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10篇

教育篇1

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以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围绕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服务,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所设栏目:教育基本、德育、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法制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

教学与管理

《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教学与管理》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内文80页。《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篇2

近几年来, 我国普通高校在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 挖掘办学潜力, 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广泛开展了函授、夜大学以及脱产、短期培训等教育形式, 为我国多渠道、多形式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民族素质, 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学历补偿教育阶段, 这种状况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其在新理念、新潮流下的功能性缺失[1]。如不采取对策, 必将影响我国成人高教的生存和发展。

投稿期刊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现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教育系统中其他教育体系既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促进,共同为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 教育目的的缺失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下, 普通高校作为办学主体之一, 由于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社会责任, 在多元办学主体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普通高校以发展全日制教育为主, 从学校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到心理习惯, 都形成了一种定势, 学校领导、乃至一般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轻视成人教育的思想, 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 投入也不足, 管理不到位, 有的甚至把举办成人教育看作是创收的手段。这首先表现在教育目的的不明确, 相当多数的普通高校至今仍然把成人教育看成一个附属产品, 甚至是赚钱工具, 至多也是为了补充教育资源的不足[1]。(二) 培养目标的缺失多年来, 成人高等教育一直被视为为弥补人才断层进行的一种补救措施, 是学历补偿教育, 它的实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向普通高等教育靠近的倾向, 在培养目标上也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 难以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 不能满足对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一直依附于普通高等教育, 形同一种附属产品,表现在培养目标方面就是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照搬和移植, 即培养规格上片面强调专业要求, 忽视成人自身的需要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由此带来的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长期以来难以形成特色而获得自主发展, 致使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1]。 核心期刊投稿 (三) 运作机制的缺失举办成人教育的普通高校一般都成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处, 以进行专门管理。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兴起的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办学形式大多与成人教育合并管理。而其内部, 在教育主体、对象、内容、技术和方法手段等内部要素以及体系结构及其运作机制等方面, 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 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培育的高素质的人才不仅不能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需求, 而且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力度的加大以及日益深入, 其对我国深层次改革所提供的智力资源保证与人才支撑作用也远未达到应有的要求。(四) 教学方法的缺失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市场的要求, 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近年来,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针对过去长期盲从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 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目前问题仍然不少, 例如: 成人教学主要强调“教”的问题, 而不是探讨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各种成人书刊上, 教师办公室里, 教师的心里, 都被一个“教”字占据着, 很少有人花大力气去钻研学生的学; 成人教育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许多科目, 分别进行教学, 却没有找到进一步综合的方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始终未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 脱产学习的教学计划基本上是一种复制品, 业余学习教学计划则形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 专业设置主要对应于本校普通高等教育既有专业而开设等等。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原因如果现代高等教育需要成人教育, 而成人教育却没有获得其本来意义上的身份和结构, 那么, 它就无法担当其本来的职能, 这就形成一种社会功能性缺失, 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不健全的一个环节。(一) 教育资源的缺乏带来教育目的偏离方向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 在计划经济下长期形成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从教育观念到办学模式, 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普通高校中, 一些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使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没有摆上学校的工作议程, 没有纳入学校的长远发展计划。他们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衡量高校成人教育, 认为高校成人教育冲击了普通高等教育, 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因而, 对它另眼相看, 视为“游击队”, 而非“正规***”[2]。办学者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认识不够, 办学的功利性色彩过重, 淹没了教育本身。(二) 学校层次致使成人教育难有准确定位虽然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普通高校“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格局, 但社会对成人教育的偏见, 成人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与普通全日制教育不可同日而语。一些高校致力于学校办学上层次、上水平, 把学校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上, 由于缺乏现代教育意识, 忽视了全球高等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主流趋势,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没有给予成人教育以应有的地位。同时, 普通高校以发展全日制教育为主, 从学校的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到心理习惯, 都形成了一种定势, 对成人教育投入不足, 管理不到位。(三) 学历补偿教育的惯性作用造成单纯追求学历教育倾向目前, 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基本上是以学历教育为主, 继续教育占的比重很小, 终身教育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原因使然, 另一方面是前几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作用。在世界成人教育已向终身教育转变, 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如果依旧是单纯追求学历教育, 那么, 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很可能走入死胡同。(四) 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师在聘用上缺乏严格的聘任程序, 在考核上缺乏完善的考评制度, 使得部分学校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教师甚至讲不好课的教师安排给成人学生上课, 从而造成教师队伍素质偏低。管理干部队伍中也存在学历层次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不高、服务意识差等状况, 这也是与成人教育的发展不相符的[2]。(五) 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无可否认,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缓解教育资源紧缺, 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但由于经济利益成为主要的追求目标, 致使部分高校不顾条件盲目布点, 加剧生源恶性竞争; 不思改革, 教学上缺斤少两, 质量不高, 致使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每况愈下, 学校名声亦随之受损。可见, 忽略社会效益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三、改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对策由于普通高校开展成人教育历史不长, 基础相对薄弱,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条件差, 学习与应用脱节,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成人高教特色等问题, 不仅制约其发展, 而且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对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问题, 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一) 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 积极开拓新的成人教育市场只有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 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社会的需求也逐渐趋向多样化,新的教育形式同时伴随着产生和发展。如各类专业证书考试、专业项目考试、晋级、评职考试等, 在全国各地已有了不同规模的发展。而国家对这类教育形式一般是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投放到社会, 使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得以发展。在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里, 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决策者要反应敏锐、判断准确, 在充分利用国家计划和***策优势的同时, 能动地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在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 力争从多渠道开拓新的成人教育市场, 以拓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二) 优化教育结构, 扩展社会功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优化结构, 主要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课程结构和师资结构。优化专业结构,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 增大适应性; 优化层次结构, 就是以市场需求和调节为依据, 把学历教育重心提高到以专升本和本科为主, 兼顾专科, 提高高校成人教育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优化类型结构, 就是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 开展第二专科和第二本科学历教育, 弥补在职者的知识结构, 同时为下岗、转岗职工提供教育和培训, 使他们获取重新就业所需要的实用技能, 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知识的更新, 并强调课程的可选择性。优化师资结构, 就是要从整体上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 从个体上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并强化竞争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2]。(三) 打破普教化方式, 建立成人高教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普通高校承担全日制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又承担成人高等教育及自考助学班任务。在确保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前提下, 办好成人高等教育是具备条件的。应根据培养目标,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优化、改造专业结构和教学计划, 制定好各科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计划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教学环节、方法的实践性。专业课程以应用为目的, 以够用为度, 加大实践教学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培养类型上要拓宽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既要培养生产技术工艺类人才, 又要培养管理类人才, 既要培养高级操作技工, 又要培养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上要体现“以需定教”、“按需供给”的原则, 与市场需求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及其对策

【摘要】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是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阐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的原因, 并提出了改进对策。关键词: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功能性缺失对策机结合和统一, 与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接轨, 使专业结构实现动态优化。(四) 建立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 定期对教学工作做出评估在确立科学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 办学部门要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改善软件管理, 并从师资、教学、教材、管理, 以及实践环节、考试环节等方面严格要求。为了加强质量管理, 还应完善质量监控机构, 定期对教学工作做出评估, 并提出整改措施, 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成人教育信誉, 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健康发展。实践中, 要将书面测试、实践能力考核、课堂上与教师互动的表现、参加研究及有关成果记录等均作为考核的内容。教育行***部门要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具体实施办法提早下发有关院校, 使办学单位能据此规范办学行为, 做到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奖惩, 从而保证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利民,李德海.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功能性缺失分析[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 2] 余爱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探析———兼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办学之路[ J] .福州大学学报: 哲社版,2003年第1期.[ 3] 陈永红.21世纪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及发展思路[ 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 赵卿敏,易元祥.学习型社会创建与成人高等教

教育篇3

一、美国远程教育期刊简介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美国各种类型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也纷纷应运而生,通过收录和发表有关远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影响日益增强。综合来看,现阶段美国正式出版发行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主要有: 《成人教育季刊》(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成人学习》( Adult Learning)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 The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交互学习研究》(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 、《远程学习管理》(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istration)、《美国远程教育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Distance Education) 、《教育技术评论》( EducationalTechnology Review) 等二十余种。其中,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Social ScienceCitation Index) 收录的共有两种: 《成人教育季刊》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SSCI 根据论文引用次数衡量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因而被收录期刊往往在其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此外,《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要刊载美国国内远程教育的研究论文,相比前两种刊物,更能反映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因此,将这三种期刊作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论文分析的样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前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实际。《成人教育季刊》创刊于1950 年,由美国成人与继续教育学会编辑出版发行,致力于收录和发表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比较等方面的文章。近年来,《成人教育季刊》加大了对教育实践创新及跨国际成人教育研究论文的刊载。《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创刊于1998 年,由爱思维尔公司出版发行,全年4 期,杂志对所有投稿采用同行评审程序,以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旨在促进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设计、网络课程的开发、互动***课程的合作学习与实践、网络教学中的国际化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创刊于1987 年,由泰勒和弗朗西斯公司出版发行,季刊,全年4 期。《美国远程教育杂志》致力于传播美国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所进行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探讨远程教育中的多媒体系统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异步学习、混合学习等问题。

二、三种期刊2007 - 2011 年刊载论文分析

( 一) 论文概况

2007 - 2011 年,《成人教育季刊》、《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和《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刊载文章的数量变化,能够侧面反映美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动态。在这三种期刊中,所刊文章主要为三类: 由编辑撰写的社论、研究性论文( article) 及书评( book review) 。鉴于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将分析样本限于三种学术期刊的研究性论文。因此,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先对三种期刊2007 -2011 年的研究性论文刊载数量进行统计。

我们从上表清晰看出, 2007 - 2011 年《成人教育季刊》共发表研究性论文88 篇,其中,2007 年16 篇, 2008 年16 篇,2009 年17 篇, 2010 年19 篇,2011 年20 篇;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共发表研究性论文144 篇,其中, 2007 年21 篇, 2008 年25 篇,2009 年21 篇, 2010 年45 篇,2011 年32 篇; 《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共发表研究性论文64 篇,其中,2007 年12 篇,2008 年12 篇,2009 年12 篇,2010年12 篇, 2011 年16 篇。2007 - 2011 年三种学术期刊收录研究性论文共计296 篇。

从论文数量看,三种学术期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或许源于不同的期刊编排和编辑的选稿要求。但从总体趋势分析,2007 至2011 五年间,三种期刊的论文数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不一。这也似乎从侧面印证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远程教育的发展,美国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地跟进和扩大。

( 二) 研究方法

每种学术期刊都遵循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研究倾向,并在论文的收录上展现出研究风格的独特差异。我们详细研究了三种期刊所涉及到的296篇论文,对每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以及从不同方面对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尽管这些研究方法大多为我国从事远程教育研究的人员所熟知,但其应用模式、表现方式等与我们现实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亦即在研究方法的运用及表现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由于论文在方法的运用上较为灵活,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研究方法,因此,在论文研究方法的归类上,我们按照论文所偏重的研究方法进行划分 。

1.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即指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 P. 188) 依照定义,在我们的统计中,《成人教育季刊》刊载论文未涉及实验研究,而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所收录论文中应用较多,采用的研究方式包括了实地实验、标准试验等。在实验设计上,多采用随机对照实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和准实验( quasi - experiment) 。如《远程教育能否成为实验教育的有效途径?》( Are Distance LaboratoriesEffective Tools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 ,其中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的形式,分别测量了以远程教育形式进行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和在中学课堂进行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对获取的六学期的成绩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在实验教育类课程中远程教育形式的有效性。《发展一种测量工具以评估学生对远程教育课程质量的意见》( Development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Student Opinions ofthe Qua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s) 则表现了另外一种实验研究的模式,通过对学生态度、意见等的测试来验证某种测量工具的可靠性。这些实验研究注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并常常利用建立数理模型等展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让研究显得更为直观和明了。

2. 调查研究

在三种期刊收录的研究论文中,调查研究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采用这种研究方式的论文数量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尽管《成人教育季刊》偏重于理论性的研究,但在其近五年收录的论文中,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仍占总体论文的一半以上。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和《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使用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也是最高的。调查研究的方式灵活多样,有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这些研究方式在相关的论文中,或以一种研究方式为主,或二种或三种研究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抽样的方式以随机抽样为主。通观调查研究在这些论文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首先,重视对调查研究方法的具体描述,在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中,一般都会用较大的篇幅对具体的抽样、调查方法等展开论述; 其次,在调查数据的表现和展示上,尽量通过多样的表格和***示来呈现相关的内容,在表格和***示的设计上较为科学、直观,增强了研究论文的表现力; 最后,在讨论中立足于数据描述和分析,能够给予诠释性的论述。

3. 历史研究

在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所收录论文中,历史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统计分析,《成人教育季刊》中有少部分历史研究的论文。另两种期刊集中于对现代及当前远程教育的研究,因此仅《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收录了1 篇历史研究论文,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所刊载论文几乎未涉及历史研究。从方法的视角看,历史研究常关注某一特点群体、地区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来分析事实的发生原因并揭示这段历史对现时代的影响。如《不为人知的故事: 1920- 1949 年洋鬼子在上海丝绸厂的成人教育》( The Untold Story ofForeign DevilAdult Educatorsin Shanghai Silk Factories ( 1920 To 1949) ) ,主要叙述1920 - 1949 年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所进行的劳工成人教育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各种现象和原因,以及对二十一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4. 理论研究

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论文对理论研究方法均有涉及,在论文中所占比例仅次于调查研究。而《成人教育季刊》尤为注重此类研究,其统计论文中共有24 篇属于理论研究论文,占总体收录论文的比重为27. 3%。理论研究以严密的逻辑思辨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解释和建构,使其系统化、抽象化,并对远程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具有普遍地指导意义。无疑,从远程教育中所获取的具体的、零散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应远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这些经验的理论化改造,将帮助远程教育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研究多持一种质化的研究取向,提倡逻辑思辨的方法。如《关于自我发展中自我的理性反思》( TheSelfin Self - Development: ARationalist Meditates) 。但这并非理论研究的全部,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归属为理论研究的论文中,已较为普遍地渗透着量化研究和模型建构,以一种数理化的表现方式来阐述理论性的命题。如《网络沟通中的内容分析: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评估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模型》( ContentAnalysis in Computer - Mediated Communication:Analyzing Models for Assessing Critical Thinking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

5. 文献研究

可归为文献研究的论文在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论文中所占比例较低,《成人教育季刊》有7 篇论文,《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有5 篇论文均属此类。文献研究强调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符号、数字、***像等各种形式存在的资料,从中发现并探讨相关的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网络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等。对应用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普遍采用了内容分析、二次文献等方法,已涵盖了文献研究的各种具体方式。如《巴西远程教育研究方法和主题分析以1992 - 2007 年期刊为样本》(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and Research Topics in a Sample ofthe Brazilian Distance Education Publications,1992to 2007) 。

综上,笔者似可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美国远程教育重视实证研究。具体表现为在统计的期刊论文中,使用历史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的论文数量合计为225 篇,占总体论文数量的比例为76%。这些数字和比例已远远超过了应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的期刊论文。显然,客观、严谨、定量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特征。实证研究强调对研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已然成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常态,并进一步促进了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科学化。除此之外,虽然各期刊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量化研究已成为了这些论文的共同选择。无论是实证的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还是倾向于定性描述的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都强调了量化研究的运用。定量分析已不仅仅是实证研究的专利,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也似乎脱离了纯粹的质化研究的束缚,转而寻求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通过数理推论、模型建构来增强其理论分析和阐述的科学性。

( 三) 论文选题及内容

论文选题是研究的方向标,通过对选题范围及内容的梳理,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某一学科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学科研究的前沿,以及这一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研究广度与深度等。论文选题已成为我们追踪及分析学科研究现状的重要内容。为了较为完整地描述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笔者对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的296 篇论文进行了分析,概言之,其选题共涉及以下6 个方面: 基本理论、***策分析、发展历史、外国远程教育、***学习、网络教学等。

1. 基本理论

有关基本理论的选题在美国现存期刊论文中较为常见,其所涉范围较广,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理论本身。具体分析相关论文,可以发现三种学术期刊收录论文普遍存在一种理论偏好,即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少或几乎未曾涉猎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自身,如远程教育的概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质量监控等,而较为集中关注社会运动、社会思潮的新进展及对成人远程教育的影响,或是在社会文化、哲学思想的背景下探讨远程教育活动等。近五年的选题热点如下: 后现论、终身学习、现象学、新殖民主义、社会文化、全球化等。倾向于从较为宽广的理论视野探讨远程教育活动的规律、发展、变化等,从宏观层面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概述。此外,也有部分研究者关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还有研究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沿理论进行了探索,如虚拟教学理论等。这与我国当下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存在迥然差异,我们似乎更重视远程教育领域内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理论的探讨。两者在理论研究选题上的差异,或许源于远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及成熟度不同。我们强调立足于远程教育的研究对象、命题及范围,进而构建远程教育的学科体系,因而理论研究在更多的时候以此为目的,并为此服务。

2. ***策分析

关于远程教育***策分析在三种学术期刊的收录论文中并不多见。就选题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大概有4 篇论文涉及到此类主题。有研究者从宏观层面关注社会、国家公共***策对远程教育的影响,如社会福利改革、扫盲计划等。他们以这些社会公共***策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深入分析特定的教育对象接受远程教育的费用、机会等相关问题,这一类的***策探讨,带有强烈的社会学或公共管理学的色彩,展现了较为宽阔的理论视野。还有研究者热衷于远程教育自身的***策分析,他们从远程教育管理入手,探讨远程教育与主流教育机构的融合、经济领域的远程学习、特殊区域的远程教育( 如监狱) 以及新型远程教育大学的构建等相关***策,期望通过对这些***策的分析,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并规范其管理。尽管探讨的层面和视角存在差异,但两类研究者都将研究视野投向了国外,论文所及也多为联合国或其他国家的公共与教育***策。

3.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是美国远程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三种学术期刊的论文均不缺乏对此类史实的追溯。主要内容和选题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成人教育、天主教工人运动中的妇女学习以及远程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等。总体而言,有关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的选题较少,在这些论文中,研究者多关注他国特殊历史阶段的成人教育发展,而较少关注美国的相关历史进程。此外,我们在这些已有的论文选题中发现,研究者关注的特定历史阶段,多为社会矛盾激化、斗争激烈的时期,重视研究这些特定时代背景中的弱势群体如妇女、工厂工人等。而在涉及诸如少数种族、妇女等群体时,其研究重点往往倾向于教育权利、受教育条件、社会公平等偏***治性的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远程教育研究的教育性。

4. 外国远程教育

作为日益国际化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开始逐渐重视外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三种期刊的收录论文中,以外国远程教育发展为选题的论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在有关外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论文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涉及国家和地区较为多样,有加拿大、韩国、博茨瓦纳、瑞典、南非、巴西、哥斯达黎加等,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这与我国远程教育集中于研究英美等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二,从研究内容分析,则涉及跨文化、种族、妇女、老年人、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题材丰富、视角多元。研究层面有微观的,如《以技术平台构建教学方法: 韩国基于博客学习的案例研究》( A case study of blog - based learning in Korea:Technology becomes pedagogy) ,以两个不同的研究生班为样本,研究了博客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对网络学习者及教师的重要影响; 也有宏观的,如《瑞典大众教育模式: 一种民主与殖民的矛盾结合》( Paradoxes ofSolidarity: Democracy and Colonial Legacies inSwedish Popular Education) ,通过对上世纪70、80年代坦桑尼亚民间发展学院的分析,探讨了瑞典大众教育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输出及影响。

5. ***学习

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同步学习、异步学习、混合学习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始终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激发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在三种学术期刊收录的论文中,也以这一类选题最多。研究者对网络学习者的行为和心理等展开探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进一步梳理这些选题,我们发现研究者在专注于网络学习的同时,其侧重点却大相径庭,涵盖了***学习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研究蓝***。有研究者喜欢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因而常常关注电话交互式学习、分布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交网站中的体验学习、网络环境中的阅读行为、异步学习中的合作、***讨论、聊天社区中的学习行为等; 有研究者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热衷于讨论性格内外向学习者的远程教育学业成就评估、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在远程教育中的认知发展、***学习动机、***项目合作中的社区意识、社会学习理论与***学习等; 还有研究者重视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着力于研究虚拟学校、虚拟教室、***特许学校、虚拟教育、远程学习环境、***社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空间、大型网络课堂、同步的网络音乐课堂、网络虚拟实验室等。

6. 网络教学

教育篇4

摘 要: 作为一门***的学科,思想***治教育文本具有自己的特质,表现为载体的多元性、内容的扩展性、应用的实践性、实践的对话性。思想***治教育文本特质研究视角,有利于增强思想***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思想***治教育 文本 特质

文本是为了表达完整、系统的含义而按照语言规则构成的语句或语句系统,它可以是一个句子,如格言、谚语、警句,但普遍为一系列句子或是一个篇章,文本与段落相比有头有尾,有内部的结构性、相对封闭性,是一个自足的系统。不同学科的文本具有不同的特质,如文学文本主要体现文学感性、审美,其特质表现为语言系统的开放性、阅读期许性,而历史文本主要体现历史事件原貌、历史经验和教训,其特质在于考证性、真实性等。思想***治教育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科学,它的文本具有自身的特质。在思想***治教育活动中离不开对文本特质的研究视角,通过文本特质的透视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文本的重要性、复杂性、价值性,从而提高思想***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载体的多元性

文本是思想***治教育理论的载体,思想***治教育的经验规律、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方式方法都需要通过文本的描述体现、记载,需要通过文本进行知识、信息、理论和思想道德的传播。思想***治教育呈现出多样的文体,比较常见的有经典著作、领导讲话、***和国家的系列文件、公开出版的各种论著、论文、教材等。从学校思想***治教育的视角看,直接采用的思想***治教育文本有:

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思想***治教育坚定正确的***治方向纲领性要求,是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编写、授课计划、教学考察的最基本依据。它规定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明确课程章节的先后顺序、重点难点、广度深度及教学环节的布置安排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大纲,以大纲为核心开展,偏离了大纲,就很可能偏离思想***治教育的方向。大纲在文本表述上往往体现为提纲挈领,从宏观层面进行总体性要求。大纲具有变动性,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进行调整和更新。

2.教材。教材是开展学校思想***治教育的最基本、最直接的文本依据。我国学校思想***治教育中,实行地方性或全国性的统编教材,在思想***治教学中居于权威性的地位。当前,我国已经构建起较为系统、完善的思想***治教育教材体系,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思想***治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思想***治教育的教科书是动最频繁的文本,它随着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学校思想***治教育实际的变化,应及时、快捷地调整教材文体的内容。

3.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经典著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论述、论著和读本,是思想***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治教育的教材的核心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在思想***治教学中应始终围绕经典理论开展,并适时恰当地引用相关的原著和理论。目前,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文本繁多,较经典的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马克思的《***治经济学批判》、《阶级******论》、《***治洽谈主义》,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法兰西阶级斗争》、《论权威》,列宁的《国家与***》、《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逝世前的八篇文章》,的《反对本本主义》、《论人民民主》、《论联合***府》、《新民主主义论》、《〈***人〉发刊词》、《反对***八股》、《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等。

4.***和国家的文件、***策、理论。***在不同时期的文件、***策、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总结历史经验,根据***和国家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制定的。它是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国情教育、形势***策教育和***的路线方针***策教育的重要依据和内容,是适应我国当前形势发展的思想***治教育的文本内容。

5.思想***治教育相关的著作、书刊、网站、会议等。在长期的思想***治教育实践中,人们根据思想***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公开发表了很多论文、论著和言论,常见于***书文本、期刊文本、报纸及网络媒体中,常见于会议讲话稿、发言文本。目前由***书、期刊、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介搭建的思想***治教育文本库资源非常丰厚,为当今的思想***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在大数据时代,众多文本信息被媒体整合在一起,有利于传播、利用。

二、内容的扩展性

思想***治教育的核心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首要的内容是开展***治教育,总体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当今的思想***治教育文本内容已经不再仅仅注重***动员、***治教育和思想武装,而特别注重文本内容的扩展性。文本内容的扩展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共同意识教育内容向个性意识教育内容扩展。在传统思想***治教育中,特别强调意识形态的共同意识教育内容,而在个人意识教育内容方面却经常缺失。适应时展的要求,在当代思想***治教育文本中,其内容不但体现了***治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等共同意识教育的内容,还体现了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内容;不但体现为共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还体现为对学生进行个人理想教育、个人职业发展教育、个人社会价值教育的内容。当代思想***治教育文本内容,更多的是由共同意识教育内容向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个人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扩展。

2.***治性向人文性扩展。***治性是思想***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传统的思想***治教育的文本内容,更多地重视和强调***治意识、***治觉悟和***治纪律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的思想***治教育的文本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正由强调***治性,以***治性教育为基础,向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改善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教给学生做人、做事,懂得合作、包容、互助、友爱等内容扩展。这种扩展性体现了思想***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现了思想***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折射出***的思想***治教育的新发展,体现出思想***治教育的规律性特征。

3.严谨表达向平实表达扩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内容表达中,所用语言十分理论化,而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不断推陈出新,、***等一代伟人在其著作和论述中使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易于理解的平实性语言来表达,如说“一切帝国主义和一切***派都是纸老虎”,这一形象比喻科学的论断,从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很容易被广大青少年学生记住和理解;***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种表述说明社会主义的特征就是要***和发展生产力;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些内容表述所用语言形象、平实,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接近,有利于增强思想***治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和感染力。

三、应用的实践性

在思想***治教育实践中,某些教师不注重思想***治教育文本应用的实践性,试***片面从概念、总结出发构建“理论体系”,忽视学生文本学习与分析现实社会问题的结合;某些教师热衷注释、汇编及寻章摘句、修辞写作,不带领学生直面社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都忽视思想***治教育文本应用的实践性。尽管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但经验上升为理论的目的,就是要使理论回到实践,指导并促进实践的发展。思想***治教育的理论是为了改造人的思想,提升人的思想***治觉悟的实践。学校思想***治教育文本应用实践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文本的教学和理论灌输,可以帮助学生匡正思想,促进学生思想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辨别美丑、知晓事理,树立争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开放思维、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想,打破陈规,创新发展。

2.促M学生适应社会。通过对思想***治教育文本理论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治觉悟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对待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推进学生的思想社会化、观念社会化和道德准则社会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适应形势变化,审时度势地契合社会实际发展自己,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精神生活。

3.促进学生投身社会发展。通过思想***治教育文本理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进行社会建设,自觉优化自身所处的人际环境、***治环境,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实践的对话性

思想***治教育文本与实践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文本与实践之间存在着互动中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不但体现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且体现为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

1.理论来源于实践。思想***治教育的每一个文本,其中所阐述的原理、规律、方式、方法都无一不是思想***治工作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无一不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经验教训得出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思想著作,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本,每一个文本内容都包含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社会改革发展经验的凝练。学校的思想***治教育中所应用的教材、参考材料等文本内容,就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更新和发展起来的,它凝聚着思想***治教育工作者的心血,饱含着对现实社会经验的不断精练和概括。

2.理论应用于事件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实践上升为理论,目的就是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因此,要善于运用思想***治教育的文本教育,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但同时作为经验总结的理论,难免存在缺憾,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以此验证理论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另外,客观实践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都需要对原有的指导理论进行审视,并相应进行理论的完善、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因此,理论应随着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教育篇5

关键词:写作规范;论文质量;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作为学术论文,是记录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表达自身学术品位的重要工具,不论研究方向、过程和结果如何,都需要通过相对规范的形式予以行文。***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工作顺利结题,共有103篇作品入编《优秀教学论文集》。综观百余篇入编论文,作为教师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撰写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入编论文基本情况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从试点校推进到全面推广,历时三年,参加课题研究学校四百余所。课题于2011年10月在合肥结题,在各县区推荐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合肥市总课题组共收编优秀教学论文103篇,并集结成册,其中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作品98篇,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5篇。合肥市各县区在征集优秀作品时,未提出统一的格式与要求。经过比照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98篇论文中,除少数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外,大部分论文在格式上不同程度存在国家标准要求不符之处。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前置部分主要项目缺失或不规范

根据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前置部分中应包含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等部分。文章摘要是作者向读者传达必要信息的载体,它包含了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使读者在未读全文的情况下就可以掌握论文的主要信息,同时它还是二次文献引用的基础。在论文集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98篇作品中,45篇有文章摘要,另53篇无摘要。

在已有的摘要中多篇无法说明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如某中学教师入编的《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之我见》一文,其摘要起到了引言的功能。作者提出,希望自己提出的见解和认识帮助体育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准确定位,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对其文章主题――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只字不提。又如某位小学管理者入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模式的研究》一文,用一句话近50字提出了教学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更像是对其题名的注解,读者无法从中了解其如何建立一个学习、研究、反思、提升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模式和如何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还原实验与生活之中――关于家庭小实验的几点浅见》一文,作者仅告诉读者,家庭小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没有告诉读者任何关于家庭小实验的“浅见”。在入编论文中,还有甚者竟然将文章摘要理解成为正文的小标题,在《发挥教学艺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作者将内容摘要表述为从正文中提炼的各级大小标题。

这些都反映出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对于文章摘要的误区,没有将其提炼为概括论文大意、提出主要观点、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文摘。

同样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在提炼关键词上,98篇作品中,46篇有关键词,52篇无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项的单词和术语,3至8个为宜,且须尽量使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表1列出了部分需要修改的论文关键词。

表1 部分需要修改的论文关键词

同时有文章摘要和关键词的作品仅32篇。

(二)随意更改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是作者为了表明文中的某些论点、数据、资料与方法的出处,供读者参阅、查找而引用的有关文献,它有助于正式论文的科学性,也表示对被引用著作者的尊重,同时便于检索。

在论文集符合教学论文范畴的98篇作品中,有参考文献标注的有35篇,63篇无任何引用说明。

参考文献的列示大多采用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即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期数)、起止页码;当文献是书籍时,书写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等。在有参考文献的35篇论文中,仅有3篇完全符合引用格式规范。其余32篇均存在规范性问题,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将参考文献写成“参考书目”“参考资料”。

2.没有使用规定的著录方式,且著录格式中缺项较多。表2列出了较为典型的几种著录方式。

表2 几种典型不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方式

三、反思与建议

作为合肥地区承担的一项***教育规划课题成果的重要部分,其入编优秀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反映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学术成果,不应在论文规范性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在进行横向比较时,和教育管理者、教师密切相关的论文集、报告集甚至是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中种种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这说明论文撰写不规范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类编辑和作者们的重视。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抓好论文的规范性工作。

1.加大宣传,强标准化意识

大多数教育管理者与中小学教师是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主体,他们虽曾经在获得学历的过程中接受过论文写作的相关培训,但无系统性,且许多作者无从获得与论文写作相关的标准与规范要求,大多数通常依据自己的经验确定撰写标准。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大论文写作规范性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与选题、研究同等重要的工作。

2.坚持标准,实行质量管理

在进行论文征集时,应当向作者提出明确的、详细的、规范的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对于不规范者,在要求其进行修改后仍不规范的,应该退稿或者降低其评价等次,这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确立论文规范性标准的重要节点。

3.培训***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骨干

教育管理机构中的教育科研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育科研组织应该成为推广论文规范性的工作骨干。各方面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骨干的作用,发挥他们宣传、组织、服务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纽带作用,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论文写作规范性要求的普及。

总之,规范性需要与科学性一样,成为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作者应当认真执行学术规范,提高标准化意识,进而保证论文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编写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2]王群峰,石波.选题及题名撰写规范:论文写作的关键[J].咸宁学院学报,2009,29(2):35-36.

[3]王俊峰.论文写作的游戏规则[J].中国研究生,2003(1):32-34.

[4]全国文献工作标准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T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教育篇6

在***治思想方面,我能够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国家的方针***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多年来的坚定信念、不懈努力,最终成就了我的***治追求——20*年6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成为了一名预备***员。预备期内,我能够时时处处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完善自己,践行入***誓言,现已按期转正,正朝着优秀***员的目标努学力习奋网斗!

在教育教学方面,本着“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原则,我通过自主阅读、参加研训活动、教育硕士学位进修等途径深入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内化理论。在教学中我能够整合课程资源,优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积极探索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研读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认识升华——交流分享,总结评价”为主要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读、思、问、议、评”的学习方法及“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互动交流中,自然达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育人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及“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作用,也实现着师生民主和谐交往中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虽然我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但是我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管理,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格外关注后进生转化,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因此任现职以来,本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20*年10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六年来我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1】20*年11月,《自觉磨砺意志》课例的教学设计,在*省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20*年1月,在*区区域性课题《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研究》评比中,被评为二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20*年第2期上发表,并作为*市*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被录入《自主发展教育研究》一书中。【2】20*年3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2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20*年4月,在*市教育学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专业委员会20*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3】20*年6月,执教的《自觉维护正义》一课,在*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拉练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4】20*年11月,执教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课,在*区第五届“三杯赛”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二等奖。【5】20*年12月,撰写的论文《谈“继承传统美德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在*市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暨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上,被评为二等论文。【6】20*年12月,撰写的论文《探索勃勃生机的教育,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在第六届*市基础教育论坛会上,被评为三等优秀论文;20*年3月,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论丛》中发表。【7】20*年3月,撰写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20*年度三等优秀论文;20*年5月,在《*教育》上发表;20*年10月,在《中学课程资源》上发表。【8】2009年4月,参加*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优秀奖。

另外,在兼职的其他工作方面,我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如:综合实践活动课——【1】20*年12月,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市教育学会发展性学生评价研讨会上,做了学术交流并被评为一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20*年第2期上发表;并于20*年10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20*年7月,执教的《关于中学生营养科学与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一课,在*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优质课。【3】20*年8月,撰写的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反思》在*市20*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4】20*年6月,撰写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有近十项研究成果获奖、发表,并亲自主持了区级个人课题研究;*年9月开始兼职科研专干,为学校“十五”课题结题和“十一五”课题开题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评为区“十五”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宣传工作——曾做过7期《海之韵》校报副主编,8期《家校彩虹桥》家长小报责任编辑,负责学校《课改文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教育》我校专刊的统稿工作,多年来一直兼职学校新闻报道员,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尽心竭力,得到广泛赞誉,曾获区优秀报道员称号。人事工作——*年4月开始兼职人事干事,虽然事务庞杂琐碎,但我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如出勤统计、校务记录、报表上报、证明出具、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变动、退休教师活动、教师评职考核等,真正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我深知: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在教育的田园里,我将继续辛勤而快乐地耕耘着,争做“研究型教师”,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教育篇7

【论文摘要】科学主义方***虽然促进了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弊端。通过分析人文主义方***的内涵,分析教育活动的人文特点,我们得出在教育研究中坚持人文主义方***的必要性。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倾向于以自然科学技术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研究,教育研究自然也受到影响。“当今严肃对待教育理论学者的主要职责是养成归纳研究的习惯和学习统计学的逻辑”。但同时,许多思想家看到自然科学方法阻碍了教育研究的发展,因为这种方法:只处理与教育有关的技术性问题,听命于现实或经验的统计趋势而无法在符合价值与理想的方向上提出真知灼见,触及不到教育活动的本质性问题及教育中的灵魂和实质。而教育中的智慧、人格、情感、精神这些才是研究的焦点。

对此,我们提出在教育研究中坚持人文主义研究方***的主张。

首先,人文主义方***是与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别在于前者试***解释,后者试***理解。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当代西方人文科学方***中最具人文精神,最有影响的派别。社会现象研究和纯科学的区别在于社会现象涉及有意识的行为主体,他们自己赋予行为以意义,所以社会科学家为了描述和说明社会现象就要有理解的概念与实践,即理解、移情作用和直觉,所以人文主义传统坚决反对要求社会科学把人的行为客观化,把行为主体物质化的观点。

其次,人文主义方***关注的焦点为三方面:

1.关于经验的客观性问题。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事实中人的主观性方面,如人的信念、动机、需要和希望等并不完全表达于客观的外表行为中。单纯的外表行为研究,不足以深透主观动机和意向领域,因此,人的行为仅仅部分的由它同外界对象或未来结果的关系构成,它的意义相当大部分在于它表达了某种主观的心理状态。没有同生活于一定社会中的具体个人的直接接触,是不可能完整理解有关的事实的。选择哪些资料作为有意义的事实,在何种深度或层次上挖掘事实本身的意义都与理论的解释有关。

2.关于因果律的有效性。在社会研究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归结为原因——结果模式,而人文主义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在自然世界中,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对于不同的社会或文化都是中立的,对于支配任何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的意义都是无关的,但人的行为却由它们对行为主体或对象参与者所具有的意义来辨认,而这些意义的内涵与阐释都是由一种给定文化与行为者本身的意义感受来决定的。众所周知,每一种文化有相应的意义库,不同的人对意义的感受、辨认与理解不一样,即使在同一文化背景里不同人的行为之间,要作出正确的因果概括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然不能把因果规律固定下来解释人的具体行为,要了解这种渗透着社会意义的范畴之间的联系,只能靠对那个意义系统的深刻体会,而不是外部的机械概括。

3.关于理论或解释的性质问题。人文主义者强调社会科学理论或解释的目的,并不是要推导出经验概括或统计定律,而是要对人的行为和语言的意***和意义的深刻理解。人文科学以人的行为和语言为研究对象,以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人而不是事物为研究对象,理论解释的目的不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是要回答行为的内在依据,包括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问题。因此,一个好的理论要能提供合理的行为主体有关的规范标准,要理解他的行为规范的标准,并不是提供当作客观事件的行为的演绎说明。以人的行为和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的价值观念不可能是中立的,不能免除意识形态的影响,总是要受到一定文化的规范、预设和偏见的支配。

教育作为使人性完善的最佳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人文主义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所以说,不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到如何无所不能的程度,自然科学方***被推到如何高的地位,只要教育还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那么它的人文性就一天也改变不了,人文主义方***也一天不能被抛弃。

再次,教育活动本性特点与教育实践的内在构成决定了方***的取向。

一般来说,教育活动的特性表现为:教育活动在对象与目的维度上的特殊性;教育活动进行过程的点双边、共时、交互作用性和要素关系的复合性;教育活动具有预测性与活动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在特殊的交往活动中有目的的使社会对学习者的发展要求,向学习者的现实发展转化。教育活动是人的科学精神的活动,表现在求真;教育活动是美感经验活动,表现为求美;教育活动是人伦道德活动,表现为求善;教育活动是实在主体探求生命意义的心灵历程,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或灵魂的洗礼,关怀人生或命运问题,不依赖哪一门学科。教育活动是一种人文活动,而且是人文活动的最高境地,虽然达到这种境地的人是凤毛麟角。

说到底,教育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其精神的、价值的、人文的、意义的一面。完整的理解教育,就是要清晰的认识教育活动的精神性、人文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设备的更新并不代表教育的先进,可能传播的是非科学、伪科学的知识,训导如野兽般争斗的人生哲学,展示一个紧张、无人性的社会,培养出毫无生趣,面孔呆滞的“接班人”。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因此,教育活动形式的完美并不代表价值的实现,教育活动表达的是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觉悟,包含了对真、善、美等价值的追求及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寻觅。况且,科学精神本身也是从人文主义传统发展而来的,所以,唯有从人文角度理解科学,才算把握了科学精神的本质。

人类无法将全部教育的意蕴客观化,无法从纯粹客观的角度理解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教育过程无法还原为一个实体或得到严格控制的操作过程,不论历史上的以自然科学方***研究教育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教育活动中较高层面的内涵并非在归纳推理或统计规律的意义上层面的内涵推演而来的。教育中的人文性是历史的生成的,是传统的,同时也依据个人的觉悟和感觉而存在。教育活动搀杂了历史的内省因素,这些因素与文化价值、目的意义等这些人文性经验的范畴联系在一起,教育活动客观上有很强的独特性,因此,教育科学必须对教育活动达成普遍性的因果规律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用以一种意义标准,一种思想框架或解释尺度来说明全部教育问题,我们能对某一特殊时间、地点、情境的教育发表评论,一旦离开具体场合则可能失效。我们对教育问题的说明或解释常常是暂时的、相对的、主观的。教育中与意义、价值相关的核心问题本质上是约定的,不是外在规定的,教育的历史是一种互为主体性的过程,任何关于教育的思想如果未经主体心灵深处的认同,也是毫无意义的。

参考文献:

教育篇8

一、教育论文也叫教育科研论文,简称教育论文。它是用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描述教育科研成果的文章。教育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那些既无明确的研究目标,又无新的发现和认识,只停留在感性经验、工作过程描述上的工作总结,则不能称作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应有学术性,所以它是学术论文。

二、教育论文的特点。(1)学术性。教育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是学术研究所形成的产品。它侧重于对教育现象进行抽象地、概括地叙述或论证,其它具有深思熟虑的学术见解,但不是偶感式的杂谈或社会性议论。内容是系统性的、专门化的。它不是教育现象的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而是教育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2)科学性。教育科研的任务是要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建立和丰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它包含在内容上的充实、成熟、先进、可行;表述上的准确、明白、全面,无暇可击。科学性是教育论文的生命。(3)创造性。教育论文应浸透作者的心血,闪耀作者智慧的光华,表现作者独到的见解。(4)理论性。教育论文的理论性是指论文的理论色彩。有理论高度,要符合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新要求(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别差异规律、认知规律、迁移规律,学习动机理论。中小学常见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想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想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要从具体事物出发,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来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作到以理服人,要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专家对教育的论述以及专业性名词术语、理论概念,并融合为论文的内容,使论文具有较浓的理论色彩,可以说,理论性是教育论文深度的标志。(5)探索性。就是对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新的观点进行探讨、寻找、搜索、找到改革的突破口。(6)实用性。教育论文应面对现实针对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学术上的研究探索,并力求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达到“有的放矢”地指导人们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第 1 页 共 5 页

三、什么是教育经验。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系统影响活动。经验是指人们的经历和体验。在哲学上通常指感性认识。有的也泛指人们在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教育经验总结则是指教育实践者在回溯性研究活动中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相关理论,分析,归纳自己在驾御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所取得的成绩,并把这些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到带规律性的东西,再通过加工、制作、整理,形成较为系统的、合符逻辑的、有借鉴价值的书面材料。它反映和评断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并指导教育的再实践。教育经验总结的层次按其对教育现象揭示的深度和对总结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一般(即经验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一般教育经验总结带有“经历”的意味。主要叙述已发生的教育现象的过程和状况。回答这些现象“是什么”的问题。表现为一段教育经验中某些感觉的有序结合。我们把所感觉到的这些事物的时间和空间序列,如实地叙述出来,就是一般教育经验总结。科学性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它必须建立在一般经验总结的基础上,但它不满足于或停留在对教育现象的直观叙述,而要进一步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过程作出解释和说明。回答这些现象“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即它要在一般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四、教学研究论文的类型

1.经验总结报告(最低层次,最常见)2.调查报告。对某个教育问题的调查(很实用)3.实验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要参与后。4.专论。5.评述。6.综述。7.学位论文

五、怎样把教育经验变为教育论文

(一)、教育经验和教育论文写作角度的异同

真实的、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是教育经验和教育论文写作的基础源泉。所以,

教育经验和教育论文在内容上相互联系,有相同之处:它们都源于实践高于实践,都要回答“为什么”、“是什么”、(什么是)“怎么办”(怎么做)的问题,都要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新观点、新思想、新成果。然而其写作角度却有所不同:

1.从写作目的看:经验是让读者相信并学习这一成功的做法,使其经验得到交流、借鉴;论文是让读者赞成其主张,吸取其学术观点,使其科研成果得到应用、推广。

2.从写作任务看:经验是揭示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获得的内在机制;论文则要以充足的论据阐明自己创新的学术见解。

3.从用笔着力点看:经验重在写做法,从有效的做法中说明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论文重在讲观点,从富有的逻辑的论证中阐明自己对某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4.从具体内容看:经验内在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上多用叙述、说明的方法,落脚于从自己的做法上讲所取得的成效,说明经验之所在;论文在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上多用,多用论证的方法,落脚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阐明的独到见解和创新观点上。为了论证自己观点(中心论点)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作者可以用自己的改革实践作例证,也可以调动自己平时的知识、经验,还可以站在局部的感性经验上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直至古今中外)系统地搜寻组织论据(材料)。这就是说教育论文的所有内容,都是未了证明中心论点并被中心论点所统帅。

5.从构成要素看:经验由思想认识、具体做法、教育效果三要素构成,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论文则由鲜明的中心论点、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三要素构成,有很浓厚的理论色彩。

6.从文章构思看:经验讲做法、谈体会、反映因果、探索规律上去介绍成功的做法(经验);论文从 论证观点、认识事物、得出结论上去阐明深邃的学术见解。

7.从思维运行特点看:经验总结要围绕工作(做法、结果、体会)做文章,可以纵向归纳几个步骤,也可以横向综合几个方面,以给读者真实、具体的印象;论文所

注重的不是清晰的过程、实在的结果、深切的体会,它探讨和研究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透过对某个问题的探究,揭示出内在的规律,从而给读者一新鲜的认识和理性的启迪。

8.从表现方法看:经验主要采用描述、概述和说明的表现方法,在谈体会时行文比较自由;论文主要采用论证的表现方法,在逻辑推导上十分严密。

(二)、教育经验变教育论文

1.在文章观点形成上下功夫。要认识经验中的规律性联系,并把这种认识加以提炼,对原所阐述的每一条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火车,经过论证后,进一步概括升华,使经验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上,形成自己创新的学术观点,并把每一个小标题变成相应的分论点。

2.在文章要素上变角度。要在论证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己的学术见解,把原来经验中的概括的成功“做法”,变为自己的“看法”(观点),再把经验中用来作为效果的材料,在论文中作为例证,作为论点、分论点的依据,而不要停留在说明成功做法的实效上。

3.在表现方法上做文章。在表现方法上,要处处注意自己是在论述阐述学术观点,而不是在说明做法、介绍经验。因此,行文时必须灵活用多种论证方法,并恰当地用好“可、要、宜、应、应该、能、就能、会将会、须、必须”等词表明观点;用“因为……所以……”、“既然……就……” “即使……也……”、“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语,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如谈做法:在教学工作中我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一改传统的填鸭式为启发式。讲观点: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六认真”;运用启发式教学。)

4.在理论色彩上增浓度。要特别强调增强文章的理论色彩,引经据典,给人以理性上的思考。(智力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动机理论:(1)动机因素论,(2)归因理论,(3)动机激***。

当然,这仅是“变”的要领,而不是机械的模式,在“变”的过程中,要特别作到从理论上升华,抓住中心论点,从总体上考虑,进行逻辑严密的论证

举例讲做法:我在进行教学时,力***创设一个情景,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集中到这个情景之中,使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有了基础。(概括自己成功的做法,谈了自己的认识,提炼出一条经验)

讲观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力***创设一个情景,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集中到这个情景之中,这是学生进行情景再现的基础。(把成功的做法,粗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一中理性认识,以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教师已进行了教育实践,有了教育实践经验,研究教育理论就有了基础和前提,只要教师们注意学习教育学理论。提高理论自觉性和视野,不囿于一己经验之所得,不怕付出脑力劳动的艰辛,注意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就能将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丰富教育科学的宝库。

教育篇9

任何科研成果的获得,不管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虽然受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的限制,但都离不开研究者个人的努力,它是个人心智结构的体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亦复如此。叶圣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修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禀赋聪慧、博闻强识的基本素质,勤奋刻苦、好学深思的良好态度,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的谦逊品性,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坚韧毅力,求真求新、创新自铸的创造精神。所有这些,使他特别执着于自己的实践,潜心于对实践的思考,从而作出对经验的归纳与总结。可见这些品格形成了他理论的广博特色,而理论的形成又促使他个人品格的升华,可以说他的个性既是他获得成功的条件,也是他获得成功的结果。这体现了,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着主观世界,而主观世界的改造又促进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清楚地表明在叶圣陶对语文教育客观规律的揭示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渗透着他的个性特色。

诸途贯通,是其内容方面的个性特色。叶圣陶是集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多栖式”人物,这就使他能够通过创作、教学、编辑、研究诸条途径,把语文教育贯通起来。这也就是说,他通过这四方面的具体实践,从立体的角度来整体地综合地观照语文教育:创作实践,使他备尝语言运用的种种甘苦;教学实践,使他积累了指导读写训练的诸多经验;编辑实践,使他了解教材编选的分寸得失;研究实践,使他居高临下洞察现象的表里深浅。所有这些,使他每下断语,往往见解独到、切要中肯。尽管与叶圣陶同辈的一些学者也有与叶圣陶同样的经历,但却没有他那么全面久长,那么纵横贯通。可以说,叶圣陶对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关注之深切、改革心情之急切、研究内容之详明,在中国近代语文教育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各方聚焦,是其形式方面的个性特色。一般教育研究工作者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主要是论文或论著。而叶圣陶多才多艺,表达自己对语文教育的主张,其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他用不同的方式聚焦于语文教育思想,使之更加突出,更加鲜明;或者通过小说,运用形象的方法,对语文教育规律作出艺术概括,让读者获得感悟;或者通过诗词,运用想象手法,抒发对语文教育的感受,让读者获得感染;或者通过书简,运用叙谈的方式,对语文教育思想与方法进行点拨,让读者受到启迪;或者通过散文,运用理性与形象结合的方式,结合事例介绍语文教育原理,让读者获得感知;或者通过论著,运用逻辑论证方法,揭示语文教育的性质与规律,让读者心悦诚服。总之,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的内容,通过全方位的途径及多姿采的形式,对经验型而非实证型的理论能作出如此完整与鲜明的表述,是他人所不易企及的。

二、时代特色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说:“叶圣陶先生,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经历过几个朝代,历尽人间沧桑,但他始终和人民一起站在时代的前列,同时代一起前进。”叶圣陶不断前进的***治追求,使他的世界观和方***不断获得更新,从而使他所从事的“多栖”事业既有明确的***治方向,又有可靠的科学方法,这也就使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广泛吸收时代精华,是其内容方面的时代特色。虽然处在新旧社会、新旧教育体制与新旧思想交替的时代,他却始终站在新生的先进的制度与思想一边,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本世纪20年代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方面,以“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来审视传统教育,在批判中继承与发扬,同时能在国门打开以后“东渐”的西学中汲取各种教学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做到中西融汇、消化出新,给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注入了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另一方面,他又从同代的教育家、文学家、美学家、思想家的研究成果中,汲取众多的营养,用当时“科学共同体”认同的内容来充实与完善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成为国内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

不断追随时代前进,完成其语文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这是从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代特色。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随时代变迁,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从“五四”前夕到抗战前夕(1916—1937)是萌生期。“五四”运动对封建制度和旧礼教的冲击,以及以杜威为代表的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引进,成了处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叶圣陶决心改革教育的外部条件。此时期,包括在《新潮》杂志发表的以“改造小学教育”为内容的系列论文在内的文章约120篇,提出了他对教育的基本看法,并作了理论上的阐释。(2)从抗战开始到全国***前夕(1937—1949)是发展期。此时期,他在四川任教中学与大学的国文及写作,后在四川教育科学馆任专门委员(即研究员),深入到四川20多个县调查研究,听课督导,获得大量正反两方面的资料,发表了《国文教学两个基本观念》《论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等文章约150篇,揭示了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深入探讨了语文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基本模式,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基本形成。(3)全国***到“”前夕(1949—1965)是成熟期。此时期,他任***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虽不直接教学,但仍关注语文教学,亲自主持“语文教学大纲”的制订与语文教材的编写。他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学习了苏联经验,也受到老***区一些教育家的影响,写出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语言和语言教育》《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二十韵》等文章(包括诗歌)120余篇,对读写教学、教材建设、教师修养等方面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语文教育思想体系趋向成熟。(4)从结束到逝世前夕(1977—1988)是完善期。叶圣陶经过“”十年沉默、十年思考,对语文教育本质和规律认识得更为清晰、更为深刻。“”一粉碎,进入耄

耋之年的叶圣陶青春焕发,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发表了《大力研究语文,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要重视调查研究》《自力二十二韵》等诗文130余篇,对语文教育的一些重要的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突出强调,对于被“”歪曲了的东西,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从而使其思想阐释更精深、表述更严密、休系更完善,因而更具科学性与规范性。三、民族特色

叶圣陶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完全是自学成才。当然,并不是说他不了解西方教育;但是可以说,他更多更深地了解本民族的教育与文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他受学于清朝末年,6岁进私塾读书,读过四书五经,学过八股文,11岁考秀才未中,12岁进公立小学,13岁进公立中学,接受新式教育。他自学古籍,熟悉“十三经”。1912年起任小学教员。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对传统教育的利弊得失体察得深切详明,因而在他的教学与研究中指陈中肯、抑扬适切、弃取得当。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断承,是其思想在内容方面的民族特色。他对传统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不持虚无主义。比如,他既批判旧时学塾那种逐字逐句讲解的教学方法,却又十分强调通过反复诵读来揣摩体会范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既反对旧式文人热衷于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滥调,清算其在现代教学中的种种表现,却又十分讲究文字的谋篇布局,要求文章写得自然、圆如、严谨、得体;既鄙弃旧式教育把语文表现力说得玄妙神秘、不可捉摸,却又十分严格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等等。至于对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孟子等的一些有价值的教育观点,更是直接继承,并赋予新的内涵,诸如“自求得之”“启发诱导”“举一反三”“文道统一”等都被直接引用,奉为圭臬,充分体现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民族性特色。

语言文字的简净、畅明、平实、自然是其思想在表述形式上的民族特色。综观叶圣陶的全部论著,其语言清新自然,绝无生搬硬套、故弄玄虚的痕迹,没有生吞活剥、食而不化的引用,没有陈陈相因的文字,为人生疏的术语也极少运用。他总是读人家的书,动自己的脑,说自己的话,学习人家的观点,也总是将其深入消化吸收,化为自己的血肉,特别是引进西方的先进教育思想,也不照搬西化的语式、冗长的句子,总是将其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之中,用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用今话述古论、用汉话讲西学,完全是用民族的形式,平易近人,如说家常,没有学究味与书卷气。

思辩说理,言简意赅,力避繁琐,是其思想在思维形式方面的民族特色。他的作品表现出典型的东方思维,没有连篇累牍的叙述,没有细密繁琐的论证,较多的是单篇短什,甚至不少篇章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但深刻精警、意味深长,充分显示其思维形式的民族化。当然,作为科研论文,这也不是唯一的形式,更不是最佳形式,叶圣陶也写了不少很有份量的长篇论文,不乏具体的阐述,不乏层层深入的逻辑论证,富有说服力与推论性。

四、科学特色

作为一门科学,一种思想,它是系统化了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虽然散见于他各种体式的文章之中,但综合起来却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的科学性是十分明显的。

全面系统性。这是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必备特色。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包括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历史到现状,从理论到实践,从原则到方法,从教学到教材,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无不涉及。从教学来说,涉及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书法教学。可以说涉及到语文教学外部与内部关系的诸多方面,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其中各要素及各子系统之间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铸创新性。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当然不是凭空杜撰的,既有其深切的实践依据,又有其广泛的社会基础;既吸收传统的积极因素,又消化了西方的先进成分;他把实践的悟性,经验的结晶以及中外优秀的理论精华融而为一,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独到的。他曾反复要求自己与告诫别人:“不论质料,不论方式,总须是我们自己的。”没有新意,没有一点儿自己的东西,宁可不说、不写。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也正因为这样,叶圣陶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述都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正确地揭示了语文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历久而弥新,为人所叹服。

实践有效性。如果把《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于1980年的出版,作为新时期学习叶圣陶的开始,那么至今近20年。期间开了多次研讨会,交流了众多的学习研究成果。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工具说”“例子说”“习惯说”“相机诱导说”“教期于无教说”等,都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学改革实践的指导性原则,成为克服弊端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武器,受到普遍的赞誉。究其原因,确是吕叔湘先生所说:“叶圣陶的大部分文章是***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事实上,当今一些取得进展的语文改革实验,众多的获得教学成功的语文教师,都确实是受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影响的结果。

教育篇10

关键词:朱熹,孔子,诗教理论

翻开中国教育的历史书卷,堪称教育家的人不胜枚举。虽然他们的教育思想大都散见于各种作品中,但只要系统的加以研究便会看到他们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第一个大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朱熹的生活比孔子晚了一千多年,但是他在自己生活的年代把儒家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造,使儒学思想在统治阶级的影响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朱熹与孔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大语文教育家。虽然中国语文***设科是在1904年,但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却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中国语文教育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孔子和朱熹都是对中国语文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今天我们把两位语文教育家的思想作一系统研究,希望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对当今语文课程改革有益借鉴。

从总的指导思想来看,朱熹与孔子的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他们的诗教理论的其他方面有着很大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朱熹的诗教理论倡导“以理为本”,他认为天理是人性伦理的行为纲领。他的诗教理论无处不渗透着“理”的影子,“理”是他诗教理论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而孔子的诗教理论倡导“以人为本”,孔子的诗教理论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他推崇诗教的宗旨是为了净化、美化人的心灵,并使人获得一定的能力。他认为学诗的最终目的是涵养德行以施行仁***。

因为指导思想以及生活时代的不同,朱熹的诗教理论跟孔子的诗教理论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不同,以下我们具体从诗教的目的、标准、功能、过程、方法等方面来研究一下两位大家在诗教理论方面的见解。

从诗教的目的来看,孔子认为诗教的目的是“思无邪”。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①]《礼记•经解篇》有记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②]“思无邪”是心灵净化美化的一种至境;温柔敦厚,则是个体情感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水平。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诗教的目的是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而朱熹则认为诗教是“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③],朱熹认为诗教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朱熹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懂“理”、明“道”。他认为“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④]朱熹诗教理论的终极目标就在这里。从中可以看出两位大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目的方面的不同见解,孔子认为诗教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的发展,达到思无邪的程度,而朱熹则认为诗教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懂理、明道。

从诗教的功能来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⑤]“兴”即赋、比、兴,指通过学诗可以学习诗的表现方法;“观”即通过学诗、采诗以提高观察力和认识能力;“群”即通过学诗、用诗以锻炼合群性,涵养与上下左右和睦相处的能力,以促进社会和谐;“怨”即指借诗以表达讽刺的方法,引导人们表达哀乐的程度要适中,表达的方式也不能太过。。孔子所说的“怨”说到底就是通过学诗来涵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态度与方法。而朱熹认为诗教是为了学习圣人之言、圣人之思、圣人之乐、圣人之经。他说:“圣人之言,足以为教;圣人之思,足以为教;圣人之乐,足以为教;圣人之经,足以为教”。朱熹认为教育是使人读书、识字,“成人”、“成智”,他希望通过教育能培养出“明人伦”、“复性”、“亲民”的人才,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

在诗教的过程方面,孔子主张自求、自得、自省、自成,注重创设情境,观察体认,群体交流和得体表达,很明显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论。孔子很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所以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⑥]孔子的诗教过程论也体现了他“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而朱熹则认为诗教的过程可以分为端、变、规、止。他在《诗集传》说:“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观,和之于颂以要其止”[⑦]从中可以看出朱熹的诗教过程注重文本本身的理,是以理为中心的。

在诗教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始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游于艺”[⑧],认为学习的东西最终能够用到现实当中,才算是完成了学习的任务,是以言语实践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而朱熹则认为学诗要以“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礼之”[⑨]认为学习诗的方法必须按照诗词的句式、注释、韵律等来进行。是按照一种纲领性的东西来对诗进行理解。朱熹的诗教方法更多的注重了诗的文本,而在诗对人的影响方面,则有所疏漏。

综上所述,朱熹跟孔子在诗教理论方面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孔子诗教理论的至境是美学,其目标是净化人的心灵,让学生的思想得到自由的发展。孔子诗教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的君子,他的逻辑起点是学者通过学《诗》以陶冶情操并不断提升言语实践能力,在自求、自得、自省、自成中涵养学生美丽的人生。而朱熹诗教理论的至境是“理”学,他的诗教理论的各个方面都从属于文本,从属于理性,朱熹诗教理论的出发点是文本,落脚点则是“理”

其次,孔子的诗教是一种思想,是希望能够通过诗,来培养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的。而朱熹的诗教理论是一种纲领,他明确了诗教的目标、标准、功能等,使教学更容易进行,增强了诗教理论的可操作性,但是忽略了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要本目的,因为朱熹的诗教理论是以教学过程为主的,所以操作性比较强,这也在一定程序度上导致很长时间以来语文教育注重“语”、“修”、“逻”、“文”,而忽视听、说等言语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孔子诗教理论的“兴、观、群、怨”是在一个开放的本体中,借诗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兴——观——群——怨提出了诗教的基本过程:创设情境)——观察体认——群体交流——得体表达。这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朱熹的言教、思教、乐教、经教则是借圣人之言、圣人之道,来限制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以培养适应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作一个系统的比较研究,因为“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也只有放眼中国语文教育的过去,取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之精华,并弃其糟粕,才能更好的找到中国语文教育的出路。

参 考 文 献

[1].杨伯峻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 [宋]朱熹集注: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 孟承宪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4] 靳健著: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 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 毛礼锐主编.中国古代教育家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育10篇

学习

科普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科普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科普论文,科普教育论文2000字。2.1园区概况调查显示该园区所在地属于太行山脉,最高峰海拔400m。位于暖温带半湿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2℃,年均降雨量514.4mm。园区规划山下面积

学习

快乐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快乐教育的优秀论文范文,快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重要性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体育教育模式的最大不足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素质

学习

励志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励志教育论文,激励教育论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精神,为积

学习

民办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民办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民办教育论文,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论文。2.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策的鼓励阶段1992年10月,***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大力支持

学习

职工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工教育培训论文,职工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针对公路行业职工的岗位分类,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结合起来,加强教育

学习

全国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全国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教育期刊论文发表。(二)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安全教育漠不关心在中学当中,安全教育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让中学的安全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目前,还有一些教师

学习

智慧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1)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智慧教育论文2000字,智慧教育综述论文范文。(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古代教育中强调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内省思想,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中

学习

教育创新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创新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创新论文怎么写,教育创新1000字论文。(一)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为了有效地实施开放性的

学习

教育前沿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前沿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前沿热点问题论文,当前教育前沿课题论文。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变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环境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理论和实践面临着诸多新考验和新挑战。不仅其研究范畴

学习

培智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培智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培智学校德育教育论文范文,培智教育课题如何选题。(二)非智力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1.动机。动机是由于需要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主要的需要有:健康的需要;娱乐的需要;表现自我价值与

学习

体育德育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德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体育德育论文范文大全,体育教学德育论文范文。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看,体育的直接作用增强体质,因此,健身是体育的主要功能。2.智育功能体育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手段,知识的获得,所依赖的是思

学习

师范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师范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师范大学教育学论文范文6000字,师范教育类论文选题。增加人文科学板块,特别是有利于跨学科和人文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和技能型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综合素质培养;在通

学习

教育研讨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研讨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教学专题论文撰写,教育论文讨论部分怎么写。后现代主义的内涵,广义地讲,是一种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思,是对一些不言自明的主流社会观念的质疑,是一种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和理

学习

以德育人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以德育人论文10篇,内容包括以德育人立德树人,关于以德育人的论文。第二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全员育人的关键。应从思想、理念、制度、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师

学习

科普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科普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科普论文,科普教育论文2000字。2.1园区概况调查显示该园区所在地属于太行山脉,最高峰海拔400m。位于暖温带半湿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3.2℃,年均降雨量514.4mm。园区规划山下面积

学习

快乐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快乐教育的优秀论文范文,快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重要性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体育教育模式的最大不足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素质

学习

励志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励志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励志教育论文,激励教育论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精神,为积

学习

民办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民办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民办教育论文,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论文。2.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策的鼓励阶段1992年10月,***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社会集资办学和民间办学,改变国家包办教育的做法”,大力支持

学习

职工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工教育培训论文,职工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针对公路行业职工的岗位分类,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结合起来,加强教育

学习

全国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全国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教育期刊论文发表。(二)还存在一些教师对安全教育漠不关心在中学当中,安全教育需要所有人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让中学的安全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是在目前,还有一些教师

学习

智慧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1)

本文为您介绍智慧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智慧教育论文2000字,智慧教育综述论文范文。(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古代教育中强调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内省思想,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中

学习

入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入学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入学教育论文大学1000字,入学教育论文2000字。(二)数据收集1.问卷调查法:本文旨在探讨学生在适应性上是否有差异。故选取2013年新入学学生及大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大一学生100名,大二学生121名。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