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10篇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1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对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逐渐提上高校人才培养的日程。本文结合产业需求的实际,论述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工程实践、就业引导等,全方位阐述了当前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物联网;IT产业;需求导向;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

中***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58-02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而开设与逐步发展的新专业,从其专业覆盖的范围来看,物联网工程专业是目前机、电、控制、通信等专业的融合,其专业特点即是对现有的专业技术和领域的整合,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并与行业应用密切联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立足社会需求的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规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市场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产业急需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在这一培养目标引导下,学生应能够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史,掌握物联网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素养。物联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多专业知识的融合渗透,更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国外最新文献、新技术应用的获取技能,培养学生对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从多领域、宽口径提高培养质量。

在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按照分块设置思路,依据学生四年学习时间内的自身特点,按照通识课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脉络进行课程规划。通识类课程以宽、广、新、全为设置依据,在课时内使学生对物联网的整体产业获得较为全面的了解。公共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目标,引入日后工作必需的数学、物理、英语、工程类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类课程应着眼于专、精、深,以点带面,在课程规划上,应密切联系物联网的专业应用,以实际案例为依托,深入掌握物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实践类课程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类课程设置应面对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和总体规划实施能力。

在课程规划上,应注意突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新、全、专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中,既要反映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多学科综合特点,又要突出物联网专业的深入、综合的特点,将传统的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鼓励自编教材,以弥补已有课程的宽泛、繁杂、陈旧等不足,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易理解等要求,从实际需求的角度,加强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

二、需求导向的理论课堂教学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在物联网工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市场应用和行业背景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取舍、与时俱进,才能使教学与实际密切联系,做到所学即所需、所需即所学,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需求导向的理论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密切联系产业需求的实际,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并通过具体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就某一知识点深入掌握其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以做到与市场同步,与需求对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因此,在教师队伍配备上,要突出对业务知识的深入把握,适当增加在一线工作的业务精、目光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工作,将需求与教学直接对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理论课程的教学难点之一是知识点众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学生难以把握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的效果难以凸显。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将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可以直接对接的章节知识列为着重讲解的部分,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在较短的课时内使学生获得实用性强的理论和技能,同时对其他知识点进行梳理,以需求为主线,将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串接,使学生始终能够把握教学的重点,始终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实际密切联系和结合,并能够通过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提升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需求导向的实践技能培训

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密切结合需求的实际,着力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具体来讲,就是在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上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与需求结合,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的项目案例为依托,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联网技术也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其专业涵盖宽广,对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高,可以在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增加课程设计学时,在课程设计中引入需求目标,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在编程能力培养上,通过程序设计,引入工程需求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编程训练,掌握面向对象进行开发的思想。在掌握网络指令和协议设置上,通过路由交换课程设计,熟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熟悉路由协议。在传感器应用设计中,结合具体的行业需求目标,引入各种物理传感器的应用设计,掌握常用传感器应用设计、信息处理、显示和传送等。

结合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对目前嵌入式设计的市场需求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深入学习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方案要求、软件硬件设计、综合测试等多环节应用。结合网络技术,深入学习以物联网实际需求为主的网络架构知识,重点掌握Zigl)ee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组网规范,通过实际操作搭建有效的无线物联网络。在毕业实习和设计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需求,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分析、设计、编程任务。

四、结束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产业需求的实际,开展立体化教学。既注重理论课程的教学,又强化应用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社会、企业多方面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培养出物联网产业的可用之才。

[

参考文献]

[1]于翔,基于物联网的大学信息化教学辅助实验平台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3(5)

[2]孙冠男,高校物联网创新实验平台建设探索[J]软件导刊,2013f 9)

[3]刘晓晶,吴海燕,案例教学法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2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网络安全;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姚健(1974-),男,安徽合肥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讲师,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 无锡

214122)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07-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时代来临了。物联网是指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目前世界先进国家都对物联网技术发展高度重视。美国把物联网确立为新一轮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在我国,从2009年到现在,***多次明确指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然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物联网人才的培养。因此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和物联网发展现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战略是当务之急。2011年3月,***正式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增专业名单。此次全国高校新设本科专业140个,有30所高校均增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这些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鉴于物联网是一门集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等多学科的交叉新兴学科,很多工科类大学新建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都是从现有专业中抽调教师,除了根据专业特点安排一些新课程以外,很多课程都是交叉学科的课程,比如反映物联网安全的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本文就如何上好物联网工程专业中的“网络安全”课程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物联网可以说是把“双刃剑”,安全可靠的物联网可以帮助人们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大幅度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反之,如果因为安全问题造成局部或全局系统的瘫痪,也会极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所以,安全问题是物联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安全”课程就是针对物联网中与各种通信网络有关的安全问题所设的一门课程。

“网络安全”课程讲授的是网络安全最基础的原理、技术及方法,知识更新快,交叉学科多,知识面广,难以掌握。这些特点要求“网络安全”课程课时较长,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并重,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网络安全”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前导专业课程较多,涉及的技术、知识面较广,部分内容晦涩难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掌握的难度较大。而物联网工程专业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学生如果想要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量课程。所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安排的学时数不可能达到信息安全专业中的水平。另外,物联网的网络是互联网的延展,这也增加了新的学习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不但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讲深讲透并且能让学生同时掌握一定的动手能力是任课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2]

要想让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网络安全”课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这是由“网络安全”课程的特点决定的。“网络安全”课程的理论教学涵盖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工程三大部分。

(1)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描述网络信息体系结构在满足安全需求方面各基本元素之间的关系,反映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共性,并由此派生了相应的网络安全协议、技术和标准。[3]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枯燥,却是本门课程的基础。可以通过一些软件演示来改善学习效果,比如可以通过sniffer软件来实时演示如何抓包并分析包的协议字段。这些包都是平时学生上网时常见的,由此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单一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产品不能解决网络安全的全部问题。应综合运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IPSec、黑客技术、漏洞扫描、入侵检测、恶意代码和病毒的防治、系统平台安全及应用安全。[3]这是“网络安全”所教授的主要内容,既有基本理论需要掌握,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来保证教学效果。由于学时有限,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基本理论,课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另外安排实践的方式。

(3)对网络安全进行的综合处理,要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贯穿网络安全设计、开放、部署、运行、管理和评估的全过程。[3]这一部分也是既有理论也有实践,但实践的不是具体的技术。需要学生对(1)、(2)部分的掌握比较扎实。这部分可以结合案例来讲授,以提高吸引力。

这里要纠正一种过于偏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倾向。“网络安全”课程有大量的实践内容,但这些实践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教学过程中要纠正学生热衷做试验而忽视理论学习的不良倾向。

2.教学指导与自主学习并重

由于“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仅仅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既需要任课教师提供及时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更需要学生进行高效率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积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如***书馆、互联网、机房等,帮助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建立课程网站以及能同步或异步互动的论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课时有限的问题,同时也激励教师不断跟上新技术,改善教师理论较强而相对实践较弱的问题。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良好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各种工具,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既继承了传统方法的优点,又能克服传统方法的缺陷。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无疑是最常用的手段。可以通过播放课前制作的动画、剪辑的与安全有关的科幻电影片段等,使抽象的网络安全理论更加生动、形象,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能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较为透彻的讲解。

建立课程网站(含论坛)是另一个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课程网站包含任课教师收集的所有与课程有关的资料,格式包括文本、***形、***像、声音和视频,内容涵盖课程规划、任课教师队伍、教学课件、参考资料、习题与解答、实践等。学生可以各取所需。同时论坛提供了一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

本文提出了另一种形式的互动,即建立QQ群。QQ是一种即时通信工具,提供了强大的即时通信功能,而且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任课教师以课程为单位建立QQ群,所有“网络安全”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加入群中,大家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共同探讨问题,也可以在群里建立临时或长期讨论组,就某些小群体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利用QQ群提供的共享区共享各种资料,还可以利用远程协作功能实时、共同地完成某项任务。

2.案例辅助教学

物联网就在身边,而物联网的安全案例也随时随地可以发现;同时,“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知识点分散、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实践性强。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认识网络安全事件和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选取有代表性、实效性和实战性的案例,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分别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要扮演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要站在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4]

3.成立兴趣小组

网络安全知识点分散,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结合学院发起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利用所学的知识,针对某个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所申请的创新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调研、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模拟工作环境,给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添加自信。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过程,同时也带来如何评价学生成绩的难题。传统“填鸭式”教学很容易给学生的表现打分,但这种打分只停留在学生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最后考试的成绩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水平。

1.课堂提问与作业反馈的评价相结合

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对学生提问,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相应的分数。课后作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和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批改后也给予分数,这些分数在最终考评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

2.理论基础与动手能力的评价相结合

这可以通过两种方案来实现。一是在课程考试时采用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主要测试基础知识和理论,机试主要测试学生动手能力;二是在平时阶段性地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作品,提交结果报告,并打分。期末考试仍然笔试。第一种方案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种方案强调创新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两种方案既可以挑一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向东.物联网研究与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2010,(2):19-23.

[2]张***.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12):103-104.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3

关键词: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综合课程设计;项目角色划分;协同设计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4-03

作者简介:徐慧,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管理;邵雄凯,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移动数据库技术和Web信息服务;陈卓,女,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阮鸥,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湖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目前面向本科生稳步推进“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70%左右的本科生,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体、创新创业精神为两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2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具有一专多能、湖北工业经济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中坚人才;针对10%左右的本科生,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项目计划,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未来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领***人物。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设置和修订的过程中,考虑利用科研平台、培训、竞赛等方式,切实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进一步推进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旨在讨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改革实践。

一、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定位

按照“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我校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六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下,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明确规定六大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分,并分为基础层次(基础课程实验、生产劳动、认知实习等)、提高层次(学科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学年论文等)、综合层次(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三个层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循序渐进,贯穿整个本科生培养过程,旨在增强本科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面向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论”、“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防御技术”、“网络性能分析”和“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这六门专业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信息安全概论”课程首先引入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消息鉴别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技术以及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等知识点;而“应用密码学”课程则介绍密码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主要密码体制的算法与应用;更进一步,“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以协议分析为导向讲授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功能域、体系结构、协议规范、信息表示等知识点;“网络防御技术”课程以统一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阐述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以及网络防御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网络性能分析”课程着重讨论网络性能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网络安全编程与实践”课程讨论网络安全编程实现的基本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建设成果,目前正在为面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所借鉴。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介于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的过渡阶段,作为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深入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

二、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过程的改革思路是:采用自主团队方式,选择并完成一个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对于相关专业本科生而言,因为是自由组成团队,项目角色划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实施方案。

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并不是要求本科生在短时间内便可以完成一个很大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群的知识基础,按照软件工程的思路合作完成一个规模适中的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提高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实践能力。基于不太大的项目规模,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项目角色划分与相应职责见表1。

三、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

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我校自2008年开始面向本科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面向本科生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同时已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何保证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协同设计,是专业改革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1给出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方案:

如***1所示,网络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即“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网络防御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其基本的选题思路在于帮助本科生熟悉常用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编程开发包,并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项目实践的基本技术,为将来从事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研发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各方向的参考选题见表2。

更进一步,较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具有更强的整合性与自身的特色,见***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选题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即“物联网安全”与“物联网管理”,各方向的参考选题如表3所示。[1,2]

按照我校“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提高层次到综合层次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管理与安全综合课程设计在改革实践过程中,考虑采用基于项目角色划分的实施方案,并尝试实现该方案在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协同设计,同时给出这两个专业不同方向的参考选题。

参考文献: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4

关键词:五年制 物联网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中***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30-0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物联网,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

为此,如何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有关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重要工作。本文论述五年制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下简称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 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物联网概念于 1999 年提出,其本意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3]。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相关专家预测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4]。由此可见,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五年制高职专业,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良好信誉,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专业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完善,在同类院校中排名领先。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以上专业试点开设物联网的相关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与实践工作。与此同时,与物联网研究机构、物联网企业建立广泛联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上所列,都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开办物联网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新开设的物联网专业是以培养产业紧缺型人才为突破口,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构、课程设置等入手,精心谋划,勇于实践,旨在为物联网产业时代的到来储备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存储、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学习计算机、电子、自控、软件、通信和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跨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

2.1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并能够较快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能够从广泛的信息源中获取和提炼有用的信息,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学会终身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2知识要求

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信息技术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技术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标准和法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初步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和运维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了解国家物联网产业***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了解物联网产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及协调能力;具有物联网系统组建、管理和维护的能力;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达到规定的要求;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在进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考虑到了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特别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并对专业核心课程和其它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在总学分270 学分(教学16 学时对应1 学分,实训每周对应1 学分)的情况下,相关课程学分设置如***1 所示,具体课程分类论述如下:

1) ***治、德育(16 学分)。课程包括:***治经济学、哲学、法律、***理论、时事***治、形势与***策、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防教育、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贯穿八个学期开设。

2) 体育(16 学分)、信息技术基础(6 学分)。体育每学期2学分,共设置8 个学期,信息技术基础在第1学期开设。

3) 文化基础课程(60 学分)。主要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分别开设4个学期或6个学期。

4) 专业基础课程(37 学分)。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导论、电工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工程制***、专业英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

5) 专业课程(9 学分)。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等。

6)专业核心课程(32学分)。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Zigbee技术及应用、综合布线与弱电工程等七门课程。

7) 专题实训课程(28 学分)。主要包括:计算机技能实训、物联网认识实践、电工技术综合实训、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程序设计综合实训、RFID系统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及考证、数据库设计综合实训、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实训、物联网组网综合实训及考证等专项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8) 企业顶岗实习(18学分)。该教学环节是根据***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的要求设置的,规定中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顶岗实习就是安排学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以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安排第期进行顶岗实习,每周1学分。

9)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8学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相关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在第10学期进行,每周1学分。

10)选修课程(30学分)。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物联网与智能交通、学术讲座等课程。设立选修课程环节,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四、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特色

根据物联网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精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拓展类课程结构,建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专业课、拓展课和通识课为辅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1) 按“四级制”设置课程体系,即分为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拓展类课程,遵循“按需设课”原则。

2) 加大综合实训课程比重,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凸显高职高专人才特色。

3) 跟踪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密切联系企业,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培养模式,以此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进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 结语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份科学规范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需要紧密结合业界需求,瞄准行业走向,关注工程实际,不断进行微调,完善方案内容,从而成为纲领性教学文件,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以上是对五年制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初步想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与同类院校共同研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3,9.

[3] 物联网三大硬伤:成本、安全和隐私 http:///it/2010/07-02/2378338.shtml

[4] 物联网用途广泛,重点在于应用http:///webpage/news/201107/2011071309402700006.htm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5

关键词:车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整体设计;综合素质

TN0-4;G642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兴起、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拓展、云计算等计算模式的应用、泛在服务的推广,物联网被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在2013年5月的预测报告中认为是12项颠覆性技术之一[1]。车联网是典型的物联网,涉及汽车业、通信业和信息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车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全新的产业链的建立和快速成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该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不仅是东风汽车公司的发源地,而且拥有部级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和国家商用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汽车工业在十堰市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2]。因此,在我校专业建设规划中,学校依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大工程背景优势,紧密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面,按照“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内涵,提高质量”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路径,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专业建设,并提出要围绕“汽车产业链”积极培育汽车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新专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

因此,我校结合当前车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和在科研、教研中积累的科研和教学资源,设置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在车联网专业方向的综合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方向的兴趣,进而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导论课程将承担这一任务[3]。《车联网导论》课程首次对2011级学生开课。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鉴了国外大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4年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车联网导论》课程整体设计

(一)内容和方法并重

《车联网导论》课程是本专业方向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具有专业内容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十分重要。不仅要能够全面概括本专业方向所涉及到的大学四年的教学内容,而且要能够清楚地说明大学四年的教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相关课程有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

因此,设计本课程的目的和内容是“车联网是能够对车用信息进行采集、识别、传输、融合和利用的一种物联网,能够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被认为是最容易形成系统标准、最具备产业潜力的物联网应用。本课程从车联网的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这四层分别进行阐述,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车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对车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框架、应用范围具有初步认识,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本门课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方法是“课程报告(60%)+课堂汇报(40%)。”这个考核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后发挥主观能动性,查阅资料,针对一个主题,以正式的科技文献的形式完成相应课程报告,同时,还要以PPT演示的方式对课程报告进行汇报。这对学生来说,不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挑战性体现在,学生刚刚从高中被动式学习向大学的主动式学习转变,课程考核要求学生从查、思、写、讲等多个方面全面挑战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趣味性体现在,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考核,不仅能够在合作中找到乐趣,而且能够在PPT汇报过程中,体验评价他人和自我对比的乐趣。

(二)前后知识贯穿

《车联网导论》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清楚地说明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3]。为了能够组织教学课程关系,本课程在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和应用层等四层的车联网分层基础上,通过把专业相关课程和车联网体系结构各层进行分学期的对应,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未来所学专业相关课程在车联网中处于什么位置。专业相关课程与某层的分学期对应关系如下***所示,其中,左***分类课程中红色字体的课程表示该课程与车联网直接相关。

另外,本门课程在大一上学期开设,同期,学生正在学习《计算机操作基础》课程,其中包括Word和PowerPoint等内容。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用Word软件完成课程汇报,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课堂汇报的演示文稿。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

二、培养综合素质

在《车联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培养。这种培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学生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考核要求学生以正式的科技文献的形式完成相应课程报告,因此,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外查阅大量资料,而且需要学生对科技写作进行实践。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过程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文献检索为例,给学生演示了如何从学校主页找到***书馆主页,进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库并进行关键字检索。尽管演示很简单,但是学生了解了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为学生后续的文献检索工作打下了基础。在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为例,给学生演示了如何查找期刊主页,进而一步步找到所需要的投稿模版和论文撰写要求。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论文格式、论文组织方式、参考文献,以及摘要、引言、结论等各个部分的撰写要求等。同样地,尽管演示很简单,但是学生了解了科技写作的基本要求,为学生未来的毕业论文以及科技资料撰写打下了基础。特别令人欣喜的是,通过任务式的教导方法,学生对文献检索和科技写作的目的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能够找到所需要的参考文献,而且撰写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颇为专业的课程报告。

二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本门课程还要求学生以10分钟PPT演示的方式对课程报告进行汇报,因此,学生还要准备正式的课堂汇报。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课程报告内容,而且在汇报内容组织、课堂过程、仪态等方面都要做精心的设计。虽然部分学生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但是都认真对待,顺利完成了课堂汇报。每一届学生的都能够带来惊喜,例如,有的学生充分利用***文并茂、视频穿插的设计,使得汇报内容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有的学生语言幽默,结合当前时事和网络语言,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对每一组同学的课堂汇报都要即时点评,包括PPT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点评要突出优点,使得学生增强自信,但同时也不能回避缺点,但是要注意语言表达,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个附加效果是在最初设计课程教学时所没有想到的,即学生对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课堂教学有了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即这并不是一件随意可以完成的事情,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真正上好一堂课。

三是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本门课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课堂汇报和课程报告,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在任务分配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自己选择主事人,分配各个任务。只有大家分工合作才能够出色地完成课程考核要求。在学生提交课程报告时,需要注明本组成员的分工,在考核成绩上,会根据分工给予考虑。从对2011级学生开设本门课程开始,学生基本都属于9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通过本门课程的小组任务,学生们理解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效果

尽管《车联网导论》只有16个学时的授课时间,但是课程信息量大,同时尽可能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所示。

四、结束语

《车联网导论》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新生进行初步专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本文对该课程的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和考核方法的设计,如何通^本门课程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并阐述了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强调了学生课堂汇报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方法,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来还需要在学生自我评价方面进行改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卢锡城;颠覆性创新与信息技术――兼谈高水平计算机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5(8):4-8.

[2]杨风.全力推进“国际商用车之都”建设――记十堰市汽车产业基地[J].专用汽车, 2015(10):72-75.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6

关键词:物联网;综合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42-02

2010年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却相对滞后于当前物联网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用型物联网技术人才的极度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经***批准,2011年我校获批成为中国高职院校中首批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成为重庆市最早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职院校。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部级骨干示范专业,物联网综合实训作为一门专业实训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其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到本专业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定位

物联网综合实训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开设在大三上期,在这之前,学生已学完物联网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巩固高职学生对物联网基础知识的掌握,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工程能力,强化学生物联网项目综合应用的能力,涵盖RFID技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传感器、有线网络通信、无线网络通信、无线传感网、视频采集技术、软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以及物联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系统管理与维护等综合应用能力,以使学生具备物联网职业岗位基本技能,适应物联网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本课程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接触实际工作前的“实习”课程,同时必须担当起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任。

二、确定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物联网的三层架构及综合应用[1],根据课程能力目标的要求,将实训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实训项目[2],每个实训项目各有侧重,各实训项目均为课程目标服务。为便于学生操作与理解,采用基于真实应用的实训项目,相关设备及模块均为真实场景再现和再利用,实训所见即为实际应用。根据每个学校专业设置及实训室建设的具体情况,实训项目可基于智慧物流、智能家居、智慧校园、智能交通等应用。下面以智慧校园项目为例来说明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参考学时。

实训项目一至三分别针对物联网智慧校园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应用技能,使学生掌握常用感知设备、网络设备与智慧校园特定应用软件的配置与使用,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强化动手操作能力与举一反三能力。实训项目四至六则上升到物联网全程全网的高度,为技能提升与创新应用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系统管理与维护以及系统架构整体把控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则贯穿于所有实训项目中。

三、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例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思维导***”、“引导文教学法”等,均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尤其适合实训课程[3]。项目一至五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由信息与导入、计划、决策、实施、评估、转移六个基本步骤构成。每个实训项目可分解为若干子项目进行,每个项目开始时,实训老师先给出信息,导入本次项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实施计划并进行最终决策,确定实施计划,接下来即实施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学生需进行自检,项目完成后,分小组展示成果并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评估,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移和提升。项目六可采用“头脑风暴”、“思维导***”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对物联网创新应用展开充分的小组讨论,反应在思维导***上,形成成果并进行汇报,最后由教师点评。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高职高专新兴专业,其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物联网综合实训”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和相关教学方法需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行业应用需求,具有发展变化的动态特性。本文结合本校进行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经验,讨论了“物联网综合实训”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教学方法选取,以期对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磊华,等.物联网导论课程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6):166-168.

[2]郭赛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2,(14):446.

[3]吴迪,朱昌平.“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63-64.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7

(西安翻译学院诒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摘要】物联网作为一个涵盖领域广、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本文从物联网层次架构介绍入手,探讨了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

关键词 高职;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世界发达国家为了推动信息社会发展,提出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并将其作为国家或地区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出台相关的战略和***策。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正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物联网技术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家战略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物联网人才需求,各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里的高职学院纷纷设置物联网技术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与本科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不同,因此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值得深入探讨。

1 物联网层次架构

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物联网层次架构密切相关,在物联网的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物联网通常可以分为四层架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创新应用层。

(1)感知识别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物联网中任何一个物体都要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相关信息以及传递感应到的信息给所有需要。

(2)网络构建层通过现有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实现传感数据的转换、传输与计算。

(3)管理服务层负责整理网络层提供的信息,提供给应用层。

(4)创新应用层利用现有的手机、平板电脑、PDA和PC等终端运行特定的应用程序,实现具体物联网应用。应用层包括各种不同业务或服务所需要的应用处理系统。这些系统利用传感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执行不同的业务,并把处理的信息再反馈给传感器进行更新,使得整个物联网的每个环节都更加连续和智能。

2 人才培养目标

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感知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技术,进行感知技术应用、信息可靠传输和行业应用的能力,能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硬件软件产品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施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

3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3.1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校企深度合作,面向市场需求,按照学生职业岗位的能力,从初学到熟练的成长过程,以培养职业岗位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第二,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选择完整的、对职业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有较大开放性和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再对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教学分析,研究提炼出适应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进一步了解当前物联网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基于“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建设“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3.2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模块

全部课程基本上由四大模块组成:即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选修课。其中公共课按照***控制专业的一般要求设置,职业基础课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它是为下一步继续学习职业技术课打好基础,选修课则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将上述模块具体化为:

第一模块公共课:***治课、法律基础、体育、外语、***事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第二模块职业基础课:电路基础、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计算机网络、物联网工程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射频集成电路、电路板布线技术。

第三模块职业技术课:数据库管理系统、组网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识别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无线传感网络与RFID技术、嵌入式应用与开发。

第四模块技能实训课:模拟电路设计实训、数字电路综合实训、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综合实训、传感网络传感器基础实训、电路板设计综合实训、嵌入式系统应用综合实训、物联网系统集成项目实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以应用为驱动的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共性知识和物联网领域的区域特色在课程设置中,把行业应用特色纳入个性化课程或专业课中,形成理论型和实践型两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课程体系。

4 高职物联网专业教材建设

现今出版发行的物联网教材大多是针对本科学生设置的教材,尽管这几年面向高职的教材也出了不少,但大多是本科教材的浓缩或删节版,其理论知识占据比例比较高,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的“职业”性决定其教材建设应该突出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的特点。

教材建设可以从下面入手:(1)尽量选用部级、省级规划教材以及精品教材,因为这些教材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性;(2)召集有实力的教师,在已有课程教案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联合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符合本校的特色教材;(3)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研发当前物联网技术发展以及合乎市场需求的校企合作教材。

5 高职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

5.1 建设思路

目前若想建立专门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那就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利用现存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自主研发,但是需要学校投入专项经费来支持,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力;(2)采取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训室,聘请专业技术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讲解,还应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中,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和硬件设备;(3)有选择性地购买由企业开发的物联网实验箱,选择使用率高、起点高,并且还能体现物联网应用前景的项目来建立实训的环境。

5.2 实验室类别

5.2.1 校内实验室

(1)专业基础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数字电路实训室、单片机C51实训室和ARM嵌入式技术实训室。

(2)自动控制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RFID实训室、传感技术实训室、智能手机实训室。

(3)网络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计算机实训室、无线网络技术实训室。

(4)信息系统类实训室

主要包括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物联网信息系统实训、物联网仿真演示实验室。

5.2.2 校内实训项目

主要包括***书馆书籍管理实训项目、校园环境监测实验项目、校内一卡通实训项目、智能门禁系统实训项目、校园物联网系统项目。

5.2.3 校外实训基地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必然建设相关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如物联网手机的泛在移动、物联网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电网、物联网智能交通、物联网智能基础设施,可将这些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6 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放在物联网专业课程改革的首位。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把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有机结合,做到了“做、学、教”融为一体,突出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在学生在学和做中自然构建,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在“做、学、教、娱”之中,树立起学生学好课程的自信心。教学过程做到“开放性”的特点,不拘泥于教室或实训室环境下的教学。可以采用互联网信息查询、视频观看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教学,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在实验室中通过演示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项目或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协作,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解决疑问等方法共同完成任务,并正确评价完成过程和最终效果。通过这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各种职业核心能力。

7 高职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培养

让骨干教师通过参与或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现场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其具有较宽专业知识面,在物联网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带头人。选拔理论基础好、能力较强、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双师”骨干教师培养。通过进修学习、下企业实践、到名校培训等途径,提高职教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

物联网专业建设一定要与物联网产业链进行对接,在行业、企业等部门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者通过引进人才方式充实专任师资队伍,从而加快建设兼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有教学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8 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

构建客观、公正、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培养学习素质诸方面提供科学的、有效的、合理的依据。

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教学运行管理,完善教学过程文件。执行学院三级督导、三级听课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及第三方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学院督导、系部督导和教研室督导的三级督导机构。严格执行教学工作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毕业生工作反馈制度。

参考文献

[1]胡颖.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24-25,61.

[2]孙玉娣.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7):46-48,52.

[3]刘桂江,苏本跃,张友志,彭张节.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08-111.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8

【关键词】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评价;物元评判模型;评价方法

【中***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87―04

引言

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然而目前对网络课程质量的评价尚缺乏科学的、量化的方法,实践中难以把握和操作。因此,如何对网络课程进行定量化、系统化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物元分析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网络课程的物元评价模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综合的评价,以期达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一 物元评判模型

物元分析是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数学科学的交叉边缘学科。其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元及其变化的物元理论,二是建立在可拓集合基础上的数学工具,“物元”是其逻辑细胞。利用物元理论中的可拓集合和关联函数,可以建立一套识别“既是又非”以及可变性的事物的方法[1]。

1 物元理论相关基本概念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构建网络课程的物元评价模型,首先简单介绍一些相关的概念。

(1) 物元

给定事物的名称 ,其关于特征 的量值为 ,那么以有序三元组 作为描述事物的基本元,简称物元。若事物 有 个特征,并以特征 和相应的量值 来描述,则事物 可表示为

这时,称 为 维物元[1]。

(2) 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

假定评判标准中有 个质量评判等级,那么就可表示为 个事物,用 表示,对 个事物建立相应的物元:

式中, ,是评判等级 对应事物 关于评价指标 的量值域,称为经典域。

对于经典域,可构造如下形式的物元:

其中为事物 关于所取的量值范围,在物元理论中称为节域。

对于待评的对象,把所测得的数据或经过分析的结果用物元 表示,称为待评物元。

式中, 表示待评对象,为 关于的量值,即待评对象所测得的数据[1]。

(3) 距、关联函数和关联度

物元理论中距:设 是实域 上的任一点, 是实域上的任意区间,则点 与区间 的距为:

(1)

由距的定义和已确定的经典域、节域,可确定待评对象各特征指标 关于评判等级 的关联函数 为:

(2)

式中, , 。

将待评对象各特征指标值 带入上式中可得每个指标关于评判等级 的关联程度,即关联度。根据各特征指标不同的重要程度,即各特征的权重系数 ,可由(3)式计算出待评对象 关于评判等级 的综合关联度[1]。

(3)

(4)评判准则

关联函数 的数值表示评判指标 隶属评判等级 的程度。当 时,表示评价指标 符合等级 的标准,数值越大,说明 隶属于等级 的程度越大;当 时,表示评判指标 不符合等级 的标准,但是具备转化为符合等级 的标准的条件,数值越大,说明越容易转化;当 时,表示评判指标 不符合等级 的标准,而且很难转化为符合等级 的标准,数值越小,说明转化的难度越大。

设 , ,且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判定待评对象 属于第 等级[1]。

2 物元评判模型

物元评判模型可以对多指标参数的复杂问题进行质量评判,并能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判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待评对象的综合水平。该评判模型可用***1表示:

从***1中可以看出,应用物元评判模型有三个步骤。首先根据待评对象的评判标准体系和划分的评判质量等级,确定评判模型中的经典域和节域,将待评对象表示为待评物元;其次,根据已确定的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确定出评判模型中的关联函数,并计算出各评判指标关于各评判等级的关联度,再根据各评判指标权重计算出待评对象关于各质量等级的综合关联度;最后,根据物元评判中的评判准则和综合关联度确定出待评对象的质量等级。

二 网络课程的物元评价模型构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物元评判模型能够对具有多指标评判标准的复杂问题进行分析评判。它从定量的角度出发,可以计算出每个评判指标与各评判等级的关联程度,进而考虑各指标权重对评判等级的影响,确定出待评对象关于各个评判等级的综合关联度,评判出待评对象的质量等级。此外,从各个指标的关联度中还可以看出哪一项指标与优秀质量等级的关联程度小,从而可以很好地将评判结果反馈给待评对象,达到指导待评对象改进的目的。

网络课程评价也是建立在多指标体系基础上的评价,这种特点与物元评判模型的特点十分吻合。所以可根据物元评判模型来建立多指标体系的网络课程物元评价模型。目前网络课程评价的指标标准一般都是二级的多指标评价标准,据此可构建二级多指标的网络课程物元评价模型,如***2:

三 网络课程的物元评判模型及应用

为进一步说明网络课程的物元评价模型,下面将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该模型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

1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选定及质量等级的划分

虽然,目前有很多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但2002年***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网络课程评价规范CELTS-22》受到大多学者认同,已成为网络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2]【3】 。文献[2]认真研究了此标准,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确定了标准中各指标的权重[2]。本文运用文献[2]对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构建网络课程的物元评价模型,从四个一级评价指标下的三十六个二级评价指标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为了更准确地评价网络课程的质量等级,本文在评价过程中规定五个质量等级,并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出每个等级的分值范围,如表1所示:

2 确定待评网络课程

假定对某门待评网络课程的36个评价指标经过专家评价之后的得分是:92,83,90,76,84,91,86,82,83,91,92,92,74,77,75,83,87,92,91,88,89,83,92,85,91,86,88,74,72,76,93,91,88,87,82,73。下面详细介绍如何运用物元评价模型对这门网络课程进行综合评价。

3 确定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

为了数据处理的方便,在确定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在网络课程评价中,一般得分值越大质量等级就越好,那可以用如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其中, 、 、 分别表示归一化处理后的标准值、处理前的数值、优秀等级的最大分数值,在此即为100分。

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根据选定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和划分的质量等级,以及物元理论中经典域的概念可确定出网络课程物元评价模型经典域为:

根据节域概念确定出节域为:

根据网络课程的得分值确定出待评物元为

4 二级指标与各质量等级关联度

将确定出的经典域、节域和待评物元中的数据带入(1)-(2)式可计算出二级指标与质量等级优秀(A)―不及格(E)的关联度矩阵,如表2所示:

6 网络课程与各质量等级质量关联度及质量等级的确定

将一级指标与各质量等级的关联度和一级指标权重代入到(3)式中可计算出该网络课程与A-E 五个质量等级的综合关联度,见表3最后一行数据。根据物元评判模型的等级评判准则可知,该网络课程与B等级的关联度最大,因此它属于良好等级。

7 评价反馈

网络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评定网络课程的质量等级,找到网络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将评价结果反馈予以指导网络课程的改进[3]。从上面例子中可以分析得出,该门网络课程在四个一级指标方面均没有达到优秀的等级,四个方面都需要改进。

四 结束语

本文从物元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物元评判模型,并结合该模型的特点和目前网络课程评价的二级多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了网络课程的物元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运用该模型进行网络课程的评价。该模型为网络课程的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仅能够从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准确、更全面,而且还能体现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好地指导优化网络课程,是对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3,22-23,161-162,271-273.

[2] 李兴敏.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网络课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8(8):47-51.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9

【关键词】物联网;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一、对物联网的认识

目前对物联网普遍认同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由此可见物联网的主要功能是“全面感知,正确认知,智慧处理”。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的成熟预示了物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巨大潜力,物联网工程是为满足时展而新兴的专业。

二、如何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物联网技术具有“新、长、专”的特点。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办不久,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在国内外无先例可以借鉴,并且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工程学科体系也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如何建设物联网本科专业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从下面几个关系入手分析:

(一)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关系。物联网工程专业究竟应该归属于哪个学科门类?关于物联网的结构,人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如果从电子学科的角度出发,体现出电子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就应从感知层入手,扩展到网络层与应用层,建设“传感网技术专业”。如果从计算机学科的角度出发,从网络层与应用层入手,展开到感知层,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也正体现出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因此,作者认为,从教学的角度来看,“物联网工程专业”应归属于计算机学科门类。

在考虑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未来毕业生可能从事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的能力需求出发,反过来审定我们所设计的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取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多听取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防止脱离科研与产业实际,由少数人闭门造车,做出草率决策。

(二)课程设置与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物联网是计算机技术与电子学科、智能学科紧密结合,并在各行各业更深层次应用的必然产物。从物联网产生的技术背景看,计算机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从学科关系上来说,它的知识基础是计算机学科,所以它的未来发展仍然将倚重于计算机学科。从现在个别申办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提出的教学计划来看,完全是另起炉灶,重设新的课程体系,拟开设十几门,甚至是二十几门冠之以“物联网”某种技术的课程,脱离了依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体系。如果一个学校要在短时间内开设那么多门新的课程,无论在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师资准备上,都是不现实的。这样开设一个新专业,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与专业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处理好与成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

(三)基本能力培养与不同学校专业办学特色的关系。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发展过程,所以每个学校的强势学科、教学资源、实验条件、师资条件都是各具特色的,其教学资源建设与积累的基础,也都必然有自己有别于其他大学的特色。比如,工科的院校有的在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与教学方面具有优势;有的偏重理论研究的大学在软件理论教学与研究方面具有优势;有偏重艺术的大学在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具有优势;有的大学在射频应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中,应该考虑不同大学的特色,在满足基本与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个大学的优势,扬长避短,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

三、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

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际应用性强,课程建设应该坚持“重理论,强实验”的原则。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作为基础课,另一类是具有出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的专业课课程。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已经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与《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中作出了系统的讨论,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重复和引用了。

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注意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中体现出对设定的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以及课程内容之间的先继与后续关系,防止教学内容低层次重复与顺序颠倒的缺点。第二,这几门课程该是本专业最基本的课程,各个大学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优势, 设置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第三,对于一个前期基础较差的新建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如果从现有教师的组成、教师知识结构的现实出发,因人设课的话对于长远的学科建设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从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让教师通过进修以及教学与科研实践来积累经验,以适应教学的需要。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的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服务于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教师对某一门技术的深入理解和自身能力的修炼、积累,同时还需要有相应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

四、结语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 我们要用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来看待专业建设,着眼于未来,前瞻性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计算机类教育开拓了新的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应该采取“积极、谨慎”的态度,将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将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后续办学单位提供成功的经验。

参考文献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篇10

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与物联网专业在知识结构上有很多共性,只要适当补充和调整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就能够达到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中设置物联网方向是切实可行的。近两年,国内申请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众多,但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物联网课程体系规划不完善、教材建设计划不完备、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配套设备缺乏和实验方案标准有待规范等问题。区别于部分高校现开设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学校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物联网方向时可以在该专业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独特的优势学科制定具有行业物联网应用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物联网方向的专业目标是要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网的相关原理和应用技能。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学生对有关物联网感知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掌握程度即可,重点是要结合各高校的优势学科及地方人才市场需求,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强化对物联网应用层关键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

结合高校优势学科培养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不同的发展历史、相异的学科建设等因素使得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强势学科以及与其培养目标相配套的软硬件资源的建设与积累。物联网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高校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专业定位上可以结合自身现有的优势学科,参考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改革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具有本校重点学科特色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网络工程(物联网)培养模式可以从专业定位、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其中,专业定位和知识结构将在下一节论述。在复合型工程应用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上,需要转变以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例如:开设具有行业背景的工程训练课程,开展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提高实验和培训课程的比重,扩展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5]等,形成以行业应用为背景的立体化培养模式。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的跟踪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可以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人才的适应性。从行业应用出发,可以分别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结构优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如***1所示。将传统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得毕业生不仅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工作,也能直接从事行业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工作,增强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其就业范围。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学校建有“食品营养与安全”、“工业发酵微生物”2个***重点实验室和1个***“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食品科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处于全国前列。依托天津科技大学的食品、生物等优势学科和应用背景,笔者认为,目前计算机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可以以食品安全和生物发酵与菌种保藏控制物联网为应用领域,融合食品学院和生物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拓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以轻工行业物联网应用为特色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体系。

优化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由于物联网技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需要融入不同专业学科,所以,在确立了以轻工行业物联网应用为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大纲,对原有专业的课程配置进行科学地增补和取舍。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的应用背景,依照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境,形成特色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专业培养目标物联网技术下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毕业后可在轻工行业、信息产业、科研单位从事物联网应用相关技术开发和研究,成为具备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能进行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培养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网等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各类网络系统的运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拥有较强的软件编程功底;具备从事轻工行业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标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的手段,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2.主干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课程设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向导,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及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网络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物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物联网中的感知层主要用来感知和采集现实世界中的信息,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课程设置可以在现有计算机物理层的相关课程基础上,融合通信原理、传感器技术基础和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等课程,提高学生在物联网感知层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物联网网络层方面,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已包含该领域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需要增加无线传感网络和无线自组网理论课程,强化学生对物联网网络层的理解。物联网应用层的主要作用是依据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开发信息管理平台,并根据行业应用的特点集成相应的内容服务[6]。结合应用层的特点,各院校可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增设具有行业特色的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无线自组网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等课程。有关物联网安全技术的课程,不仅涉及物联网的三个层次,也关系到嵌入式知识的相关课程。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课程体系结构如***2所示。综合考虑现有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无线传感网络、嵌入式系统概论、嵌入式操作系统、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射频技术与无线通信、物联网安全技术、无线自组网理论及应用、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等。

3.主要专业实验专业实验的设置将使得学生具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学习、开发与实验的综合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网络工程与物联网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网络工程(物联网)专业的实践环节可以从毕业实习、计算机基础练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五个方面进行。专业实验主要包括:C语言课程设计、面向对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设计、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和物联网综合应用课程设计等。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物联网导论课程论文10篇

学习

信息安全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安全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信息安全的最新论文,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综述。国家安全观是人们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的威胁和维护国家安全手段等的基本认识。其中的国家安全是指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领土、社会

学习

电力自动化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自动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力自动化新发展的论文,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主要是由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先

学习

自动化导论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大学论文题目,自动化导论论文题目大全。社会文化理论促使人们站在更具创新理念的角度来思考第二语言的习得。在社会文化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更加充满了现代化与人性

学习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导论论文,信息与信息技术导论论文题目。一、要善于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写作的内驱力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支配,而积极的情绪又往往来自兴趣。在写话训练时,我从激发兴

学习

数字化用户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数字化用户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数字化方面的论文选题,数字化应用论文怎么写。其中,论文《数字***书馆用户的多语言信息需求调研》从用户需求的角度,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数字***书馆用户的多语言信息需求进行六个维度,即:用户

学习

电力系统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系统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础论文3000字,电力论文题目大全。1.2COR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CORS是依赖于GNSS导航定位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需要建立若干连续固定的基准参考站,利用现代通讯技术,连接参考站和数据中心,

学习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先进制造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制造技术论文十篇,先进制造技术论文有哪些。1.1实用性:首先先进制造技术应该能够为我们所用,是实用的,而不是观念上得东西,能够真正为人类造福的。其是一项面向工业应用并且兼备有实用性的新

学习

电气自动化科技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自动化科技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论文优秀10篇,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哪个好。1电气工程的定义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是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已

学习

电气化及自动化论文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电气化及自动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搜索一下电气自动化的论文范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100篇。2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2.1智能化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下的产品、系统等,能够根据指令智能化的完成操作,简化操作服务的流程。

学习

生产成本控制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成本控制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生产成本控制的论文好写吗,生产成本控制分析论文。(二)云会计可以强化成本的关键控制点云会计平台可以提供跨部门的综合性信息,实现分布信息的资源共享。例如,通过财务模块与采购、物流、库存、生

学习

专业导论课程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导论课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专业导论课程论文范文格式,专业导论课论文1500字范文。(二)完善教学模式在课程中,要尽可能的凸显出教师和学生两方在课堂中的积极互动,创造出良好的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的去引导学生去认识到

学习

机制专业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机制专业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机制设计导论论文,机制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实践能力强、具备良

学习

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专业导论论文摘要,认识自动化专业论文。专业层次学制主要课程音乐教育专科两年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

学习

自动化电气毕业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电气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哪个题目好,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哪个题好。消防部分主要报警系统、联动系统的设计等。本次设计完成***纸共18幅,绘***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本电气设计为毕业设计,其目的是

学习

信息安全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安全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有关信息安全的最新论文,个人信息安全论文综述。国家安全观是人们对国家安全的内涵、国家安全的威胁和维护国家安全手段等的基本认识。其中的国家安全是指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领土、社会

学习

自动化导论论文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自动化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自动化导论大学论文题目,自动化导论论文题目大全。社会文化理论促使人们站在更具创新理念的角度来思考第二语言的习得。在社会文化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更加充满了现代化与人性

学习

信息技术导论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信息技术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导论论文,信息与信息技术导论论文题目。一、要善于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写作的内驱力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情绪支配,而积极的情绪又往往来自兴趣。在写话训练时,我从激发兴

学习

生物学导论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学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论文5000字,生物科学导论的论文范文。1.1毕业论文选题不恰当选题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基础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实验条件、指导老师自身能力、学生自身素

学习

测控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测控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测控导论论文,大一测控专业导论论文1000字。Keywords:continuousbeam;Suspensionpour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Thekeytechnology中***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学习

管理学导论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学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管理学导论论文,管理学论文案例基本原理分析。(二)***辅导教师***辅导教师,简单而言即从事***辅导工作的教师,其内涵一般有两种,一是将“网络技术支撑者、教学资源建设者、教学内容辅导者、教学模

学习

经济学导论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学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经济学导论的论文,经济学导论论文范文3000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采取新闻时事介绍法,这是一个可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在课后通过报纸或网络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时事

学习

材料导论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材料导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材料导论论文1200字,材料学导论论文3000字。上世纪中叶,单晶硅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明及其硅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导致了电子工业***;上世纪70年代初石英光导纤维材料和GaAs激光器的发明,促进了光纤通信