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10篇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1

摘 要:随着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处在新兴市场中的我们也正在积极探索构建更加完善市场制度。外部审计是完善市场主体间信息更加对称一个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研究认为,定期进行外部审计的企业会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会更加偏好于机器设备的投资,而这些投资正好带来了企业绩效的提高。研究结论和***策建议将对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策建议。

关键词:外部审计;投资偏好;企业绩效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至今,市场化进程已经三十多年,但是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相比,我国仍然算是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国家,其中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市场制度设计和市场文化方面,比如我国现阶段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市场经济制度存在不信任的问题(张维迎,2013)。其中在制度设计方面,市场信息的完全性和对称性是其重要的一方面。借助于2012年世行对我国商业环境的调查数据,我们以外部审计这一切入点,通过建立模型来详实考察企业定期接受外部审计对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以及对作为企业终极目标的利润的影响。

目前基于对信息不对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原因不外乎是上市公司的数据比较容易得到,而且可信度也比较高。屈文洲、谢雅璐和叶玉妹(2013)就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出结论:信息不对称水平越高,则公司的投资支出越低。而且还进一步发现,信息不对称水平较高的公司,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较高,并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但是他们是借助微观企业中的PIN值来衡量信息不对称程度,没有借助现实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外部审计――来探讨,这使其更大程度上限于理论层面来研究。对于企业投资的问题,何青和李皓鹏(2013)就曾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认为,当企业现金流较低时,企业会推迟投资计划,而当企业有比较充足的现金流时,企业偏好于尽快实施投资,这与我们文章模型(1)中运用的融资渠道控制变量得出相类似的结果,只不过我们是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在外文文献中,有较多学者专家运用世行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研究。Feng Chen,Ole-Kristian Hope,Qingyuan Li and Xin Wang(2010)就深刻探讨了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他们认为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的投资效率存在着正的相关性,特备是在获得银行的融资方面,企业财务报告质量起到显著的作用。财务报告质量也是衡量企业与投资者信息对称性的指标,而且衡量的是实质的对称性。但是他们着重研究的是财务报告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没有考虑到投资的内部结构。Mahmut Yasar和 Catherine J.Morrison Paul(2007);Thorsten Beck & Asli Demirgü-Kunt &María Soledad Martínez Pería(2010)等人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但是他们都是把视角放在了投资总量上,没有拆分其中的结构,这与我们不同。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我们考察了被采访企业是否经常性进行外部审计,结果如表一,我们根据企业的规模,将企业是否参与定期审计进行如下统计。我们看到小规模企业,即就业人数在5到19人之间的企业中,有956家企业参与调查,定期进行审计的企业达到679家,比率占到71%;中等规模企业即就业人数在20到99人之间,参与调查的有905家,定期进行审计的有624家,比率占到了70%,略小于小规模企业;而大规模企业即就业人数在100以上的企业,有726家参与调查,其中只有200家,比率只有27.5%定期进行审计。为什么大中小规模企业进行外部审计会出现倒挂的情况呢?我们推测在进行市场融资时,大规模企业本身资产雄厚,资信比较好,所以在市场上容易获得优势,特别是在融资市场上,容易获得资金,而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较少,在融资市场上没有大规模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为了获取投资者或者客户的信赖,减少信息不对称,就会有积极性进行外部审计,用于证明自己资信良好。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基于以上描述统计分析和本文的需要,本文运用横截面数据的广义最小二乘法来估计,这样就避免了数据的异方差,保证结果的稳定性。为了探究外部审计对企业投资偏好的影响,对一下模型进行估计。

KINVEST=α+βAudit+γCONTROLS+μ(1)

PROFIT= +KINVEST+CONTROLS+(2)

PROFIT= +INVEST+CONTROLS+(3)

在式(1)中,KINVEST表示投资偏好,具体就是上文中所述的两类投资,Audit是一个虚拟变量,表示企业是否定期进行外部审计,CONTROLS包含了诸多的控制变量。PROFIT表示企业的利润,KINVEST表示企业的投资偏好,就是上述的两类投资,INVEST表示的是企业是否进行投资。

(二)实证结果

利用世行调研的横截面数据来对上述模型进行广义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1)的结果见表五,模型(2)的结果见表六。模型中的规模、企业寿命、所有制、是否有国际质量认证以及行业地区等变量已被控制,但由于与文章的结论无关,其结果不在文中展示。

解释变量一类二类一类二类PROFITPROFIT

是否审计3697*(222)-3697*(-222)3697*(222)-3697*(-222)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2

【关键词】投资 审计费用 房地产上市公司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对商品房投资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审计作为一种外在监督机制,能合理的判断出企业投资结果的好坏所带来的经营状况的好坏,从而促使企业改进投资决策,提高投资效率。已有的文献主要是从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事务所特征、财务状况这些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很少有学者从投资角度分析。过度投资可能会降低企业收益,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引起严重的财务危机; 投资不足则使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黎来芳等( 2012)研究表明,融资规模与过度投资正相关,而投资者保护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也有少数研究从会计***策、审计对银行借款的监督角度研究了企业投资问题。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投资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经营的好坏。当Q

H1:投资机会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一定期间内,如果房地产企业对外进行的投资越多,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审计师进行控制程序和实质性程序就会较为复杂,发生的审计费用就越大。因此碑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投资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0年-2014年在A 股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值可能异常的ST公司,然后进行了缺失值和不匹配值的提出,最终获得657个样本,数据来源C***AR数据库。

(二)模型、变量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的投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合前面所出的投资机会、投资规模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假设,参照黄B、黄妮(2012)以及之前学者在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方面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如下的模型;

各变量的解释见表1。

本文使用了stata 12.0为计量工具进行分析。

(三)实证研究结果与解释

1.描述性统计

在进行回归之前,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2.相关系数统计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下表。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审计费用与托宾Q值和净投资成正相关,审计费用与企业资产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3.回归分析

通过stata12.0对各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如下结果

上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回归的结果很显著。

1)投资机会方面:回归结果显示,在置信度为1%的置信区间内,投资机会与审计费用成正相关,即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大,审计费用越高,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越小,审计费用越低,符合原假设。

2)投资规模方面:本模型中通过房地产企业当年的净投资来衡量投资规模。回归结果显示,在置信度为0.1%的置信区间内,投资规模与审计费用正相关,即企业投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投资规模越小,审计费用越低,符合原假设。

3)其他方面: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进行公司资产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国有控股的公司审计费用较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公司的审计费用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公司的每股收益与审计费用负相关。这些结论均和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

[1]蔡吉甫.公司治理、审计风险与审计费用关系研究[J].审计研究,2007,08.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博弈论;博弈关系;审计监督

一、引言

近几年来,审计监督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加强廉***建设、维护经济秩序、监督宏观调控措施落实,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许多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工作亦已开始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财经领域里的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且有时十分突出。例如会计核算不真实、财***财务收支中弄虚作假、财***资金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等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因而进一步加强依法审计,揭露和制止财经违法违纪行为是审计机关的根本任务,也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审计机关在敢于***、勇于***的同时,还必须善于***、巧于***。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审计机关与被审计部门存在着博弈关系。因而,建立必要的、简单的博弈分析模型,在进行博弈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与对策的角度上求解审计的覆盖面,对提高审计力度、审计效率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从建立简单的审计博弈分析模型入手,在对模型求解并在对解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了审计覆盖面,怎样提高审计约束力度以及被审计部门弄虚作假与被审计的关系等相关问题。

二、文献回顾

博弈论(Game theory),主要研究博弈各方之间的相互冲突、对抗、竞争或在面对一种局面时的对策选择行为及其均衡问题。在18世纪上半叶或更早就出现了对策略依存关系相关问题的研究萌芽。Waldegrave(1713)提出了两人博弈的极小化极大混合策略解。Cournot(1838)和Bertrand(1883)提出了最经典的博弈模型,即从产量决策和价格决策分析垄断的双寡头竞争模型,确定了在竞争之下各自的最优反应函数。1944年,John Von Neumann和Osk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系统的博弈理论初步形成。严格意义博弈论是方***,而非经济学的分支,但其是在经济学领域中应用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方***。博弈论将现实世界中不同决策主体的选择行为抽象为利益的冲突与一致,以构建博弈模型的方式来研究局中人的策略选择问题,使论证具有客观性;博弈论将信息不对称性(Information Asymmetry)作为研究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使分析具有现实性。博弈可划分成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与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当局中人的行为相互发生作用时,当局者之间可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作博弈是当局者之间可以达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否则,即为非合作博弈。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非合作博弈,而且研究者主要关注的也是非合作博弈。John Forbes Nash对非合作博弈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在于其定义并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的存在,被称为“纳什均衡”。根据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每个经济主体都会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其行为,所以均存在博弈的理由。本文试***针对企业审计的博弈主体以及每个博弈主体可供选择行为策略和支付函数或收益矩阵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三、企业内部审计模型分析

(一)博弈原型

“看守与小偷”的博弈原型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仓库的看守和小偷之间相应选择策略。看守为了自己的利益会选择睡觉,但又不能被小偷偷走太多仓库里的货物而丢了饭碗,他会适当的选择睡觉和不睡觉两种策略;而小偷要偷走仓库里的货物,但又不能被看守抓到,他也会适当选择偷与不偷两种策略。

最终,看守与小偷分别在某一概率水平选择自己的策略,达到均衡。

(二)模型建立

将博弈论中的小偷与看守的博弈加以改动,便是经济犯罪的博弈。

研究假设: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唯一目标是履行岗位工作职责,打击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不法利益和造假行为,树立诚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外部利益群体受不法利益所驱动;企业外部利益群体只有两种行为选择:造假和不造假;企业外部利益群体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对其实施的监督查处方式是可预测的;企业外部利益群体行为选择带来的收益是可以估计的。假设(1)使企业各职能部门作为监督方与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相分离,从而成为监督博弈的参与者;假设(2)使利益驱动限制在不法利益驱动的范畴;后三项假设规定实施监督方与被监督方可能“同时选择行动”,并对参与双方的特征、战略空间以及支付函数有准确的认识,从而使该监督博弈成为一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将博弈论中的小偷与看守的博弈加以改动,便是经济犯罪的博弈。假设博弈的双方分别是审计部门和使用被审计单位。那么审计人员有审计和不审计两种策略;被审单位也有作假和不作假两种选择。博弈双方都以自身的利益做大化为前提。即:如果被审计单位人员做假而没有被审计人员审计,则作假得逞。被审计单位受益V,但国家蒙受损失-X,见表1。

表1

审计部门

被审单位 不审计 审计

作假 V,-X -Y,0

不作假 0,Z 0,0

如果被审单位人员做假而被审计查到,则要面临惩罚,产生负效应-Y,而审计部门没有损失。

如果没有审计监督,被审计单位也没有作假,则有效用Z。如果有审计监督,被审计单位没有做假,则双方都没有得益。

(三)模型解释

当审计人员选择不审计时,对被审计单位来说做假是最好的策略;但审计人员选择审计时,对被审计单位来说,不做假是最好的策略,以此类推。假设最初的组合为做假、不审计,那么国家将蒙受损失,审计部门将选择审计策略。而选择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将选择不作假作为最好的策略。因为审计的成本很高,所以当没有单位做假时,审计就没有必要了。如果审计部门不审计,因为做假是有收益的,所以各单位会选择做假,这时就回到了最初状态。这用循环回周而复始,永不停止,并且不论从哪种状态开始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所以这个博弈无法自动达到均衡。如此一来,各单位和审计部门只能以某概率分布来选择自己的策略:各单位判断做假而被审计出来的概率大时就会选择不作假,作假而被审计出来的概率小时就会选择做假。审计部门判断各单位作假的概率大时就会加强审计,判断各单位做假的概率小时就会减少审计。

四、审计部门对策研究

(一)加强企业审计监督的总体思路

坚决而有效地执行审计与切实保证审计的***性,是企业资本运营经营业务开展,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全面、及时、准确、系统的有力保证。应着力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披露、审计监督等方面来构建适合企业、富有效率且能实施落实的审计架构。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健全审计机构,规范经济决策行为,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目标控制和业绩评价,切实促进企业各职能部门努力工作,发挥审计监督和评价的职能。

(二)改善企业审计监督的具体对策

遵循加强企业审计监督总体思路的指引,从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强技术学习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审计监督力度,着力提高造假被发现的概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切实做好审计信息化基础工作,增加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成本,提高现有制度的威慑力等方面进行对策设计。

首先,不断深化审计监督制度体系建设。企业审计监督需要外部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提供保障。现代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科学、系统、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对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立法需求,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因此,必须从制度体系设计和架构功能建设上给予安排。

其次,不断提升公司各职能部门人员的素质。企业运作全过程所涉及的业务对技术研发、业务拓展、供销管理、行***管理等各职能部门的要求在显著提高,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这也是实施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审计各职能部门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业务的成败,影响成企业的生存发展。

第三,不断加强公司财会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由于财务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特殊地位,企业管理当局必须高度重视其选拔和培养工作。财会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治素质、较强的法制观念、优良的职业操守、较精深的技术水平、较全面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组织领导水平以及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具有应对和鉴别造假的专业本领,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防范于未然。

第四,不断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企业审计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审计部门受相关利益者委托,站在其立场上,***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依法监督企业合法经营,重点审计企业效益,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和履行参谋的职能。

第五,不断加大对违反财经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为更好的监督国有资产,有必要加大惩处违反财经制度行为的力度。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企业要认真查找原因,认真整改及总结经验教训,并对企业各职能部门中有关责任人员按规定进行问责。对拒不接受审计监督,屡次违反财经制度的行为要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予以惩处。

第六,不断提高财经违规纪违法行为的处罚成本。对违反财经、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制度,利用职权、假公济私、营私舞弊的行为,要坚决查办,决不姑息纵容。同时,要加强教育引导及信用体系建设,使企业职工认识到违反制度不仅要受到经济处罚,还要受到行***处理,情节严重的还要受到***纪国法的惩处,使家庭、亲属、朋友等关系群体受到巨大伤害,社会成本极大,得不偿失,以便能在主观上树立一道坚强的思想防线。

最后,要不断推进现代审计监督控制的信息化进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IAMIS)在技术层面的引入,使审计理念、审计方***以及监控手段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审计、实时审计、虚拟审

计以及分布式审计等原先在理论研究中已经产生的先进方***,现在都具备了转化为现实的技术条件。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结论

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被审单位和审计部门将达到最差均衡。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均衡状态,尽可能减少被审计单位的违规可能性,从而达到审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王翠春,侯培国.国家审计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06(8).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4

【关键词】英国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灵活性;针对性;法定审计

一、问题的提出

近日,为了响应“审计免除和会计框架改革”会商的成果,英国***府拟允许更多的企业基于自身的经济状况,自行决定是否开展法定审计。近些年来,报告要求变得越发复杂,企业为此投入的成本不断增加。商界不堪重负,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按照目前的标准,中小企业如想获得法定审计豁免权,它们需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两项: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资产规模不超过326万英镑;营业收入少于650万英镑。该方案一旦实施,鉴证门槛以及审计和报告要求将有所降低,共有逾10万家的英国企业将拥有审计选择权。

由此可见,该方案使得审计活动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入成本和法定审计的复杂性,这一方案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第二部分对该方案进行了客观评价,第三部分将其与我国法定审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于第四部分探讨了该项方案在我国借鉴的可能性。最终,于第五部分得出结论。

二、对英国该项新方案的评价

一些公司法学者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发现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与审计对于小企业成本过高,而带来的收益有限。尤其是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微型公司,成本问题并不突出,审计的必要性也就大大减弱了。即便是微型公司有外部借款行为,也可以通过担保或其他途径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并不需要一个高成本的、整齐划一的会计与审计制度。如此看来,英国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的这一举措迎合了英国中小企业呼吁改革现有法定审计模式的需求,使得企业为此投入的成本明显降低。

三、英国与我国公司法定审计模式的主要区别

我国于2005年进行了《公司法》的修订。修订后的《公司法》较为详尽地确立了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定审计制度,其第165条第1款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本条规定明确了审计的主导者为注册会计师,但对法定审计范围的规定仍未明确,导致《公司法》修订后对这一问题仍存在着理论认识的差异和实践操作的盲目与混乱。一些学者认为,《公司法》第165条第1款所述之“依法”是对法定审计范围的规定,其所依之法为与法定审计范围相关的所有法律,由此可认为我国《公司法》实行的是部分强制审计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只有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实行了强制审计制度。

而英国在实行新的法定审计方案后将会使原来实施法定审计的企业范围进一步缩小,更多的企业将会拥有审计选择权。由此可见,英国与我国公司法定审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审计范围的不同。与此同时,审计活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彰显出来,而这正是我国现有法定审计模式所欠缺的。

四、关于我国借鉴英国此项方案可能性的探讨

(一)我国法定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审计活动不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国有企业实行法定审计制度。中小企业无权根据其自身经济状况自行决定是否开展法定审计,企业对法定审计丧失自主选择权。这使得审计活动不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2)中小企业法定审计的执行成本过高

根据英国公司法学者对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强制性会计信息披露与审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过高,收益有限(Freedman& Godwin, 1993)。不仅如此,为小企业服务的往往是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欧盟统一公司法指令第8号提高了对法定审计师的资格要求,增加了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后者进一步转嫁到小企业身上。同样,在我国,法定审计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负担和费用、增加的社会成本也不容忽视。

(二)英国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这一方案是否值得我国借鉴

由上述分析可知,英国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这一方案具有降低法定审计执行成本和复杂性以及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等优点,而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法定审计模式存在诸多缺陷,因此试想,该项新方案是否可在我国实施?下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审计环境不同。我国当前的审计环境与英国相比有一定差别,这是导致我国法定审计模式与英国法定审计模式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而英国在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时亦是以其较发达的经济背景和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基础,与此同时,也迎合了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复苏对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

其次,企业的内部治理、监管、以及产权结构现状不同。企业的内部治理、监管、以及产权结构是基于其当前所处经济环境所产生的。经济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内部治理、监管以及产权结构的差异。此外,英国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是基于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而我国目前尚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企业的内部治理、监管及产权结构发展尚不完善。

再者,若借鉴英国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这一方案,虽然其使得审计活动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投入成本和法定审计的复杂性,但制度的借鉴还应该考量一些共性问题,譬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低***性引发的审计质量降低对利益群体的损害现象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引发各国增强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性的立法现实;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相同现状,因此也应该把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性作为改革法定审计模式的重要目标。这必然会增加审计活动的相关成本。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尽管我国现行法定审计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其是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的,目前尚无需对其进行根本性改革。

五、结语

本文阐明了英国降低中小企业审计要求的主要特点,同时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将其与我国现行法定审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最终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环境探讨了我国借鉴英国此项方案的可能性,并最终得出其不适宜我国借鉴的结论。

合理借鉴是制度比较研究的目的之一。从制度体系的角度,英国法定审计制度的改革于我国公司法有借鉴意义,但借鉴必须立足本土化,对法定审计制度的具体内容规定,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公司内部治理、外部市场条件和监管、以及公司产权结构现状;另外,由于***审计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审计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水平、审计环境等问题也是制度内容规定不能忽视的。要在充分的本土化基础上对法定审计模式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燕.公司法定涉及模式的演变[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3).

[2]郝自贤.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制度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09(11).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推广 研究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关注和控制组织风险,帮助组织增加价值的新的内部审计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国外学者开始致力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研究。2000年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理论引入我国,因为与传统被动式的审计模式有突出区别而引起我国学术和实务界的关注。如强调审计目的为组织增加价值;以实现组织目标为自身的目标;关注组织的战略决策,用管理层的方式进行思维;强调审计双方的协作关系;拓展审计范围,将风险作为审计焦点;注重与管理当局的伙伴关系;强调审计的“客观性和***性”兼顾等。当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发达国家的内审实践中日益得到普遍应用和不断完善,但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却不乐观。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

( 一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现状1996年,IIA研究基金会为了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全球性框架,了《内部审计的未来:特尔菲研究》的报告,提出要建立注重风险防范、提供增值服务、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的内部审计发展方向。1997年,IIA成立了一个负责研究内部审计准则新框架的核心工作小组。根据该小组提交的内部审计职业准则新框架,IIA在2001年底了著名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标准》认为内部审计应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组织目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改变了原先以检查历史记录和评价组织运营情况为主的审计方式,转变为更加关注组织面临的风险和如何增加组织价值。随着我国公司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得到了我国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如王光远(2002年)对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企业风险预防和监控提出自己的观点;严晖 (2004年)从系统论与控制论出发,探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所发挥的整合和反馈作用;王晓霞(2004年)研究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程序,包括编制审计计划、选择被审计者、审计目标与测试、审计发现与审计报告、后续审计等。郭群(2006年)提出内审师要首先系统地分析、识别、衡量企业面临的风险,按照风险的高低,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被审计对象的先后顺序。我国实务界也就各行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和模式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但在我国企业中,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比例和程度都较小,企业常常是按照法规的要求被动进行,很少出于自身考虑主动实施。同时,内审人员缺乏风险管理知识和意识,也影响我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作用发挥。

( 二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基础(1)受托责任的履行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产生直接推动。20世纪初,股份公司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使企业***内审机构的出现,并使财务导向的内部审计得以开展。当时企业内部受托财务责任的履行情况是通过财务报表得以体现,因此当时内部审计的重点由财产、资金保管的安全性和账簿的验证转向了财务报表的审查。1947年,IIA出台了第一号《内部审计师责任说明书》(The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ies of Internal Auditor,简称SRIA NO.1)认为:内部审计目标是帮助管理者有效管理组织业务活动,保护及增加公司利益。1971年IIA颁发了SRIA NO.3认为,内部审计是组织审核内部经营的***评价和管理控制活动,以衡量和评价控制控制的有效性。这标志着业务导向内部审计的开始。20世纪中后期,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得管理者出现决策失误和控制不当的概率增加,决策失误往往对企业有全局性影响,于是决策成为管理中的核心因素。内部审计在注重业务导向的同时,也进入了管理导向阶段。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旨在帮助管理层明确决策方向,增强决策效果,提高组织竞争力。在技术上强调“人性化”,即要与公司的管理层以及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采用“参与式审计”的形式,又要以系统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管理,充分考虑外部关联方的影响和组织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更强化了以管理为受托责任的内部审计的开展。20世纪90年代,科技的发展导致管理理论与实践发生了丰富的变化,如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有了新的演进,各国也出台各种涉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法规。IIA出台以风险为主导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正是适应了防范风险的受托责任观的转变。(2)管理理论的发展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一是委托理论。科斯(Coase)1937年提出“企业是生产要素的一组契约”的观点,引发了最早的委托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是由构成企业的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外部的债权人、关联交易商、客户、内部股东、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等)组成的共同组织,是他们之间缔结的一组契约的联结。为了防范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确保人的行为不偏离或损害委托人的目的和利益,委托人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人行为进行控制。这是内部审计即发挥监督作用,也承担人角色的理论根源。二是“纳氏均衡”理论。1994年约翰・纳什提出了“纳氏均衡”理论,认为组织战略虽然是由单个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但并不意味着是一个总体最优的结果。在个人需求与集体需求冲突的情况下,追求自身的利己行为可能导致对所有人都不利的“均衡”结局。因此,合作才是最有利的“利己策略”。根据该理论,企业内部各机构只有目标一致,相互了解,才能使企业实现最终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不应在组织内部扮演“警察”角色,而应与各部门相互合作。三是支持关系理论。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提出在一个大的组织系统内建立起发挥“连接点功能”的组织来协调各子系统的活动。该理论强调每个组织成员的工作都是不可或缺,而内部审计就是这些成员间最重要的“连接点”之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由于其目标与组织相同,理应承担维持组织整体性的“连接点”作用,实现企业高效运作。四是权变学派理论。该理论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或方法。据此,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必须思路广阔,审时度势,了解组织的活动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建议。五是战略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迈克尔・波特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安东尼、安索夫和安德鲁斯的“3安范式”为代表的战略管理理论,迈克尔・哈默及詹姆斯・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也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较深影响。他们强调要适应多变和多样化的环境,从战略层面和风险层面重新审视现有的管理实践,关注未来和价值增值。(3)相关法规的出台也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推广垫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规范。在公司治理方面,先后颁发了Cadbury报告、Greenbury报告、Hampel报告、Turnbull报告等;在内部控制方面,1992年,COSO委员会了 “内部控制整体架构”;在风险管理方面,2001年加拿大颁布了整体化风险管理框架;2002年美国***府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几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如安永、普华永道都了风险管理指南;COSO委员会2004年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ERM)。这些法规突出了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的关系,充分反映了风险理念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影响,强调了管理层对风险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运作环境。

二、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应用必要性

( 一 )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 (1)我国内审机构的建立行***色彩鲜明。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在企事业的延续和补充,并在国家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行***色彩浓厚。内审机构既要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管理,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在本单位领导下开展工作,造成既非***府审计、也非社会审计的模糊身份。单位决策层普遍认为内部审计是因行***命令而设,并非自身管理所必需,很少重视完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工作环境。(2)内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要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增加企业价值的综合性经济分析活动,对内审人员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要具备财务、审计、管理、法律、金融、工程、信息等多科知识,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审计技能。而目前我国内审人员还不具备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所要求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学科结构上欠缺;审计方法简单,理论和实践技能不强;并且具有CIA资格的内审师匮乏。如我国内审人员大多所学审计和会计专业,适合开展账项和制度基础审计,在改善单位经营管理、加强风险的应对、增加企业价值等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但在西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构成是1/3经济管理专业,1/3工程技术专业,1/3其他专业。并且内部审计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和遵循性审计为辅。1989年美国公用事业行业企业内部审计只有19%的时间用于财务审计,其余时间都转向经营审计。(3)内部审计管理方法落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与国际先进企业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相比,我国风险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大多采用定性分析法。不能恰当地预测、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被动进行,并非出于企业自身考虑主动进行。据调查,80%的被调查单位不存在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35%的被调查单位由总裁来监督风险管理活动;68%的被调查单位不存在正式的风险管理活动;60%的被调查单位对风险的管理仅限于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购买一些强制性保险,而很少系统地考虑防范风险的措施。这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在激烈竞争和多风险环境中求发展的要求。(4)内部审计缺乏相对***性。我国内审机构因国家干预和推动而建,组建欠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缺少相对***性的状况突出。内审机构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的工资、福利都受本单位负责人支配,以致当领导的经营行为违法违规或不合理时,内审人员顾虑重重,难以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能;在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时常受到各方面牵制,难以开展***的审计活动。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西方内部审计采用系统选择法、示警事项法以及应被审计者的要求选择。系统选择法是基于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排序的选择,是西方最主要的选择审计项目方式。而我国组织选择内审项目时,被动接受管理层的指示和安排占了很大比重。

( 二 )我国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采用帐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而这两种审计模式由于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内部审计的审计效率低下、审计结论缺乏可操作性。在帐项基础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将精力放在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及其有关凭证的审查上,而较少分析产生财务报表结果的过程、原因和对策。该模式只能适用于一些小规模企业的财务审计,难以用于较大规模的企业。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内审人员注重对内部控制的审查,通过制定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评价,并向管理层提出改进措施。然而该模式以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为审计重点,而不是根据内控制度要实现的企业目标为审计依据,可能会导致审计结论脱离企业目标;其次,该模式主要关注如何加强内控系统,会导致内控系统越来越严密而僵化;此外,该模式着眼于对过去和当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导致审计效果滞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依据风险立项,关注风险,测试风险,控制风险。将风险分析评价、建议结论紧紧围绕如何控制风险、增加价值开展,使内审宗旨简单直接。传统的内部审计无法有效地为组织增加价值,影响内审本身在组织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外部审计扩展服务领域,将风险评估、会计咨询、投资及管理咨询等业务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和开支,也不断地削减内审机构或部门,将内审业务外包。内部审计外部化客观上动摇了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威胁内部审计的职业生存。在这种危机面前,内部审计积极为整个组织提供风险咨询服务,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重新树立了内部审计高于外部审计的指导优势,巩固了职业生存空间。

三、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策

(一)建立相关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根据200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内协制定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10个具体准则。至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己经颁布了27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这些规章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内部审计的发展要求还相差甚远。与最新的IIA准则和国际内审惯例相比,中内协对内审规章引入风险导向观念的程度和范围仍不充分。IIA的“风险管理”、“增加价值”、“咨询”、“控制自我评估”、“审计委员会”等概念,在中内协的准则中,未予引入。因此,当前急需建立起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规范,从制度层面保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顺利开展。

(二)推广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辅助的混合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原有审计模式的淘汰。在当前审计中,既不能缺乏风险导向的审计意识,也不能单独推崇风险导向审计而排斥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混合内部审计模式。例如将账项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辅的混合模式应用于高风险企业或家族企业。将制度基础审计为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辅的混合内审模式应用于生产规模大、经营广泛的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等。因为设计良好,执行有效的制度、账项基础内部审计也能很好的满足审计目标,所以为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治理结构所需,我国审计实务界当务之急是汲取国外内审经验,逐步引入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念,开发出适合我国企业现状、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混合审计程序和模式,以促进我国内审事业发展。

(三)采用多样化的风险评价方法审计人员需要将所关注的风险控制目标、程度、有效性和影响等与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将风险情况准确反馈给管理层需要一个较好的风险评价方法。一是内部控制自评。即内部审计帮助管理层对本单位内控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反映当前管理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管理责任,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该方法可减少工作量、节省审计工作时间。二是利用网络收集风险数据,设立风险指标。内审人员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一定的指标把企业面临的风险量化,以评价风险,达到控制和预防的目的。

(四)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的迅速兴起,内部审计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是转向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我国内部审计应当尽快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加强与组织各部门的配合和沟通,为内部审计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奠定基础。

(五)兼顾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性***性通常被认为是内部审计最为重要的属性,但是内部审计的***性存在固有局限,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超然***”。对“***”属性的过于强调会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的敌对关系,内部审计“咨询顾问”、“业务伙伴”的角色也就无法体现,所以要在强调内部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客观性。IIA2001年颁发的内部审计定义中用“***、客观”取代了此前六十年所有定义中都没有改变的“***”。“***”指内部审计机构的***性,“客观”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机构的***性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在报告结果时必须***,在确定审计范围、实施审计程序、报告审计结果时不受干扰。客观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避免利益冲突。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 IIA 1999年“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报告CFIA (The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ing)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注点的变化,带动内审人员知识技能和行为技能的提高。当前要积极提升我国内审人员胜任能力,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技能,熟悉行业、市场、产品竞争等外部环境和单位内部各职能、流程的全貌,具备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和应用能力的综合素质;二要有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及风险防范意识,具有洞察评估风险(自身审计风险和单位整体风险),主动收集信息评估战略、***策、财务、领导等各类风险,运用分析程序,设计审计测试方案,寻找促进组织增值的途径;三要具有全局意识,能够提交具有建设性意见的内审报告,促进单位由过程管理、行为管理向文化管理、战略管理转变;四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与组织内各层级管理者建立良好的正式关系,注重培养内审人员良好的职业心态及行为能力;五要加强后继教育和理论研究。对内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特别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单位的效益和投资决策的影响要重点学习和研究,注重把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交流推广。

(七)创新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在平台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交换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改变传统审计方法,充分利用风险评估、内控测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不仅要有精通财务和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熟悉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及时地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加快了审计信息化进程,计算机审计成为未来审计的重要方向。计算机审计能比手工更迅速有效的完成审阅核对、分析比较等各项工作,能对内部财务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的监控与评价,对各种资金、资产进行密切跟踪,从而得以评估和控制风险。然而,目前我国采用计算机审计才刚刚起步,认识不到位,计算机内部审计还没有推广。我国要积极开发使用电算化审计软件,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和数据库;内审部门要配备或外聘专门信息技术人员,加大对内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培训,不断深化并拓宽培训内容。

参考文献:

[1]罗冬梅:《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6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持续丰富发展。目前学术界在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来源、?热菁把由旆矫妫?多采用归纳演绎等规范研究方法。对审计模型的构建和理论验证等多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而案例研究方法多针对企业应用技术创新审计理论和模型的情况。本文拟归纳总结上述方法在技术创新审计方面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在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 规范研究方法的应用

1.1 在技术创新审计自身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

陈劲等(1997)对技术创新审计的思想概念、理论模型,以及审计工具的内容准则、使用方法和应用结果进行介绍并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审计工具作相应修改等结果。得出结论:审计工具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现状进行全面评估。

陈劲等(1999)通过比较归纳管理审计、高标准定位、技术创新测度以及技术创新审计理论,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其理论来源进行推理,作者认为技术创新审计包含与审计对象有关的模型、关联问题和应用过程。

卢宁文等(2009)结合审计理论,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汇总解析创新型企业的工作目的和具备条件。并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把过程审计和绩效审计纳入创新审计的具体内容之中。研究表明,审计工作可以准确反映创新绩效信息,为企业提出管理措施。

由上可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从思想启发、比较分析、差异性等多个角度对技术创新审计自身理论进行研究时,大多使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由研究假设和目的出发,从中推导出为审计工具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的合理原则和程序,对创新审计理论进行归纳分析。

1.2 在技术创新审计与其他理论结合方面的应用

张炜(2007)归纳技术创新理论、审计理论,对创新型企业评价基准进行研究。结合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及模型,定义相关操作性概念,采用演绎推理方法构建全面创新评价标准的“创新输入―创新过程―创新输出”因果关系概念模型。

廖雅等(2010)解读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假设了技术创新审计概念的完整体系。采用系统工程法构建技术创新审计概念模型。以划分各级创新利益关联方为前提,并结合技术创新管理概念相结合演绎推理,提出企业推行技术创新审计时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黄益等(2015)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有关问题进行调研。结合价值链分析理论演绎推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审计工作,形成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审计理论框架。结论为结合价值链理论可以促进审计管理理论的完善与进步。

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与其他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规范研究方面大多采用演绎推理、逻辑推理的方法。从普遍性原则出发与其他研究相结合将理论进行延伸,演绎推理出个别的研究结论。研究人员以各自既定的价值判断为根基,力***推导出逻辑最优的审计模型,对于技术创新审计相关理论延伸的建立进行讨论。

2 实证研究

齐萨等人(1996)提出假设并构建技术创新过程审计模型。他们采用数据档案研究和实证统计分析方法,利用现有资料作了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整理工作,设计审计的方式方法。结论表明该工具的有效性得到了验证,能够真正发挥审计积极作用。

马宁等(2000)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及准则。并采用技术创新的学者理论测试(α检验)和技术主管人员工业测试(β检验)对以打分卡为形式的审计准则进行验证,对相关变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框架基准合理且具有可行性。

陈劲等(2002)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统计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主要障碍因素采用因素分析。并将符合审计条件的企业的三类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汇总均衡,求其相对比值。验证了它们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由上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实证研究方面,多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变量、指标等角度对建立的技术创新审计模型进行检验,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注重对相关理论的验证,以帮助我们正确的解释和预测审计现实。

3 案例研究

李飞宇等(1999)以杭州锅炉厂为样本进行个案研究。采用齐萨等人提出的创新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对锅炉厂的技术创新过程开展区域试验。研究表明检测指标体系评价能力突出,锅炉厂技术创新源等方面做的很好而消化吸收等能力不足。

陈劲等(2006)建立适应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审计的SPRE模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浙江某集团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审计评估,积累模型应用经验。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指标还有些不足,需要改进完善此模型以及创新体系结构。

张炜等(2009)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区域范围内的三家创新型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试验性应用,实证检验了全面创新审计模型和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此项创新审计工具和操作流程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创新能力和动态过程的效果。

由上可见,在技术创新审计案例研究方面,大多采用将审计模型工具与企业实际运行相结合的方式检验其应用效果。体现了案例研究独特性、归纳性以及对客观事实全面而真实反映的特点,可增强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案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创新审计(包括所采用的技术、程序、系统、方式)本质的可能性。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7

关键词:国企审计;管理制度;技术人员;服务意识

在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性、强制性、权威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服务意识不强,整改落实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意识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国企审计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以确保国有资金得到有效运转。

一、国企审计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国有企业的经济会计审计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技术需求,其中财务审计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系统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快速对国有企业经济模式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审核和了解,并且根据法律相关规定,根据国企改革流程中,违反经济财经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比如,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经济财务混乱、资产流失严重等相关问题,阻碍了国家资产的安全运[1]。第二,国有企业经济审计在操作过程中,详细监督和检查国家各个项目优惠***策和操作措施,进一步保证企业在发展措施中有效明确各个环节是否落实到位,以此作为基础,积极向各个级别***府实施反馈相关审计信息,进而为各个界别***府管理制度和规定提供有利决策信息。第三,在国有企业经济财务审计操作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审计技术能够有效监督国有企业在行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并且积极查处和纠正三乱等相关行为,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尽可能减轻运转负担性,进而不断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利。第四,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检查企业自身是否已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进一步推动企业不断加强对经济财务的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挖掘企业内部发展潜力和动力,从根本上强化国有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五,国有企业在运转和经营过程中,审计部门的建立有利于实时监督管理部门和领导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是否具备领导能力和责任心,进一步推动企业的领导和监督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规定。

二、国企审计面临问题

(一)管理问题

1.技术人员素质差随着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企业自身经济管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进而无法有效适应国企改革及内审工作质的突破。国企部门即使已经开展相关管理制度改革,但是大部分企业仅仅能够掌握单方面的知识内容和管理模式,对于经济审计业务不能融合贯通,导致现阶段既能懂得审计理论知识,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综合性人才极为短缺,致使国有企业的审计水平仍然停留在表面,无法有效触及深层,最终造成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技术能力都无法满足国企自身运转实际需求[2]。2.专业人员较少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审计部门,以及专业人员在专业结构设计以及搭配上,明显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此种发展现状不仅严重阻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一定程度上导致审计人员的配置十分单一,明显缺少专业技术能力、审计工程建设能力以及系统管理等相关能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产生了极大的局限性。3.企业服务意识不强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审计部门开展常规审计时,对于审计知识和技术成果无法充分运用,导致审计决策和执行效果无法满足领导需求。加上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审计部门的建立和态度上,仍然出现审计制度建立容易,执行却难的发展现状,导致部分企业仅仅关注审计后期的监督和审查,忽视了企业的服务需求,在日常工作内容上,也仅仅关注审计环节,忽视审计后续的建设意见和管理策略,长期以往,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混乱,极易产生违规违纪问题。4.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结构组织方面,并不能真正的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管理机构,所以国有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一旦涉及到重要决策后,经常出现主要领导共同商议,最终造成了大家长制度现状。此种现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管理和完善,则会转变为权利集中制,最终导致管理阶层乱用职权等相关问题和现状,加上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监督制度上明显缺少合理性,其管理制度也无法完善,不能对管理阶层构成硬性的约束和限制。

(二)经济问题

1.审计结果混乱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审计报告是经济发展职责和岗位内容的重要成果表现,是企业审计水平的集中体现。但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审计环节开展过程中,大多数审计项目出现审计偏差,进而产生就事论事,缺乏归纳提炼、缺乏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相关问题,造成国有企业经济审计质量明显较低等问题[3]。第一,国有企业审计报告不能被企业重视成为经济审计问题的重要矛盾点,其中大部分审计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极易脱离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范围,并且死板紧盯凭证账簿,进而无法充分围绕着国企经营行业和市场现状进行经济审计数据收集和查证。此种审计技术方式不仅导致经济审计工作严重偏离主项,并且导致审计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建设作用。比如:我国对于某些科研单位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技术人员无法从科研项目作为实际出发点,进一步总结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仅仅是针对财务支出方面开展审计和管理,严重削减审计报告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内审部门在审计报告分析中,缺少系统性和逻辑性思维,审计报告虽然能够简单的陈述出具体问题,但是审计人员仅仅就问题论问题,很容易陷入审计局限性。比如:某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审计技术人员和部门发现该企业存在着至少五笔经济支出虚假入账问题,但是在后续管理方面上,审计人员仅仅针对此种问题进行简单地报告和数据罗列,无法制定出合理解决方案和策略,致使企业后续管理工作被动化。2.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审计部门主要由审计组编制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现场查证、编制工作底稿、撰写征求意见稿及审计报告等环节,进而保证整个审计实施流程的清晰程度。但是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仅仅具备审计的外形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问题,更加需要审计部门在实施环节,具有一定技术含量,才能最大程度缩小审计成果与实际的差异性。第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前期数据评估不够,造成审计资源调整不合理问题,加上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明显缺少对项目发展前期的整体评定,致使后期资源投入明显不足,最终造成国有企业项目组建环节上,无论是审计的业务形式、规模还是管理模式等方面,无法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第二,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审计系统思路和结构体系明显不完善,导致不同类型的财务会计审计工作产生巨大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事务和审计模式,不同类型的审计人员所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审计思路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同[4]。比如,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审计部门对于企业发展环节中的采购、销售、成本计算等业务明显缺少成熟的结构体系和理论模式,进而影响审计模式的全面建立。第三,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部门在成果制度的使用方面上明显出现缺陷,虽然大多数国有企业针对经济审计问题采取了优化技术手段,但是由于大多数审计工作仍然存在着问题,所以审计部门对于管理岗位的约束方面上,其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三)审计覆盖面较小

目前,针对国有企业审计部门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审核角度开展详细分析和探索,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业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并且从审计可行性与时效性方面来看,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济审核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其效率相对较低,无法有效跟上时展脚步。第一,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审计环节无法有效实现审计全覆盖,尤其是企业经济活动以及经营项目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大多数审计部门所负责的工作内容过十分复杂,所以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终端业务经营岗位,开展常态化的审计相关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在企业开展经济审计过程中,大多数审计技术人员和岗位员工,普遍过度重视审计内容,对于国有企业的辅助项目关注则有所忽视。而在审计资源使用方面,现阶段审计部门还没有被国有企业全面普及,因此相关的审计资源十分有限,导致部分偏远地区无法开展正常的经济审计工作,审计在监督和管理方面上出现了监督盲区。第二,我国审计部门的基础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降低,不能跟上现代化脚步,加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模式仍然处于审计和管理阶段,需要更多依靠线下数据收集和运转,但是此种审计模式不仅不具备合理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国企审计解决对策

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对促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财***资金有效使用、***风廉***建设等有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及国家财***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国有企业审计提出新要求,即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发挥国企审计的职能作用。近年来,国有企业经济业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审计人员承担审计风险也相应增加。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国企审计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并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审计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另外,企业间竞争导致经营风险加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将不能只是对过去的既定事项进行审查,而要借助于各种信息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5]。

(一)强化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模式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经济竞争随之不断激烈,所以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需要努力学数据审计等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审计质量和效率,为此国有企业应该不断增加对岗位员工的基础培训力度,使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同时通过基础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知识等相关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审计工作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认知,知识工作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岗位责任心,还具备业务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增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构建完善管理制度

想要进一步推动国企有效运转,就需要构建出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力,全面推动企业改革进程和发展。为此国有企业在项目改革的重点内容则需要完善岗位奖惩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进而不断强化审计制度的监督和管理,积极落实岗位审计整改***策,利用***府权利监督部门和管路部门,进而提升企业审计效果和质量水平。在国有企业审计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建立过程中,还需要针对领导干部在地方和本企业、本部门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剖析原因,进一步提出具有针对性强的解决措施。

(三)打造高质量经济审计项目

利用5个聚焦模式紧紧把握企业的主要矛盾:第一,在国企审计部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全面聚焦***中央、***等重大决策贯彻执行情况,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策的落实执行、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二,在企业审计部门运转过程中,积极聚焦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经济风险,重视金融经济行业以及高风险行业等问题。第三,在审计部门日常管理和监督环节上,积极关注领导管理的权利运用,针对企业重大发展方向、决策、项目引进以及经济支出等方面,需要进行全面跟踪处理,进一步保证企业建筑决策、产品销售以及税收等方面的经济可行性。

(四)制定经济审计工作标准

第一,国有企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构建出具体的研究工作和管理制度。比如,针对审计项目前期需要投入多少经济支出资源,进而实现国有企业运转项目的建设目标,以此作为基础,在审计项目构建之前开展全面统筹和管理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构建出2人~3人的工作和研究小组,进而针对审核单位的整体经营以及管理风险进行全面评定[6]。除此之外,经济审计在实际运转工程中,其信息收集需要针对企业运转模式、经济收入以及业务运转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数据和文件收集,以此作为基础条件开展必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致使岗位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投入基本呈现出正比趋势,进而为企业整体运转方式的把控提供清晰的引导方向。第二,国有企业还需要构建出合理的审计结构体系和技术方式,其中审计工作实施工程中,任何工作和事物都需要遵循自身发展的流程和规则,所以企业审计部门在工作开展环节上,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在此基础条件上积累适合企业内部开展的经济审计模式,最终帮助企业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以及合理化。

四、结语

由此可见,除了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审计质量外,修订与国营企业审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很有必要。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加强国有企业审计,只有国有企业得到约束和规范,才能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邵正莉.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现代营销,2020(03):209-210.

[2]刘燕.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整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者,2020(04):250-251.

[3]韦玮.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9(02):77-78.

[4]刘宇博.初探新常态下完善国有企业审计监督的现实需求及对策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9(02):29-30.

[5]张耀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1):213-214.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8

Abstract: Agent theories provid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initype accounting firms. At the same time,minitype accounting firms have real demand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nitype accounting firms. This article bring forwards some resolving suggestions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and expect they can benefi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minitype accounting firms.

[关鍵词]:小型事务所,存在与发展、理论基础、问题及对策

Key words:Minitype accounting firms,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Basic theory,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一、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詹森(Jensen)(1976)和麦肯(Mecking)认为,委托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人),根据其他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按照詹森的观点,关系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理论认为会计中介的出现不是外部力量强制的结果,而是力量选择所致[1]。中、小由于规模小,企业自己成立专门机构从事会计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成本就高,此时,如果小规模企业仿照大企业的模式建立一整套复杂的链势必不符合所有人的最大效益,而小型会计中介提供的会计服务及其他管理咨询的成本会低很多。因而,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需要聘请小规模会计中介为之提供诸如会计(记账、报税等)、税收筹划、投资、理财、内部审计(外包方式)等专业性服务,而大型事务所往往不屑于耗费时间、人力、财力开辟中小企业这一市场。同时,随着中、小企业一部分管理工作的外部化,股东还可以有效降低聘请专职会计及其他管理人员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受托承担了小规模企业一部分管理工作,其小规模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最低。此外,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小规模企业提供审计服务,则是从另一角度降低所有人的成本,对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真实性进行鉴证服务的。因而,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是迎合小规模企业降低成本的需要,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是社会必然的选择。理论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二、现实需求: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分析

,理论界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确认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注册会计师人数在10人以下的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多国家是一支不可小覦的社会审计力量。如澳大利亚个人事务所占事务所总数的78%。1997 年,法国会计审计行业共有事务所15420 家,10人以下的事务所占总数的80% 以上,其营业额和就业人数方面都占了1/3 以上。在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一千多家,而合伙人少于10人的大概占了90%左右。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的社会化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由于规模小,企业自己做会计的成本就高,同时会计行业提供的会计服务的成本会低于企业自己做会计的成本[2](周红,2002.8)。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型事务所的发展空间特别大。事实上,截至2004年7月12日,我国CPA人数在10人以下的事务所2805家,占总数的59%。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凭借价格和地域优势;成本、专业优势[3]在我国亦有很大的存在空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近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这些企业的年报审计工作、其他较为简易的管理咨询工作需要一大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出于收费绝对金额方面的考虑不大会承揽这方面的业务,这为小型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同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是满足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发挥其特定的市场功能的需要;是实现市场自身定位方面的需要。这些小规模企业需要会计中介提供价格低廉的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基本会计知识培训、验资工作等专业性服务。同时,这些小型会计中介组织由于成立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技术人力上都无法与大中型事务所竞争大中型企业,而只能将自已的服务对象定位在中小企业上。

三、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已有部分人员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过分析,幸倞(2003.10)认为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存在内部和外部制约因素;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发展环境的制约等。龚凤兰(2005.10)则进一步指出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意识淡薄;审计单一;业务单一;低价揽客导致恶性竞争;设置注册会计师执业壁垒等问题。可见,理论界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认识,而大多认识都是建立在对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本文在前述研究基础上以实证调查为基础,分别从行业竞争环境、市场细分、内部治理、制度缺陷及诚信观念等方面提供一些新的证据。

(一)、市场竞争秩序混乱、执业环境令人堪忧。

笔者曾就会计中介发展问题在湖南省范围内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5],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78.05%受调查注册会计师认为行业发展最大问题是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对会计中介行业的具体表现在:(1)注册会计师行业与税务、土地估价、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价格签证和司法会计鉴定等在内的其他行业的无序竞争;(2)***府部门的不利行***干预,包括国有资产部门的不规范招标、***府部门任意要求事务所对部分领域业务降低收费标准等问题;(3)***府设定业务委托前的入围资格。有45.9%的受调查注册会计师认为目前小型会计中介凭人情关系获取业务的比例在50%以上。而对于委托方或项目介绍方索要回扣的比率,30.7%的人认为回扣额在20%-30%之间,而27.19%的人认为在10%-20%之间。此外,目前我国审计市场中买方尚不需要高质量审计服务,因而导致小型会计中介通过“低价揽客”和“压价竞争行为”赢取客户,事务所只能以价取胜,而无法通过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因此,压价竞争是业内的恶性肿瘤,影响小型会计中介组织发展的关鍵在于执业环境的治理。

(二)小型会计中介对市场细分不够、业务类型过于雷同、行业专门化水平低。

在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设置的合理性调查选项中有70.09%的受调查注册会计师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设置过多。我们认为: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型会计中介数量并不比法国多,分布密度也不比香港地区大,其问题的关鍵是市场细分不够,大部分小型会计中介只能揽同样的活,业务类型过于雷同;小型会计中介行业专门化水平低,服务及功能定位没有特色。揽到的审计业务一般又集中在1-5月份,6-12月业务不多,甚至出现了在业务量不多时要减员的情况,因而导致大家争抢饭碗的现象。目前,小型会计中介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传统三大项:审计收入、评估收入、验资收入,占总收入的90.32%,而咨询业务收入等仅占9.68%。说明事务所开拓的新业务量不大,市场营销观念落后。

(三)小型会计中介劳动生产率低,CPA待遇不高,难以留住优秀人才。

调查显示,目前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年收入水平大约在3-5万元之间(沿海地区稍高),收入与其它行业相比没有任何吸引力。收入低主要是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在法国,规模为1-5人的小型事务所其人均劳动生产率(45万法郎)仅次于规模为50人及以上的大型事务所(51万法郎),并且还高于其它规模的事务所。同时,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缺乏能上能下的晋升制度、能进能出的流动制度,事务所的利润分配方案体现得更多的是资合因素,人的价值难以显现。相当一部分注册会计师认为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干得再好也没有多大发展前途,很多注册会计师只是把在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服务作为一种锻炼自已的机会,作为向大公司、涉外企业进***的跳板。因此,只有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并给员工开出较高待遇,构建一个有效运行的治理模式以及良好的公司管理方式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才能吸引住优秀人才。

(四)小型中介诚信观念急需加强

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信用经济,它要求市场各交易主体讲信用、讲诚信、坦诚相见。这一点对于会计中介尤为重要。因为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的“看门狗”,小型会计中介则是***府与小规模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如果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讲诚信,就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失效。然而,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程序不到位,审计报告严重失实,管理咨询缺乏建设性,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这些都反映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缺失的严重性。近年来,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皆因注册会计师诚信缺失引起。

(五)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据笔者调查,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30.8%的人认为是一股独大,分配制度不合理;32.52%的人认为优不胜、劣不汰,股权结构已定;21.14%的人认为是道不合,缺乏重新组合的可行渠道;另外26.02%的人认为还有其他主要问题。因此,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事务所内部利益的分配只注重资合的比例,忽视人合的因素,因而事务所的稳定;可以说,事务所的关键就是必须具有一整套的治理方案,股权结构合理,分配方案公开公平,能者上,劣者汰,事务所各层级人员的责、权、利要匹配,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差、内部管理水平低、公信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以促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一)努力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目前影响小型会计中介组织发展的两大因素是外部环境的不良性和业内竞争的无序性。为此,一要靠***府出台***策、补充修订相关法律规定,加大监管、处罚的力度,二要靠行业协会加强检查、协调和指导。如严禁部门垄断限制事务所执业,消除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壁垒,严格禁止小型会计中介采用低价竞争策略或利用回扣变相捞取业务的行为,对事务所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方式、收费标准及收费方式等方面作了新的调整,由物价部门和行业协会按照事务所的成本结构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高风险的特点制定出一个最低指导价。为规范事务所执业收费提供***策保障,维护行业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对收费项目明显低于最低指导价的会计师事务所,由行业协会对其执业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对审计质量低劣,靠低价揽客扰乱审计市场的事务所采取停业整顿、撤消资格等措施,实现事务所之间的优胜劣汰。

(二)细化会计服务市场,实现功能创新。小规模会计中介市场秩序混乱,存在低价揽客、压价竞争的行为,这与我国小型会计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内容版本雷同、业务过于单一、品牌经营意识不强、营销观念落后密切相关。因此事务所在经营战略上应有意识地运用多样化和差别化经营战略。一般而言,小型会计中介组织应该根据自身实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业务、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同时,***门、注协应制定***策,积极引导行业发展,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行行业专门化经营,而有一定行业专长的品牌会计师事务所则应积极合并相同类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规模经营。诚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并不是全部都要走联合兼并的道路,一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完全可以将其定位为小规模企业服务,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进行特色化经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三)加强质量监控、防范审计风险。对于事务所的外部质量监管,目前的行业执业检查力度不够,要壮大检查队伍,提高队伍的素质,真正做到检查有条不紊,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帮助事务所改进工作。国家还应完善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事务所及其相关审计人员的民事诉讼机制和禁入机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在承接业务时,应考虑其专业胜任能力,不承接无法胜任的业务。对已承接的项目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严格防范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树立和强化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意识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目前会计中介行业的诚信危机,首先,***府部门及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一个倡导诚信,崇尚诚信的社会氛围,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树立诚信观念。其次,注协要坚续完善注册会计师个人的诚信档案,加强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审查,建立小型会计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体制,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对失信的小型会计中介和注册会计师个人要予以严惩。

(五)努力加强小型会计中介组织的内部管理

在中介组织内部要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制定和完善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制定长远发展战略,防止短视行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要制定和完善人事任免制度、考评制度、奖罚制度、晋升制度、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加强后续的管理,积极培养行业专长型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

五、简要结论

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理论解释。同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有很大的市场存在空间。目前,会计市场存在着“柠檬市场”现象,要防止“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的出现,关鍵要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以克服其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足。

[1]林钟高、尤雪英、徐正刚.***审计理论.[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9

[2]周红.法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及对的借鉴[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8

[3]龚凤兰.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理性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0

[4]幸倞.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定位应在中小企业[J]进步与对策.2003,10(上)

[5]李铁群、彭屹松等.会计中介会计中介组织的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针对湖南省会计市场的个案研究报告.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规划课题,项目编号(073101070408)

作者简介: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9

一、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内部审计之父索耶的定义,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指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和内部管控进行客观、***评价,以确认小微企业是否遵循公认的原则和程序,是否合乎管理规定和操作标准,资源利用是否高效经济,组织目标是否有效实现。内部审计的参照遵循依据有:国家***策法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审计水平观测点则是信息真实、合法、合规、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内部审计旨在是通过对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成本收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从而有利于小微企业改进经营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小微企业资本金少、组织规模小,业务范围窄,随时面对风险多变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市场环境迫使小微企业必须着手改善管理,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置于企业核心地位,管控风险、约束越轨、预防失范行为。小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凭借审计行业的信息管理与分析软件工具,依托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全过程内部审计,能够预测风险并及时预警,评价风险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治理风险,使得小微企业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从而保证其稳健应对“两高两难两门”: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

二、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小微企业规模小,成本缩减、投入受限,所以组织机构精简、人员配备简单,少有专业内审机构与内审人员。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于日常生产与销售等常规事务,故其认识上存在偏差与短视,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非增值环节,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未能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管理、风险控制、参与价值创造方面的积极作用。其实内部审计通过增加组织价值,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微企业预设的组织目标,进而实现自身成长。而现实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要么全无设置、要么形同虚设。小微企业内部组织设计中没有赋予内审机构对同级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的监督权,在其业务管理流程中也未深度嵌入内部审计监督的制度设计。

(二)内部审计缺乏***性、客观性。

***即为“审计机构无阻碍地决定工作范围和无阻碍地完成工作的能力”,***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和绩效的重要要求,***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综合职能的作用范围和实施效果。遵守***性有助于达到客观性,审计机构***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客观,***是手段,客观是最终目标。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改进经营管理与流程控制的分析与建议是客观的,才能有助于现实组织目标,提升小微企业附加价值。小微企业的特殊组织结构与运作体制决定了其决策、管理、执行与监督高度融合,四位一体边界模糊,难以相互***、相互制衡,既导致内部审计活动、审计人员失去***性,又导致审计结论丧失客观性。实践中专业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难以充分应用,大大减损了审理效果和效率,最终导致从查错防弊到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服务高层决策的内部审计目标都无从实现。

(三)企业内控机制薄弱,会计审计基础差。

小微企业极易从主观上简单化的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千方百计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牺牲必要的“安全性、保障性”投入,导致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同时没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投入资源建设内控机制,内部监控管理也随之失去依凭、流于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三成以上小微企业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没有落实;没有执行不相容业务分离原则。会计制度执行非常不严格、不规范,会计操作随意性强、出入较大,很难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会计基础工作及其薄弱,甚至个别小微企业至今从未建立明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

此外内部审计长期受忽视,决策管理层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附属于财务部门,既没有***性,有没有权威性,导致内控机制软弱无力,低能无用。

(四)业者水平与素质普遍不高。

一般的现代中大型企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设计的。但是小微企业业主往往集投资者、经营者于一身,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企业运行模式势必给内部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业主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对审计理念和方法缺乏基本的理解和重视,又喜集权揽权,又致使其动辄越权行事,处处干预,监审不分,使得内部审计地位不显,作用不彰。

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的职业前景、薪酬待遇、劳保水平等方面社会认可程度低,其对优秀审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中大型企业。实 践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既系统又不扎实,基本的业务能力尚付阙如,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囿于能力,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改善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观念,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小微企业的投资人、管理人应重新发现内部审计对小微企业的贡献,尽管此种贡献往往是无形的、长期的且不可精确测量。在高度竞争且成本“过敏”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负责人应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检查、鉴证、评价职能,努力创造良好的内审

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内审的***性和权威性。

(二)内审工作方式逐步标准化,实现***性与客观性。

小微企业应学习行业服务机构如咨询管理公司走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道路,,建立标准化内部审计体系,在企业内部开展综合审计业务,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具部署,适时利用IT工具、审计软件对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进行自动分析,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分析与识别。

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坚持内审的***性和客观性。在决定审计范围、开展工作及形成结论、汇报成果时不受干涉,这是***性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以下原则以确保客观性:(1)禁止内部审计师参与任何有可能影响其出具公允的评估结论的活动或关系;(2)防止内部审计师接受任何可能影响或假定会影响其职业判断的东西;(3)向内部审计师披露全部重要事实,确保审查不被歪曲。

(三)扩大内审风险管理职能,提升人员素质。

小微企业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风险暴露、风险敞口仍大量存在。大中型企业惯有的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等现象在小微企业同样存在,财务信息不足、审计标准贯彻失败是其自身固有的风险积累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策调整、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外部不可预知、不可克服的风险,迫切需要小微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系统,扩大风险管理职能,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来评估风险、改进风险治理。

小微企业成长性强,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应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既能宏观掌控全局,又能微观剖析细节,因此内部审计成为准经理培养的重要步骤,审计师、风险官最有可能成为准经理的候选人。小微企业应通过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机制培养职业经理人,增强[lunwen.1KEJIAN. com 第一论文 网]内部审计职位吸引力并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培养。

(四)改进内审组织方式与手段。

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组织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小微企业内部审计集中化有助于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执行简单易行,同时有利于企业审计资源调度更加有效,也增加了内部审计***性、权威性及方便小微企业负责人对内审的直接管控。

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随着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在小微企业内部部署所有需要的审计技术及资源变得既不可行又不经济,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从外部购买内部审计服务,服务仍在企业内部进行,同时并未完全放权给外部服务机构。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降低成本、保持企业的合理规模、使得领导者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质量控制与专业保障方面独具优势,从根本上可以提升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

(五)内审向管理导向转型,最终增加企业价值。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不能局限于财务会计审查,应该扩展到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将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内部管理、决策上来。内审人员要实现角色转换,从传统的合规监控角色转向管理角色、服务角色。管理审计业务应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促进内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通过流程审查和系统分析来增强小微企业效率,确保对流程再造和结构的战略性塑造,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内部审计角色定位于提供***、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旨在增加价值并改进企业的经营。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价值创造活动,尽管内部审计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往往是间接的,但其关注的焦点跃升至组织整体的层次,能从价值链整合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合作,这就实质扩展了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内部审计[M]. 中国财***经济出版社,2000.

[2]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06).

[3]董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J].财会研究. 2007,(07).

[4]黄晓曼.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角色转换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篇10

摘 要:内部审计外部化是社会审计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社会审计的争夺使得内部审计的发展步履维艰,其发展框架一度受到冲击。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回归,验证社会审计并不能取代内部审计。以此作为出发点,从阶段论、内容论两方面,讨论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适用性。

关键词:外部化;适用性;内部审计

中***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164-02

1 内部审计外部化发展历程

内部审计外部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提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审计面临的诉讼风险加大,因此,寻求多元化来维持其生存,开始争夺内部审计服务。另外,企业管理层出于节省财务开支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等因素的考虑,也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完成,这个现象称之为内部审计外部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内部审计外部化基于社会审计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内部审计外部化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风险导向审计思路的到来,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促成了内部审计外部化回归。内部审计外部化与内部审计的角逐,使其争论的焦点不再是完全取代一方,二是转变在适用性方面。

2 阶段论

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而言,企业是有生命力的, 寻求企业的发展壮大是任何企业追求的目标。生命周期分析认为市场经历创建、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需要实施不断的变革与之相适应,其中尤以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为重。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是否设置,在什么阶段设置,设置到什么层次?

2.1 创建阶段

企业成立之初主要目标是使企业的主营业务顺利开展,公司的决策和发展战略制定上集中在资金是否能够筹集到位;员工是否熟悉经营业务;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被消费者认可。相对来说,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精力相对分散。所以这个阶段,企业在对市场形势和发展形势不明确的前提下,一方面咨询社会审计,借助其经验和资质等优势,弥补管理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咨询费用占企业开支较小,企业完全有能力承担。故这个阶段,采用内部审计外部化是合适的。

2.2 成长阶段

企业一旦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其投资报酬率相对稳定。在这个阶段,企业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生产能力和相应的技术都有很大的提升。依据规模效益原则,在市场认可度的前提下,绝大多数企业按照企业发展的天性,需要扩大规模。随之调整的就是组织结构层次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组织改革牵连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改革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管理的细化提上日程。社会审计随着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企业的掌握程度不够,在咨询建议上会有点偏离。基于这种考虑,企业在资金有保证的前提下,开始培养管理储备干部,使其发挥管理、监督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应在组织结构中添加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才。考虑其经验的不足,企业的发展也应该借助于社会审计丰富的经验,即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建议。

2.3 成熟阶段

企业规模在其主营业务扩张到一定程度,市场趋于饱和,企业发展很容易陷入多元化扩张的陷进。面对不熟悉的行业,常常失去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在这个阶段,企业很容易按照生命周期往衰退阶段靠近。历数许多企业辉煌一时,但却昙花一现。据资料显示,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管理者更习惯的照抄照管理理论。笔者认为,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的外在表现。远大空调总裁张跃提到“管理本身是没有定论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历史背景的企业,甚至员工文化背景不同的企业,都会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是没有定论、没有模式的。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人员相对社会审计人员而言,更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完成了经验的积累,行之有效地提出让企业更长久的策略。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完善和宗旨,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

2.4 衰退阶段

美国AT&T公司的前任总经理在《企业成长的哲学》中指出,大企业的衰退并非没有预兆。这种预兆经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明显的信号:第一,固守陈旧的作业方法,总认为旧时的方法最好不需要革新。第二,没有设定新的企业目标,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三,反省思考能力逐渐减退,整日纠缠于外部事物。第四,制度主义过于根深蒂固,无法用宽松而富有弹性的制度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第五,进取的积极性逐渐消失,使得无数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从眼前溜走。在这些信号中,其中第一项、第三项、第四、第五项均体现在管理的制度化,丧失了企业的创新性和成长天性。笔者认为,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应该以创新为重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提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3 内容论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有财务收支审计,目的是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会计记录和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作出判断;经济效益审计,目的是评价所审项目是否经过慎重的选择,并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提供措施和方法,以提高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对企业的经营者所承担责任的履行情况的审计。但目前,据调查,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仍以财务审计为重点,侧重于差错防弊。我国社会审计的主要目的也是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都把重点放在财务报表,降低了审计效率,丧失了内部审计存在的真正价值。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五条,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笔者认为,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法律规定的。那么,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公司无需重复验证报表的真实性,而是把重点放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分析和评价方面。

参考文献

[1]杨娟.关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9,(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10篇

学习

金融道德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道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道德论文,金融论文大全。让我从股票交易中提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上面的论点。在美国流行的网上股票交易商当中,明确地规定了所谓“跳一价位”(stickup)制度。就是说,当股票交易的委癠方向方发

学习

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模板

阅读(27)

一年来共完成施工合同告知49项,施工合同告知审查表已列入建设工程项目申请施工许可证必备材料之一,同时景德镇市各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在办理建设工程项目结算也必须要求委托方提供施工合同告知审查表,并根据表中审查意见结合相关资料做出

学习

汽车金融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汽车金融论文1000字,汽车金融方面论文题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

学习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业优秀审计毕业论文十篇,审计专业毕业论文。学号导师姓名职称课题名称序号评审项目指标满分评分1报告内容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有应用价值。4

学习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审计方面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什么方向好写,审计论文题目哪个好写。工业***之后,不少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的相关研究出现相对较晚,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学术界和***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

学习

消费金融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消费金融论文,消费金融论文3000字。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含辛茹苦地过了大半辈子,终于在临终前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搬进去只住了一天,就死了。而一位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贷款

学习

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年度工作总结ppt模板,年度工作总结app模板。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注重发挥职工代表作用,维护职工的利益,江天总经办(08)第001号文中严格依据新《劳动法》的规定,重新制定了加

学习

信息系统审计论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系统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审计案例论文,审计论文题目哪个好写。(一)审计线索的减少审计线索,亦称“审计轨迹”,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核算主要由计算机完成,计算机只记录最后处理结果,忽略中间处理过程,数据形成

学习

电大金融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电大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大金融毕业论文范文,金融专业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这也显示出了手机银行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该报告预测,2015年个人手机银行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用户比例将达24%,超过4成的用户将通过手机银行购买理财

学习

幼儿园开学工作安排模板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开学工作安排模板,内容包括幼儿园开学工作安排通知怎么写,幼儿园开学工作安排计划表。4、2018年9月1号正式上课;二、主要工作:1、2018年8月28号下午5点前幼儿园清洁卫生打扫干净,幼儿生活用品、睡房全面洗涤消毒完毕并检

学习

审计硕士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硕士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方向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审计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2.制定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高校要制定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计划,为培养硕士生科研能力做一系列工作。一是给硕士生设立科研导师,硕士生从

学习

教师节先进事迹材料模板

阅读(9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先进事迹材料模板,内容包括教师节教师的典型事迹材料,教师节支教教师事迹说明。20xx年x月xx日,xx区教育网公告出第一批学科基地名单,我校成为全区唯一的一个科学学科基地。学科基地的称号,既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而每

学习

超声检测技术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超声检测技术论文,内容包括超声检测技术论文,超声检测方案设计论文。激光超声技术在材料无损检测研究方向的研究热点。首先,激光是一种定向的电磁波,它具有高亮度,而且在信息的获得和传播上具有良好的运用;同时,激光广泛用于医学

学习

金融实证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实证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股票的金融实证论文题目,金融实证论文题目推荐。一、如何看待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来自于次贷危机。由于CDS等金融衍生产品在缺乏完善法律监管情况下的过度膨胀以及IT产业泡

学习

金融道德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道德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道德论文,金融论文大全。让我从股票交易中提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上面的论点。在美国流行的网上股票交易商当中,明确地规定了所谓“跳一价位”(stickup)制度。就是说,当股票交易的委癠方向方发

学习

汽车金融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汽车金融论文1000字,汽车金融方面论文题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产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汽车生产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府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令,汽车市场上的相关主体

学习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业优秀审计毕业论文十篇,审计专业毕业论文。学号导师姓名职称课题名称序号评审项目指标满分评分1报告内容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概念清楚,论点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分析归纳合理;结论有应用价值。4

学习

会计审计方面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审计方面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论文什么方向好写,审计论文题目哪个好写。工业***之后,不少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的相关研究出现相对较晚,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学术界和***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

学习

消费金融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消费金融论文,消费金融论文3000字。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含辛茹苦地过了大半辈子,终于在临终前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搬进去只住了一天,就死了。而一位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贷款

学习

网络金融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金融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论文选题推荐,公司金融论文摘要。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

学习

公司内部审计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内部审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设公司内部审计论文,内部审计论文。第一,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差距很大。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师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仅仅对财务资料进行审核,缺乏与职业相适应的敏锐洞察

学习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审计风险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审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论文提纲,审计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二、风险因素分析注册会计师要想明了审计活动所面临的全部风险,首要任务便是寻找与审计自身活动和环境相联系的风险因素。这点在目前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