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会论文10篇

教育学会论文篇1

高职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在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上有大的突破,才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有较好的硬件设备来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但是很多老师却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粉笔一遍遍地在黑板上板书,用嘴一遍遍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每天一直在做着比较繁重的重复性工作。高职会计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会计的语言和视角识别经济业务,并熟练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证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会计教学方案设计就应该围绕这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目前,现代技术应用于会计教学方面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1学生方面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所做的调查来看

尽管很多学生在课后都能对教材中的各种习题做解答,但是在进入会计技能实训环节后,无论是手工做账训练还是计算机做账训练,学生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识别经济业务和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学生在实训末期,不能***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最基本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表。近年来,外购的仿真教学软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和仿真程度,但许多仿真教学软件的内容设计或过于复杂,或脱离实际,或业务形式单一,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对会计准则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难将理论知识和经济活动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缺乏用会计语言和方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形形的经济业务信息加工成会计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学了三年会计,毕业时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招聘会上,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显得极其不自信,根本就谈不上“零距离”上岗。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高职学生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越来越难以达到教师期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应用能力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但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训练方面,而大量的涉及会计学原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该机财务会计等),教师还是习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没有与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对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不能充分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教学方法单一,仅局限于多媒体设施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但是70%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对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只停留在幻灯片放映的水平上,而会计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很好实施。有的学校从教育软件开发商处购买了若干项仿真模拟会计教学软件,但是许多会计教师还是不习惯或不愿意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软件的训练设计相融合,以充分利用会计仿真教学软件上课,导致仿真会计教学软件被闲置。

1.2.3教学模式陈旧,依然沿用知识点灌输教学

虽然很多老师都认可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早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通过粉笔黑板灌输如何做会计分录,而学生既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知,更谈不上真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无论教师怎样将会计实务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情况很难尽如人意。比如基础会计教师一般都在课堂上讲过“月末要在调节未达账项,检查记账差错的基础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知识,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虽然学了三年会计类课程,从来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真实(或仿真)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是什么样子,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果单位没有安排老财务人员辅导依然无法***完成该项会计业务。这说明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下,高职学生其实很难快速掌握诸如此类的基本会计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2.1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成果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业普遍对保护商业机密和财会信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能够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少、岗位少,即校外会计岗位实习很难满足会计技能训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上,支撑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是充足的对口的资金投入。经调研发现,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导致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开课率较低,最终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2.2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模式

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是否得当。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很不重视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国发展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时间不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建设进展也非常缓慢;从微观上来讲,学校没有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对设施的专门管理,也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如许多学校为节省培训经费,大都是依靠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兼职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难以很好衔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因为培训和考核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来就没有无考核的培训,也没有无培训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建立起关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会计技能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在调研“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52%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机制”。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上“懒于应对”或“得过且过”。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要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所谓硬件设施,就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系统以及还有其他各种培训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的存储系统。而软件设施就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它的应用软件或者教育技术方法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只注重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以加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应当让会计教师在吸收最新的会计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自主开发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计划的对会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学校可专门设立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有针对性的承担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二,组建一个高层的教授咨询团来解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定期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专业课公开观摩活动。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3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

对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情况还缺乏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教师往往只重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而忽视了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制定一套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会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尤为重要。有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也便于对管理者的服务水平进行考核和督促。如利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可以对会计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会计教师来做榜样,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还可以积极开展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竞赛,评选出师生相对公认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激励引导其他老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学校需要购置多少先进的现代技术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能不能在会计教学中顺利的高频率使用,应当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围绕这一核心而设计,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4.总结

教育学会论文篇2

笔者从事思***教育数十年,对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刻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试***剖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为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引导人们主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理科出身,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非常欠缺,进入大学之后也是以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主,学生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摄取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对于学生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具体原因如下:

1.1社会因素: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遇冷

近年来,在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急功近利发展的现象,突出表现为高职院校不断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一味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在学生职业道德以及人格的养成过程中的熏陶教化功能。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目前又普遍面临着学生就业困难以及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严峻挑战。因此,从“实用”角度出发,校方纷纷加大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力度,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训设备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再无精力顾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再者,高职教育学制短,专业教学任务重,校方更重视实训课程的质量,技术理论课次之,而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基本流于形式,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查起来非常必要”的状况。

1.2学生因素:素质堪忧

目前,高职生源大多列在第四、五批中录取,生源的教育背景不同,文化理论功底较薄,甚至大多数理科学生基本上没有学过哲学常识,无法适应起点较高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较多学生反映难以理解其基本内涵,理论学习上通常表现为放弃,进行“学职业技术不需要社会科学理论”之类的消极宣传。全球化的浪潮带来西方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涌入,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无一不猛烈冲击、影响和改变着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泥沙俱下,由于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化方面的内涵建设,致使某些学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远远多于对精神信仰的追求,对现实主义的关注极大地超过了对终极价值的思考,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

1.3师资、教材因素:师资力量欠缺、教材脱离

实际高职院校大多数由以往的中专院校“升格”、“整合”而来,本来哲学社会科学师资力量就普遍薄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数量极少,大家、名家更少。办学规模急剧扩充,更导致师资严重不足,以往的小班授课不得不改为大班开讲,或者非思***专业背景或非哲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客串,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极少数教师还没能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在教育教学中忽略对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对一些西方学术观点缺乏正确地分析和批判,把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只是当成纯粹的知识传授课程来对待。当前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因为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思想内容单一、是非标准简单,割裂了厚重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之间的血肉关系,变成了干巴巴的教条,空洞无力的说教对高职学生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2高职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有助于将青年学生培养为“社会人”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要求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高尚的情操、强化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教导学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遇事客观理性、不轻率、不浮躁、不盲从、不走极端、不急于求成;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对现实社会作出正确的思维判断和价值选择。理工科专业的高职学生同样应当且必须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治法律素质,才能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自觉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而优秀的人文素质、健康的人格情操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是自然科学教育无法实现的。当前我们生活在气象万千的网络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的激荡、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都不可低估,价值观念的碰撞、行为准则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诚信缺失、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精神失落等。在协调社会环境变化与个人行为习惯的矛盾中,哲学社会科学倡导的科学认知方法、科学精神理念,对于人际关系、资源配置、社会平等与公正等方面的研究和在文化生活、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及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关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确立了精神支柱,营造了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氛围。

2.2有助于将青年学生培养为“聪明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自然科学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具有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规律的作用。高职院校通过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充实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和优化各类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处事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有利于高职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鼓励高职学生延伸科学思维的空间,扩展辩证思维的跨度,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的全局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激励学生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定势,开阔知识视野,拓展思维领域,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激发学生丰富大胆的想象力,突破所学专业领域的限制,了解和掌握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更好地适应***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实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颇具成效,验证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有着自然科学教育不可比拟的独特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力促社会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的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

2.3有助于将青年学生培养为“职业人”

任何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没有正确理论的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将迷失方向。高职院校应意识到高职教育的目的并非“制器”而是“育人”,过分强调专业教育、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轻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会导致学生人文底蕴的欠缺和人文素质的低下;会导致学生在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等方面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会导致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道德失范等严重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才能使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成为以德为先、以俭为本、爱岗敬业的人才;成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学以致用的人才;成为视野开阔、素质全面、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注重理、工、文的相互渗透,才能使学生一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拓展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具有对工作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3结束语

教育学会论文篇3

1改进了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会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是“填鸭式”教育,课堂上教师进行理论知识讲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就完成了一堂课地教学。教学形式单调、结构单薄,缺少立体、动态的感观刺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后,教师的角色就转变为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引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源不再只有教师。录音录像、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使得学生有机会主动地去参与、发现、探究知识,这就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

2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不难理解,当学生面对会计基础课程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抽象的理论、枯燥的数字时是缺失学习兴趣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将得以解决。教师可利用***像、文字、动态影像、声音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综合反映出来,进行学生感官的有效刺激,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3优化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与会计课程整合运用,第一,抽象问题形象化。尤其是理论知识教学,一旦遇到了抽象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此时,如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学生将易于理解。如,会计教学中的难点———财务报表,利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式进行讲解,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果采用CAI课件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将财务报表通过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方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尤其是通过多窗口进行演示,通过在一个窗口显示报表的某一部分,借助其他窗口演示该窗口的相关数据,通过这样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清晰每个报表数据的来源及勾稽关系。如此,在现代技术教育环境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以直观明了的方式弄懂复杂的问题。第二,动态过程可视化。对于会计工作动态过程的学习,由于学生缺少基本感性认识,想象能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对动态过程展开想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动态过程摄制为视频或做成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由其去感受、去观察、去总结,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会计教学中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如果教师课前把有难度或易错的教学内容提前录制好,上课时就可以有重点的重复播放,这样学生就能更直观、更全面的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会计教学内容的融合,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符号,给学生以更多的感观刺激,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满足了不同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需求,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4优化了课堂教学进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设计一些“是什么”、“为什么”等具有悬念问题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进入一种好奇、渴望的求知境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另外,在教学时,把重点、难点、板书、练习题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反复重现,既节省了板书时间,避免了繁琐的讲解,加快了课堂节奏,同时也为新材料的操作巩固“省出了时间”。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大了课堂训练密度,提高了训练效率。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媒体,以直观、有趣、易于接纳与理解的教学形式,既增大了课时容量,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相同的时间内,相较于传统教育技术而言,学生能更快、更有效地获取新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会计教学的途径

1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应得到大力推广和运用。比如,在传统手工会计实训的课堂上,主要是完成记账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以及出纳货币资金的管理业务。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教师在实物或是黑板上演示,并且由于课程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盯住每一名同学防止其出现错误,学生的实训作业教师也不可能做到检查每张凭证、每页账簿、每张报表是不是准确无误。现如今一些软件公司开发出了手工实训模拟平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果学生操作错误,系统会马上予以提示,有助于学生精准的学习,并且教师也可以用平台来进行测验,将会得到每位学生准确的实训成绩。

2课件教学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到的软件,其中PowerPoint适用于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Authorware适用于交互性强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Flash适用于网页形式课件的开发。与传统会计教学内容相比,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了解学习主题和整体构架具有帮助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增强。

3网络教学

在辅助教学中,网络得到广泛的运用。在设计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选用的学习理论和观点要科学合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网络教学特色。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师可以设计网络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于网络教学给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互动方式,因此,通过网络可实现合作学习,使学习者不再局限于孤立的学习环境中,利用网络跨越空间和同学讨论问题,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及网络上交互式探讨寻求答案,增加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将是网络教学环境中未来教学型态的主流,构建一个智能型的虚拟教室环境,将使教师与学习者共享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实现动态教学管理。

4虚拟现实教学

虚拟现实,就是由计算机生成现实世界的再现或构想中的世界。在实践教学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一个模拟公司,再现公司实际运作的各个环节:从企业创建融资开始,依次经过供、产、销,投资业务、利润分配与管理、乃至企业破产清算等。在虚拟的环境中,学生通过真实地扮演企业的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各种角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处理账务,同时编制会计报表等。借助虚拟公司的运作环境,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缩短了课堂与会计职业岗位之间的差距。

三、结语

教育学会论文篇4

学生的强项在于能说会道善写,通晓传统文化和世界知识,富有人文精神。缺点在于拘谨、好空谈,无一技之长。其实,学生们恐怕忘了他们的专长正在于:说和写。只是由于应试教育和培养目标所限,他们的说写专长无法充分展现。就业是硬道理,没有就业,再好的人文素质也无用。为了就业,我们首先必须改革高校文学教育,不仅要增加写作课课时,还要切合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增添文化创意类课程,将基础写作更改为创意写作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意写作能力。“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是以语言文字为创作工具,以独具匠心的创意表达为主要方式、以各体裁作品为载体,在文化领域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其次,在学科的教学上,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应该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实践之中。人们常常说,中文系人才是***,这说明社会对中文专业人才的期盼就是高超的写作才能,写作正是中文专业的技能性教育内容的主体。传统写作课训练内容很丰富,我们做的是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导向,增加写作产品意识,进行不拘一格的思维训练和富有新意的表达指导,将学生导向思维、文字和产品紧密结合的写作活动中。再者,在学科的培养对象上,我们培养的对象将来要进入社会,要就业要生活,素质教育不能当饭吃。我们让学生接受文学教育,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不能只是培养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学术型人才,而应该主动契合就业市场需要,花大力气培养适合现代创意型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多种写作技能和创新思维品质的原创性写作人才。

二、其次,创意写作不仅是文学教育,更是高校中文系对繁荣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2011年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此,文化及其产业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各地方***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策。文化产业的发展,急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创意性人才,各高校应时而动,纷纷开设了各种创意类专业,如文化创意,艺术创意,工业创意,广告创意,影视创意等等,但这些冠以创意的专业都不是中文系开设的。的确,创意有各种艺术的方式,绘画***形、线条色彩、旋律节奏等等都需要,但成形的文案支持必不可少,没有在语言文字层面形成文案,这些创意恐怕都要打折扣。因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以及创意写作。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支撑如影视及小品剧本、广告文案、相声台词、策划文案等文化经营活动都需要围绕创意写作这个核心来进行。没有好的创意设计和创意文本,“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刘玉珠指出:“尽管近两年国内开设动漫专业的高校院系有近百个,在校人数近万人,但还是供不应求。当前我国动漫界缺的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以及营销人才。这也是国内很多动漫产品无法吸引观众的根本原因。”这说明,会不会创意,有多少创意,已成为制约中国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瓶颈。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我们从文学中培养创意,从文学作品要创意。这就需要高校中文系及其文学教育要把培养创意写作人才当作教育目标的新定位,与时俱进,在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上增加创意训练的授课内容,及时引进创意写作课程,直至开设语言与文化创意新专业。

三、创意写作是与时俱进的一项文学教育改革内容,没有既成的路径可走。

行***体制内缺乏系统联动支持,学科建设的理论探索需要拓荒,加之国内经验较少,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严重影响师生的创意潜能,国外创意写作实践需要我们引进消化等问题,充满挑战。但为了学生的就业出路,况且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给了我们改造文学教育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将这项事业推进下去,积极实践和探索创意写作的各种理论,大胆改革。老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模式,打破写作不能培养的传统观念,将国外“工坊制”写作模式引入大学课堂,建立小组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模式,在小组竞争体制下激发学生创造活力和写作兴趣。通过竞争和成就感等激励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有很大改善。创意写作的着眼点是以写的能力提升为引擎,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母语应用能力。同时,辅之以民族价值观及创意思维训练,训练学生自由不羁的想象力,将想象内容和民族价值观匹配,用合适的文字予以表达成形。实际上,《功夫熊猫》之所以火爆,除了国外动画技术高超外,更多是渗透在故事中的价值观在魅惑受众。我们缺少语言创意所形成的故事,以及对这个故事背后负载的价值观是否吻合当下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时代精神的把握。文学教育中引入创意写作内容,教会学生编故事,创编富有民族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故事,并用不落俗套的表达方式呈现。创意写作训练还将激发学生的人生感悟和文学体验,将文学创意写作的技巧训练和技能培养培训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养成、健全人格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取向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文学教育的落实与深化。因此,每一位中文专业的大学生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意写作的素养。2011年开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创意写作书系”,并召开了新书会。会上,金元浦教授提出,“创意写作”是对中国整个文学教育课程体系的补充,应该充实到中文系现有的授课内容中来。

作为当前文学教育的转型和出路,我们提出的创意写作教育本质上不是培养作家,而是适应创意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中文系学生的就业出路,为整个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因此,我们所谓的创意写作秉承三个原则:1、创意第一,写作第二;2、产品引导写作;3、产业提升创意。所以,准确地说,创意写作重点不是作文本身,也不是遣词造句,而首先是“如何创意”,再是如何实现创意的问题,进而探索如何把创意和各种书面和口头的创意形式与“文化产业”的各个环节来加以综合把握,因此它不单是训练写作能力,而是从工作、产品及经济利益出发,着意于提升和发现产品的商业价值并以恰当的形式诉诸于受众,激发受众的认同和购买欲望。脱离写作的创意是无根之木,脱离产品的创意是自说自话。当然,创意写作教学的实践性很强,需要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结合,把企业行业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鼓励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制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实习方案,推进文学及写作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和协同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结语

教育学会论文篇5

(一)关于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

内涵本质指的是反映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特性。“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已为大家所熟悉,对于社区教育是大教育、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和社会的结合、社区的教育目的是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以及社区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进步等问题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于社区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社区教育的实施主体究竟是***府还是民众等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此都有着各自侧重的定义。甚至有些学者在研究社区教育时只停留在理想层面的探讨,并没有以社区教育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因而难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目前学术界对社区教育内涵本质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教育体系的范畴,即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下位教育类型。比如:厉以贤在其《社区教育本土化》一文中指出,社区教育是为了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他们生活质量并推动整个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内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厉以贤,2004)黄云龙认为:现代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区成员接受到的一种以社区学校为主体的有组织、有形式的教育活动。(黄云龙,2006)陈乃林认为,社区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社区范围内的全民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陈乃林,2003)很多社区教育工作者也认为,社区教育其实就是在社区中进行的教育活动,即教育在功能和表现形式上的拓展———为社区服务。因此,社区教育在实践中常以***府举办、教育行***部门管理、社区组织动员居民参加的形式开展。二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即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吴遵民认为,我国的社区教育应当向***府推动和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社区教育应当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活动。(吴遵民,2003)杜幼文指出,社区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教育,我国构建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社区教育为这一“社会”构建目标服务。(杜幼文,2013)持这一观点的还有台湾社区教育学者林振春,他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过程,社区发展的过程即是社区教育的过程。(沈光辉,蔡亮光,2010)社区教育已经超过了教育的范畴,是一种由社区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为实现社区发展和社区居民进步服务的社区发展活动。三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组织管理范畴,即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协调管理组织。比如,梁春涛在《中国社区教育导论》一书中提出:社区教育是旨在提高全民素质、共同建设区域文明、促进社会和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社会一体化体制;是在一定地域内,由主导机构组织协调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结合,双向服务,实现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一种机制。(梁春涛,1993)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社区管理组织,主要工作重心就是协调社区内的各个部分,形成学习型社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综上所述,社区教育的几种范畴说是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的。从社区发展历程来看,其初始阶段都是在社区居民之中开展以教育为主的活动;随着社区的发展和结构的不断健全,教育对社区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社区教育在将来必然成为社区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对于社区教育的主体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受教育主体应是社区居民,这点已是共识;但对于教育主体,或者说管理主体而言,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结合我国社区发展现状来分析,目前各地社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发达地区社区发展虽较完善,但仍没有达到自主管理的程度,更不用说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再加之我国社区的管理机构仍是***府及其延伸部门,因此目前社区教育的管理主体仍应是***府,由***府部门主导,发动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如果只是强调社区居民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随着未来社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区的管理主体将最终由社区居民承担,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趋势也将逐步走向社区居民自治的社区发展活动。

(二)关于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是指确定事物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明确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就明确了社区教育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功能定位决定了社区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式。传统的教育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迅速增长和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与技能,但也有可能压抑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应当摒弃学校教育中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弊端,把重点放到人的自我完善上。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教育的功能应是提供促进人的自我完善的教育,是以非功利教育内容为主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社区教育的实用性目的是提升本地居民的人力资本,有效提高居民的生存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区的健康稳定发展,即认为社区教育应提供开发社区人力资源的教育,是以功利性教育内容为主的。持非功利主义社区教育观点的主要是一些理论研究者,他们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认为社区教育的功能应当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在其《学习型社会》一书中指出:“在21世纪,教育或许可以最终实现自身的目的。”他认为,教育没有“实用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人性,而非人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如果接受教育与培训需要一定的报偿来维持的话,任何一个国家也难以承受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供给及其收益补偿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只有当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时,才能从根本上回答学习型社会的动力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以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的理念为出发点,认为社区教育应提供促进人的全面完善的学习内容,因此非功利性是社区教育功能的主要特点。持功利主义社区教育观点的主要是一些实际工作者和部分学者。他们认为,社区教育应当将培养社区居民获得生存发展能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作为主要目的。厉以贤认为社区教育应通过提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来推动人的发展。(厉以贤,2004)邵泽斌将“发展社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区教育的内在要求,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全民素质”作为社区教育的现实要求(邵泽斌,2006)。大部分社区教育的实际工作者从提高社区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普遍认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开展提升居民生存技能的教育培训,指出只有提升居民的工作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才能促进居民安居乐业,从而保障社区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谢家超认为,从社会体制的角度出发,社会要为个体提供适合生存的环境,并通过广义的教育使之具备生存发展的能力。(谢家超,2011)从上面的两种观点可以看出,争论的焦点在于社区教育主要是应提供促进人的全面完善和发展的教育,还是应当提供开发社区居民人力资本、促进地区经济进步的教育。从本质上来看,社区教育理应提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但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社区管理体制下,社区的管理机构从权力和能力两方面都无法承担起这个重任,完全非功利性社区教育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府或者社区教育的提供者压力是比较大的,可以说是比较理想化的社区教育。因此也有学者提出,在提倡非功利性社区教育的同时,不能排斥功利性教育的内容。如吴遵民认为,社区教育的非功利是它的本质规定,但功利能维护社区安定、促进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不仅十分有益而且实属必要。(吴遵民,2003)邱建新等指出,社区教育应当在培养人们获得生存发展的能力、形成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依恋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邱建新,陆***,2001)

(三)关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者说可供重复套用的结构、框架。社区教育模式可看做是社区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关于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其中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地域划分的社区教育模式:大体可分为城市型社区教育模式、市镇型社区教育模式、乡村型社区教育模式等三类;二是按照不同管理主体划分的社区教育模式:大体可分为以***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大学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居民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等四类。(杨燕燕,2001)应该说,按照地域划分的教育模式是比较模糊的,因为随着城市的扩张,很多城市中还存在着城中村形成的社区,它们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一种社区,再者是城市也有一级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市等分别,它们的社区发展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同理,市镇和乡村也有不同。因此,有学者主张按照管理主体来划分社区教育模式。一是以***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它是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模式,其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协调者是***府或相关部门,如街道、乡镇等行***编制内的单位。这种社区教育模式主要以完善社区服务水平、美化社区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活动。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府主导、社会参与,带有较强的行***管理色彩。二是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这里的学校主要指社区内的中小学校。学校通过充分、灵活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对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进行校外教育。该模式具有学校主导、资源共享、社会参与等特点。但总体而言,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学校校外补偿教育性质,目前由于学校的主要财***来源是***府,所以常因资金问题难以开展活动,局限性较多。三是以社区大学为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社区大学作为社区教育活动的办学机构,对社区居民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的社区教育。社区大学通过专业开办、课程开设、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来开展社区教育教学活动。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县区和社区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开办,一般是借助电大或者其他职业院校开办社区大学。此模式目前在上海、江苏、福建等发达地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四是以社区居民为主导的社区教育模式。它是社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存在于由社区组织和居民自主管理的社区中。社区教育的总体协调和具体策划均由社区组织和居民组成的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负责。其运作方式为:由本社区较有影响并且热心教育的单位或群体牵头组成专门机构,利用各自的影响和资源开展“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式的社区教育活动。(岳杰勇,2006)从以上各种模式可以看出,目前前三种模式都在***府行***主导之下,无论是以***府主导还是以中小学为中心的模式,其办学主体其实都是***府,目前社区大学为中心的模式如果没有***府的支持也难以运作。因此,以***府主导模式为主的阶段仍是中国社区教育发展不能超越的历史阶段,***府在当今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仍是主要力量,担负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不难发现,以***府为主导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难免形成社区教育模式单一化的局面,社区居民很难真正从社区教育中获益,甚至成为旁观者,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无法调动。并且各职能部门受***府委托,在开展和督促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常出现相互推诿、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利益争抢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社区教育趋于形象工程。从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最终目标将走向由社区自主开展社区教育的方向。

二、基于学习型社会理念的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热点问题总结与探讨

美国学者哈钦斯在其著作《学习型社会》中第一次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学习化社会即大家所熟悉的学习型社会,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并且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到所需的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社区是社会的组成“细胞”,要想建成学习型社会,首先就必须从社区入手,从创建学习型社区破题。因此,基于学习型社会理念的社区教育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和推动社区进步为目的的,涵盖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教育内容,能够为社区内全体成员提供“人人、时时、处处”的学习机会,最终实现社会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社会化的活动。根据以上述评与总结,本文就这三个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一)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强化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融合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实现其社会功能,通过培养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并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且还要强化“社会”的学习功能。从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与需求来看,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趋势辩证统一于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之中,并且在价值层面上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内外社区教育的历史沿革来看,社区教育来源于社会教育。学术界曾出现不少富有探索性的见解:一种理解是把社区教育划分到“民众教育”一类,如北欧诸国;一种理解是把社区教育定义为社会教育,如日本的社会教育几乎是社区教育的同义词;还有一种理解是把社区教育界定为向社区提供教育服务的非正规教育,如美国的社区教育就被认为是为社区不同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的所有成员提供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服务(陈元姝,2009)。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建立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同时,社区教育既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形式,又是推动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的发展与完善,代表着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教育与社会(社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基本、有效的手段与途径之一。一方面,社区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标。因此,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为指导,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提高素质、提升生活品质和质量的需要,为惠民、安民、乐民提供服务。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性和结合一体化,它是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的集合体和统一体。社区教育既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沿革看,社区教育来源于社会教育,美国学者杜威在20世纪初就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我国古代的“乡校”、“乡规民约”和“社学”等形式也是社区教育的雏形。从社区教育发展趋势看,强化教育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融合,进而实现社区教育从教育主体本位向社会主体本位的转变,是未来社区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二)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坚持非功利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统一

在学习型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都能随时、随地接受到所需的各种教育资源。而这种学习需求,既包括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素养的社会生活休闲教育内容,还包括提高职业技能、促进社区居民获得生存发展能力的职业教育内容。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社区教育强调的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是为人的未来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职业做准备,教育的内容偏向非功利性。而功利主义强调以实际功用作为社区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主张实施有利于人们当前职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实用技能。从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来看,这种教育内容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实际上,从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社区教育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阶段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社区教育的功能定位必须符合现实社会发展水平。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居民已经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可有些地区居民还生活在温饱线上。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只有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各地开展的社区教育也应因地制宜,既要有提高居民收入的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的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使社区居民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要有提升精神素养的各种生活教育、道德教育等非功利主义的内容,保障居民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需求提升。社区教育功能定位的争论,其实是受到研究者价值取向的影响。社区教育研究中功利主义和非功利主义价值观都有其存在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只有将这两种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才有助于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非功利主义强调的坚守终身教育理想的问题,有其合理性,但这种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即社区教育的发展只能通过市场、社会等实际需求来实现,因此功利性也是无法避免的,它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动因之一,也是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现实基础。社区教育必须通过功利性的手段来实现发展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无论它们的出发点是功利的还是非功利的。在社区教育的研究中,既不能一味强调终身教育的理想,批判社区教育实践中功利主义的存在,也不能只停留在满足社会功利需求上,而忽视了终身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

教育学会论文篇6

网络媒介正在以其巨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步伐,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于网络媒介传播对受众的思想和行动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尤其是网络中的自主意识与把关的薄弱,网络群体身份的虚拟性,其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确认。“在传播权力的版***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的今天,一方面,作为个体的网民、网媒都已经获得了相当的传播权力,传统媒体早已不再是权力的集中所有者;另一方面,社会仍在习惯性地仅仅要求传统媒体承担社会责任。其后果是,新的传播权力所有者已经诞生,社会责任却依然落在传统媒体身上。”因此,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就失去了效力,这一理论认为的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提供信息与安排相关议题来左右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议论的先后顺序。舆论引导者议程设置在由自媒体构筑的发达的网络媒介信息中淹没。新兴的网络媒介的社会责任建设就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国外发达国家制定了网络虚拟空间一定的行为规则,共同要求网络传媒要讲社会责任。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网络媒介是国家和***府宣传***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统筹协调资源、高效、科学实施公共管理方面提供了便利。而网络媒介的社会责任是通过网络媒介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的发挥而实现的,对网络媒介社会责任的刻画,既是网络媒介健康发展的理想境界,也是网络媒介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结果。道德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根据受教育者道德的生长规律,引导受教育者经常地进行道德行为实践,潜移默化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素质,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从而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道德心理结构,并最终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们是当代青年的优秀群体,他们的道德人格尚未定型,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尤其是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较为突出,作为大学生社会化施化者的网络媒介为吸引广泛的受众,以“新、奇、特”的方式去挖掘所谓的“网络爆点”,当后现代风格与大众文化联手后,“新、奇、特”被消解成“丑、怪、异”,最终演变成持续的“网络审丑”。这种媒介角色的变迁、媒体引导角色的缺失使大学生的“审丑观”社会化为流于表面、无意义的“审丑”,促使大学生群体改变了心理和认知两个方面的状态,使高校的学生群体在社会中所承担角色发生了畸变。因此,网络媒介社会责任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就是根据大学生心理和道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以高校为主体,在家庭、社会的配合下,运用各种途径和手段,通过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生活和现实道德生活施加系统影响,培养他们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网络媒介素养,强化其在虚拟空间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视野中道德养成教育的重要目标,最终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大学生的角色定位

随着网络业务的广泛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参与网络媒介活动的主体,网络的运用也已深深的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获取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生活中如何扮演好自我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道德约束和法律义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主旋律弘扬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的把握网络舆论导向倡导网上主旋律。网络舆论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力的共同意见。互联网参与网民舆论的高度热情代表了网络舆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力度,网民在抒发自己意见与参与网络舆论的热情可能推动事件的透明程度从而使事件明朗化,但盲目的随从或者有缺失的网络认识则会提升实践的偏激程度或者复杂度,舆论导向的偏差化。大学生群体在发表网络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任何事情发表舆论前要把握是非方向,不能以偏概全或者道听途说,散布各种网络谣言,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发展成为社会公众事件引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尤其在对一些民族情绪、民族矛盾、群众对立情绪的网络新闻、网络群众事件大学生更要保持高度自主理性的态度,正确的把握网络舆论方向。

(二)正能量传递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与网络虚假信息作斗争,主动担当信息传播责任传递网络正能量。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即利用网络共享、快捷、匿名等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肆意散布或传播一些无中生有的假信息,混淆是非的不道德行为也成为扰乱社会稳定的主要方面。目前,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北京暴雨移花接木的照片”、“出血性大肠杆菌已入侵北京”、“艾滋病滴血事件”等一桩桩离奇的谣言之所以受网民拥趸,是由于网络受众组成复杂,文化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之网络传播速度空前,使不可信言论和谣言在很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就通过跟帖、论坛讨论、微博、博客、QQ群等多平台传输到世界各个角落。虚假的网络新闻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媒介的形象和公信力。虚假消息已成为网络媒体迫切需要破除的“公害”。大学生在网络受众群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要敢于运用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来揭穿网络虚假信息,积极与网络虚假信息作斗争,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主动担当责任,把握好自觉主动原则、***治导向原则、安全流动原则和社会效益原则,激发网络的正能量。

(三)网络道德践行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决抵制网络低俗文化的侵袭,成为网络道德的守望者。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宣传暴力、恶意谩骂等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以直接或隐晦方式展现人体性部位,具有污辱性或性的文章、视频、动漫、***片等,非法的性广告,及不正当交友、散布***交易等消息,容易诱发网络受众不良思想行为,困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包括走光和偷拍,及借助网络平台肆意传播他人隐私等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内容;宣传婚外情、等违背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正确婚恋观的内容这些低俗的网络文化也通过网络媒介对大学生思想进行侵蚀。面对低俗的网络文化的侵袭,大学生要发挥自身特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主动践行网络媒介的道德守望责任。大学生在网络媒介实践中应明确自身的社会道德责任,在网络信息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网络信息中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在网络信息中宣传权威的***策法规信息,展示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热情饱满的精神风貌,凝聚社会力量、牢固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主动地以道德守望原则正确处理网络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及网络受众利益的关系,成为网络道德的守望者。

(四)网络法治的维护者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网络相关立法规定,防止网络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虚拟网络空间的良好环境。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受众身份的虚拟化,不但产生了大量的垃圾信息,更提高了通过网络犯罪的风险系数。网络的隐匿性和不健全的网络注册体系使得许多的网络参与者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舆论,在网络上通过制造恐怖信息或不道德信息来诈骗、勒索的事已不少见。大学生与其它网络受众群体相比较,对不断升级的网络技术具有较强的猎奇心理,网络媒体的应用也成为《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使得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网络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极有可能利用虚拟空间中如电脑病毒、入侵防火墙等负面效应的手段,致使网络遭受攻击,陷于瘫痪。大学生使用所学网络技术进行诈骗的报道也层出不穷,如“海南一在校大学生靠网络诈骗敛财611万元”,“江苏一大学生虚假卖售信息进行诈骗被处罚金”等网络犯罪行为,大学生对于网络法律知识的漠视和淡薄,最终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作为网络媒体运用者的大学生,不仅需要在知识层面丰富自己,更需要在法律和社会责任道德的层面上来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网络立法的维护者。

三、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视阈中优化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培养的建设人才,是网民的主体,他们的网络道德行为文明与否、责任感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未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是建设好网络的前提。高校思想***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高校要把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作为一项基本***治任务来抓,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还要增强他们对网络法律的全面了解。

(一)完善网络媒介法律道德体系建设,提高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法律知识的多元化学习

截止目前,我国网络立法涵盖了网络法律、网络行***法规、网络规章制度、和网络司法解释四个方面内容共计八十多部。2001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网络道德建设指明了应该遵循的方向,为互联网道德建设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原则。大学生作为网络受众的主体除了借助优秀的网络媒介资源传递社会正能量,体现新时期学生的道德意识,更应该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大学生群体生活的网络空间。完善大学生法律道德体系建设将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容易打动人、教育人,入心入脑、入骨入髓的网络法律道德教育应纳入到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不仅仅让学生掌握运用网络的基本技能,更应该让学生了解我国出台的相关网络立法,从而全面的规范大学生网上行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法律知识的学习,应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将网络立法的学习与网络实践相结合,将对学生网络道德的意识塑造与网络法律教育相结合,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媒介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符合学生特点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体系。

(二)高校要打造多样化的网络媒介社会责任建设平台进行引导和教育

青年作为互联网的最大受众全体,是网络高科技的应用者,因此,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树立阵地意识,科学地认识打造网络化德育平台的价值,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科学正确的掌握网络。根据“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引导、管理和控制。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SNS(校内网)、BBS(校园论坛)等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关注的网络媒介,为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活学习空间。作为高校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生活中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人际观,培养高校学生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媒介素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校园电子网络系统等硬实力与校园文化等软实力建设,利用网络经常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大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对话,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道德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不断提高网络道德教育的亲和力。

(三)开设网络伦理相关课程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能力

教育学会论文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

 

提出的背景: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培养出具备一定社会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应试人才”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特殊意义。

中学生现状:

第一,社会性体验不足甚至是空白。 由于紧张的学习,加上网络的普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与人、与社会的交往日益减少,其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明显不足,出现了人际交往和社会生存能力的障碍。

第二、自立迟缓。家庭的娇生惯养,信赖性强,缺乏***能力。

第三、没有协作精神。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变得任性和自我,不懂得与人合作。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弱。现在的学生沉静于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与人沟通,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老师不懂得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

“社会能力”的内涵:

社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自主思考的能力。 能够与他人相协调并能自律地进行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还包括具有丰富人性、正义感和公正心,能够自律、有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

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里,要求学生在将来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上承担着不可推卸责任和义务。本人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谈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差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回答问题总是支支唔唔说不出来,声音细小,就是说出来也表达不清楚。这在今后的工作和与人相处中都是一种交流障碍,给个人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你就是满腹经纶表达不出来也是枉然。

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作用,教师的用语要精确、规范,讲解的思路在清晰易懂。特别是讲解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老师要能够用精练的语言让学生理解。比如讲解“物质的量”这个抽象的概念时,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物理量,如同长度这个词一样,是一个整体词。它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正如“长度”来表示度量的物理量。如同 “长度”的单位是“米”

一样,“物质的量”也有它的单位,国际上用“摩尔”来表示。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将表达的机会留给学生,当然你得有足够有耐心。学生在刚开始表达的时候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声音小、说不清、词不达意等。心急的教师会觉得是浪费时间还不如自己来讲得快,以为这样效果就好。却不知将学生锻炼的机会给流失了。我的课堂基本都交给学生来展示。化学实验让学生做,让他们说实验的准备、操作思路、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方案、描述实验的现象、解释等都由学生完成。化学用语,化学***象,实验装置***等都可以让学生来表述。遇到问题让学生先说,解题的思路、用到的知识点、注意的问题等 ,可以到讲台、也可以在座位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讲台,只要老师把机会留给学生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

二、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团体成员为实现团体目标共同努力的行为。合作是在成员通过完成某一种活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共同完成任务,分享经历、责任共同承担的过程来培养。只有团体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团体才能获得成功。 需要个体成员能够与他人通力合作,不以个人小利为私,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

首先将学生分组,选小组长。制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制定每一个任务的实施细节,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就要教师去认真准备。比如实验的合作,要求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有精心的准备,有详细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结束后有实验报告。能够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提交,对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比如他没有提出问题,就去让他回答问题。对不自觉合作的学生,要请其他成员监督他,帮助他,让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团队合作中。让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帮助别人、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感受被帮助的温暖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感受到团队的合作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三、耐挫能力

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一些磨难。现在的孩子,在他们人生的路上被一路呵护,几乎所有的挫折都有人帮他们解决了。面对困难无所适从。遇到困难不是退缩、逃避就是想不开做出过激的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以便将来能适应社会。比如在解决难题过程时***思考,学会解决障碍;考试的失败中学会面对挫败;化学实验中失败的教训;还可以通过化学史上,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无数次的失败来引导学生,我们的前人是如何面对失败。

四、 人际交往的处理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团队内外关系的能力。简单说就是能否与周围的人相处融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让人尽快适应环境,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人际交往能力的包括:(1)表达理解能力。即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准确理解别人的想法,不产生交流障碍。这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因素。(2)人际融洽能力。能尽快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接纳别人也被别人接纳。 (3)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问题,没有很强的依赖心里。

教学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回答问题、表达思维过程中培养表达能力;提出一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自己***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供师生、学生之间交往机会,营造让学生自由表现的空间,创设让学生宣泄情感的情景,教育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学会自律,与人合作,为他人着想,乐于奉献 。 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们将还你一个精彩!

教育学会论文篇8

(一)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文化环境缺失

大学虽为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实践过程中更重教育、研究专业知识,而对“道德”“素质”教育较为淡化,忽略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受就业压力大及社会风气等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在高利润、高回报、高压力的“三高”社会环境下,只有通过提高专业能力水平,才能证明自己有价值,故而当前大学生教育亦重于培养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鲜少提及诚信道德、职业道德。而大学生缺失职业道德与诚信又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带来更大就业压力,导致恶性循环。校方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合理,没有将大学生有关职业道德与诚实守信的教育很好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二)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创新性的缺失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还是以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税法为主要课程。本身较为严谨,严肃。有关职业道德与诚信的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较为枯燥,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一本书,一枝笔,临到期末交论文。这种枯燥的“填鸭”教育较易引起学生反感,没有更好地引起学生对会计专业诚信道德问题的关注,使学生明确诚信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历史遗留影响

长期以来,在我国文明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曾子杀猪”、“范仲淹封金不贪”等的诚信典故,但在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仍存在着一些扭曲的诚信意识。“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等古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缺乏诚信意识。诚信的基本要素是“诚实”“信任”,即取信于人,同时给予他人信任。而这些格言古训恰好违背了这些诚信的最基本要素。这也说明,历史残余观念还在持续影响着当代年青人,当代大学生。

(二)家长、老师的教育因素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父母、老师应该是诚信的模范。“言传不如身教”,更充分说明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老师的言行是否诚实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诚实的品行。未及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批评教育或在承认错误时利用契机奖赏的各种做法,都容易导致孩子(学生)的诚信缺失。只有当父母与老师把孩子(学生)当成朋友,主动与孩子沟通,少进行大道理灌输、说教,耐心倾听,重视情感教育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的氛围。

(三)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的因素

社会诚信缺失,存在多方面原因。不仅有历史层面的原因,也包含现实层面的原因;既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不能忽略管理教育层面的原因;除去外部环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个人自身的原因。会计从业人员做实账、替企业纳足税,却可能面临失业、被穿小鞋风险。选择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反而可能好处多多。久而久之,社会诚信就自然被破坏了。会计虽自产生之初就把诚信问题看得非常重要,但却是一直局限在道德层面上,强调了要注重个人、企业地自觉、自省,却并没有投入相匹配的资源给不上市的公司,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对实践层面、社会约束层面的要求与设计的不足,导致了诚信教育苍白、无力,长期缺乏生命力。包括诚信教育在内的道德教育,很多时候也还是不甚深入的泛泛空谈,流于形式,并且没有实质内容,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有力、有效的措施。一些会计从业者出于或为企业胁迫,或拜金以及自我膨胀等方面的原因,为追求一己私利投向了弄虚作假的泥沼,并因此产生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与选择违背伦理道德观念的选择,大大冲击了社会诚信制度。

(四)学生自身因素

生活经历地简单,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偏于感性,使大学生被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象所局限与牵制是责任感弱化的主要原因。***意识,自我膨胀主义的泛滥又使部分大学生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少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他人、社会考虑,没有做好本该拥有的担当社会责任的准备。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如何做诚信教育

(一)良好社会诚信体系地构建

想要构建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仅把问题纳入道德领域,突出诚信问题需要进行专项教育及整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将其归入***府保障和提高民生质量的社会管理问题中去。同理,社会诚信的确立,也不单是社会诚信教育与相关制度建立健全的问题,我们更应注重***府权威和实效性等问题。如果制度本身不管用,缺乏权威,那么制定再多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当***府有公信力,人们有坚定地信念、信仰,诚信的社会才会出现,人与人才没有芥蒂。“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当社会风气转正,假账、漏税行为减少,才能让学生踏入有良好秩序的会计行业,才能更好地遵守会计从业基本道德准则。

(二)诚信教育实践环境地优化

传道授业,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说来,“授业”是指,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传道”则是指,通过课内课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或显性或隐性的德育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是:要为社会挑选、培养不仅具备优良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心理品质,而且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与会计技能的“德才兼备”的会计类人才。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良好榜样,不做学术造假,不为领导检查突击准备等,事事时时讲诚信;其次,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做好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要场所,一定要充分发挥课堂效果,增强其传道的强大能力,落实诚信教育;最后,学生课外活动亦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想要将书本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必须让大学生走出课堂,在接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的实践环境优化包括对典型场景参观、对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和教育的过程。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将感性认识抽象为理性认识。依靠各种学生自治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潜移默化使学生建立诚信思维。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诚信道德修养,也促使教育者加强自身诚信教育。同时不妨考虑增加一些到对口单位实习、组织参加课堂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环境优化,以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重视程度,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约束、激励机制

教育学会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进行有序的财务管理活动,自主开展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活动,并进行相关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水平,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市场需要高校财会专业培养能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人才,这对财会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除了应教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外,更应注重对学生财务思想、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适应商业环境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以致用,以此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具有综合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边缘科学,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它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理论性与务实性强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务实性。财务管理的务实性主要表现在该学科属于应用学科,用以解决具体的财务问题、金融问题。如:如何进行筹资,如何进行投资等。财务管理学产生至今一百多年来教育学论文,其理论总是伴随这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因此,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往往需要通过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践主要包括课堂的案例、讨论、习题以及校内实验课,校外则主要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由于建设条件的限制,校内模拟实验室在硬件上很难仿真企业的理财环境,因此,大多数学校财务管理实验课开课率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校内实验课;与企业结合也不紧密,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企业具体管理的机会更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感性的认知和了解,更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不能真正了解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重复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仅重视本课程的教材、教案以及本课程的讲授,而忽视本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是两门课程,其内容却有许多重复的现象,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的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等。这样浪费不少时间,同时由于时间有限,对两门课程都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不足

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课堂讲授采取板书的方式,形式呆板,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传达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快速有效掌握知识,也不利于教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师,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多数也把ppt课件制作成教案的电子版,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甚至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传输量大,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反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及时消化吸收课程知识,致使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上通常都采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学生练习来展开,教师通过讲授将大量的理论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虽然注重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育学论文,但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枯燥。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和意***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不易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教师布置的复习思考题和习题,往往只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虽有一定的思考作用,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逐渐失去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没有个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很弱,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进入社会,难以学以致用,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三)考核方法单一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仍然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关键词解释题、简答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等,大部分题目学生只能考记忆解决,题型死板僵化。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前背笔记、恶补专业知识就可以过关。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抑制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该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财务管理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体”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练为辅。学生被动参与到教学中,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解疑和总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不应当把学习过程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构建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大多数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工具,建立课程博客、开设空间、聊天群等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将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利用学生惯用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协调与相关课程关系

财会专业的三门核心专业课——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诸多研究者为此一直争论不休。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避免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所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下等情况?在每学期授课前,财务管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中各门专业课的开课顺序教育学论文,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合理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例如,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课学期在管理会计之前,就可以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当中的相同内容,包括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财务预算方法等放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增加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如果管理会计开课学期在财务管理之前,就可以根据由易入难的规律,在管理会计中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在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同时,各课程授课教师应通过专题讨论、座谈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交流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课程重复之处进行分配,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课程信息量大、应用性强,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授课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教师板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教学效果良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知识,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力求满足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课件的总体设计上力求美观、简洁、***文并茂,以增加学生的直观理解,对于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及难点采用***解说明,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表格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突出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论文开题报告。在课件制作上还应该增加教学案例分析内容,增加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的集成,各种工具和方法的每一种新的组合,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目前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复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摘要求。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习题、案例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其次,建立财务管理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财务管理各章节内容衔接紧密,系统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通过模拟实习教育学论文,一方面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首先,课程总成绩可以由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笔试成绩重点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实践成绩取决于实验课、实习调查报告等。其次,学期内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考核方式。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基本理论、财务决策、财务专题三个部分。基本理论可主要采取闭卷加笔试方式,财务决策可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如面试、案例分析等,财务专题则可通过调研报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学期内可以分阶段测试。分阶段测试可以与课程内容进程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将总学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与基本理论内容结合,基本理论部分按百分制占课程内容总分值的20-30%(可由教师灵活掌握),在学时进行到第一阶段末时进行一次测验,期末将其换算到总成绩中即可。这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避免学生边学边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考核工作分散到学期内进行,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压力和教师期末出卷改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韩志丽.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07)

[2]胡爱荣.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5,(04)

[3]林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2)

[4]张前.论“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7)

[5]沈航.关于“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9)

[6]何云亭.高校应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想***治教育工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1)

[7]温如春.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01)

[8]吴静.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教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6)

教育学会论文篇10

[论文摘要]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教育模式,是目前美国的主流教育理念,倡导者反对价值澄清学派和柯尔伯格的道德相对主义,认为尽管有文化差异,但人类确实存在着一些普遍且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围绕核心价值观进行品格教育,可以为开展荣辱观教育提供资源借鉴。

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教育模式,是目前美国的主流教育理念。在教育内容上,新品格教育运动反对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认为有客观的道德规范即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在教育目标上,强调道德自律和道德人格的养成;在教育形式上,注重知情行的全方位养成。这些都反映了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可以为我们开展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格提供资源借鉴。

一、美国的新品格教育运动及其界定

上个世纪80年代,针对美国社会严重的青少年道德问题以及居高不下的青少年犯罪率,品格教育兴起并受到了重视。到90年代中期,品格教育已在美国道德教育中获得了主流地位,并得到了***府组织的大力支持。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1996年时提出:“我要求我们所有的学校都要进行品格教育,讲授良好的价值观和进行良好的公民教育。”2001年,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公布了联邦***府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新***策,提出“支持品格教育,增加对各州和学区用于品格教育的拨款,以培训教师学会将各种品格养成课程和活动引人课堂”。美国教学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建立了一个品格教育的特别工作小组,一些州通过立法要求在公立学校中开设品格教育课。2002年6月19日,布什在白宫专门召开了题为“品格与社会”的研讨会。2004年2月17日,美国***学校安全和无办公室推出“品格教育”新网站,为实施品格教育项目的州教育管理人员、地方教育工作者和公众提供信息、资源和技术援助,同时也为全国进行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其它学校提供支持和信息服务。在美国,已有超过30个州获得了品格教育的国家认可,16个州通过了有关品格教育的立法。据了解,美国近年来加大了对品格教育的投资力度,仅在2004年***府就拨款4200万美元用于品格教育项目。

从品格教育运动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美国对品格教育极其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品格教育呢?在美国,品格教育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品格教育联合会把品格教育界定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审慎地努力帮助年轻人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道德教育观。《为品格而教》的作者托马斯·利克纳认为,品格教育是有目的地帮助学生理解、关心和实施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在学校发展品格:道德教育的现实选择》的作者凯文·赖安和凯伦·博兰认为,品格教育是教学生知道什么是善以及喜欢善并行善。著名的品格教育伙伴组织以及美国教育资源信息库的定义是:品格教育是以学校为基础,强调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帮助孩子理解、关心、实践系统的价值观念(涉及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品格发展等多个方面)。尽管目前品格教育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大多数观点都认为品格教育要围绕一系列的价值观展开。品格教育的兴起表明面对日益棘手的道德问题,人们普遍认识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呼吁学校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品格教育作为美国道德教育的一种理念和模式,有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它的哲学基础是古希腊的智慧一一美德伦理学。品格教育主张回归传统,强调建立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品格教育是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复兴,所以又称新品格教育。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在学校开始进行品格教育之前,首先要确定特定学校或学区想要传递的道德价值和美德,即确定教什么内容。品格教育的著名倡导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托马斯·利克纳教授提出了进行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条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把促进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作为良好品格的基础。同时原则的第三条指出有效的品格教育要求采取一种有目的的、综合的观点来促进学生在各阶段学校生活中形成核心价值观;第八条要求学校的员工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和道德的社会群体,其中所有的人都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并且努力坚持同样的核心价值观,用这种价值观来指导对学生的教育。这两条原则又分别提到了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品格教育倡导者反对价值澄清学派和柯尔伯格的道德相对主义,认为尽管有文化差异,但人类确实存在着一些普遍且非常重要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如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尊重、责任感、正义感等。学校教育应该加强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美德的教育,把促进核心的道德价值作为良好品格的基础。

在美国的品格教育运动中,从国家、州、学区到各种组织和专家,都提出了各自的品格教育内容。加利福尼亚宣布在k-12年级的学校实施有效的伦理和公民价值教育计划,其基本的和共享的伦理和公民价值包括:人的个体胜尊严和价值、公平和平等、诚实、勇敢、自由和自律、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社群和共同的利益、正义、机会平等。其它州如新泽西认为,品格教育意味着其计划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儿童对生活的共同核心价值的承诺,虽然每个社区在教育计划中确定了自己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应该包括同情、谦恭、诚实、正直、负责、自律、自尊和宽容等。德克萨斯州普拉诺学区确定的内容是:礼貌、勇敢、自律、诚实、自尊、正义、爱国、个人的义务、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权威、负责和坚毅,等等。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道德传统的国度,荣辱观是传统社会人伦道德观和思想价值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人们进行道德约束和道德评判的重要手段。荣辱观是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褒贬评价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从历史上来看,传统荣辱观作为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尽管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在进行社会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调节和改善人际关系、维护人伦道德秩序、调整社会组织结构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概括,是在汲取传统荣辱观精华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系统总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从总体上看,“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精神文明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体地看,这g个方面的概括各有侧重,从不同内容和不同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判断的新要求,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价值标准,也代表着人类普遍的价值诉求,代表着正直人们良好的愿望。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品格教育、塑造大学生优良品格的核心价值观。

三、借鉴和吸收品格教育思想,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在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条原则中,托马斯·利克纳在强调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第二条指出:“必须对品格进行综合的界定,以便把思维、情感和行为都包括在内。”他认为良好的品格包括知善、欲善和行善。这与我们要求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紧紧抓住“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是相契合的。道德教育本质上在于涵养、化育个体的德性,道德教育只有成为个人的自我需要,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荣辱观教育要致力于引导每个学生自我修养,在“知”的环节上教育大学生明荣知耻,在“情”的环节上激发大学生褒荣贬耻,在“意”的环节上培养大学生趋荣避耻,在“行”的环节上引导大学生行荣拒耻。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在不断自我体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品格、经受锻炼。如何做好这几个环节,新品格教育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将荣辱观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

“有效的品格教育包括有意义的、充满挑战的学术课程,这种课程尊重所有的学习者,并且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科研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专业教学科研活动不仅是具有重要的智育功能,更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就专业知识而言,既有工具价值的一面,又蕴含着真善美的人文价值。特别是专业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求新、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就像专业知识教育需要教育者的指导一样,受教育者对美的追求更需要受教育者的引导。因此,高等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要强化育人意识,在进行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深人挖掘其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传播美、弘扬美,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铸就美的心灵,使专业教育教学过程成为求美务真、求荣去辱的过程。同时,更要发挥思想***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荣辱观教育引入思想***治理论课教材、引人课堂。同时,要把荣辱观教育同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开设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道德等内容的选修课,开办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讲座。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从文化与道德传承的客观规律上,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上,把荣辱观讲深讲透,使学生人脑人心,既有认知的醒悟,又有情移的升华,积极自觉地用“八荣八耻”的要求规范自己,实现由知、情到行的转化。

(二)将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要发展品格,学生必须有进行道德行动的机会”。这是有效的品格教育的原则之一,即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核心价值观。通过处理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关心、公正、合作、尊重等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中,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并使其在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培养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目前服务学习已经逐渐成为美国青少年品格教育的一个有效形式,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能够贴近现实生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情景,通过角色进人,引导他们去体会、去选择。其次,表现为对社会活动的推崇。社区活动是一种最普遍和最广泛的社会活动,它以个人的自觉主动性为基础,吸引大部分学生参加,活动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植树绿化、慈善捐助、防灾减灾宣传等志愿活动。每个学生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组织,在实践活动中逐渐体会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加强荣辱观教育,就要以社会实践为载体,通过鲜活的社会生活现实,让学生体味、感悟、树立、践行荣辱观。当代大学生的感性知识多、理性知识少;书本知识多、实践知识少。大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知识的缺乏,导致他们看问题时有较大的片面性和较浓厚的感彩,在价值观念中有一些错误认知。而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全面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创造一个支持性的学校道德文化氛围

人的道德是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人的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偶发性的真实生活情境中,道德教育不可能成为远离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学校文化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有效品格教育的十一条原则中,有三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到了这一问题。如第四条:学校必须是一个充满关怀的社会群体。第八条:学校的员工必须成为一个学习和道德的社会群体,其中所有的人都负有品格教育的责任,并且努力坚持同样的核心价值观,用这种价值观来指导对学生的教育。第九条:品格教育要求员工和学生都发挥道德的领导作用。在美国,创造一个积极的学校道德文化氛围的手段有多种,它包括创建彼此互相尊重、关心和肯定的教师共同体,营造鼓励学生参与决策的课堂民主环境。特别是注重校长和教师的引导、榜样和示范作用,把最好的自我表现出来,同时作为爱和关怀的给予者,尊重和关爱学生。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员工的示范作用,美国学校给教师制定了许多规则,对教师的***治道德品性提出了十分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强调全体教师和行***管理人员都是思想***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自己的***治态度、道德品质和生活方式来对学生的***治观、道德观、人生观施加确定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潜课程”,以其独有的渗透性与感染性使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浸润在文化之中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就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和自我全面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育学会论文10篇

学习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论文范文100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特点。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

学习

中学德育原理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德育原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德育论文怎么写,中学德育论文集。一、关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条件。在《矛盾论》中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

学习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中美教育差异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美教育观的差异分析论文,中美教育***策差异论文。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

学习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学前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学前教育论文,大学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内容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工作岗位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学习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优秀9篇。1.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有效学校研究的出现,教学领导力成为校长领域关注的热点,经历了兴起、削弱和再度回潮三个时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

学习

如何发表教学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发表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教学论文发表的范文怎么写。最近二十余年来,有关科学传播的课程、专业和研究方向受到国际上很多高等院校的重视。本世纪初,科学传播的概念传入我国,我们开始认识、传播和研究这

学习

网络远程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远程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远程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网络继续教育的论文。Keyword:networkandmultimediaaudio-videotransfervideoconferencecoursewareteachingindividuationeducationsocie

学习

小学德育管理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德育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00篇,小学德育论文班级管理。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

学习

教育管理方向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管理方向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管理方向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1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1.1独生子女问题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逐渐发展为现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们都纷纷创造各

学习

中学德育工作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德育工作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德育论文范文大全最新,德育工作的论文范文。3.海南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共海南省委关于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从七个方面明确了全省教育深层次、

学习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家庭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关于家庭教育小论文。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2、调查的对象: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

学习

教育教育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教育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论文最新文章,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怎么写。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实际,走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力。努力鼓励其积极的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学校的学生基本都具备了

学习

素质教育问题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素质教育问题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素质教育优秀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中小学教师。1.3缺乏适当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反映问题,提出自

学习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素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的评语。2.1国外的情况根据调查,护理学的课程在国外大部分都由护理学,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三类构成。护理学的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有25%到30%的比重,人文社

学习

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育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论文范文100篇,数学教育教学论文特点。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也越来越广泛,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中学数学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一个必

学习

中学德育原理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德育原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德育论文怎么写,中学德育论文集。一、关于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条件。在《矛盾论》中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

学习

中美教育差异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中美教育差异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美教育观的差异分析论文,中美教育***策差异论文。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

学习

大学学前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学前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学前教育论文,大学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内容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从事一定工作岗位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学习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如何写好教育教学论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优秀9篇。1.内涵:从单一走向多元有效学校研究的出现,教学领导力成为校长领域关注的热点,经历了兴起、削弱和再度回潮三个时期。在这样的发展历程

学习

如何发表教学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发表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教学论文发表的范文怎么写。最近二十余年来,有关科学传播的课程、专业和研究方向受到国际上很多高等院校的重视。本世纪初,科学传播的概念传入我国,我们开始认识、传播和研究这

学习

网络远程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网络远程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远程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网络继续教育的论文。Keyword:networkandmultimediaaudio-videotransfervideoconferencecoursewareteachingindividuationeducationsocie

学习

幼儿安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安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安全教育论文1500字,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1.游戏体验法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让幼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