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1

运营管理,又称运行管理、营运管理或作业管理,是西方工业***后大规模生产作业的产物。企业通过实施运营管理,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控制操作风险。因此在工业化时代,学者与企业管理者开始对运营管理日益重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服务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运营管理在电信、电力、银行、保险等服务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服务业通过实施工厂式的集中作业模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点多面广、分散式运作模式,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运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的运营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企业,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成本。工业***后,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均对生产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早期代表性的运营管理理论主要有科学管理理论、流水线生产理论和及时制生产理论等。

(一)科学管理理论――运营管理理论的诞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出版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 阐述了劳动分工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标志着运营管理理论的萌芽。但《国富论》主要研究的还是经济学理论,重点阐述了通过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管理理论还缺乏系统研究。

运营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是源自泰勒等人对生产活动的研究总结而形成的《科学管理原理》。上世纪初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Taylor)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给生产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通过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运用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取得明显成效。泰勒还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规范化管理的创始人。

(二)流水线生产理论――运营管理理论的重大革新

泰勒之后, 大量学者和管理人员投入到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来,其中最重要的是亨利?福特1913年提出的流水线生产理论,是运营管理理论的首次重大革新。 福特公司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流水装配线进行生产, 流水线生产以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为目标,力求实现劳动机械化,促进更细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直接促成了美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崛起, 更使的福特公司一举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

(三)人际关系说――运营管理理论的内涵扩充

美国管理学家梅奥(Mayo)在1933年将自己从1924~1932年主持进行的“霍桑实验”结果以《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为书名发表,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 人际关系学说作为泰勒管理思想的重要补充,其基本观点是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泰勒所认为的只关心经济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利益只是次要因素,真正决定工人工作积极性的是社会交往、他人认可以及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因此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社会作用的发挥, 尊重工人比只靠增加工资更能发挥工人的积极性,组织和社会对员工的关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学说大大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使管理重心开始由物转向人,开始重视人的激励问题。激励理论广泛用于企业生产活动之中,成为发挥员工创造性、主动性和提高生产率的源泉。

(四)运筹、及时制等相关理论――运营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二战后,运筹学的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为运营管理提供了许多定量分析的工具,其中代表性的有爱德华?柏曼(Edward Bowman),罗伯特?法特(Robert Fetter)出版的《生产与作业管理分析》(1957年),伯法(Belffa)出版的《现代生产管理》(1961年)。他们都注意到生产运营作为一个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排队论、仿真、线性规划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运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开始应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人员可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MRP进一步扩展为制造资源计划即MRPⅡ,其应用范围扩大到销售部门和财务管理,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前在MRPⅡ基础上,把办公自动化、后勤、设备维护、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电子通信等结合起来,实现了更广泛的管理信息集成,向更高层次的企业需求计划(ERP)方向发展。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自动化技术和及时制生产(JIT) 引领了运营管理的***。JIT是一种彻底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多样的适合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方式,用最少库存生产最适当数量的产品,实现零缺陷生产。一些工厂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散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促进了运营管理向系统集成与高效敏捷方向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开始得到普及。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在建立质量体系、 开展质量认证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对全球化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风靡全球, 成为运营管理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运营管理理论在银行业的应用

随着以银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兴起,运营管理理论不再只局限于生产领域运用, 而是广泛应用在服务领域,运营工业化、流程化成为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代表理论有流程再造理论、精益运营理论、共享服务理论等。

(一)流程再造理论――打造流程银行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于1990年在《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彻底放弃》一书中提出,并很快引入西方工业企业管理领域。此后哈默和美国企业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在1993年合著的《企业再造》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经典定义: 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 以取得企业在成本、质量、 服务和速度等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的显著性改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从聚焦任务转向聚焦流程,是管理理论的一大飞跃, 在整个管理学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美国学者保罗?艾伦将流程再造理念引入银行业,提出了流程银行再造的概念:银行为了取得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 上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为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的挑战以及适应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开始对自身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展开深入研究和改造,从根本上提升服务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主要业绩指标都得到明显提升。

(二)精益运营理论――改进服务质量

精益运营(Lean Operation)理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发明的精益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以及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作业、充分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和集成的供应链关系管理为特征。上世纪90年代,在制造业广泛应用精益生产方法之后,美国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其他领域,金融服务业更是广泛应用精益运营的思想。 通过实施精益运营,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并且能适应客户需求而不断变化。 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 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零缺陷等手段来确保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1998年, 麦肯锡咨询师安东尼?R?葛兰德等人发表《第一国民丰田》的研究报告,指出银行业在很多领域中确实与制造业有共同特征,如银行信用审批中心、呼叫中心应用精益生产理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运维计划的标准化可实现基于机器的作业如支票整理上的很大改进等。

(三)共享服务理论――实现规模运营

共享服务是“内部外包”的一种形式,能使组织通过在公司创建执行特定服务的内部***实体来实现规模经济。典型的共享服务行动利用企业级应用和其他技术发展,使公司能够进一步取得在诸如财务、 会计、 采购、IT和人力资源等流程上的质量改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像技术、工作流技术和OCR识别技术在银行得到广泛应用,为银行实施集约化运营和共享服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汇丰银行自1996年开始先后在海德拉巴、班加罗尔、广州、上海和吉隆坡成立5个环球服务中心,负责全球清算、会计处理、外汇单证处理、数据资料处理、账务处理等,并延伸到按揭、信用卡、付款、投资产品及零售银行等业务。花旗银行建立多家全球交易服务中心(Global Transaction Service简称GTS),其目标是构建功能及规模灵活可变的业务数据集成中心,为全球各地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减少运营缺陷

六西格玛(6σ)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源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在通用电气和其他领先企业中得到发展。西格玛即希腊字母σ的译音,是一个统计学的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企业也可以用西格玛的级别来衡量流程管理方面的表现。6σ即要求产品合格率达到99.99966%,次品率不超过百万分之3.4,称之为六西格玛。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六西格玛作为实现业务流程改进的有效方法,在制造业以及金融服务业中应用日益广泛。六西格玛管理是由组织发起的对制造、服务和管理过程进行新的创造,由此在减少缺陷和缩短产品周期方面得到持续的、大幅度的提高。它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

银行业通过尝试引入六西格玛管理,以改进运营和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1997年,花旗银行在业务运营中引入六西格玛方法, 以实现缺陷率降低和周期缩短, 每月回拨次数从8000次降低到1000次,外部回拨率降低了85%,信贷处理时间缩短了50%,信贷决策周期缩短了67%。2001年,美国银行启动了六西格玛管理, 运营服务质量开始逐步提升,2002年底客户满意度提高了25%, 账务维护需求响应周期从3天降低到10分钟以内,抵押贷款从申请到结束的周期减少了15天。

三、 运营管理理论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

欧美银行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运营管理部门,采用事业部的形式, ***于各个业务条线和各级机构之外,集中提供全行性的运营服务。而我国传统的银行体制中部门银行色彩浓厚,机构层级众多,一般不设立运营管理部门, 运营服务职能主要由基层机构承担。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监管要求和客户服务诉求的提升以及运营风险管控难度的加大,传统的分散式运营模式弊端不断显现,建立现代化的运营模式成为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的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股份制银行一般采取总行――分行――支行的三级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少,管辖范围小,因此运营模式改革启动较早,如民生银行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3个区域后台处理中心,进行票据、单证处理和清算集中运营,实现了一定规模的集中化、工作流程重新指派和IT平台升级,有力地支持了后来开始的事业部制改革。 光大银行也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前后台有效分离,实现了全行后台业务的集中运营与管理。

而国有大型银行一般采取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的五级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多,管辖范围广,改革难度更大。但后来也陆续开展运营改革,在总、分行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部门, 集中负责业务运营管理。 如工商银行于2006年在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成立专门的运行管理部,负责设计和管理全行业务运行流程,构建全行专业化、集约化运行管理体系和业务运营平台,并率先启动运营改革,形成“网点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风险集中控制”的全新运营格局。建设银行也于2006年开始会计运营体制改革, 成立营运管理部,2008年启动前后台分离项目改革,并分别在武汉和成都成立全国性的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农业银行运营改革起步稍晚,2008年成立运营管理部, 统一管理全行营业性、交易性业务及相应的后台业务,2010年将“集中作业、集中授权、集中监控”为重点的运营改革列为该行“一号工程”,力求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现代运营管理体系。见表1。

(二)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国内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实践来看,一般是为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将传统会计结算部门及分散在各产品部门负责的运营职能剥离,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部门,对全行公共性操作系统、制度和流程实施改造,负责后台业务集中处理、风险集中控制等工作。与国际银行负责各类业务的生产运营以及风险管理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还是从事狭义上的运营管理。

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与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加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和运营体制还将继续变革, 逐步打破过去部门银行体制的界限,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商业银行竞争与管理需要的运营模式。

一是由狭义运营转变为广义运营。 运营职能逐步拓展, 由目前负责全行公共性业务处理拓展至包括单证业务、票据业务、银行卡业务、托管业务、信贷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全行各类业务的集中处理, 以及客户呼叫服务、 技术设备维护、网点业务管理等职能,统一负责全行各类产品、业务的风险监控,并设立首席运营官、运营总监等高级运营管理人员, 统一负责全行的运营管理,与营销、财务一并成为银行的三大主要职能。

二是运营集约化程度更高。借助网络传输技术、工作流和影像技术, 在更高层面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 由目前一级分行、 二级分行层面设立的运营中心,转变为在全国甚至全球性的运营中心,形成***的工厂式、流程化作业和监控模式,按照比较优势最有效率地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集约化程度更高,运营规模优势更为明显,服务能力更强,从“被动式服务”发展为“主动式管理”。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 商业银行 流程银行

1、六西格玛管理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1.1、六西格玛管理是实现商业银行战略计划目标的重要路径

商业银行六西格码管理的工作模式,是根据银行战略计划需要,以顾客之声为线索,确定需要改进或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流程,采取科学的方法实施改进或创新项目,并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银行总体战略计划,到业务部门(分行)的战略计划分解,到业务部门(分行)的核心流程卓越化管理,以及流程环节的重点改进策略,衍生出诸多绿带(黑带)攻关项目。自上而下来看,这是全行总体战略计划目标向下分解的过程;自下而上来看,又是一个战略计划执行效果汇总的过程。六西格玛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会对流程的绩效带来突破性的改善,同时会提高各个职能部门和分行的运作绩效,最终将会促进总体战略计划目标的达成,从而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1.2、六西格玛管理使商业银行转型为顾客导向型银行

市场和顾客的迅速变化,银行正从注重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提高管理水平、开拓市场规模并重的发展模式,必须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必须及时准确地识别顾客的真正的有效需求,为顾客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和服务。从长远来讲,在营运和服务方面有着卓越表现的银行将会成为真正的赢家。而六西格玛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真正关注顾客”,六西格玛时刻关注“顾客之声”,关注顾客需求的焦点,利用结构化的方***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工具,通过识别和分析,从顾客的需求中得到关键质量特性,做到比顾客还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并将顾客的需求作为改善的衡量标准,通过实施六西格玛项目完成突破性改善,真正做到使顾客满意,大幅度的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保有率。

1.3、六西格玛管理使商业银行从职能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面向顾客的盈利性商业机构,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必须以有利可***的满足顾客需求作为目标。从顾客的角度来看,顾客所关心的是他们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高效的满足。所以,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的营运模型进行再思考,使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水平式的核心流程管理(比如营销新顾客流程,服务实现流程,顾客服务流程等)相协调,来提高自己向顾客提供“点到点”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就是为了使所有的流程面向顾客(包括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使流程中的活动都是“增值”活动,使流程绩效不断的走向卓越。

1.4、六西格玛管理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运营绩效

六西格玛管理核心是基于顾客导向的流程持续改进,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在顾客市场的表现(“效果”)和银行营运绩效的提高(“效率”)两个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1、缩减周期时间。商业银行向顾客提品/服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服务周期。通过缩减服务周期时间,加快市场响应能力,能够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实度,大大改善提升商业银行运营绩效。

2、减少错误。商业银行在向顾客提品和服务过程中,由于工作程序、设备、操作人员等各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失误和错误。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将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银行运营成本的上升。所以必须不断改善提高,降低错误,提高营运绩效;如提高结算业务的准确率。降低网上银行业务的失误率、降低顾客回单的丢失率、减少Call-Center的业务解答错误等。

3、提高运营效率。采用六西格玛方法,改进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坏账和呆账对资金的占用,使其能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资产经营中;进一步提高顾客服务的效率,包括网点柜面等待时间减少、内部人员招聘流程简化等。

2、“流程银行”模式分析

相对于“部门银行”模式,“流程银行”强调按照横向设置流程,按照流程设置部门。银行各部门是按照前、中、后台严格分离设置。批发和零售银行部作为银行前台部门,风险管理、法律合规和运营部构成银行中、后台。人力资源、资讯科技和财务会计是保障前、中、后台有效运作的支持保证部门。从导向上看,所有部门的职责定位,都是围绕产品和客户来运转。客户办理业务并没有直接面对某个部门的概念,而是通过特定的渠道进入流程,每一笔业务的完成都要经过***的前、中、后台处理,每一个部门都是通过流程为客户服务的。

流程银行不是一种简单的业务形式的改变,而是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全面更新,目的是建设高运营效率、低资源消耗的“精益服务”型银行。与传统的部门银行相比,流程银行在很多方面头尾倒置地进行了颠覆。如,流程银行以业务为中心设计管理,而不是以管理为中心来推广业务;流程银行以资源高效流动与运用为追求,而不是以决策权属的划分为准绳;流程银行主张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高效化和全方位监控,而不是单纯寄合规经营的希望于制度等。建设流程银行首先不是改革幅度大小的问题,而是改什么的问题;流程银行不能简单等同银行流程再造,流程再造应该看作是建设流程银行的方式和手段。

3、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科学构建“流程银行”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推进六西格玛不亚于攀登一座险象环生的高山,必然会遇到许多阻力,包括技术、管理、观念、文化、人才上的阻力等等。有人说,在克服各种阻力的过程中,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策略可言。笔者以为,推进六西格玛一定要把方法的改变与文化的变革结合起来。在各种阻力中,以文化上的阻力为最大。这是因为,六西格玛强调要实事求是,要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和管理工具等,而这些对许多银行员工包括管理者的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是极大的挑战,所以,倡导者必须要有克服各种阻力的坚强意志和恒久包容的智慧。事实上,商业银行需要把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与六西格玛结合起来,管理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的基石,而六西格玛是开启国际一流企业大门的一把钥匙。目前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文化的建设,只处于理念宣导灌输阶段,要成为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文化内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徐其瑞.关于流程银行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06).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3

    论文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受信度受到质疑。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此冲击强度较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战略眼光和营销运作的成功。本文从营销战略的角度,结合中国银行服务营销的运行状况,对中国银行发展走势及营销战略进行深度透析。

    一、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成长路径

    “市场营销”本身是一种管理行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统购统销的经营模式已被打破,市场机制已经在各个经济领域发生作用,同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国有专业银行的中国银行也同样面临着这种冲击。纵观改革开放30年,通过对金融业的大力改革,我国金融业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特别是中国银行以改革开放为契机,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正确分析金融大环境和自觉营造市场营销小环境,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不断壮大自身实力,拓展市场。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尤其是那些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及新型金融服务项目,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润。因此,银行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创造金融产品与服务,并与客户进行需求与获利的交换,以满足需要的过程。它对银行整体业务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商业银行成功经验足以证明这一点。中国银行要在不断变化、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市场营销观念,采取营销手段,以市场要求、客户需要为中心来开展经营活动。

    二、中国银行服务营销主体检视

    中国银行原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长期独自经营国家外汇资金和外贸企业资本、外币存货款业务,以其特有的功能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在北京。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规模排列位列第二。

    中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个人金融、资金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业务。公司业务以信贷产品为基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创新的金融服务和融资、财务解决方案。个入金融业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包括储蓄存款、消费信贷和银行卡在内的服务。资金业务包括本外币保值、资金管理、债务保值、境内外融资等资金运营和管理服务。而金融机构业务则是为全球其他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提供诸如资金清算、同业拆借和托管等全面服务。

    中国银行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从冲破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模式已经转变成了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营销模式。通过除了在金融业大环境下的改革以外,中行在内部小环境下作出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创新。下面举出中行在新世纪新环境下作出的一大成功营销案例:

    中国银行实施“奥运营销”战略的成功运营

    2004年7月14日,中国银行通过激烈竞争,与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成为2008北京奥运银行惟一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以“奥运创造价值”为核心理念,以“奥运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互动;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促奥运;服务奥运,蓄势待发”为营销战略,提前开始了奥运征途。中国银行从他成为奥运合作伙伴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奥运营销,制定了奥运营销战略和营销计划,确立了各阶段营销主题,获得了“2005年度中国企业营销创新奖”(中央电视台和《销售与市场》杂志共同举办)。

    根据中国银行主管奥运的副行长华庆山对他们的奥运营销战略的披露,我们了解到,“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是中国银行参与奥运的目标,也是中国银行奥运营销战略的核心。其内涵就是希望充分利用奥运平台,建立中国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力,通过品牌形象、产品、业务以及服务等各个方面与奥运会充分结合和互动。华庆山介绍,中国银行的奥运营销工作将充分利用奥运市场开发排他原则及合作伙伴享有的奥运营销权益,充分整合已有的营销资源,通过产品创新、客户营销、市场推广、媒体宣传、奥运主题赞助、现场展示等,不断演绎精彩的奥运新篇章。通过奥运会这个特殊的全球平台,实现奥林匹克和中国银行的互动提升和双赢。

    通过中行实施的“奥运营销”战略,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借助奥运品牌,提升中国银行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是中国银行实施“奥运营销战略”的首要任务。

    第二,企业文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奥运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互动是中国银行实施奥运营销战略的又一重要任务。

    第三,奥运产品得到进一步开发。奥运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是中国银行服务奥运、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

    第四,奥运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国银行在以创新奥运产品为主导途径开发市场的基础上,还通过实施奥运特许计划、奥运票务计划,以及和奥运合作伙伴间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奥运市场。

   三、中国银行营销创新战略

    “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当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针对如瘟***一样正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美联储前***艾伦格林斯潘发出这样的感叹。毫无疑问,在这场金融危机当中,美国银行业首当其冲。然而,“金融魔咒”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视。“直接影响较小,但间接影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近期影响不大,中长期影响深远”。从美国次贷危机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影响来看,目前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内上市银行主要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所受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些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债券、alt一a住房贷款支持债券、次级住房贷款支持债券、结构化投资工具以及雷曼等公司债券及相关贷款上,目前上市银行持有上述次贷危机相关资产约400亿美元左右。据悉,截至2008年6月末,目前中国银行披露持有的次按债券、alt一a住房贷款抵押债券、non一agency住房贷款抵押债券、“两房”发行及担保债券、雷曼债券及贷款等合计已经达到233.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94. 24亿元)。

    那么,加强和改善并创新中行的营销战略已经刻不容缓。结合国际国内的金融环境,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银行至少应采取以下市场营销战略,促进业务的发展。

1.       是强化金融调研功能,充分发挥金融研究所和计划部门的综合研究职能作用,适时提出、制定业务发展目标,确定营销策略,制订可行性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是加强转变经营观念,改变“大门打开,客户自来”和被动服务的思想观念与做法,深入市场调查,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客户与银行保持持久的密切合作关系。如配置大堂经理,增设导向服务等,及时解决客户在办理柜台业务时遇到的问题;设置顾客投诉中心,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3.是根据中国银行外汇贷款业务量大,国际结算业务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将贷款业务与当今世界金融市场联系起来,尽最大的能力减少风险,把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4.是在金融监管许可的情况下,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努力开发新的业务品种,领导金融市场新潮流。

    5.是加强员工素质的培训,充分发挥海外培训基地的优势,使员工直接学习和接受西方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尽快培养一批业务全面、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工作作风务实、管理水平高的综合型人才。

    6.是充分发挥中国银行电脑设备先进、电脑人才济济、网络化程度高的优势,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也即利用“internet"(国际网络),发展一批极有潜力的客户,促使客户与银行的业务往来更加密切。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国际网络费用的下降,"internet’’已经广泛应用,银行业,网络营销时代的突围。

    7.是加大广告、促销、宣传力度,创出自己的声誉,形成自己的风格。目前国内银行的广告多以宣传实力和业务范围为主,主要借助于报纸和电视。如中行上海分行利用新闻和公共关系。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4

2008年4月15日,中国银监会公布的对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产品设计、客户评估、风险管理、信息披露、产品营销和投诉处理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商业银行尽快整改。理财产品遇到的问题,深刻而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管理方面的缺陷。

产品管理已经成为今天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大症结所在,银行产品管理落后,使银行营销容易变成同质化的恶性竞争,风险管理往往缺乏坚实业务基础而陷入空洞的数据分析,财务核算粗放,无法准确核算和评价产品经营绩效,银行前、中、后台业务流程衔接不畅,IT系统落后、重复建设问题难以解决。因此,要改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首先要解开产品管理这一个结。解开产品管理这个结,决非开出一个“领导重视、加强投入、广泛动员”的简单药方就能够解决,而是一个需要银行进行整体规划的系统工程。

银行产品管理的任务及流程

银行产品管理内容的范围相当宽泛,银行内部绝大部分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是围绕产品展开的,产品管理与财务管理、营销及渠道管理、风险管理、营运支持等领域相互影响和交叉,但要从中提炼出一个单独的产品管理似乎又有困难。过去,我们大多把银行产品管理理解为产品研发和创新管理,但实际上是把问题简化了。

银行产品管理管什么?它的任务和流程是什么?我们需要单独的产品管理吗?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经营管理问题谈起。

首先,我们来看新产品研况。商业银行一项产品从开发到客户营销,其流程经历了若干环节,比如产品研发、IT系统开发、业务制度制定、宣介和推广等。这些环节需要银行多个部门联合工作、紧密配合才能有效完成。这种情况下,银行每个部门都成为产品研发链条上的一个节点,身处其中,难窥全貌,使我们对产品管理这样天天都在处理的工作反而变得熟视无睹。其结果是银行每个部门都参与了产品研发,但都是拼接串联式的工作,缺乏总体设计和控制,影响了产品的整体质量。其次,我们来看已有产品的营运情况。商业银行产品营运管理通常包括制定经营计划、业务督导、定价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等,日常经营开展由基层营业机构承担。在产品运营管理中,商业银行遇到了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即产品的标准和口径不能统一,部门之间各搞一套,各执一词,业务数据交叉重复,既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又严重影响了管理层对产品经营绩效和存在风险的判断。

综合上述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管理现状可归纳为:有小规则,缺大规则;有细节管理,缺总体控制;有创新冲动,缺质量标准。管理基于需要产生,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管理的重点应是以产品质量标准、分类规范为基础的综合控制,这些方面恰恰是当前商业银行产品管理的空白。

如何建立商业银行产品的综合控制?通过对大多数银行产品管理实践的比较分析,我们把商业银行产品管理活动划分为产品规划、研发、经营和考核前后衔接、互为基础四个主要环节,产品综合控制则为这四个环节提供质量标准、分类规范、协同管控。产品规划主要内容是基于发展战略和能力评估,制定产品规划与战略,提出产品研发建议。产品研发主要内容是基于产品规划和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并投入市场,产品研发应遵循规范的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产品经营主要内容是向客户进行产品营销以获得收益,囊括了银行大部分经营管理活动,产品经营按流程通常划分为前、中、后台三个主要部分:前台负责产品营销、售后服务与渠道建设,负责产品风险管理和控制,后台负责产品项下交易的交割和执行。产品考核主要内容是依据产品的经营业绩,对产品责任管理部门进行考核,为管理层提供经营决策支持。在上述流程下,产品综合控制以产品质量标准、分类目录为基础,按照集约化、标准化要求,实现对产品规划、研发、经营、考核的协调与管理,建立银行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标准化是改进粗放式经营的关键

产品标准化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很涩的话题,一方面,大多商业银行很难拿出一份标准化的产品清单;另一方面,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相伴而来的经营粗放、业务同质化、创新能力弱、IT支持能力不足等问题,给商业银行经营绩效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的靠IT系统建设来倒逼和规范业务,有的靠大力创新来实现差异化经营,但这些措施并没有找到病灶所在,效果也不明显,往往按下葫芦起了瓢,经营粗放、数据混乱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银行产品的标准化。

银行产品标准化包括产品内容标准化和产品流程标准化。

产品内容标准化是指银行在定义每一个新产品时,应当按照一定结构和规格明确产品要素内容,讲清楚这个产品的特征、功能和用途,让客户、银行内部人员对产品有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产品流程标准化包含了客户服务流程(对外)和产品管控流程(对内)两个方面的内容。客户服务流程标准化,是指银行向客户销售产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事项、办理条件、质量要求、交付结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有利于客户了解和熟悉银行的业务规则,提高交易效率和质量,控制银行操作风险。产品控制流程标准化则是银行内部制定的,关于银行内部处理各环节,如风险审查、合约签订、资金交割、会计核算、文档管理等操作流程的规范。

在商业银行定义标准化产品时,要注意综合平衡和把握好各方对产品定义的需求,不能把产品定义做成一个面面俱到、缺乏层次、没有目标的大杂烩。对外营销角度看,产品定义需要包括产品结构、功能、定价和用途,产品客户对象、办理条件和服务流程等标准化的内容;从内部管理角度看,产品定义要在统一内容的基础上反映出商业银行前、中、后台对产品管理的重点和差异,前台关注客户营销,强调风险管理,后台侧重业务操作。

产品目录的构建及其应用

实现产品科学分类和编制产品目录十分重要,从很多商业银行对外宣介材料看,产品交叉重复情况普遍,给客户营销和内部管理都带来了很多困难。商业银行产品为什么要分类管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实际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技术演变规律,它是银行长期经营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和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产品概念,通常以笼统的业务分类代替,既不注重客户需求,也不注重专业分工,经营粗放,效率低下。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专业分工和精细管理日益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新趋势,产品分类管理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无法忽视的问题。

银行产品是指银行以获取收益为目的而向客户提供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产品分类,看似简单,但做好却非易事,能够运用好产品分类成果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种类划分应遵循金融行业及市场惯例,金融工具主要按照交易结构、期限、现金流、计量货币等进行分类,金融服务主要按照相关金融工具、服务内容及方式、收费方式等进行分类。银行产品按创设性质和经营特征分为三类:直接产品、经销商品和提供服务。

实现产品的科学分类,首先,要明确产品分类的目的和用途。从商业银行实际情况看,产品分类不外两种用途:一是面向客户宣介,即向客户介绍不同产品线及产品线下的具体产品,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牢牢抓住客户,实现银行整体营销;二是面向内部管理,即在清晰和共同的产品分类基础上,理顺银行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会计***策、业务统计、法律事务和绩效管理等,没有这样一个基础,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恐怕是寸步难行。其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产品分类应有一套科学的标准和方法,需要有清晰的分类脉络和线索。经过对国内外多家银行产品分类的调查总结,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产品分类可遵循以下标准:(1)按照银行产品属性将其区分为产品、商品和服务;(2)按照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大类,进而将银行产品划分不同产品板块,如贷款、信用卡、票据融资、贸易融资等;(3)按照客户和市场特征,将银行产品划分为不同产品线,如储蓄存款、对公存款、同业存款等;(4)按照交易结构和功能用途,将银行产品划分为不同的产品组。第三,产品分类要保持连续性和开放性,要形成持续稳定的工作机制,在产品分类结果基础上,构建银行产品目录,随时增加新开发的产品,随时终止已经退出的旧产品。使银行产品更新换代始终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

产品分类的结果形成了商业银行产品目录,有效运用产品目录是商业银行数据信息统一的基础。产品目录为每一个产品编配了ID,载明了商业银行产品的分类信息和属性信息,规范了产品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首先产品目录是银行前、中、后台的协同和衔接的基础,是银行营销人员、风控人员、会计人员沟通交流的共用标准。其次产品目录是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资金交易系统、风险管理系统、财务总账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中产品代码的基础,系统之间的业务数据信息交换和传输必须以产品代码转换和映射为基础,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产品目录是不可能的。第三,产品目录对提高银行创新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研发人员判定所提创意和概念是新产品,还是仅仅是旧产品的翻版,还能帮助研发人员充分利用已有产品,实现组合产品创新。最后,产品目录也是银行营销的有力工具,它帮助客户了解银行整体产品情况,大大推动了商业银行的交叉销售和组合营销。

从产品视角看银行前、中、后台划分

合理规划和设计银行前、中、后台,是建立流程银行的基础。但对于什么是商业银行的前、中、后台,具体包含那些内容,银行业一直没有清晰的结论。有的认为凡有与客户直接往来的部门应列为前台,间接往来部门,可归入,没有往来的部门,则属于后台的范围。有的则认为一线营业机构为前台部门,分行或总行等业务管理机构则为或后台。前、中、后台的划分及设置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

其实从产品这个视角,我们能够得到更为清晰的结论:前、中、后台是从银行业务流程中专业分工角度对职能部门的划分。一般地说,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的部门属于前台,负责产品风险控制的部门属于,负责产品交割和合约执行的部门属于后台。不同产品,其营销模式和风险特征差异很大,因此其前、中、后台的设置和划分也有较大区别。对于贷款类产品,受理客户申请并与客户协商贷款合同的部门为前台,负责贷款审查、客户授信、限额管理、法律及合规审查、定价审查等部门则应归入,负责贷款核算及结算的部门列入后台。对于存款类产品,由于其全员营销和操作风险为主的特征,通常没有清晰和***的前台部门,也没有单独的风险审查部门,会计结算部门成为负责处理存款业务的主要部门。对于服务类产品,如支付结算、收付款、委托理财等,其营销模式和风险特征与存款类似,因此会计结算部门是办理此类业务主要部门,前、中、后台的区分不是很明显。与此同理,商业银行总部组织机构设置也应遵循前、中、后台专业分工的原则要求。一般而言,前台管理部门通常按产品板块设置,如零售业务部、公司业务部、金融市场部、贸易融资部、信用卡部等;部门按职能分工设置,如贷款审查部、授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等;后台部门按工作内容设置,如营运管理部、会计结算部等。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纷纷启动了流程再造和机构调整工作,科学的产品管理体系将能够为机构调整提供方向指导和路径支持。

规范产品研发流程,提升产品研发质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层次不高,原创性的创新少,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结构失衡,在已有的金融产品创新中,能够兼顾收益、便于流动、转嫁风险的低成本营销型产品匮乏。三是效益欠佳,产品设计和开发上,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需求方案,服务、科技手段不配套,新产品推出后市场反应平淡、收效不大。四是隐患较多,产品创新和制度规范之间间隔较长、空间差异较大,时间上往往是产品创新在前,而制度规范在后,空间上各地区和各分行之间进度不一、方法各异,这就给新产品投入营运带来了很大隐患。

克服产品缺陷,关键是要保证和提升产品研发的质量,建立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在这点上,商业银行应当学习工商企业对产品质量管理的成熟做法。工商企业通过制定和执行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和标准,保证了产品的品质。目前我国已有约35万家工商企业通过了国际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标准,而商业银行在质量控制方面才刚刚起步,除了招商、民生等少数几家商业银行的会计、个人金融、票据等部分业务线获得ISO9001质量认证书外,其他银行似乎还没有什么动作。尽管通过质量认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商业银行可以从建立规范的研发流程和控制标准两方面入手来保证新产品的质量。

规范的产品研发流程,一般具体包括以下七个环节:一是创意产生,广泛收集产品创意,严格进行创意筛选和审查;二是概念认定,即对审查通过的产品创意进行分析,确定是否构成创新产品;三是研发立项,即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合规、风险、财务分析,编写立项报告,并进行立项决策;四是产品开发,包括详细功能设计,制定新产品相关的制度和办法等;五是产品验证,即产品验收和宣介试销,进行面世决策和面世准备;六是投入经营,宣布产品面世,组织执行产品营销和推广计划;七是后评估:在产品推出市场后,对产品市场表现及客户反馈进行评估,建立持续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建立创新产品的控制标准,就是要对产品研发各环节的交付成果提出要求和规范,克服产品研发中的随意性。产品研发各个环节都需要提交合格的交付成果,其中产品立项报告和开发文件尤为重要,产品立项报告要对创新产品的交易结构、市场规模、客户需求、合规要求、风险评估、财务绩效、实施周期等内容提出明确的分析意见和实施建议;产品开发文件,则需要对产品的法律文本、业务流程、核算制度、风险控制、定价管理、岗位人员、绩效考核、IT系统开发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和明确定义。规范的交付成果是创新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它能够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创新产品残缺不全、制作粗放和品质低下的问题。

产品管理的组织分工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5

我国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银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市场经济中,商业银行是银行业的主体,商业银行以资金为营运对象,通过信用中介和创造信用,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经营目标,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因此,为了确保银行经营的正常进行,制定完善、详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加入WT0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与制定更是非常重要的。

一、商业银行开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1.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特殊,是全社会货币和信用活动的枢纽。商业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整体素质,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面对的形势,研究和制定一套完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保证银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进行规划研究是商业银行重塑经营主体的需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专业银行已由国家的附属物变为***的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商业银行,其性质、地位及其与外界关系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和重新设计,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和制定就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3.商业银行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市场如战场,商业银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要占领市场并得到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市场,了解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做到知彼知已,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研究,研究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此来引导商业银行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以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中长期规划是商业银行动态经营的需要。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实质是经营主体、经营环境和经营目标的动态平衡。商业银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于指导经营过程中,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使经营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平衡到平衡的不断循环,以实现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5.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为实现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战略性的规划。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引导商业银行的管理趋向科学化。

二、商业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

1.个人银行业务发展规划。个人客户是各商业银行涉及面最广泛的群体。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银行业务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对这一业务领域的经营管理、市场拓展、营销组织和质量成本控制等工作进行规划,认真分析市场现状和预测发展动向。在保证传统业务稳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银行卡、个人消费信贷、个人住房信贷等业务。建立完善的个人银行业务,对业务发展战略、机构建设设置布局、新产品的开发与业务拓展方式等都要作出具体的规划,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个人银行业务成本监控体系,要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利率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策,严格成本控制,增强安全经营、有效经营的自律性,提高市场盈利水平。

2.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商业银行公司类业务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各类公司(包括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公司)、***府部门及机构等客户的业务,而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狭义的公司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对公司业务进行规划时,必须认真研究国家的相关产业***策和中国加入WT0之后所面对的市场发展态势,积极进行市场分析做好市场营销、质量成本控制,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商业银行管理的有关规定,把握国家宏观经济***策和产业***策,注意防范风险,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3.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与资产负债业务并驾齐驱的商业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包括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以外的结算业务、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项目评估、财务顾问、信息咨询、建设监理等综合性的服务。随着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步伐的加快,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间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受到各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因此在制定商业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要做好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各商业银行都有其自身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业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就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突出其特点,以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例如建设银行在制定中间业务发展规划时,就应该依托长期从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这一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宗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中间业务体系,不断丰富业务种类,把建设银行的金融服务从项目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延伸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确保传统银行业务与中间业务双轮驱动,全面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4.财务管理工作规划。财务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商业银行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按照中央关于商业银行要“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核算、统一调度资金、分级管理的财务制度”的精神,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以达到建立以综合业务经营计划为主线,以效益为中心,资金统一调度,资产负债合理安排,财务资源合理配置,监管有力的计划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制度统一、集中核算、集中管理信息、有效监督的会计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快捷的清算汇划体系,强化清算系统的市场服务功能。

5.机构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规划。机构与人力发展规划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保障,各商业银行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一定要重视机构与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商业银行根据监管部门关于区域机构设置与发展的宏观规划,以及本行关于业务开展的总体规划,来制定本行的机构与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按照“减少管理层次和分支机构,进一步改变按行***区划设立分支机构的状况”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机构设置与调整规划,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特征相适应的机构经营布局。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使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6.金融创新与市场营销发展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真正的加入到的经济活动中来,作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银行不能只盯着自己的资产质量,而应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以实现在为社会的服务中使自身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并不断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把自身利益与客户的利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为社会的服务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7.信息发展规划。科技实力和信息传导体系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决定性因素,它包括商业银行自身科技素质、科技实力与社会科技环境多种因素,社会科技进步与商业银行自身科技实力增强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巨大,因此制定一部切实可行的科技信息发展规划是商业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管理与信息技术,加快系统网络建设,打好业务发展所必须的物质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产品管理与客户信息管理方面的网络优势,形成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

8.保障系统规划。市场经济下的金融竞争具有两面性,既有促进资金合理配置、调节资金供求、提高效益、完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和加快金融国际化的正面功能,同时,还有诸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初期,由于竞争主体所处的情况不同,还不是同一水平上的竞争;由于竞争主体缺乏应有的内在约束机制,竞争中还存在不正当竞争的成份和盲目性,而法律对竞争的保护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对规划期内的法律工作要做必要的设计。

三、商业银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本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营运业务;问题;改进措施

一、商业银行营运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财务收支及财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基础管理存在不足

这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会计科目中的个别账务处理不规范。据对某商业银行的调查,该商业银行某~号手续费支出科目,向发卡行返还收单业务手续费,而没有冲减相应会计科目的收入金额,会计处理不合规。

(2)使用经费账户划转资金对外开立保函。前述商业银行新大楼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因为临时占用绿化带人行道等公共资源,于2012年2月中旬向某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开具金额为50万元的非融资性保函,并使用经费账户划转50万元作为保函的保证金,保函注销时,该商业银行缴存的保函保证金产生4万元的存款利息,该笔利息收入已经于2014年9月末冲销。

2.个别专项费用奖励办法存在短视行为

2013年末与2014年上半年,前述商业银行分别针对储蓄存款进行专项考核,其中2013年按照后五日的平均余额,2014年上半年按照平均余额的2.5%0匹配费用,存在的问题如下:

(1)没有对该项费用效果和效益进行事后评估,而在2014年上半年继续开展针对储蓄存款的专项奖励。2013年三季度末,前述商业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一百多亿元,而截至年末储蓄存款比三季度末多出近十亿元。各经营单位均超额完成专项奖励任务,并超额取得专项费用奖励。2014年初,前述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便开始下降,基本稳定在一百亿元左右,尽管在6月末有所冲高,仍然较年初减少近二十亿元,降幅约为13%,遂前述商业银行又推出增加日均存款的专项奖励方案,前述商业银行对储蓄存款的拉动主要依赖专项奖励办法,不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存在短视行为。

(2)奖励费用比例偏高,营销费年底突击使用。例如2013年底,前述商业银行针对储蓄存款专项奖励共匹配近五百万元费用,占全年营销费用总额的百分之六左右,单一专项费用奖励达到全年营销费用的百分之六左右,费用奖励比例过高。

(二)商业银行会计营运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业务印章的管理欠规范

这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营运主管保管的会计业务印章交接欠规范。调查发现,前述商业银行个别支行营运主管保管的会计印章办理交接时,没有由机构负责人或者上级部门指定人员监交,而是由网点综合柜长或者二级账务柜员监交。例如2014年9月下旬的某两日,前述商业银行某支行营运主管保管的汇票专用章、结算专用章等印章交接的监交人均为二级账务柜员。

(2)个别会计业务印章没有入系统管理。前述商业银行业务处理中心及异地支行保管的用于向当地人民银行或者其他同业机构办理现金领解现以及资金划拨业务的预留印鉴没有入印章管理系统管理。

2.营运外包以及委托业务管理存在缺失

(1)个别委托业务操作不合规。前述商业银行某支行与当地工商银行签订了现金管理服务协议,委托工商银行某支行保管现金款箱(包括箱中的现金、贵金属)以及人民币应急取款业务,明确规定不办理应急存款业务。但是调查发现,该支行仍然在工商银行办理了现金解现业务,2013年以来,该支行向当地工商银行办理现金解现业务共计一百多笔,金额合计也较多,该支行的实际业务操作与双方签订的服务协议内容不符。

(2)营运外包业务管理不到位。前述商业银行营运业务中,对会计业务凭证扫描补录业务服务、会计档案保管服务以及银企对账传递业务服务实行了外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前述商业银行没有制定业务外包应急预案,没有配备应急后备人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切实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第二,签订的合同内容存在疏漏。按照商业银行关于会计凭证扫描补录外包业务相关管理规定,外包人员进入工作区域不得携带手机、照相机以及移动存储器等设备,但是前述商业银行与服务商签订的《服务合同书》中仅明确了“员工不准携带移动存储设备(如软盘、U盘、MP3、移动硬盘等)进入工作场所”,由此导致在前述商业银行服务已五年的工作人员不知晓商业银行的上述规定,日常工作中将手机带入工作场所,并且前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人员也未予纠正;第三,没有将已经扫描的凭证及时入库保管。例如,2014年10月某日现场检查发现,前述商业银行某九天已经扫描封包凭证仍然存放在扫描工作室内,没有及时入临时档案库保管。第四,对外包业务的检查监督不到位。前述商业银行制定的外包业务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检查辅导人员应按月、季度对外包业务进行检查,但是检查辅导员没有按照制度要求落实检查工作。

3.国际业务的基础管理及个别业务操作存在瑕疵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对客户申请审核不严,导致已经开立银行保函进行二次修改。2014年1月某日,前述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对外开立预付款保函1笔,担保金额一千多万美元。调查发现,由于前述商业银行单证中心审核不严,导致已经开出保函受益人名称描述错误,前述商业银行两日后向受益人银行发出保函修改电文进行变更,业务操作存在瑕疵。

(2)风险参与申请书填写不完整。抽查业务档案发现,前述商业银行个别风险参与业务申请书填写不完整。2013年3月初,某物流有限公司向前述商业银行申请办理OA项下出口风险参与业务,金额近八百万美元,客户出口风险参与申请书中仅填列风参币种与大写金额两项内容,其余合同条款均为空白,存在一定法律瑕疵。前述商业银行为某市某实业有限公司、某市某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等客户办理的出口风险参与业务也存在类似问题。

(3)柜员设置与实际不符。目前前述商业银行外汇系统中设置5名系统柜员,其中包括2名交易员和3名管理员。调查发现,某临时用户于2006年建立,截至调查日还没有注销;某交易员和某管理员已经调离国际部,但是系统账号仍然没有变更。

4.没有严格执行外汇管理***策,个人外汇业务存在操作风险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购汇人民币资金来源于非直系亲属账户。2014年1月初,前述商业银行营业部连续为4名客户办理个人购汇业务,金额均为5万加拿大元,并且所购外汇资金全部汇至境外同一账户。调查发现,上述客户购汇资金全部来自某客户的个人账户,经办支行没有能够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亲属证明材料,与外汇管理规定不符。

(2)没有能够识别客户拆分办理手持现钞结汇行为。2013年10月,前述商业银行某支行连续为5名客户办理手持现钞结汇业务,结汇金额合计近二十万港币,并且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均转入另一人账户内,上述交易符合外汇管理局规定的拆分特征,经办支行没有能够主动识别上述可疑交易并及时上报。

(3)没有能够主动识别客户拆分办理超额外币提现的行为。2013年7月中旬至下旬,7月末至8月初,某客户连续在前述商业银行某支行办理欧元现钞提取业务,每日提钞金额为七千多欧元,均接近当日提钞限额,符合外汇管理局规定的拆分特征,经办支行没有能够主动识别上述可疑交易并及时上报。该支行同一时段为另一客户办理的欧元现钞提取业务也存在类似问题。

(三)电子银行与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线上收单业务管理存在欠缺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截至2014年6月末,前述商业银行新增线上收单有效商户几十户,完成年度计划的128.57%。调查发现,前述商业银行线上收单业务手续费的标准不统一,费率的设置从千分之二点五至千分之七不同分布。前述商业银行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明确线上收单业务的手续费执行标准,也没有明确费率上报和审批的相关流程,造成前述商业银行现有线上收单业务执行的手续费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二、商业银行营运业务的改进措施

(一)财务收支及财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1.总体思路

(1)商业银行应该对经费账户使用严格控制,按照《财务管理手册》的要求管理经费账户,对经费账户对外划转资金开立保函的交易,应做事先审批研判,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财务资源浪费。同时应该规范有关会计科目的使用情况,不得混淆收入和支出,规范财务核算。

(2)商业银行应该对各项业务通盘考虑,配置财务资源,避免短视行为,促进自身业务全面、健康地l展。

2.具体措施

(1)今后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手册》相关规定,对经费账户加强管控力度。同时加大会计科目合规性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

(2)商业银行要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比。2015年,商业银行对现行的费用配置模式作了调整。商业银行将紧跟其改革导向,在今后的费用资源配置上体现对效益增长和基础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将狠抓负债业务发展质效。在当前“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已经充分认识确保负债日均规模抬升才是业务发展及盈利增长的第一要务。为此,商业银行想方设法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内部支撑来保障负债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将强基础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心工作,通过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扩大客户群体,以基础性客户带动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稳步发展;同时加大项目营销力度,通过实质性项目带动来增强前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稳定性。

(二)商业银行会计营运的改进措施

1.总体思路

(1)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按照会计业务专用印章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会计业务印章的管理,明确责任,合规使用,确保安全。

(2)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按照会计营运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暂行)和关于规范会计凭证扫描补录外包业务管理通知的要求,加强对外包人员及外包业务的应急管理,配备外包应急后备人员,确保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同时,应加强对委托业务的管理,严格按照服务协议办理业务,规避资金风险和会计操作风险。

(3)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调整柜员设置,提升业务处理准确性,夯实外汇管理基础,规避操作风险。

(4)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按照《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及《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办理个人外汇业务,防范***策风险。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前台柜员外汇业务的培训和监督力度,提高柜员外汇业务处理水平及商业银行内部自查自纠能力。

2.具体措施

(1)加强对业务印章的交接管理,并做详尽的业务约定;业务处理中心及异地支行必须将相关印鉴入印章管理系统。

(2)重新签订有关现金管理协议,按照相关规定修改并与服务商重新签订《服务合同》,着手制定业务外包应急预案,再次要求风险管理员严格按制度要求落实检查工作,完成对已扫描凭证的及时入库。

(3)对全辖网点会计主管及外汇经办人员再次进行***策培训,加强对个人分拆业务的监督。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个人分拆业务的非现场核查手段。

(三)电子银行与信息技术的改进措施

1.总体思路

商业银行应该细化其线上收单业务的管理细则,明确线上收单业务手续费的费率标准,规范收单业务手续费设置的审批流程。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7

(一)实现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商业银行通过开展集约化经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强调垂直管理,建立一体化的责任中心,制定成本控制责任制,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挖掘潜力,实现集约化经营。

(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作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管理会计体系,对于控制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提供决策、制定科学的控制标准、制定奖优罚劣的机制以及给企业带来活力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针对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习性、本量利进行预测、决策、责任会计以及成本控制等不同方法的应用,实现将效益成本转变为全行管理的主线,并使其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环节中,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一)本量利分析

所谓本量利,指的是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分析等名词的简称。其对成本进行形态划分为两种成本,分别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具有的互相依存、制约的关系,对企业的业务量等相关因素给企业盈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最大利润目标进行预测。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运用本量利分析,对一定时间段内单位贷款利息收入、变动成本、贷款总金额以及固定成本等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其给利润带来的影响程度与损益进行分析,最终建立出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普遍用来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利润、成本等进行预测,对设置储蓄网点、开发新产品进行经营规划、决策分析以及成本控制,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科学管理,显著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全面预算

所谓全面预算,指的是运用货币计量的方法,将银行所有的经济活动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反映,简单来说,也就是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中心部门依据银行拥有的资产和负责情况进行编制,然后报告给经营决策者,在其批准后,制定对未来财务收支与效益的详细计划。全面预算以利润为目标,将确定的最终目标作为进行全面预算的前提。在全面预算管理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部门责任范围进行预算编制的就是部门预算,其能够使经营业务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在商业银行的总体规划中进行全面预算,能够确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加强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控制以及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定和考核。

(三)决策分析

所谓决策,指的是在对目前的条件和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后,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多种不同的方案中选择合适的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商业银行对经济信息进行收集、进行经济调查以及对生产经营进行预测不是最终的目的,其目的主要在于为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具有大量信息与预测的前提条件下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不仅是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而且还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行动的重要先导,具有管理职能。商业银行的领导人员所进行的各种决策,其决策是否正确,对于商业银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成败、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给银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进行决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能够使商业银行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明确自身的目标与方向,充分的将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2、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并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3、能够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并防止由于决策失误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进而有效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分析

(一)风险导向审计是银行内部审计必然选择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银行发展需求,满足银行内部审计要求

银行是国民经济命脉,银行高负债率、业务经营和融通资金基本属性决定它具有不稳定、高风险和负外部性。这“三性”决定了银行的发展对外部制度环境极具高度依赖性。银行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控制经营风险的迫切性都需要银行一定要创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的内部审计系统,以强化内部审计来监督制度执行和进行风险控制。不过,银行业务量大、资金往来频繁,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审计,审计资源供需矛盾都较为突出,审计资源短缺。在信息体系条件下,详查法不是不可行,但显然并不经济,所以,一定要探索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全面评估风险为根本,从关键风险点着手,对风险较高的业务和内容加强审计力度,追加审计程序,拓展审计范畴。能更好的顺应银行发展要求,满足银行内部审计需要。

2、风险导向审计采用信息化发展模式,完成银行内部审计运行

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及银行对风险控制要求需要新的审计方法,同时也为新审计方法运用提供条件。一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建立审计对象信息数据库,而银行有良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银行信息技术起步早发展快,其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为数据采集奠定了基础,为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银行资产质量、负债状况、结算业务操作及内部控制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二是商业银行有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模式和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评估与认定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相关经验,使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运用成为可能。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目前主要从净化银行经营环境和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来进行,因此,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时,应结合商业银行特征,注重银行环境调查、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及被审银行整体背景分析与评价。

1、评价商业银行外部环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风险主要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战略风险等。因此,商业银行外部环境是个涉及面很广的宏观概念,在评价商业银行重大错报风险时,应主要分析以下外部影响因素:***治、法律环境;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策目标、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及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等。

2、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方位评价,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在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时,除相应的程序控制、风险控制等内部控制外,还应关注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理念、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者素质及其风险偏好、***策和过程等方面。

3、以银行经营风险大小为依据,科学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我国金融风险产生具有地域性,因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金融高风险区和案件频发区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在组织审计实施时,也应该根据各项金融业务的风险大小来确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目前审计内容重点是贷款业务、票据业务和创新业务。对创新业务要重点检查创新业务本身设计是否合理,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风险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有无打着创新的名义从事违规经营。审计部门在确认风险程度时应关注风险的可能性、损失程度、损失频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归一化处理,以便确定风险优先级。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控制测试又称符合性或遵循性测验。其关键工作有两层面,一是检查是否创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怎样设计;二是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可否能贯彻执行,其遵循性、有效性怎样。实际性测试关键是对账簿、报表所体现经济业务和事项采取审计。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新风险准则中指出,不管内部控制可否有效,均要对各类交易、主要账户余额和关键披露采取详细审计。所以,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根本性测试仍不可缺少。

5、加强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在审计报告发出后,内部审计人员仍要对报告中所涉及审计结果和建议进行跟踪,以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可否采用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为便于银行管理层理解审计部门工作,确保审计建议有效落实,后续审计定要有具体、详细的跟踪记录。跟踪记录要涵盖审计结果和建议、责任人、截止到目前采用纠正措施、未纠正原因和计划采取策略等内容,在坚持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根本上开拓后续审计项目深度和广度。

(三)商业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简要介绍

商业银行不管是通过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的还是没通过改革也没上市的,都成为具有或大或小市值的金融机构,其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在业绩不断提升的同时,商业银行还特别注重加强对经营风险的控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执行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损失和案件的发生。

1、按照银行既定目标全面评估风险

商业银行一直把可持续公司价值增长和卓越股东回报作为企业经营重点目标。全行制定一切经营策略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均要求和此目标相吻合。所以,商业银行在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内部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均将以此目标为根本,充分掌握本单位经营目标实施进程中有关风险因素,涵盖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系统、交易体系和信息体系等,在综合剖析后,将极具代表性的风险因素整理归档,形成规范化数据库。

2、确认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判断剩余风险

商业银行在实行内部审计时,需在充分鉴别风险根本上,测验本单位目前风险管理对策和程序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讲,商业银行每年均要根据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评价,在这一进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会依据银行业务不同层次实行分类评价,涵盖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及信息系统层面等。以流程层面评价为例,内部审计人员会对银行所有业务流程管理采取全面测验,通过非现场抽样、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流程管理实行穿行和控制测验,以此确保流程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并确保哪些风险在现有控制框架下不能得到防范和控制,即确定剩余风险。进而作出选择可否接受风险,并确定风险优先级。

3、制定详细合理的风险审计计划

商业银行应制定完善合理的风险审计计划。涵盖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及审计方案三个层面。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以此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按时顺利达成。

4、注重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和后续审计工作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关键由***的内部审计部门达成。不管是在日常工作还是项目审计进程中,审计人员均要注意和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定期召开交流会议并且共同协作审计工作等。特别是在审计进程中,审计人员要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部门进行协商,并指出对应策略。在审计报告发出前征求被审计单位建议,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坚持对报告中所涉及的审计结果和建议采取跟踪,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落实整改有关风险防范策略,不断开拓后续审计项目深度。

二、风险导向审计需密切联系实际并不断进行完善

(一)因地制宜、不断发展,让审计方法运用和审计环境相适应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审计新观念,但任何办法都有其特殊性,任何方法使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定要遵照实事求是原则,依据不同对象和审计环境选用不同审计办法,依不同审计层面和目标选用不同审计办法。假如由于各种原因,银行信息资料库很难创建,其错报风险难以评价,则审计人员应更多的采用审阅法、复核法等传统查账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不可一蹴而就,其应用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因人而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均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但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并且需要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特殊的敏锐性和判断力。所以,审计人员定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后续教育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潜质。采取审计实践提升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除此之外,还定要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预防道德风险,逐渐创建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内部审计团队。

(三)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强化非现场审计

随审计技术不断发展,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强化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审计部门要创建和完善公用审计信息平台,采取现代审计信息处理体系对大量审计信息实行及时收集、处理、分析和反馈,逐渐实现和业务部门审计接口对接,实现从业务部门直接提取数据实行审计,将风险点、风险面实时通报给各分支机构,进而达到实时监控目标。采取强化非现场审计途径,让现场审计有的放矢,缩短现场审计时间,进而达到节约审计资本,加强风险预警潜质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 [J].会计研究,2004年02期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9

一、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定位

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应该单独设置,和会计部门平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产生本身就意味着原有财务会计部门和运作效果不能满足企业深化管理的需要;并且,许多实行会计部门下设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公司运行效果也不理想。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责是资金的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财务与会计应该分离。同时会计工作具体,而内部结算的资金管理比较抽象。具体的会计工作较易受重视,而抽象的、难以衡量的资金管理工作往往被忽略。所以,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宜单独设立,与会计部门平行。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不应作为一个***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因为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分公司的经营去实现,对它来说,这是不可控的。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毕竟不是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更何况若是以盈利为目的,则它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从而有悖公司的经营目标。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的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业高层的经营意***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以及车间、各商品部,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因此,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不是盈利,评价其工作业绩也是要看它对内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如何,看它对企业财务控制和对决策的支持程度怎样。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以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

急需资金的分公司在运用别的分公司的闲置资金时,应该支付利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借贷出去的资金得不到利息,又何必借出去呢?况且还要冒着收不回来的风险。若是由结算中心负担借出资金应付的利息,又会鼓励所有的分公司不断地要求得到借款。因此,筹措资金的分公司需要对其享受的“午餐”付费(利息)。而为了不使借出资金的分公司担心钱不能被归还,应由总公司的结算中心作为偿还借款的责任人,因为总公司的信誉要比分公司高。

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设计

实现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各种功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结算中心要与银行签订有关协议,确保融洽合作。

(一)实现公司内部各类账户资金的全面监控和调度资金的瞬时到位。结算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设立企业银行终端并利用其企业结算系统,使公司总部能通过终端随时查询各分支机构账户上的资金余额,全面及时地掌握公司的整体资金状况,同时根据公司的资金预算、计划,使需要调度的资金能够在瞬间到账,解决资金调度上存在的时间、地区差异问题。

(二)实现公司各营销网点销售货款的及时回笼,减少在途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健全的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体系是公司产品销售的巨大优势,但由此也带来了资金回笼速度慢,月度在途资金占用大的问题。因此可将各经销网点账户统一调到合作银行,并应用合作银行先进的资金汇划结算系统,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快货款的回笼,减少不必要占用。

(三)实现网内资金融通。如果公司下属某个单位急需现金而账面存款不足,这时只要总公司在合作银行系统存款总额高于需用的资金数,即可由该单位当地开户行先垫支,此笔款项银行不收短期拆借利息,等该单位资金调度到位后偿还这笔款项。

(四)强化内部结算,实现内部单位无“三角债”,公正反映各事业部经营业绩。由于公司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因此各单位间会频繁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且数额较大。实现内部结算后,一方面各个分公司的报表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公正反映各个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资金占用者应及时向结算中心支付利息,而结算中心也须及时向资金被占用者转付利息。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

资金结算中心应考虑合作银行结算网络的实际功能和运行情况,在运行中应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账户开设规定

账户的设立是公司与银行合作运转资金结算中心的基础。为便于资金结算中心能更好地运用银行结算网络,各分公司要统一在所在地合作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有计划地撤销原来其它银行开设的账户。

对于开设账户,应注意:(1)各个分公司在银行应开立一个收入户和一个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户资金来源于产品销售回款、借贷款项(包括公司拨款与银行贷款)及其它业务收入款项,其款项的支出仅限于公司调度款项及支出拨款。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对其分户确定一定的存款限额,在与银行达成充分协议与授权的基础上,超过限额的资金由银行自动划至总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低于限额由公司总部根据该分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是否给予补充资金。支出户资金仅来源于收入,其支出包括采购、工资、税金等所有分公司的支出项。(2)对于公司营销网络资金账户的控制,鉴于其在多行开户且地域分散,短时间不易调整至同一行,且网络的建立及运行难度也较大,因此在资金结算中心建立之初,可先将各销售分公司的账户设立在合作银行,并与全公司资金结算系统连网运行,部分地加快货款回笼速度,减少资金占用。至于各营销网点开户并入合作银行结算网络,可在资金结算中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后逐步实现。

(二)资金调拨程序及控制

为防止企业银行系统被盗用,同时也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企业银行系统的登录采用银行提供的密码保护系统,同时企业资金调拨须坚持专人密码操作、权限设定原则,即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划拨应在数量上设定权限,专人必须有其专用密码,并与特定数量资金的调拨权限相对应。如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主任共同确认可对应50万元调拨权限,业务主任和财务经理共同确认对应50万一200万元的调拨权限,200万元以上须由公司主管副总亲自或授权运用其特定密码完成该笔资金调拨业务,同时对于每一笔业务的操作人员按其权限设定其应承担的责任。

具体调拨方式如下:根据月度公司资金收支计划,资金管理员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获知各单位资金余额后,结合各单位资金运行情况,据其经营需要,在计划额度内,由资金管理人员按其权限通过网络予以给付资金;对超权限业务可向相应权限领导提出报告,并由本人或授权人员完成该笔资金拨付手续,其票据传递及往来业务按规定程序办理。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日常管理

除密码专用及权限设定等内容外,资金结算中心应结合总部与各分公司资金借贷流向情况及会计报表情况,于月末结账后10日内确定公司总部每月利息分摊数额,完成利息分摊工作。各单位应针对其在合作银行开立的收入户和支出户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每天与银行核对,做到业务发生次日必须结清,月末编制银行对账单并调整账务,并每月与结算中心核对账目。

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对于各分公司的支出户开支情况予以监督,了解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其纳入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考核,严格兑现相应奖罚,由此简化公司资金管理程序,且极大地提高了公司资金管理的效率。

(四)结算中心单据的传递及资金调拨指令

结算中心要单独制作资金收、付单据,发生资金收付业务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填制资金收支单据,其程序应与银行相仿。单据在每月财务会议上发放或由来往人员携带,并发放对账单,结算中心根据资金收支计划调度、调拨资金时,以“资金调度令”为准,电话和传真通知有关分公司。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运用对策

一、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运用管理会计的意义

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会计管理控制体系两部分内容,是各类企业用于战略发展与财务、业务统一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在商业银行中也具有广泛应用。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运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管理会计能促进绩效考核体系的更完善构建。作为商业银行系统工程内容之一的绩效考核,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紧密相关,而管理会计应用的加入能够保证绩效考核体系与商业银行动态经营管理目标一致,可以从数据评价角度进行更科学系统的动态管理绩效考核。第二,因为管理会计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需求进行活动业绩、信息处理、工作任务完成度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利用管理会计体系还能进行商业银行财务管控、成本及投资决策,所以管理会计加入绩效考核中可以更好的检验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与目标完成度。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目标,利用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发展和成果进行管理,在绩效考核方面参考银行资本回收和利润最大化目标,制定更具代表性的核心利润绩效考核目标,能够更好的指引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科学运用。第三,商业银行在进行绩效考核目标制定时一般会参考经济增加值,在资本管理风险和资金回报效率方面也会有一定要求,经济资本作为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管理会计数据对产品价格和资金调控等进行把握,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根本目标。所以,管理会计加入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对实现更好的经营管理要求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作用及绩效考核目的

(一)管理会计体系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体系作为内部会计内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作用是为内部经济活动、发展规划、银行经营现状评价提供数据参考,对商业决策、管理目标确立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优化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综合业务管理等活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推进和经营整体调控都有重要作用[1]。

(二)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目的

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竞争意识和银行综合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通过对银行从上至下全体的工作目标、绩效指标的考核,监督内部工作完成进度、完成情况,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对商业银行阶段性经营成果进行检验,也是商业银行阶段性发展理念的侧面反映,善用绩效考核,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动力。

三、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运用方法

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能够解决绩效考核基本信息来源的问题,在优化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盈利分析、成本控制等方面均有作用。笔者根据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及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汇总了以下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办法。

(一)管理会计精细化促进绩效考核水平提升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科学制定需要从产品成本角度进行,而产品成本的划分则包括成本归集和分配两项内容,以往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制定中,经常出现因为成本归集和成本分配划分失误导致的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成本费用记录错漏、混乱时有发生,这就导致虽然银行按照利益责任制进行绩效考核划分,但却难以规范管理。管理会计的加入,可以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目标的精细化制定。在成本计算时由财务中心通过管理会计综合系统,以准确会计数据进行成本分配和成本归集的科学统计,银行各个部门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会计制定的标准进行费用支出,对商业银行经营全过程实行更准确的经营业绩把控,实现绩效考核财务数据精确化,这更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高效合理运用[2]。

(二)管理会计数据确定绩效考评中的产品利润

对利润的把控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商业银行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基本标准。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却以销售额来制定,而忽视实际利润。这就造成员工的一种误区,更关心销售额而忽视实际利润。从管理角度而言,这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管理会计的加入可以将企业产品成本从销售额中剥离出来,按照税金、人工支出、成本管理等单独计算销售利润,这能更好的实现度计量产品企业经营价值贡献度的计算,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以产品纯利润计算,也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长远发展。例如,银行在利用管理会计进行绩效考核优化时,可以先健全信息化管理会计系统,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会计数据进行结构优化,再将信息化平台上的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板块进行关联,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会计数据分析,获得更合理的产品利润绩效考核指标,这样能够实现绩效管理更好的动态考核[3]。这一方法是广大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的做法。

(三)管理会计与绩效考核结合解决产品设计及定价等问题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主要关注对于机构的评价,而对产品设计、资源合理划分等方面的关注度不高,这就导致绩效考核方面对产品设计和定价的相关考核也是缺失的,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解决绩效考核促进商业银行产品设计和定价合理性问题上,引入管理会计十分有效,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的精细化数据给产品设计及定价提供依据,同时也给这部分的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例如,工商银行就在其原有业绩价值系统上增加了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开发,这一系统利用数据仓库这一技术,对产品、部门业绩、机构利润等全方位进行评价和核算,依托这一系统,工商银行解决了不同网点和分行之间的金融产品价格不统一、风险评价标准不统一、成本分摊模糊化等问题,通过管理会计数据对产品合理定价、创新设计、风险评定方面进行精细化指标设定,充分提升了工商银行绩效考评的目标性和精细化水平,对提升银行内部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实现部门间多维度的竞争和绩效考核都有极大激励作用。

(四)平衡记分卡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还可以从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角度进行研究。财务预算、盈利分析、绩效考评、资产负债管理等都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而平衡计分卡作为衡量企业成长、客户积累、业务流程、财务指标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模式,是一种将商业银行战略目标与银行日常发展全过程、人员工作状态进行紧密联系的工具,这一工具的使用需要管理会计内容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优化中,加入平衡计分卡管理评价方式,通过财务数据管理推动非财务指标提升,驱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也能很好的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绩效考核提供精细化财务数据、科学绩效考核指标等方面的支持,借助管理会计与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平台的结合,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实现更好的绩效考核效果,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仍需要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林晓敏.浅析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18,708(23):123+125.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

学习

超市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超市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超市主管一个星期工作总结,超市主管总结大全。如何提升销售额,完成全年销售指标,是部门主管的首要任务。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和竞争店调研现有商品的促销活动,对我店没有的畅销品牌及品种加

学习

模板施工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模板施工总结,内容包括个人总结模板最新版本,模板施工总结。(1)赵山渡工程是浙江省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上控制性水利工程,是以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工程位于温州瑞安市龙湖镇西北的赵山渡,由16孔泄

学习

本科金融学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金融学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本科金融学论文十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

学习

校区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校区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校区负责人的年终总结,校区工作小总结怎么写。3月18日,我们在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表彰xx年度**区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大会既“**区教育工会工作会议”。副局长在会上讲了话,工会***对xx

学习

培训课学习总结模板

阅读(24)

第二节***课由訾荣禄老师给我们讲授的《学习新***章》,訾荣禄老师讲授***章生动,抓住重点,给我们从***员,***的组织制度,***中央的组织,***的地方组织,***的基层组织,***的干部,***的记律,***的纪律检查机关,***组,***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徽**

学习

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运营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计划,运营经理工作计划及工作思路。一、新线接管工作机制新线的接管首先要编制新线接管工作计划表,将整体工作逐项细化、分解成若干的子计划。这样做的优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学习

服装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服装主管工作总结与计划,服装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啊。1、监督清洁服务公司的服务标准(1)每天对各区域定时、不定时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清洁公司现场责任人协调,要求其提供合理的

学习

业务运营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业务运营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运营主管年度总结,运营主管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企业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指对总公司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通过总公司审批制度、资金集中运营和人员统一委派等方法,达到控制和减少总公司财务风险

学习

物资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物资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物资主管工作总结,物资管理工作总结10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企业不断加强自身发展。由于电能的特殊性,电网企业的生产运行必须保持连续,且供电安全和电能质量具有广泛的社

学习

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街道低保工作经验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街道低保工作的心得体会,城市低保工作总结。1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原则;2坚持***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原则;3坚持街域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4坚持制度落实

学习

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本科金融学论文十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

学习

生产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生产主管工作总结范文模板大全,生产主管年终工作总结。(一)2014年工作总结(1)、生产管理方面:重点是做好春节加班生产安排、强化车间班组管理、现场基础管理,生产目标的组织落实等,现就具体工作完成

学习

学生本科毕业论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农大毕业论文合集,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共9篇。(二)确保进度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规定检查日期,定期召集学生了解设计进度情况。由于现在的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一部分学生还处于找工作

学习

工商银行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工商银行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工商银行运营主管年度工作总结,工商银行现场主管工作总结。一、以管“事”为中心的传统企业管理时期国有商业银行成立时都有很强的专业银行色彩,农业银行主要对口农村,工商银行主要对口工商

学习

超市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超市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超市主管一个星期工作总结,超市主管总结大全。如何提升销售额,完成全年销售指标,是部门主管的首要任务。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和竞争店调研现有商品的促销活动,对我店没有的畅销品牌及品种加

学习

校区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校区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校区负责人的年终总结,校区工作小总结怎么写。3月18日,我们在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表彰xx年度**区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大会既“**区教育工会工作会议”。副局长在会上讲了话,工会***对xx

学习

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运营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计划,运营经理工作计划及工作思路。一、新线接管工作机制新线的接管首先要编制新线接管工作计划表,将整体工作逐项细化、分解成若干的子计划。这样做的优势有以下四个方面

学习

服装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服装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服装主管工作总结与计划,服装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啊。1、监督清洁服务公司的服务标准(1)每天对各区域定时、不定时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清洁公司现场责任人协调,要求其提供合理的

学习

酒店会计工作计划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会计工作计划10篇,内容包括酒店会计账务处理流程,酒店财务下一周工作计划。二、地点:二楼国际会议厅三、主持人:四、悬挂条幅:内容妈妈,我们爱您!五、参加人员:酒店主管以上及酒店20xx年4月份优秀员工(Y)代表的母亲、婆婆、

学习

商场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商场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商场主管工作心得总结精简,商场主管每天工作总结怎么写。作为人商郧西店家电一名主管,主要以人员的管理和销量为核心。经过学习与摸索,我将人员的管理分为两大类:员工制度管理和销量目标管理。员

学习

网络公司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公司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网络平台主管年终总结,网络公司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本年度此项工作的具体完成状况如下:(一)、计算机硬件的更换,购置和维护状况公司电脑硬件整个年度总体来讲,出现问题频率较少,每台机器除了日常

学习

品质主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品质主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品质主管每日工作总结,品质主管一周工作总结怎么写。一年中,我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和关心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年来的各项工作任务,素质、思想、和人际交往方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