、“自利利他”作为一种理想的追求。释迦牟尼曾说过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在佛教中被奉为“通戒”,广为信徒持守。
旧的统治者,无不标榜自己是佛门虔诚的信徒;十四世***至今仍在谎称:旧是一个人人平等、幸福的佛国天堂,人民享有最充分的人权。而事实上旧的“法典”规定:“人有上、中、下三等,每等人又分上、中、下三级”,下等人触犯了上等人就要处以各种刑罚。“十三法典”甚至规定,“人有等级之分,因此命价也有高低”。上等人杀下等人只需“偿命费给以一草绳”。
透过朗孜厦看农奴制度法治统治***谱不难看出,旧三大领主在宗教场所建造、设置监狱,古今中外闻所未闻,这发生在旧的寺庙里,发生在噶厦地方***府的朗孜厦监狱里,这是旧“***教合一”制度的产物。
我仿佛听到看到朗孜厦监狱传出的皮鞭抽打声。从今天还摆放在那里的人头骨、肢体的见证中,今天的人们根本无法理解,旧以慈悲为怀的佛教圣地,怎么会变得这样鲜血淋漓?
走出监狱,今天的拉萨阳光明媚,人声鼎沸。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不想再来了,因为看了难受。”
“是啊,谁还会愿意看它呢?”守门的老者叹了口气,像是自言自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桑烟下没有谁愿意去看它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