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论文篇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的基础
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快乐体育思想的引进,给我国体育教学带来了极大地启示,同时也引发了体育教育体系的全面变革。在体育教学中,以实践和情感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融洽得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真谛,最终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快乐体育教学被不断运用体育教育中,它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是大学生在整个人生中的最后一段体育课,应该与社会体育接轨,为终身体育服务。体育课虽结束了,但不应是体育的终结,而应是体育的新起点。
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体育教育模式的最大不足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立足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体育教育中,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包括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运动感受感知能力、主观能动性和自控能力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快乐,快乐体育的新型体育教育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由于快乐和成功都是个人的情感体验范畴,是建立在每个学生个体从体育教学中的收获与体验上的,因此快乐体育很注重让学生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它在内容上做到多种选择,在方法上灵活多样,在现实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快乐体育从出现至今经历了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它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教学模式,并在素质教育和教改的浪潮中继续向前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快乐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质,同时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提高,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快乐体育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这种三段式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的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整体思想相悖。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格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创建顺应时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学校体育教育目前停留在只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快乐体育必须要走进课堂,而且还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实施下去。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的培养,以及学生亲身实践都对快乐体育的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快乐体育教育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持续性。
快乐教育论文篇2
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让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的重要实践。做好体育教学工作,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心愿。但将快乐体育理念渗透到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困难:
1.1传统教学体制的限制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提倡与落实了一段时间,但是,中考与高考、研究生考试这样的重大考试仍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一些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或者学界影响力,只关注学校的科学文化人才培养,将更多的教育精力放在了文化课教学中。在大学校园中,学校关注科研活动,关注学生的英语证书考取,关注学生的各项技能比赛,忽视了体育教学。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的体育教学观不科学,影响了快乐体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1.2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
大学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与实施者,也是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水平与体育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快乐体育观念落实的价值。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快乐体育教学,给当代大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目前的高校大学体育教师队伍中,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没有认识到教学模式更新的重要性。这些教师认为,只要他们组织学生开展运动,在体育课堂中活动起来,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标,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不能在创新型教学思想的引导下,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也不能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去思考与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促进快乐体育理念落实的重点。
1.3学生体育意识的限制
快乐体育教学能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学生具有科学的体育学习观念,就会给教师更多的建议,说出自己更多的需求,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活动。但是,当代大学生没有科学的体育学习意识,对于他们来讲,自由活动就是最快乐的体育学习形式。学生没有想从体育学习中获取快乐,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活动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体育教学的快乐化。
2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渗透的方法
2.1加强体育教学结构的快乐化改革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较为简单,过于强调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做课前准备活动,再讲解教材内容,最后进行总结,这样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活动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将快乐体育理念应用于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就要对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进行改革。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利用学校的体育学习资源展示自己的优势,对学习任务加以创造,高效完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对竞技运动的技术难度进行适当地降低,通过简化体育运动的规则促进体育课堂结构的优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才会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快乐感。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接力学习时,教师让学生先做一个田径类的游戏去热身,像贴人这种追逐性的游戏都是较好的选择。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接力学习。不同国家间谍送情报的情境很适合接力教学,让学生通过想象认识到自己接力表现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体育学习的快乐感。
2.2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化改革
将快乐体育理念落实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扩展,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快乐。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教师的乐教,其次需要学生的乐学。教师将一些趣味性的体育学习内容引入到课堂中,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快乐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选择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手段以及组织体育教学语言的时候,教师都要考虑到趣味性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体育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自行车、滑板与羽毛球这些生活化的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具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在课堂中展示自己,获得体育学习成就感,其它学生也可以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学科的魅力,积极快乐的情绪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示范反面体育技术动作来加大体育课堂中的诙谐度,实现快乐体育教学。
2.3加强体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改革
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快乐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否具有快乐元素。要将快乐体育理念成功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上的变化,杜绝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针对不同体质、不同心理素质以及不同体育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制定与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可以超越自我,那学生的快乐感会油然而生。像在引导学生进行长跑练习时,教师让女生跑800米,以坚持跑完为目标进行训练。对于男生,教师要求他们跑1000到1500米,在这中间分组,考虑男生的身体差异,但要通过计时竞争的方式开展训练,满足不同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不同期待,提高体育学习的快乐感。
3结语
快乐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体育本体论;快乐体育;教学反思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6.117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快乐体育的根本就在于承认并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与方式调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文章从体育本体论出发追溯了体育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相关思考。
1 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
快乐体育是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研究和实施对象。随着教育改革与体育本体论在高校的深入,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得到高校的认可。从教育的本质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主角的身份,将学生从不懂世事培养成专业的,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都是学生应掌握的一种技能,因此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知识的传授、实践的进行都离不开学生这一主体,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大高校的关注,高校开始对其体育教学内容、形式进行改革。快乐体育理念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基本理念,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明显凸显出来,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体育对于学生、对于社会的影响也不断提高。
2 快乐体育是人本教学的本质
人本教学提倡在教学中关怀人这一本体,体育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人本教育,需要对人加以关怀。体育具有多重功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增强意志都是其重要功能。通过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学生能够提高自我素质,更早的适应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体育功能的理解也不断深入,体育理论不断丰富,快乐体育深化了对体育基本理论的理解,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还包括心理上的教育,文化上的教育,体现了其文体不分家的本质。基于快乐体育,才能让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才能通过体育升华人才品质。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本体论未得到挖掘,快乐体育也未能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始终以完成课堂技能教学与完成期末考核为主,并且考核内容单一,这使得体育的发展偏离了本体,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关注人本教学是高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基于体育本体论下正确的体育教学方法,也符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3 快乐体育是教育的整体目标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部分,以教育为框架的体育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与德育、美育和智育相对应的整体教育,其二是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数学、语文等相提并论。教育具有整体性,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育的最终目标应保持一致。体育既然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发展目标就应与其它学科保持一致,并做到共同发展。不同的是,体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体育中对于身体素质、技能的要求不可却晒,这决定了体育教学的独特性。快乐教育强调学生本体论,强调对学生的关怀,这其中就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与基本技能完成,这与文化课以及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所差异,但在那最终目标上均保持一致。快乐体育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体育的基本职能,还要相应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的基本教育职能在于“身体”,但快乐体育的本源要求其不仅要关注身体本身,还要适当的关注心理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治教育等。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才是体育本体论,也是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基本目标。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体育教学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快乐体育理念的实施依然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体育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还应针对现状作出适当的调整。
4 总结
体育本体论下,快乐体育思想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理论。快乐体育的提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引导。实践证明,快乐体育理念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快乐体育理念,但由于对于理念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理念的深入过程中存在误区,因此导致体育的教学效率不高。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因此要发挥体育的积极作用就要从培养者自身出发。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探究了基于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未来这一理念将更加深入的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增强体育的趣味性,强调体育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关心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确保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体育与科学,2014,(3).
快乐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快乐体育;体育教学;实施原则
1、快乐体育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1.1快乐体育的定义。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而体验到深层的心理或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快乐体育一词的提出大约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从文化源头看,快乐体育无疑与原先的“自然主义教学”理论有关,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对原有体育教学的反思中,它由国外引入。快乐体育的提出和实施是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体现了对当时某些僵死、被动式教学的纠正,我们从字里行间也能领会快乐体育的一些共性要素。首先,快乐体育重视运动的体验;其次,快乐体育以体验运动为契机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运动的兴趣;最后,通过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1.2快乐体育产生的背景。快乐体育萌芽于20世纪60――70年代。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快乐体育是以通过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和喜悦感来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目的。(1)它的产生和流行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社会的***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是时代的产物。(2)人们喜欢向多样化发展,不喜欢整齐划一,喜欢符合自己的情趣和个性发展。(3)反映了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的价值关系。我国学校体育传统的教育模式近半个世纪以来基本源自于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重智主义教学流派。重智主义教学流派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主张教师主宰、师道尊严、实施成人化、公式化、刻板化的教学,为此严重压抑了青少年活泼开朗、爱玩爱动的天性和本能,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反感心理较为普遍,因此传统式体育教学与现代教育观有较大的落差和明显的错位,并对教学主体产生负面影响。
2、快乐体育的内涵
2.1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快乐体育则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从人的发展看,兴趣和动机是构成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基础、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均不相同,教师只有最大限度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
3、快乐体育的特征
3.1快乐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间、学生间亲密无间、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2快乐体育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3.3快乐体育教学观念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是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3.4快乐体育教学方法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快乐体育方法的基本要素
4.1环境优化:“硬环境”美化、协调;“软环境”(人文因素)健康和谐。
4.2情感驱动:(1)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2)教师应从情感教学入手,以自己对学生、对教材、对教学活动的热爱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3)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4.3协同教学: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与学诸要素之间的参量配置协调、同步与互补,以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得以放大、增值。协同教学要求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教法有机统一,其突出特点是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在形式上强调“学习过程自组”。
结束语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在理解了快乐体育的涵义并且掌握了快乐体育的实施原则后,选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传统体育教学变为快乐体育教学,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快乐教育论文篇5
摘要 快乐体育源于我国愉快教育和日本的快乐体育。快乐体育包括得到人体健康发展体验的快乐,得到成功、兴趣体验的快乐,以及得到尊重和信赖体验等的快乐。
关键词 快乐体育 起源 优缺点
一、快乐体育的起源
快乐体育源于我国愉快教育和日本的快乐体育。它最早出现在1979年第24届“全体研”东京大会上。它引入中国有将近20年时间了,是由包昌明先生在1985年首先倡导的,但当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反响,直到我国两次召开中日学校体育研讨会,并由毛振明、包昌明、姜允哲在内的一些体育工作者大力倡导后,快乐体育才真正得到我国学校体育界的重视。它是在否定体质锻炼和技能学习的枯燥乏味的基础上流行起来。快乐体育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兴趣方面是与素质教育的思想相通的。但是否应使体质和技能的目标由显性转为隐性是值得讨论的。许多学校对这种新的教学思想进行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推动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起了的积极作用。
二、快乐体育的优缺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快乐体育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快乐的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感到快乐”就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要让孩子会运动,首先要让孩子喜欢运动。这点正是快乐体育有别与其他教学思想的根本所在。但现在,这一特点却成了快乐体育最受争议的地方,有人认为:快乐体育只强调培养学习的直接动机忽略了学习的间接动机。而我认为正因为有这一特点,快乐体育才有存在的价值。快乐体育是作为“终身体育”的一个阶段而存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此,快乐体育也强调间接兴趣的培养,即:“终身体育”。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实践中往往大家很难把握好这一点。怎样做才能把快乐体育的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呢?我认为应多从理论课入手,尽可能的建立一套快乐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
(二)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
快乐体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快乐体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发现”或“成功”。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注重“主动学习,愉快发展”。
(三)循序渐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快乐体育并没有违背体育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它有着“具有一个享受运动--挑战学习--创造改进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是给学生一个现有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即不是一开始就学新的东西,也不是单纯复习,而是提出在现有水平上自我创新的要求。重视学习过程中创造和改进学习技术,由于学生是在自己“现有水平”上开始学习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每个孩子自己决定进度的,所以有利于解决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学生通过确立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自己归纳去认识与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已学会的技术与新学技术的联系,以及自己的身体与运动技能和新学技术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注重身心协调发展
从快乐体育的发展轨迹来看,他最初是反对“身心二元论”的产物,强调从人的情感入手,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仔细剖析“快乐体育”这四个字,可以发现其重心还是在“体育”上,“快乐”是体育的强调部分。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体育老师走了极端要么只重生理,不重心理,要么只重心理,不重生理。出现偏差的原因就在于基层体育工作者对于快乐体育的课的内容选择上把握不准,简单的认为快乐体育就是单纯地加入游戏,或减少原来普通课的内容和强度。要学生心理健康,“快乐”做到了。要学生生理健康,“体育”做到了,而要把“快乐体育”放在一起,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五)重快乐体育,轻健康第一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的一些学校体育研究者、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面临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没能及时有利地借助“健康第一”这把尚方宝剑,推动学校体育不断发展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反,却被“健康第一”捆住了手脚,“快乐体育”似乎成了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成了教材编写与改革的中心与主题。更有甚者,误认为健康第一就是快乐第一,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出现了“放羊式”的体育教学现象。快乐体育固然讲求愉快的学习气氛,旨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转被动接受为积极自觉的渴求。它所追求的是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情境。在当前快乐体育教学模式中,不论教材等条件,盲目“引导”学生“一乐了之”,忽视学生主动寻找乐趣的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应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予以修正。
参考文献:
[1] 赵立.浅论技能学习、新学习理论与快乐体育[J].体育教学.2002.1.
[2] 毛振明.日本学校体育教学的学习指导形态[J].学校体育.1985.6.
快乐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小学教育;小学语文;实践运用
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文化课的核心,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只有打好语文基础才更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阅读,了解文学知识,这对于促进学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状态,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很多教师没有针对时代变化、现代教育发展,调整教学策略,仍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中,教学活动开展中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体验不到语文学习乐趣,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快乐教学法的特征
快乐教学法是一种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学生教育的教学模式。小学生思维尚未成熟,精神集中时间简短,所以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低,效果差。快乐教学法中并不是进行单纯知识灌输、理论讲解,而是通过开展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乐趣。快乐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且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获得的教学收益高。快乐教学法着眼于学生,基于学生视角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职能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了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正确学习方法,消除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紧张感和乏味感,正确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探索下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理解更透彻,能体验到不同以往的学习乐趣。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教育进行了多次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应试教育理念仍比较严重。从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中,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学习效率低下,知识面局限于课堂。这和教学模式有着直接关系,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教育仍保持着教师将学生听的模式,课堂上缺乏互动,忽视学生个体感受。而学生则很少提出自己的疑问,多选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便会失去学习兴趣。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违背了小学生认知规律,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进步。且枯燥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非常不牢靠,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运用,这已违背了素质教育初衷。新改革要求,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地位,突出学生主体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很显然快乐教学法十分适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中运用。
三、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快乐教学法具有明显教学优势,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和应用快乐教学法,基于快乐教学法构建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法理论依据是:期盼理论、需求理论、激励理论、合作理论,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策划、决策、实施、成果展示、评估等几大步骤。策划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语文教学特点,做课前准备工作,准备教学器材、设备、材料,设计教学流程,明确活动开展方案。教学流程及方案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开展。若活动流程存在问题,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性,确保课程参与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具体设计可选择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遵循循循渐进原则,基于小学生心里及认知条件来设计。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学内容跳跃性大,过于难以理解,便会影响学生信心,造成后续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决策阶段要进行教学任务布置,学生分组等工作。分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教学效率高,学生积极性大,易产生学习动力。但必须保障分组科学性,若分组存在问题必然对教学造成影响,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分组时应将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实施阶段,教师要让学生进行活动,自主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例如,情景教学模式就十分适合于阅读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再现文章情景,进行情景小表演,让学生体验阅读乐趣。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指导,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惑答疑。成功展示阶段,教师要组织每一个小组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学生发言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况、学习质量,便可对提问最多的难点进行总结和解答,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知识。评价阶段是教学效益确认阶段,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评价时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结合学生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所学内容提出新问题,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最终评价。评价后,要对评价信息进行利用,分析学生差异,了解教学不足,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基础好的学生强化基础,提高知识运用能力,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消息及完整性。
四、结束语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人文精神都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不高,普遍停留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想要转变教学现状,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快乐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着很大帮助,积极应用快乐教学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快乐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快乐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G623.2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推行快乐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快乐教育的模式,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和讨论活动中去。
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学任务分配不够合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往往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在活动中,缺乏小组交流的环节,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只需要跟着教师走,但是其思维活动却停留在被动安排的状态之中,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推行高效的教学问题设计导入,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调节课堂教育的节奏,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语文知识中问题的解答不止一个面,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克服传统思维活动中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采用快乐教学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分配任务进行高效学习。在学习目标明确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思维碰撞的乐趣。并且在质疑与反思中,加深对于课文主旨和生字词的理解,在学到型的课程学习活动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学生更容易拥有语文能力提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快方逃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一)贯彻快乐教育理念, 引导学生讨论培养思维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设计科学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流程。采用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质疑来展开自我攻关,自己动手,找出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归纳文段中的“字”、“词”、“句”的使用手法,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快乐教育理念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活性,鼓励学生以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应用到学习活动中去,显著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满足。为了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发现生僻的字词,并且可以自行采取查阅工具书的方式,了解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快乐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该采取情境导入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在小组交流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学生自行发言,对小组交流的成果进行展示汇报。积极培养学生“讨论习”的基本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升趣味性,激发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贯彻快乐教育的理念,教师应该以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文中的背景资料,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中通过描写作者在异乡赏月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的家乡,抒发了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为了让学生理解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逐步实现记忆诗文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剪纸和绘画比赛,为学生提供剪裁用的工具模型和***纸、水彩笔,让学生根据四句诗中表现的内容重现场景。学生可以使用绘画的方式,使用记录纸和水彩笔将诗人依靠床边,抬头望月思念故乡的场景画出来。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布置在教师的区角位置。为了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比赛,根据月亮初一、初八、十五的不同形状,进行剪纸比赛,并且比较学生剪纸作品中的月亮大小和形状与月相变化的程度,看谁的剪纸作品表现出的月相变化更加准确。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完成教学计划,还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到最快和最好。
(三)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快乐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
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组织和参与语文学习与讨论的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友好配合,并且对没有交流的学生进行约谈,帮助学生排解羞于讨论的情绪。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如果与他人产生了矛盾,教师应该及时地介入并且给予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创造轻松愉快的小组学习环境。并且在目标教学中互相帮助。按照分四个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黑板板书的生僻字词进行读音标记和解释意思,在竞赛中看哪一个小组成员标注的最全面,并且对完成程度高的小组成员提出表扬。
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对于学习方法的引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行快乐教学法,重点是要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切实深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成长和提高。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努力思考问题。语文中古文篇章、名家小说作品、优秀散文,对一个民族的品格塑造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适度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方面的教学工作。在小组探究中,各个成员学习的目标明确,在合作活动中学生努力探疑解惑做好自己的一份任务。在小组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积极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在课堂学习中,对于语文课本中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其他同学讨论,追本穷源及时地解答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组形式的不同安排,按小组进行分析和探讨,根据每一个人对于语文知识中课文内容掌握的进度不同,展开因势利导的教学活动,设置符合具体教学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法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在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的运用之下,语文课程的教学本质可以得到升华,由于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每个单元的阅读导语,一般会紧紧围绕着单元中的内容和课文的主体展开。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对文章主旨思想和作者生存的时代以及文章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介绍。
以鲁迅的《落花生》课堂教学为例: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且主要讨论生活中对于花生这种常见食物的认识和了解。
其目的是勾起学生思维的活性,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分享在家庭中一起煮花生、吃花生的快乐经历,增强对于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感。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及时复习,从而加强对于本节课程知识的记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要当天消化,要先复习之后再做练习题。复习工作必须要经常进行,每一个单元的课程知识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将所教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整理,并且形成复习表格,让学生按照表格中列出的大项进行复习,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复习的纲要文件,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在课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识生僻字与写生僻字。学校在针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将“多音字”、“近义词”的教学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衔接,对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有一定的好处。采用PPT展示的方法,让学生观看花生种子、植物茎叶和果实的***片照片,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农用工具,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了解花生完整的生长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花生的喜爱。展示农民伯伯劳作的***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辛苦,从而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的良好意识。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课文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记忆效果也更好。
四、结束语
在快乐教育理念下开展课程教育工作,教师应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与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到活泼有趣。这种p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天性,符合小学生比学赶帮的心理特点,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启发学生将生活中的感受与本堂课的教学主题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课文中的主旨。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记忆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梦游,朱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17-19.DOI:10.3969.
[2]孟祥郓.赏识与快乐教育--构建有爱快乐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探析[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2):8-8.
[3]纪莲英,王忧民.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快乐教学法[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96-96.
快乐教育论文篇8
提炼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
“乐”,众所周知即快乐、高兴、喜悦、很愿意。早在100多年前,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斯宾塞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教育理论。快乐教育是一种用愉快的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验,激发学生情思的教育,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享受,在“享受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事。“乐群”这个校名,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敬业”即对自己的事业、学业专心,尽职;“乐群”就是乐于与好朋友融洽相处,其本身就蕴含着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十分推崇的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崇高境界。
每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应表现出独具特色的核心内容,为了求得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乐群小学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创建之路。多年来,由于学校营造了和谐的乐群团队,加上挖掘“乐”的文化内涵,并结合时代特点,学校最终决定在突显“乐群”的“乐”字上下工夫,把“快乐教育”定位为学校今后的特色发展方向。围绕快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乐”为桥,乐群小学提炼出了“敦品、励学、敬业、乐群”的校训。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快乐成功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目标,凝聚出“快乐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追求“集乐于群、聚和为谐”的人文思想,努力打造“乐育、乐业、乐奉献”的教师队伍,培育“乐学、乐思、乐创新”的乐群学子,这些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使乐群小学快乐校园文化逐渐走向个性化、特色化、精品化的道路。
用校园文化润泽师生心灵
为确保校园文化走个性化、特色化、精品化道路,乐群小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校园静态文化建设,熏陶学生的气质。
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寓美于景,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的花园是乐群小学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追求的目标。长期以来,学校围绕“乐”字做文章,为建设一座“环境优美、富于童趣、彰显快乐特色和艺术特色的花园式校园”而努力。走进校园,你会感觉到这里是孩子们幸福童年和获取成功开始的地方。“爱国篇”“学习篇”“理想篇”等名言警句散见于校园中,对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乐群小学的校徽高立于楼顶中央,形状仿若三架飞机穿梭于蓝天,标志着学校的科技教育办学特色。快乐童趣教学楼、快乐娃评比园、快乐娃气象站、快乐娃行为规范墙、快乐七彩休闲苑、快乐校园小精灵、快乐知识小城堡、渴乐吧饮水间、快乐娃农庄、构成了突显“乐”字主题的九大景观。校园四周的壁画、花草树木与教学楼浑然一体,而富有艺术造型的人性化警示语牌、文明提示语牌、快乐含义名言格言牌,集知识、休闲于一体,无不体现着“一草一木都含情,一山一石能说话”的育人魅力。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楼的功能,学校还设计出了具有不同主题的五长廊:星光长廊(含快乐格言名句廊)、书法绘画长廊、手工作品长廊、师生风采长廊、师德特色长廊。在体现艺术特色的长廊上展示着一幅幅画技娴熟、艺术精湛的学生绘画作品、书法摄影作品、手工作品,学生的自信倾注于画笔中,智慧流泻于作品中,充满着艺术的灵气。优美的艺术环境,给学生留出了一方展示特长的天地。“芳香拂面吹人省,繁花夺目陶心明。”经过大胆实践创新和不断完善,五长廊成为了乐群小学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体现出了校园虽小巧但不缺精致,既充满童趣又不失内涵。
在乐群小学各班的教室里,每个班级都以快乐为主线,由学生自主设计富有个性的快乐班名,打造个性化的快乐班徽和中队目标栏,编排个性化的快乐班舞,将美术和音乐渗透班级文化,营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快乐班级文化。
其次,激活校园动态文化,发挥教师文化的引领作用。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文化是核心。教师是学校之本。好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机缘,也是学生的幸运。要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学校必须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在行为上予以规范,为教师铺就专业成长的道路,促使教师群体形成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行为作风等群体行为。为此,乐群小学努力打造快乐的学习型教师社团。为引导和激励教师们树立健康向上、创优争先的工作观,树立快乐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王艳校长召开了教师动员大会,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自己喜爱的学习社团,激发自我潜能,最终实现自我和学校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在王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组建了快乐学习型教师社团――“群乐会”,开设了“乐之韵女子乐坊”“我形我像摄影小组”“乐飞翔航模队”“悦动花样三跳队”“神采飞扬礼仪队”“乐小书画苑”等教师文化社团。教师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参加。社团成了教师们快乐学习与互相交流的平台。例如,参加“乐之韵女子乐坊”的老师们分头练习钢琴、电子琴、手风琴、黑管、古筝等,并把收获的快乐一一传递给大家。“我形我像摄影小组”在课余时间通过课堂讲解、网络传授等形式互相学习、探讨,并利用周末到户外进行实景拍摄,在实践中提高小组成员的摄影水平。这种将“主粮”(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知识技能)与“杂粮”(特长、兴趣)相结合的方式,发挥了教师们的专长,培养了教师的素养。
为了铺就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成就幸福教师,乐群小学从自身实际出发,以“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努力将每一名教师引向教育科研之路。多年来,乐群小学为培养乐育、乐教、乐奉献的教师群体,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例如,为了解开老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学校先后邀请了自治区课程教学专家周日南教授、桂林市原教科所曾晓新副所长给老师们进行理论指导。周日南教授作了题为“营造课堂快乐文化”的专题讲座,曾晓新副所长则以北京特级教师李烈的快乐教学理念启迪老师们。精彩的讲座让老师们听得入神入境,感悟良多。老师们通过理论的学习,专家的引领,获得了思想的洗礼,行动的导航;通过同伴的互助,精品的打磨,还构建了“激趣导人一质疑探究一理解升华一快乐实践一拓展运用”的教学模式,打造出了多彩的快乐课堂。老师们还把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堂随笔进行整理,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撰写了论文集《乐海拾贝》。
有了理论的支撑,学校又为老师们创建了“周二有约”校本教研活动平台,开辟了“乐群讲坛”“聚焦课堂”“专家之约”“名师高徒”“走进名师”“课题研讨”等栏目,围绕活动的开展情况,还设计了教研活动月报表、“见仁见智说有效、众说纷纭语快乐”评课表、“周二有约”活动表。创新务实、人人参与的校本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交流方式。在“乐群讲坛”上,老师们为大家讲述自己上复习课的经验;在“名师高徒”活动中,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勤奋上进的老师结为师徒;在“走进名师”活动中,大家一起观看录像,共睹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教学风采……
此外,乐群小学还十分注重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该校校园文化活动强调以快乐教育为主体,发挥艺术育人功能,将学校的艺术教育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通过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结合”的方式,推动学校快乐特色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形成。例如,学校开展有“乐精灵”艺术节、“快乐星”科技节、“快乐娃”劳动节、“快乐趣味”体育节、“乐淘节”商品交易会、“乐游书海”读书节、“快乐英语我能行”英语节等快乐节活动,丰富多彩的快乐节活动实现了在兴趣中悦人、在学科中育人的目标。集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心灵美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对振奋学生的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快乐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王艮 泰州学派 快乐教学
【中***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06-01
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明代泰州东淘(今东台市安丰镇)人。是我国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平民教育家,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在教育上他既继承了孔子的“有教无类一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同时又提出了“乐学”的教育方法,对如今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有着极大的启示。
1 “乐学”的实质
王艮在《乐学歌》中说:“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知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他认为人心本是快乐的,只是由于私欲的萌生而产生变化。而通过学习,可以消除私欲,恢复快乐。因此学习是一种追求身心快乐的活动。在他的眼里,学习是为了取得人的快乐的本质要求。在他眼里,“天下之学,唯有圣人之学好学,不费些子气力,有无边快乐。若费些子气力,便不是圣人之学,便不乐。”学习要学得快乐,没有快乐的“费力”的学习不是“圣人之学”。因此,我们在慨叹学生不好好学习,不愿吃苦的同时,更应该思考:是什么磨去了孩子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是什么让他们丢失了那寻求知识的快乐的心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孩子们重新找到那份学习的快乐呢?
2 “乐学”方法
王艮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追求满足人性快乐。单纯地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利用某种媒介简单娱乐学生的视听等不是真正的“乐学”。真正的乐学是教师通过操纵教学中的各种因素来引发学生怀着兴趣――快乐情绪来进行学习,达到身心的满足。
2.1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王艮先生的学生中,有如徐樾这样的官僚士大夫,但更多的是布衣平民。要向缺乏文化知识的平民百姓传授艰深的孔孟儒学是很艰难的事,王艮就采用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将孔孟儒学改为通俗儒学、平民儒学,他称其为“百姓日用之学”。于是他的学说得以迅速传播,遍布山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将学生的思考能力等同于自己的思考能力,不从学生角度思考,人为地在学生面前设置学问的高墙,日积月累,学生的挫折感愈深,对知识的兴趣就被这一座座高山重重阻挡,难见天日。比如古诗古文的学习,教师通常的要求是读、背、默。不顾学生能力,在学生没有读懂文意的情况下就要求分析人物或主题,在学生无法和古人相接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说出情感或鉴赏诗句。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荡然无存了;如果一开始让学生用说故事的方法讲古文,用找景物画***画的方法理解诗歌,学生就会觉得那是在游戏,诗歌中充满了美丽的景物,古文中有无数动人的故事,将门槛放低,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学生就会快乐的循着教师铺设的梯子在不经意中登到能力的顶端。
2.2教法多变,不拘性灵
王艮先生对学生喜欢运用多种方法,这对我们教学很有好处。如:善用譬喻讲道理。他教育学生要全面看问题,就说“论道理,若只见得一边,虽不可不谓之道,然非全体也。譬之一树,有见根未见枝叶者,有见枝叶未见花实者,有见枝叶花实却未见根者。须是见得一株全树始得。”用一棵树设喻,道理简单明了。同样在课堂中,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解释清楚,以身边的人或事做注,能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如《醉翁亭记》为了让学生体会宴酣之乐中的与民同乐的可贵,笔者设置了一个场景的比较:同学郊游宴饮和市长请你郊外宴饮。再将后者与太守宴饮比较,学生通过比较深刻体会到太守的亲民思想和民本思想,文章的核心“乐”便在引导启发诱导中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其乐融融。
2.3化死为活,学以致用
对于学问,王艮先生主张多实践,反对读死书。他认为学习者如果能“握其机”把握住关键,何必再去“窥陈编”看书?
快乐教育论文篇10
摘 要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理念下的讲解、示范。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它也有明显的弊端:首先是课堂教学模式死板、机械。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主体,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上弊端使得体育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做到终身体育。因此,体育改革的一个核心就在于如何使学生从事“快乐体育”。因此。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关键词 快乐体育 武术 教学
一、“快乐体育”的内函
所谓“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快乐体育”是在挖掘、借鉴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教育方针和现代教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其中“乐”是指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无论是乐教还是乐学均体现出“乐趣”也即所谓的“愉快”。“乐趣”是具有感彩、抽象的东西,必须有快乐的内容和质量,通常满足是快乐的根源,而快乐并非意味着一种轻松,有时则是“苦中有乐”。这主要是由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与挑战水平(学习目标)所决定的。
快乐体育活动特点分析作为继续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多数体育人都有这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他们从体育活动中得到的快乐因素能够促使自己进一步参加并坚持体育锻炼。有时还可作为参与其他活动、包括工作的动力。一些在促进自身健康方面获得实惠的、长时期的体育积极分子,或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运动员。这就是说,体育产生的快乐情绪的积极作用不只局限在体育领域之内,而且会影响到人的其他社会活动,能够涉及到其他领域。如果在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将武术作为兴趣爱好进行科学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后成为锻炼身体的良好手段。
二、“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
(一)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就武术而言,高校学生对武术有着浓厚兴趣,动作完成后进行鼓励性话语进行激励。
(二)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教师要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情,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及其它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武术课程教学过程以讲授的方式对古代和近代武术名人事件进行讲述和分析,愉快氛围中完成动作教学。
(三)处理好快乐与兴趣的关系
快乐体育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以兴趣为主体,把微笑带进课堂,强调大学生个性发展,让大学生乐学,学有兴趣,学有所得。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快乐,而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只有设法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大学生练中受益,真正体现“快乐”二字。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武术教师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例分腿腾越练习中腾空的“身轻如燕”、落地的“稳如泰山”,足球过人及穿插跑动的“形如狡兔”等都充分展示了语言艺术在武术课堂教学中美感及趣味,诱导学生投入极大兴趣,以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完成技术动作。这种快乐气氛不仅浮现与表面,而且是发自学生内心成功的快乐。言之有乐、有物、有趣才能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大学生对有感染力的语言是乐于接受的,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大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大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境界,而这种快乐的境界对提高大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因此说教师的语言是指挥棒。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手段也愈发的先进。多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分化与综合、知识结构的变化,促使体育课也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育应担负起提高学习、工作质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责任,为学生健康和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打好基础。
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项目和教师学校场地和器材由武术教研室宏观控制,管理人员可以全天候值班,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段上课,根据项目不同确立上课时间表和授课教师,做到真正的学生自主选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及***锻炼的能力。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乐趣,激发长期参加体育锻炼的欲望和兴趣,为今后的终生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成胜.浅谈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53-55.
[2]王钦中.论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的运用[J].凯里学院学报2009,27(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